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1 引言

军工企业多年来贯彻国家“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政策,按照国家对各企业的战略定位,制定实施相关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各军工行业为特色的主营业务框架。国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提出在军工建设中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军工企业新时期发展建设的方向。因此,探索构建军民融合型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军民融合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促进科技层面的军民融合发展,成为企业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思想、推动科学发展转型的本质要求和基本保证。

2 构建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的背景

2.1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富国强军的现实需要

军工企业承担着振兴国防科技工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一直是国家重点投入的领域,国防军工全行业拥有规模几十万的科技队伍和国内一流的科研设施,是国家推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一支骨干力量,应当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引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发达国家,都是经过积极推进军民一体化发展,在不断增强军事实力的同时,促进了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工业发展。因此,国防军工企业要想肩负起引领科技发展和提升工业基础的重任,只有突破军是军、民是民的体制束缚,经过建立军民融合型的科技创新体系将军用技术更多向

民用领域转化,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才能更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服务。

2.2是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促进军工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从“军民结合”到“寓军于民”,再到“军民融合”,这些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军工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建国以来中国在长期的临战思想指导下实施积极防御的指导方针,建立了门类齐全,生产能力较强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忽略了国防工业同国民经济的联系,自我封闭,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客观影响,军工行业在军转民发展过程中基本维持的是一个军民分离的工业模式,军民品只在制造层面利用军工制造技术实现工序间融合,而在科技研发创新层面还是分离的,维持的是一个传统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传统的科技创新体系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服务于企业投资层(决策层)的企业技术中心,第二个层次是服务于企业经营层的产品开发中心,第三个层次是服务于企业生产层的技术部。军民分离的工业模式再加上条块分割的科技创新体系,对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贯彻实施产生了明显的阻碍。首先造成科技资源分散,

制约了企业科技发展,军品科技投入结合民品发展不够,民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其次,在军民品科技成果转化中科研与制造工艺技术缺少统筹协调机制,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军民品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效率较低;三是军品面临武器装备转型升级,国外新市场开发,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矛盾和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军民科技层面融合不够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在于在体制上寻求突破。因此,探索建立军民融合型的科技创新体系成为企业推进战略实施、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这也是国防军工全行业普遍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需要在探索中前进、实践中完善。

3 大型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与实施的内涵

构建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是以军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支撑企业核心主业发展为根本,打破传统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模式,突破军是军、民是民的科技体制束缚,优化配置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要素,建立新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以新体系的“三个机构”替代传统科技创新体系的“三个层次”,从战略高度统筹军民一体化建设和发展;整合军民品科技资源,发挥企业优势,以科研并行组织模式为基础,搭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企业科技系统的执行机构,以市场化、实体化为目标打造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的五项功能,形成企业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的旗舰;加强科技创新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军民融合

型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经过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激发军民融合型科技自主创新的强大力量,推动军工企业向高科技创新型企业跨越,更好肩负起强军富国的神圣使命。

4 主要的做法

4.1着眼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战略及规划,搭建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框架

军工企业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必须要面对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和适应国内外军工企业的发展趋势。军工企业产品涉及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地位,是国家国防安全的技术和物质保障,在市场条件下,军工企业要具备二个能力:一是平时和战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供应能力,二是企业自身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能力。军工产品的对抗性决定了军工企业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就没有出路,军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托军工技术开展自主科技创新,发展军民品产业。科技创新的成果是军民品产品,科技创新的动力是鼓励创新的组织制度,只有制度创新才有科技创新,军工企业必须打破军民品固有的发展模式,实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战略,整合科技创新要素,建立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见图1),才能保持企业经济不断增长和持续发展。

4.1.1 加强战略规划,建立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

以推进企业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战略实施,促进军民品科技发展为目标,在新的企业制度建设中实施战略规划。在构建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过程中,在企业自上而下建立军民融合型的科

技创新体制与机制,促进科技层面的军民融合发展。

指导原则,一是进行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组织设计。在企业最高决策层董事会设立科技决策机构,统筹母子公司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与发展规划。军民融合由企业顶层决策启动并监督,企业相关部门协同推进,营造一个有利于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形成行政决策为科技决策提供保障的组织机构。在企业经营层建立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架构,在军民品科技开发中形成统筹企业科技资源,实现军民技术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机制。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架构设计打破军民品技术分割的传统模式,发挥企业制造技术优势和科研优势,以并行研发组织模式为基础,统筹专业体系和研发流程。将部门重组与任务划分结合,经过职能组织、专业组织、项目组织的体系协同,在母子公司之间,军民品科技开发中形成实体组织与虚拟组织交互的多维度开放式网络矩阵型管理结构。

