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2011.1.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在现实上,它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
压力集团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施加影响和压力的集团。
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第一,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第二,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第三,影响政治过程。第四,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首先,政治文化对于确立政治制度的结构具有重大的影响。其次政治文化对于维系政治关系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再次,每一场政治文化的变革,都与政治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具有三个特点:
(1)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举荐、科举,国家任命取得官职。按官职领取国家俸禄。
(2)官僚集团内部,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
(3)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
新型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最高类型的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力。
新型专政:被剥削的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特定的历史职能,就是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切实按照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逐步创造条件,消除三大差别。
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
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要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政党的特征:
(一)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
(二)政党由阶级、阶层、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所组成。
(三)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四)政党具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五)政党与国家政权密不可分。
压力集团是
指在现代政治生活中那些不同于政党和国家政权机关,有组织地参与、影响
政治决政治社会化: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实际上就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一个派生概念。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目的与过程的关系,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确立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并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加以引导和制约。
(2)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公民的政治能力。
(3)对反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
政治文化传播的途径:
(1)家庭。(2)学校。(3)社会。(4)大众传媒。
策形成过我国政治文化建设遵循和贯彻的原则:
(1)以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2)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3)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
(4)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
(5)要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做出科学分析,坚持兼收并蓄,批判借鉴的原则。
程的利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是系统、全面、科学的政治发展观。其基本看法是:
(1)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社会结构理论和历史过程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把握社会历史运动的两个基本视角。它作为一般意义的哲学世界观,为政治分析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框架。在这个框架中,所谓政治发展,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发展要求的、由进步阶级、阶层或集团推动的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调整过程。这种变革与调整之所以称为政治发展,就在于它导致了政治关系的不断变化,虽然其间不可避免地存在曲折、停顿甚至暂时的倒退,但是在全局上、总体上促进和推动政治关系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合理,即体现了一种前进上升的方向与趋势。
(2)政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马克思主义认为,要在普遍性和必然性上把握政治发展,决不能局限于孤立的政治生活本身,必须结合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来认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革的客观要求来认识。但是,有必要指出,政治发展的终极动力,虽然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要从生产方式的变革来说明,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并不是机械的经济决定论,而是一个多重因素彼此渗透、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与其他因素的相互联结、相互影响而实现出来的。(3)政治制度的新旧更迭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宏观意义的政治发展,是社会形态总体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像社会形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社会基本结构的根本质变一样,政治发展从实质上说也首先是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构成了政治制度的核心。因此,与社会形态历史沿革的总体进程相对应,奴隶制政治制度、封建制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几种国家类型的依次更迭,大致可以看作是政治形态沿革的几个基本阶段。以制度变革为标志的政治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是人
类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但是需要指出,人类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斥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政治发展的道路和顺序上的特殊表现形式。
(4)政治体制的改革完善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政治制度的变革构成了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般而言,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政治制度在经过复杂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得以确立之后,便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调适期。在通常情况下,政治制度的调适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在结构上的健全和功能上的完善表现出来的。我们把政治制度的具体的组织形式、管理形式和运作形式,称作政治体制。政治体制要受政治制度的制约,但是它又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并因此表现出某种变化调节的灵活性。如果这种灵活的体制调节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结构和功能上变得越来越合理、越来越完善,那就是常态下的政治发展。
群体。二节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本节概述:从根本上说,政治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因此,它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过程。从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来看,政治发展一般通过两条途径得以实现: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前者是政治关系的质变过程,导致政治制度的新旧更替;后者是政治关系的量变或部分质变过程,促成政治体制的改进和完善。
知识点1: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是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主要方式,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又是政治发展的最高形式。因而,政治革命对于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和对于政治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1)政治革命的涵义。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主体、以夺取政权为首要标志、以政治制度的新旧更替为基本内容的激烈的政治大变革,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
(2)政治革命的根据与条件。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政治革命的深刻的社会根源。它说明了革命发生的内在必然性。但革命在何种情况下发生,还取决于特定的革命形势。这种形势是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极端尖锐化、各种因素汇合起来形成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危机的结果。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统治力量因遭到严重削弱而指挥失灵。另一方面,被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因物质生活极度贫困而承受着超乎寻常的苦难。
革命的客观形势使革命的爆发成为可能,但可能转化为现实,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即革命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
(3)政治革命的类型与形式。所谓革命的类型就是由特殊的社会矛盾、社会性质所规定的革命现象、任务和动力的集中表现。
历史上的革命有多种类型,因而也必然有多样的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暴力革命一般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必要手段。但马克思主义并不把暴力看作是实现政治革命的唯一方式。一个国家和民族究竟以何种具体方式完成政治革命的任务,往往取决于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中,政治力量对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知识点2:政治改革
(1)政治改革的涵义与特征。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矛盾状况,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依靠现有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所进行的改进政治体制、调节政治关系、完善政治功能,以巩固和加强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叫做政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