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吴威 2010212096 历史文化学院
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流行于十九世纪欧洲等地区的一种文学流派。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广阔而深刻、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风俗、人情、国民性和社会矛盾;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童话,把人间的一切苦难,形象地昭示给人们。这一文学流派,在艺术上多有创见,既是写实的,又具有倾向性。其中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的典型性格的创作方法,使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19世纪的欧洲正是社会激荡,改革迭起的时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理性王国”的破灭,社会矛盾的深刻化、明朗化,使得“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浪漫主义文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代之而起的是真实表现现实生活、深刻揭示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从狂想转入冷静,从积极呐喊转为深沉思索。人们希望看到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作品中小人物增多,普通人受到关注,决定了欧洲小说越来越贴近现实。同时,欧洲叙事传统为它奠定了基础,客观性、分析性、唯物性增多,主观性引退,总体上是叙事文学。这股文学潮流,由于它对现存秩序的鲜明、强烈的揭露和批判,而被后人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大多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他们在继承和发展启蒙运动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开始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他们深入生活,面向社会,力图把握时代
脉搏,表现社会情绪,把自己的作品写成“历史的纪录”、“社会的通史”;“按照生活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西方十九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
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
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
良主义。
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在作品中真实深刻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扩大了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的范围,达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文艺发展的高峰。如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上升,深刻地揭露了金钱统治所造成的种种罪恶。其中的《欧也妮·葛朗台》这一部,则写出了葛朗台这个资产阶级暴发户一生的历史,从而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中的部分(《守财奴》),活画出葛朗台极其贪婪、极端吝啬的“守财奴”典型性格。
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除上述这几位之外,还有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等。选入现行中学语文课本的
这类作品,还有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美国进步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年)的《竞选州长》,俄国契诃夫的《变色龙》,以及法国都德的《最后一课》等。
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创作方法上具有它自己的重要特征,这就是: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揭露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现象,描写贵族阶级的必然没落和资产阶级的兴起与没落的过程;它塑造了很多具有典型意义的贵族、资产阶级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与历史,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怀疑。
综上可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是用现实主义的方法来揭露和批判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非人道的现实,其命名也由此而得。它也因此而成为资产阶级进步文学。
参考文献
(1)哈代:从现实主义到批判现实主义—《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 (2)《世界文学评介丛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2004版
(3)《外国文学史笔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7)
(4)《西方文学史》讲义——第七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