二是建立更加开放的产学研官相结合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环境。主动识别并获取民用领域中产生的高新技术,将她们同企业民品结合,促进产品产业升级,将她们同部队服役的新旧装备结合,实现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以此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和保持部队装备的技术优势。

三是资源配置和机制创新相结合,以军带民。利用国家对军事项目的投入,加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基础,带动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经济的增长,让国防建设成为企业经济建设的推动力。

广东中科军民融合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广东省低空领域无人机产业战略合作协议 甲方:广东中科军民融合产业研究院 乙方:广东能飞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着资源共享、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甲、乙双方就广东省低空领域无人机无人机产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开展长期合作。 本协议为框架协议,应是双方今后长期合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双方签订相关合同的基础。 一、目标内容 (一)合作目标:把广东能飞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成广东科技产业联盟下的核心企业暨低空无人机开发、管控和应用的平台公司,以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推动无人机在工业、农业、应急维稳、反恐及国防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未来的市场扩张战略,抢占市场最高点,为双方合作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三)合作内容:获得广东省境内低空无人机管控权和驾驶员的准飞证;牵头创办广东省无人机协会和中国无人机飞行学院,开展无人机驾驶员的培训;进行先进无人机的研发、推广。 (三)合作期限:双方分阶段合作,第一期合作期限为5年,从2015年4月1日到2020年4月1日。 二、投入和收益 (一)投入:甲方负责向各级政府申请获得特殊项目的研发专项科技经费;日常运营费用及资质申请费用由乙方负责。

(二)收益:乙方根据实际情况支付甲方的服务咨询费用;甲乙双方的收益在具体项目中分配,具体标准另行商议。 三、合作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权利与义务: 1、甲方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专家,整合国内外无人机高新技术,指导乙方开发、生产最新型无人机。 2、甲方负责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军事机关的关系,获得广东省低空飞行管控资质许可。 3、定期或不定期对乙方进行拜访、考察和监督,以了解乙方产品的开发的过程和技术工艺水平,并有权监造其定制产品的生产。 4、甲方可以根据其对乙方技术、产品的使用情况向乙方做出反馈,乙方应对甲方的反馈和建议做出积极的回应。 5、甲方应定期组织乙方参加由甲方发起、组办的各种技术交流、学术研讨、产品展销活动。 6、甲方根据乙方的请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到乙方开展产学研活动和指导技术、产品攻关。 7、甲方有权根据提供的服务项目、内容,向乙方收取合理报酬。 (二)乙方权利与义务: 1、乙方必须在本协议生效之前加入广东省国防科技产业联盟(广东省国防科技产业促进会),成为其正式会员方可获得甲方的服务。

军民融合式发展十项措施

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的十项措施2013-12-29 23:29:37 丁锋韩璞魏兰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以及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重要论述,指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军民融合工作。 军民融合领域军内外专家就如何大力推进“军民融合”问题进行研讨时指出,从“寓军于民”到“军民融合”是一次思想认识和理论研究上的重大飞跃。“军民融合”函盖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全部内容,而且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不仅是从军民两用的技术和产品层面上来理解军与民之间的互通、互动和相互转移,更加是从改革军工科研生产和装备采购管理体制、机制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全社会共有资源等全方位、深层次上来认识和理解。 针对当前开展“军转民”、“民技军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专家们提出加快推进“军民融合”的十大措施。 专家们就如何大力推进“军民融合”问题进行研讨。专家们深刻领会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的精神实质。一致认为,这里讲的“二个坚持”、“一个加强”,不仅指明了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方向,而且是事关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和国防现化化建设的重大方针,是国家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们指出,从“寓军于民”到“军民融合”是一次思想认识和理论研究上的重大飞跃。“军民融合”函盖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全部内容,而且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不仅是从军民两用的技术和产品层面上来理解军与民之间的互通、互动和相互转移,而是从改革军工科研生产和装备采购管理体制、机制以及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如何合理利用全社会共有资源等全方位、深层次上来认识和理解。 针对当前开展“军转民”特别是“民技军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专家们提出加快推进“军民融合”的十大措施。 1进一步加大“军民融合”的宣传力度,提高全党、全军在我国“走出一条 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我国从军、民分离的体制格局基础上实行“军民融合”,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就目前的情况分析,推进“军民融合”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思想认识上的障碍仍然比较突出。 1.1思想观念上的束缚 能够实施“民技军用”的技术和产品,都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特征。由于观念上存在误区,军、民双方尚未完全形成“两用”意识。开发两用技术及其产业化不同于军转民,而是要求科研单位和企业从技术理念的提出开始,就考虑技术的两用性以及产业化前景,要形成两用技术(军用和民用)——有两个目标(战斗力和生产力)——开拓两个市场(军品市场和民品市场)观念。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和现有体制影响,国防科研部门与民用科技部门的工程技术专家都缺乏两用意识,军与民各自为政。 1.2价值评价体系不同 长期以来,国防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人员,形成了重科研、轻应用,重军品、轻民品的传统观念,甚至认为选用民品不符合规定、违反规矩。而民用部门则普遍缺乏国防意识,认为开发国防科技项目是军工部门的事,即使有好的技术和产品也不往军品市场推荐。因此,军、民双方难以形成两用价值观。 1.3缺乏两个市场意识 过去我们国防建设采取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奠定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基础,同时强调军品市

