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语文——浅谈语文学习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学好语文——浅谈语文学习的方法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可以熏染人们高雅的心灵生活,可以使我们生活得充实而快乐。
但是,谈起语文学习总使人有种“欲说还休”之感。
因为语文总给人艰难、枯燥之感。
其实不然,学习语文是容易的,它是我们的母语,在日常生活中去感知它、学习它,终能自然天成,学习语文自有其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知而好,好而乐”的境界。
这个培养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古人谓之“知之,好之,乐之”三阶段。
“知之”即走进语文,抱着一颗平常心,不因为以前的坏印象而抵触、反感语文、迁怒语文。
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习语文的门坎。
“好之”即持之以恒,日日用心投入,不松懈、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而离开语文。
“乐之”即时时在意,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无不把语文融入其中。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是学习的主动性,勤学苦练,方能学有所感。
语文是一门语言型的学科,教师的“教”不能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自己理解、深入体会才能达到读书作文的境界。
古人强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强调的就是自主阅读的重要性。
所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的规划,年历奋其志,自求其解,是学好语文的重要规律。
“读”是学好语文的第一。
作为中学生,阅读的时间有限。
因此,要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阅读内容。
首先要多读,在三年的中学生活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容文理。
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正是强调博览的重要性。
但凡能打开眼界、启迪思维、丰富心灵的作品均可拿来阅读。
不论古今,不论中外,从而达到“融汇九流”之境界。
“读”是基础,“写”则是提升。
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即是用得体而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而要达到如此境界,则须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使自己的情感富实。
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我感情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常表现出幼稚、不淡和狭窄、无大气之缺陷。
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感深沉,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还得多写。
坚持写日记、写周记,记录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的鲜活材料,诱以写生活札记、读书心得。
三年中若能坚持不懈,定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日积月累,自己的情感能得到升华,自己的思想定能得到锻造。
古人说:“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强调读书要重感悟,要“思接千载”。
怎样才能做到学习语文时“心有灵犀”呢?这就要求博览群书,即多读,反复尝试。
因为灵感总是出现在艰苦劳动之间。
同时,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难,视通万里”,决不能压抑、束缚自己的翅膀。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亡,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
古人强调读书要“慎思、审问、明辩”,即要谨慎的思考,审慎的发问,明确的分辨。
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这就要求多思考,不论哪个环节,哪门学科,决不盲目地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做到“深思慎取”,才能保持学习的自主性和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得多读有趣味,多写有效果,积累有收益。
同时思考要做到深入而广泛,决不浅尝辄止,力求水落石出。
另外还要善于思考,不钻牛角尖,克服情感干扰,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师的点拨和同学的帮助。
这样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建立起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
语文是发展学生心灵的学科,学习语文的最终指向是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良好的修养、鲜明的个性。
首先建立认知策略,形成监控自己思维、感悟流程的习惯。
在学习中总结反思,通过计划总结方式、课堂笔记方式、作文后记方式等,不断提升自己理性思维的层次,学会实践检验,纸上得来觉浅,绝知此事要行。
通过实践检验,收获成功的喜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语文学习最重迁移,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最终的成功,在于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语文,谋求生存、谋求发展。
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必须跳出语文课程,从政治科学、历史科学等角度,用哲学方法,从数学科学严密的推理逻辑,从美术音乐科学艺术鉴赏的规律和经验等方面入手。
学海无边,勤奋是舟,规律做桨,老师导航,顺利抵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