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老龄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老龄化

杨立雄

• 2012-09-12 16:29:16 来源:《群言》2012年3期中国的老龄化很严重吗

当前,老龄化成为中国社会谈论的热点话题,但是多数人以一种悲观的心态谈论老龄化社会。再加上一些媒体的添油加醋,老龄化给公众造成的印象是:老龄化汹涌而至,即将给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带来深刻影响,庞大的老年群体给养老、医疗、社会服务形成巨大压力,甚至可能导致养老和医疗不堪重负,并最终崩溃。而家庭小型化和一胎化政策将导致“4—2—1”或“4—2—2”家庭结构的出现,将使家庭养老不堪重负。因此,中国将不得不面对一个严重的问题:未来我们将如何“善终”?

那么,我国的老龄化问题真的严重到如此程度吗?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对一些关键数据做一比较。

首先,比较老年人口比例。老年人口比例是指60岁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0世纪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按照老龄化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的标准,我国10年前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是按照“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的标准,我国才刚刚迈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8.87%)。再看发达国家的情况,1980年,OECD国家平均老龄化率(指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就已达到10.8%,欧盟25国平均老龄化率达到13.52%,欧盟15国的平均

老龄化率为13.91%。根据全国老龄委“人口老龄化态势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后面提及的我国人口预测均为这一课题组的成果)的预测显示,我国要到2016年才能达到10.7%,2022年达到13.6%,2023年达到14%。也就是说,我国老龄化程度比OECD国家平均水平慢了36年,比欧盟国家慢了42年。部分OECD国家的老龄化率在1980年就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如瑞典16.83%,德国15.60%,奥地利15.40%,英国14.93%,挪威14.76%,丹麦14.41%,比利时14.26%。全国老龄委课题组的预测显示,我国在2029年才能达到瑞典1980年的老龄化水平,整体落后其半个世纪。比较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联合国2009年人口报告显示,排名前十名的国家其老年人口比例均已超过23%(日本29.7%,意大利26.4%,德国25.7%,瑞典24.7%,保加利亚24.2%,芬兰24.0%,希腊24.0%,葡萄牙23.3%,克罗地亚23.1%,比利时、丹麦和瑞士均为23.0%),而中国不到前十位国家的一半(11.9%),名列第65位。

欧盟的预测显示,到2050年,OECD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日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80%,欧盟25国为29.49%,欧盟15国29.54%,排名靠前的国家西班牙、日本、意大利、韩国、希腊、葡萄牙、捷克、斯洛伐克均超过30%。全国老龄委课题组的预测结果显示,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25.6%,超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未达到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与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西班牙)相差10个百分点。

其次,比较人口年龄中位数。年龄中位数是将总人口按年龄排列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部分的年龄;这一指标的变化可以敏感地反映出人口总体的变化趋势。2009年,世界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8岁,其中日本中位年龄数为44岁,排在第一位,接下来分别是:德国43.9岁,意大利43.0岁,芬兰41.9岁。中国33.9岁,名列第59位。联合国发布的《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平均预期

寿命为73.5岁,在187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80位,处于中等水平。根据联合国的人口报告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中位年龄达到38岁,最老化的人口估计在日本和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年龄中位数预计超过55岁。而全国老龄委课题组的预测显示,到2032年中国中位年龄才能达到日本2009年的水平,到2050年中位年龄达到46岁,超过2009年日本中位年龄两岁,但与那时日本的中位年龄仍然相差9岁。

第三,比较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的数量。根据联合国2009年的《世界人口老龄化报告》预测,到2045年全球老年人人数将首次超过儿童人数。但是早在20世纪90年代,部分发达国家的儿童人数(0—15岁)便低于老年人口数量(65岁以上)。1994年,意大利首次发生这种转变,第二年德国也迈入这一行列,日本(1997年)、西班牙(1997年)、希腊(1999年)相继加入这一行列。进入21世纪后,葡萄牙(2000年),比利时(2004年)、斯洛文尼亚(2004年)、爱莎尼亚(2004年)、奥地利(2004年)、匈牙利(2005年)、捷克(2007年)、瑞士(2008年)、芬兰(2009年)相继迈入这一行列。瑞典早在1990年老年人口比例和少儿人口比例已非常接近(相差0.1个百分点),但直到2006年老年人口比例才超过少儿人口比例。根据全国老龄委课题组的预测,到202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将会超过少儿数,早于世界平均水平22年,但晚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超过20年。

最后,比较老年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是指劳动者和老年人数之比,它表明从整个社会来看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老龄人口。目前,OECD国家的平均赡养率为25%,即100名在职人员需要赡养25名退休人员。根据预测,到2050年,OECD国家老年赡养比平均达到50%。在这些国家中,韩国的老龄化速度最严重,届时可能达到77%,紧随其后的是日本,达到74%,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德国届时的赡养率分别达到59%、59%、57%和156%。根据第六次全国

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得到,2010年我国赡养率为11.9%,即使以60岁作为老年人的分界线,赡养率也只有18.9%。根据预测,我国要达到OECD国家当前的平均赡养率水平,需要到2027年以后。2049年,我国赡养率达到50%,届时与OECD 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

从上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龄化发展比较晚,即使到目前也并不严重,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并非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悲观,而且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有丰富的经验可值得我们借鉴。中国应对老龄化应该显得比较从容。

老龄化焦虑症因何而起

但是,面对上述事实,中国社会却并不显得从容,社会对老龄化弥漫着一种焦虑的气氛。原因何在?

一是我国老龄化社会来得快,大多数人的心理还未调整过来。人口转变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以英法等欧洲国家为代表的缓慢老龄化模式,其整个转变表现为一个自发地自然演进过程,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这个过程经历上百年,转变节奏慢、经历周期长,对社会的冲击较小,因而较少对老龄化的社会性焦虑。另一类是以日本、中国等为代表的快速老龄化模式,人口转变节奏快,经历周期短,尤其是中国,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转变在一代人之内便迅速完成。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均寿命只有35岁多;甚至像上海这样经济发达、医疗保健水平高的城市,1951年的平均期望寿命也只有44.39岁。但是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提高十分迅速,70年代比新中国成立前大约翻了一番,上海市的平均期望寿命在1979年已达到73.14岁,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