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著名的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剪发风波”想到的……
(包头市北重二中王志辉)
鲁迅著名的文学作品《记念刘和珍君》中,主人公刘和珍因1921年“首倡剪发,有伤风化”,被勒令退学。
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语文课上还分析过这个事件,什么女性自由意志的觉醒与封建传统桎梏的矛盾啊云云。
没想到一个世纪后,这个学校里学生的发型又有了不同的命运。
其实现在全国很多地方的很多中小学校都有类似“短发令”,要求男女学生不许留长发的地方学校规定,即使不是长发的问题,多数学校也都做出了“规定发型”的示意图,比如下图这样:
遥想当年我中学时,对于学校这样“灭绝个性”的种种关于仪容仪表的规定也是颇有怨言的。
加之规定的发型老气横秋,学校统一置办的校服的质量、做工以及合身程度都不敢恭维,学校打着德育的幌子进行的一系列对中学生“仪容仪表”的管理,不得不说有毁灭中小学生的审美观的效果。
但是不走运的是在我工作一年后,这中学心理教师当得好好的,正与学生打得火热,堪当整所学校学生的知心姐姐的同时,竟然又被学校安排到了在政教处做起了兼职工作,而且这项工作其中一项主要的职能就是每日天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是否合格。
像案例里一样,我们政教处里有一把专门用于帮学生修剪头发的理发剪刀,还有一把用于把学生改窄的裤脚改回原样的裁缝剪刀,政教处的老教师把这两样明晃晃的工具豪气干云地放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的玻璃心瞬间就碎了,差点没哭出来。
于是我对我的直属领导——政教处主任,一个作风堪称铁血的中年男人,义正言辞地申诉道:“主任!这活我干不了!”主任笑了笑没搭理我,丢下一句,“习惯了就好了。
”转身就走了。
老教师笑嘻嘻地告诉我,学校规定学生要严格按照发型示意图留头发,不准自己改校服、坚决不能在校服上做装饰和涂画,一旦发现发型或者服装不合格的学生,要立刻叫到政教处来,令其立刻联系家长尽快回家整改,如果下次上学发现没改,要对这些家伙停课进行德育教育。
如果屡教不改,就要动用大剪刀亲手帮他们了结了。
我心虚地听完了这项貌似我永远也完不成的工作任务后,小声地嘟囔了一句:“难道剪了头发,裤管保持肥大,就是校风好吗?”
政教处五六个老教师,各行其是,没有人回答我。
鬼使神差阴差阳错地,带着一万个不情愿,我成为这项一直以来为我自己所诟病的政策的执行者。
首先是严密的“监视”,如果你有空到我们学校参观,你一定会在上下学的校门口和大课间的教学楼走廊里遇到我。
经过我一年的观察取证,我发现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要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染发、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的规定,学生在头发上做文章的违规类型主要有:不明显的烫发、不显眼的染发,个别学生怪异的时尚发型,如:莫西干头(将中间的头发通过发蜡、吹风等方式立起来)、蘑菇头(饱满的齐刘海与鬓角和后脑勺的发尾等长)、男生刘海过长,碎发过多、女生当头顶蓬松地绑个道姑结,还有一系列夸张的头饰。
其实有时候我们也能理解,青少年正值自我意识突飞猛涨成长时期,对潮流文化有向往,喜欢追赶时尚、标新立异。
但是还是那句老话:“无规矩不成方圆。
”发型多多少少确实也表现出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是人生价值观的变化,把学生看起来有不良念头的倾向扼杀在摇篮里,或许也是学校德育的职责所在,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在政教处当了近一年的差。
这一年下来,我经手的不合格“头”,也
算不少,苦口婆心过,也横眉冷对过,不过我从来没停过孩子们的课,更没举起那把剪发刀。
现在我觉得,学校可以根据办学风格和教育部文件,对学生的着装和仪表进行硬性规定,是合理的。
个性化的治校之道可能被很多年轻的教师和学生所向往,但不一定合适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给学生个性和自由确实不错,但是学校是社会其实的一个缩影,学生身在其中有权利的同时当然也要受到各种制约,任何具体的团体,都有规章制度,学校有责任让学生学会遵守制度。
也许中国教育给学生的权利和自由还是太少,所以有的地方是不是我们对学生的权利和自由谈得太多了,会不会有点矫枉过正了?
当着心理教师,每天都要就学生个性与校园标准之争进行共情,但同时做着的政教处的学生管理工作又让我站在了学生诉求的对立面,有时候这两种角色的冲突多少让我有点认知失调。
不过也确实真切地感受到了学校德育是很难做的工作。
如果没有全体师生一致认同的校园文化做前提条件,很多学校德育管理中说教和强制的意味可能会冲淡了它本身的目的。
若让我做校长,或者具有制定学校规章的权力,我会在一些涉及到学生行为的规定出台之初,在全校范围内举行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的听证会,用三方协商谈判的方式制定校级制度。
当然义务教育阶段有很多国家制度需要贯彻落实,那么要在开学之初就做好宣传和普及工。
学校的管理其实可以做的很精细,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其实都可以发挥其治校的功能。
其实学校德育的难题还有很多,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做的不得其法而见诸报端。
比如学生违反校规带手机,甚至在课堂上使用。
是没收还是不没收?如果没收时,学生拒不交出,教师能不能搜查?
再比如学校有定期检查管制刀具、易燃易爆品的规定,该怎么做,可不可以在不经学生容许的情况下翻看学生的个人物品?
再再比如,有些学生在公开场合忤逆教师,做出过分的事情,教师怎么保护自己的师道尊严?
这些情形的发生,既可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因,也可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果。
现在的很多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通过多种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这是好事,但是教师在管理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却越来越不知所措了。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搞学生考核教师的活动,很多教师很多好老师,在接受学生评分时,分数被打得很低,这是为什么?好老师管得严,所以得分低。
这样就出现一种怪现象,好老师也得拍学生的马屁,无节制地放纵个性,这就可能会惯坏了一部分还不太明事理的学生。
长此以往,吃亏的还可能是孩子和家长。
虽然个别学校“留发不留校”的作法多少有点“见识”短,严格的“标准发型”有时确实也有些小题大做,因为孩子毕竟不是流水线上的商品,“千人一面”也不是现代教育观崇尚的做法。
但初高中学生正处青春期,很易盲目追赶潮流。
学生过分追求发型的标新立异不利形成朴素的人生观、价值观。
何况学生还处在教育的“养成期”,学校制定发型标准,也是养成教育的一种。
我觉得学校制定规章制度甚至对个别学生做出停学处理并无不妥,但停学处理的标准值得商榷,这个校规制定若能师生共参与,学校家长同携手,德育工作里,三方权利义务协商清楚,可能执行起来各方的难处都会少一点。
一点薄见,写于德育工作第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