包头稀土研究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包头稀土研究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作者:暂无 来源:《稀土信息》 2018年第7期 包头稀土研究院从建院初期就肩负着稀土及其功能材料服务我国国防军工建设的使命。早期研制的稀土及其合金广泛应用于坦克、火炮、弹体、舰艇、军机零部件等领域,基本满足 了军工的需求。1969年开始又逐步扩大了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范围,其中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系 列(1:5型稀土钴永磁材料、2:17型稀土钴永磁材料、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稀土电热材 料系列、稀土贮氢材料系列、稀土阴极发射材料系列、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电光源材料以及稀 土钢和含铌钢等,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包头稀土研究院下属的蒙稀磁业公司作为主要军工产品配套单位,多年来一直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提供大量优质的钐钴磁钢和器件,受到用户的广泛好评。产品也由 过去的钐钴轴向环、钐钴辐射环扩展到径向环、多级拼接环、异型件、磁瓦等,同时已经开始 向军工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在满足我国国防需求的同时,蒙稀公司积极开发民 用市场,近三年销售额为2000余万元,产品主要应用在石油电机、高精尖仪器仪表、电子信息等领域。 近年来,为加快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步伐,包头稀土研究院苦练内功,全面改造企业生 产线,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努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员工的综合素质,实现产品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充分满足我国军工行业快速发展对钐钴磁性材料的广泛需求。其次,在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联系的同时,寻求广泛合作,通过走访交流,详细了解用户 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另外,强化分工与协作也是近年来工作的重点,包头稀土研究院专注钐 钴磁钢毛坯的生产,将机械加工交给加工技术水平高、有资质的公司,保证最终产品让用户满意。 包头稀土研究院力求为包头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军民融合工作作出更大贡献,近年 来大力加强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合作,在军工民品配套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合作研发。“十二五”期间,包头稀土研究院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合作承担了国防科工局下达民口配套项目 1项,包头稀土院完成了设计方案的确定、图纸设计、所需材料的选择与制定,完成各部件的 加工制造,初步研制出了所需产品。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承担了国防科工局下达民口配套 项目1项,包头稀土研究院负责项目总体方案设计、工艺放大、工程化和产品交付,产品性能 满足配套要求。通过合作开发交流,不但促进了本单位相关科研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扩大了包 头稀土研究院在军工领域的影响力,积累了军民合作融合式发展的经验。 “十三五”期间,包头稀土研究院计划在钐钴永磁材料、磁致伸缩材料、高超声速风 洞加热器用电热材料、高温电解制氢隔板、低温储氢合金及镍氢电池、磁制冷技术、核工业、 热障涂层陶瓷靶材、稀土基复合氧化物耐蚀陶瓷材料、稀土改性铝锂合金材料、镁锂超轻合金 材料、非晶材料及传感器、高强度耐热稀土镁合金、高温合金、稀土助剂等领域继续与国内知 名机构寻求合作,在军品、民品方面都取得突破,为内蒙古自治区军民融合合作发展做出积极 贡献。 如今,包头稀土研究院的军民工作已驶入自己的“快车道”,在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 今天,包头稀土研究院力求科技开发与军民融合齐步走,在为稀土行业和稀土产业的发展贡献 科技力量和人才资源的同时也在军民融合工作上努力前行,争取更大的突破。

