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读新教材,树立新理念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新华小学的**,能参加这次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我很荣幸。
我下面侧重和大家分享识字写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策略,最后再说一说我对“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的教学建议。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感觉自己是幸运的,因为第一次教一年级就与这套部编新教材结缘,通过对上下册教材的反复研读和实践教学,我对这套教材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肤浅的看法:部编教材的特点
(一)双线组织单元,更重语文素养
这套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按照“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组织单元。
从教材中可以看到,每个单元的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同时又将语文要素渗透在各单元之中。一下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和文中的泡泡里,为教师教学提供线索和抓手。
(二)选文贴近生活,体现以生为本
一年级下册的教材选文内容丰富,既有经典的老课文,比如《荷叶圆圆》、《要下雨啦》、《四个太阳》,这些经典课文营养丰富,实用性强。同时又新增了很多文质兼美适合孩子朗读的新课文。像《春夏
秋冬》、《怎么都快乐》、《端午粽》等,这些文章充满童真童趣,贴近生活,文质兼美,体裁多样,语感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既便于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三)识字形式丰富,渗透传统文化
本册教材的识字内容主要安排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识字单元,课文部分,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8篇集中识字课文既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儿歌识字,又有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进行改编的选文。尤为突出的是后者,它使识字教材的意义显得尤为深远。如《2.姓氏歌》、《8.人之初》是由传统蒙学识字教材《百家姓》和《三字经》改编,《6古对今》由《笠翁对韵》改编。本册安排了查字典的内容,为的是培养孩子们自主识字的习惯。识字方法多样,承载传统文化,鼓励自主识字,是这套教材的突出特点。
(四)阅读三位一体,注重语言积累
阅读三位一体指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除了教读课文,一年级上下册还有计划,有梯度地编排了三篇连环画课文,分别是一年级上册的《小蜗牛》和一年级下册的《咕咚》、《小壁虎借尾巴》。课文采用难字注音而不是全文注音的方式,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教材新设的栏目,采取大人伴读,亲子共读的方式不着痕迹的将学生领进阅读的大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下的“快乐读书吧”,内容是“读读童谣和儿歌”,这是上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按类别推荐学
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构成了“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以上是我对新教材的一些认识,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我们要凭借教科书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摸索,我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下面就从“识字教学”、“写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几方面谈谈我的做法。我的教学策略
一、识字教学
(一)“望”而体境
“望”即观察及其产生的联想。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去观察,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每一个汉字以及词语的教学,都应该让学生透过纸背,与想象中的画面相遇,倾听那千里之外传来的声音。
例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春夏秋冬》一课,对“春风吹”这个短语,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首先创设情境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吹起了暖暖的风,呼――呼――,吹在了你的脸上,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暖和。
师:呼――呼――,吹到了小草的身上,小草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的说:小草的身体变绿了。
有的说:小草伸出了尖尖的脑袋。
这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
师:春风还会吹到谁的身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学生自由交流)
然后让学生想象刚才的画面,读一读“春风吹”这个词,再做一做“吹”的动作,让学生明白,原来“吹”要用上口,怪不得“吹”是口字旁。
像这样,我们让学生把三个字读成几句话,把三个字读成一幅幅画。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能够体悟到汉字的神奇魅力,穿越时间、空间,与美丽的画面相遇。
(二)“问”而生爱
“问”即请教、探讨,对比结构相近的汉字,主动和教师、同伴一起探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孩子们爱上汉字。在汉语中,形声字是最能量产的造字方法,很适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
例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小青蛙》一文中的“清”“情”“请”“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作声旁,加上偏旁派生出来的,它们和母体字组成“青”字族。为了避免机械的记忆,我们可以采取玩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上课前让学生追备好生字卡片,请同学们把生字宝宝请出来。
(学生摆放生字卡片)
师:小朋友们,生字宝宝想请你帮他们做个自我介绍呢。愿意帮助它们吗?看看老师是怎么帮它介绍的:我是清,清水的清,所以我是三点水。学会了吗?请你也帮它们做个自我介绍吧!
(学生自由介绍)
师:谁愿意给大家来介绍介绍?
生:我是晴,晴天的晴,所以我是日字旁。
・・・・・・
介绍完之后,让学生叫着生字宝宝的名字把它们收起来。
在发言的过程中,能不断巩固这字族的音形义,既有利于学生读文识字,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使字与文融合在一起,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切”而生根
“切”即适切的语文实践。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教师就应该创造机会,尽可能的让学生同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我们传统的记字方法,例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在操作时比较机械。在缺乏语境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陷入为了记字而记字的泥潭。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很好地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用加一加、介绍偏旁、组词、名人介绍等方法介绍自己姓氏。特别是用名人来介绍自己的姓氏,当课堂中出现这一个个学生熟悉的人名,他们异常兴奋,而这也是中华文化在课堂中无形地渗透。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仅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