都市区背景下城郊农业发展模式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市区背景下城郊农业发展模式探
究
[摘要]都市区背景下,中心城市的空间地域结构和功能面临着重组与优化,城郊农业发展模式需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创新。首先对城郊农业的演化路径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时期演化路径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对都市区背景下城郊农业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据此提出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原始动力,促进城乡社会和谐为根本动力,保护生态环境为后续动力”,实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城郊农业发展模式。
中国论文网/3/view-12765615.htm
[关键词]都市区;城郊农业;发展模
式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4-0057-03
一、城郊农业发展路径演化及比较
(一)传统型发展路径
传统型城郊农业主要以满足中心城日常生活需要为目的,以种植易腐败不易储存的新鲜蔬菜为主,并经营菜、蛋、鱼、禽、奶、花卉等农产品,承担着“菜篮子”的重要角色。这种发展路径采取传统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的农业生产方式,注重产量,以缓解中心城农产品需求不足的状况,满足城市的物质需求,提供物质资料。此种发展路径生产方式单一、粗放,且处于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对于中心城依赖性较强。由于城市管理者常常忽视生态效益,过分追求经济效益,造成中心城郊区生态环境的高污染。
(二)现代型发展路径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区域交通网络日益发达的背景下,随着城乡统筹发展
的不断深入,城郊农业的功能定位已发生了根本转变,由过去提供单一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向假日休闲旅游、科技文化观光、乡土乡情体验等多功能转化,以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空间的精神需求。
1体验型
体验型城郊农业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城市内部地域空间即将进入重组时期出现的。根据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城市发展水平等因素,适合在交通方便或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采用,主要有观光采摘(蔬菜、瓜果等)、休闲垂钓、林木风情、亲身务农等模式,如各地兴起的采摘瓜、水果、草莓等。这些模式操作实施简单,投入少,经济、生态效益明显,易形成知名特色产业(中牟西瓜、草莓等)。此外,城市居民亲身从事农业劳动,实现自种、自收、自用,体验乡间劳作情趣,减缓城市生活压力。但生产基地布局零散,基本上是由城郊农民自主经营,企业参与较少,预防市场风险的意识较差。
2示范型
示范型是指城郊农业的科技性,即指农业科技示范园型城郊农业,它是相对于传统城郊农业而言的,用尖端种养殖技术、高科技生产农产品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它是城市化达到高级阶段,随着城市地域空间范围扩张而出现的。示范园以技术、资金密集等为主要特征,以科技开发与示范应用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是现代城郊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需综合考虑中心城规模和区域创新能力,必须加强科技引导与示范。同时,示范园可作为农业科研、教学、实习、培训、推广、旅游的基地,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如郑州市中牟县生态农业示范园。
(三)演化路径比较
二、都市区背景下城郊农业的功能
定位
(一)都市区背景下对城郊农业的新要求
都市区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核心概念是指一个较大的人口中心以及与其具有高度社会经济联系的邻接地区的组合,中心城与外围地区在经济社会方面的相互作用强烈,功能联系紧密,形成由中心城和外围区共同组成并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市功能性地域。由此可以看出,外围区的经济、社会、农业、资源等要素需要为中心城服务,具体到城郊农业方面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是城郊农业适应都市区发展要求的前提条件,是指区域除了具有农业发展的自然和技术经济条件外,同时已经具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化的因素,且已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
2绿色环保的农产品、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在城市规模扩张速度加快,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自然环境逐步人工化的
都市区背景下,城市居民收入逐年增加,交通及各种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市居民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将转向注重追求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提升,绿色环保特色农产品、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就成为城郊农业新的发展方向。
3多样性的服务功能。在都市区背景下,城市居民需要城郊农业为其提供多样性的服务。城郊农业除提供新鲜的蔬菜、水果、鱼等绿色环保食品的基本生活需求外,还更加注重其生态环境功能,以此为远离大城市、回归自然田园风光,享受乡村假日的城市居民提供农业休闲、生态、体验、观光旅游、教育等城郊农业多样性服务功能。
4基础设施可达性。城郊农业除了必备基础设施之外,还特别需要便利的地理位置,即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可达性。在交通方面,城郊农业区域与中心城市要有便利的交通联系和完善的运输体系;在通讯方面,城郊农业
休闲、生态、体验、观光旅游、教育等多样性功能的实现需要良好的通讯网络条件给予保障;在能源方面,需要清洁、可靠的能源供应以保障城郊农业的原生态性。
5政府鼎力支持。城郊农业要满足都市区的各种服务需求,离不开政府对城郊农业的政策支持。都市区范围内城市与外围区域存在着极化―涓滴效应,政府积极发展城郊农业,除了满足中心城市需求外,还能促进外围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政府可以在资金、技术、产业项目、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给城郊农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城郊农业的功能定位
现代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在带来高质量生活条件、便利交通和发达信息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城郊农业具有了生产性、服务性、科技、绿化城市、美化环境、观光旅游、休闲文化游戏等众多新功能。
1农业生产功能
城郊农业除了具备一般传统农业种植农作物、经济作物以保障基本粮食需求的前提下,其生产功能还主要表现在农业技术(良种培养、水肥控制、防虫治病等)、灌溉方式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为中心城提供鲜、活、特、优、名等农副产品,满足不同层次居民需求。不同等级职能的城市,大到省会城市、地级市,小到县城、城镇,都需要距中心城一定距离的区域为其提供农副产品和服务,而且这种生产服务功能在新的时期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2辐射带动功能
城郊农业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依托中心城在科技、通信、交通、资源、资本等经济要素方面的优势来福射带动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转变为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促进周围乡村区域发展。
3科技创新功能
城郊农业的发展趋势就是将农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