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1 引言

军工企业多年来贯彻国家“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政策,按照国家对各企业的战略定位,制定实施相关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各军工行业为特色的主营业务框架。国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提出在军工建设中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军工企业新时期发展建设的方向。因此,探索构建军民融合型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军民融合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促进科技层面的军民融合发展,成为企业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思想、推动科学发展转型的本质要求和基本保证。

2 构建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的背景

2.1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富国强军的现实需要

军工企业承担着振兴国防科技工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一直是国家重点投入的领域,国防军工全行业拥有规模几十万的科技队伍和国内一流的科研设施,是国家推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一支骨干力量,应当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引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发达国家,都是经过积极推进军民一体化发展,在不断增强军事实力的同时,促进了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工业发展。因此,国防军工企业要想肩负起引领科技发展和提升工业基础的重任,只有突破军是军、民是民的体制束缚,经过建立军民融合型的科技创新体系将军用技术更多向

民用领域转化,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才能更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服务。

2.2是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促进军工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从“军民结合”到“寓军于民”,再到“军民融合”,这些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军工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建国以来中国在长期的临战思想指导下实施积极防御的指导方针,建立了门类齐全,生产能力较强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忽略了国防工业同国民经济的联系,自我封闭,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客观影响,军工行业在军转民发展过程中基本维持的是一个军民分离的工业模式,军民品只在制造层面利用军工制造技术实现工序间融合,而在科技研发创新层面还是分离的,维持的是一个传统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传统的科技创新体系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服务于企业投资层(决策层)的企业技术中心,第二个层次是服务于企业经营层的产品开发中心,第三个层次是服务于企业生产层的技术部。军民分离的工业模式再加上条块分割的科技创新体系,对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贯彻实施产生了明显的阻碍。首先造成科技资源分散,

制约了企业科技发展,军品科技投入结合民品发展不够,民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其次,在军民品科技成果转化中科研与制造工艺技术缺少统筹协调机制,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军民品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效率较低;三是军品面临武器装备转型升级,国外新市场开发,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矛盾和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军民科技层面融合不够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在于在体制上寻求突破。因此,探索建立军民融合型的科技创新体系成为企业推进战略实施、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这也是国防军工全行业普遍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需要在探索中前进、实践中完善。

3 大型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与实施的内涵

构建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是以军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支撑企业核心主业发展为根本,打破传统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模式,突破军是军、民是民的科技体制束缚,优化配置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要素,建立新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以新体系的“三个机构”替代传统科技创新体系的“三个层次”,从战略高度统筹军民一体化建设和发展;整合军民品科技资源,发挥企业优势,以科研并行组织模式为基础,搭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企业科技系统的执行机构,以市场化、实体化为目标打造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的五项功能,形成企业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的旗舰;加强科技创新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军民融合

型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经过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激发军民融合型科技自主创新的强大力量,推动军工企业向高科技创新型企业跨越,更好肩负起强军富国的神圣使命。

4 主要的做法

4.1着眼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战略及规划,搭建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框架

军工企业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必须要面对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和适应国内外军工企业的发展趋势。军工企业产品涉及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地位,是国家国防安全的技术和物质保障,在市场条件下,军工企业要具备二个能力:一是平时和战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供应能力,二是企业自身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能力。军工产品的对抗性决定了军工企业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就没有出路,军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托军工技术开展自主科技创新,发展军民品产业。科技创新的成果是军民品产品,科技创新的动力是鼓励创新的组织制度,只有制度创新才有科技创新,军工企业必须打破军民品固有的发展模式,实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战略,整合科技创新要素,建立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见图1),才能保持企业经济不断增长和持续发展。

4.1.1 加强战略规划,建立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

以推进企业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战略实施,促进军民品科技发展为目标,在新的企业制度建设中实施战略规划。在构建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过程中,在企业自上而下建立军民融合型的科

技创新体制与机制,促进科技层面的军民融合发展。

指导原则,一是进行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组织设计。在企业最高决策层董事会设立科技决策机构,统筹母子公司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与发展规划。军民融合由企业顶层决策启动并监督,企业相关部门协同推进,营造一个有利于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形成行政决策为科技决策提供保障的组织机构。在企业经营层建立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架构,在军民品科技开发中形成统筹企业科技资源,实现军民技术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机制。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架构设计打破军民品技术分割的传统模式,发挥企业制造技术优势和科研优势,以并行研发组织模式为基础,统筹专业体系和研发流程。将部门重组与任务划分结合,经过职能组织、专业组织、项目组织的体系协同,在母子公司之间,军民品科技开发中形成实体组织与虚拟组织交互的多维度开放式网络矩阵型管理结构。

二是建立更加开放的产学研官相结合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环境。主动识别并获取民用领域中产生的高新技术,将她们同企业民品结合,促进产品产业升级,将她们同部队服役的新旧装备结合,实现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以此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和保持部队装备的技术优势。

三是资源配置和机制创新相结合,以军带民。利用国家对军事项目的投入,加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基础,带动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经济的增长,让国防建设成为企业经济建设的推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