年福纯中将: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建设

年福纯中将: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建设 军队政协委员原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年福纯建议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建设 记者邹维荣、宫玉聪本文由装备科技(ID:jfjbzzfs)授权转载随着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争相创办各种类型的军民融合示范园区,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形成“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融合”的发展态势。军队政协委员、原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年福纯等委员在深入调研中发现:有些园区建设较好,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有些园区问题较多,与军民融合的本质要求有较大差距,如:一些园区有名无实,“军”的特色不强,“融”的气氛不浓;有些园区存在重复建设、同质化倾向;有些园区高技术创新引领不足。为使园区建设成为助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落地的改革抓手,成为引领军民融合发展的创新示范,成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年福纯委员建议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建设,具体有:一是与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相衔接。要充分考虑沿海地区作为主要战略方向,内陆地区作为战略纵深,边疆地区作为安全屏障的不同地理区位特点;要充分考虑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发挥作用;要充分考虑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

优势互补。二是发挥区域优势、体现行业特色。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园区,应尽量依托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改革实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小镇等基础进行建设,不再另起炉灶;以高、新、专、特、优产业为主的园区,应尽量依托相关地区、军事单位、军工集团、科研院所进行建设;重点区域或国防军工资源丰富、军民融合基础较好的地区,应率先建设,其它方向和地区逐步展开,防止一哄而起,造成浪费。三是瞄准经济、科技、军事竞争的制高点。充分发挥传统军工优势、新兴领域科技创新优势,将新一代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以及航空、航天、核能等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园区创新资源聚集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传统优势产业上做大做强,在新兴特色产业上谋求突破。四是打造产学研用一体的军民融合集智创业的产业链。汇聚科研智库、军工集团、民用科研机构、大学研究机构、民营企业等优势力量,吸收一些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微型企业参与,把园区建设成为军民结合、产学研用一体的科技创新孵化基地。

心得体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路

心得体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路 对于实施好军民融合发展这一国家战略,X同志提出了“四个强化”的重要思想,即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治保障,同时还提出从需求侧、供给侧协同发力的重要思想。围绕这些思想,对于如何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一些思路。 第一个方面,加强顶层的统筹,破解军民二元体制壁垒。回顾我国国防管理体制变迁历程,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实行着一种党政军一体、平战一体的发展模式。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物质技术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创造出“两弹一星”的历史奇迹,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具有党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优势,能够通过军民大协作、军民大协同,把分散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资源、潜力充分挖掘和调动出来。张爱萍将军在他的回忆录里面讲到,当时在调研我国原子弹工程建设时,他说,“原子弹工程,看起来盘子很大,但实际上很多东西都蕴含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中”。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搞好组织协作,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潜力挖掘出来,汇集于一点,形成攻关的力量。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我们党和国

家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经济发展领域,政府职能更多开始聚焦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开始与经济建设分离,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各自运行的军民二元分离结构,国家对一些跨军地、跨领域、跨系统的涉及军民的一些重大事项缺乏统筹管理,最后导致体制上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军地分割,阻碍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党中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同志亲自担任主任,实际上就是要从顶层体制上解决军民两大体系分离的问题,要破解军民二元分离结构的问题。我们看到,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已经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也开始运行,中央提出下一步要建立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统一负责做好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我们相信,随着机构的建立,工作机制的日益完善,军民分离二元体制的壁垒必将被打破。我们将能够极大地凝聚起军民统筹、军民协作的巨大的体制力量。 第二个方面,要深化需求端的改革,拆除阻碍资源双向流动的围墙。也就是同志讲的要从供需两端发力。 如何从需求端发力呢?需求端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军事需求牵引的问题。军事需求如何更加有力地牵引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军事需求主导?目前我们在这个领域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军事需求开放不够、传导不畅、牵引不力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又名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隶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地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始建于1962年,是我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和试验基地,被誉为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 五十年来,六院创造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发展史上10余项“第一”,成功研制出100多种型号的战术、战略、宇航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00余项,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六院成功研制的东方红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返回式变轨制动发动机和EPKM近地点固体发动机,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气象卫星和国际卫星发射中屡建功勋。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六院“某工程重大贡献奖”,意义非凡。 2011年12月26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内部固体动力资源重组整合,新六院组建成立。目前,六院下属41所、46所、210所、601所、602所、359厂、389厂、8610厂、科技公司、金岗重工、实业公司、航天医院等5个专业研究所,3个大型生产厂,2个民品公司,1个三产服务总公司及配套的服务保障单位,拥有在职员工7000余人,形成了呼和浩特、北京、西安和湖北四地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军民融合式产业发展格局。经过50年的发展,六院已逐步形成了覆盖战略、战术、防空反导以及宇航等全应用领域、多尺寸、宽射程、系列化的固体动力产品体系。

加盟六院,献身航天,让青春无悔! 联系人:王老师刘老师 联系电话:(0471)5239226 5239227 单位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65号航天大厦 通讯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051信箱邮编:010010 电子邮箱:htkgly@https://www.360docs.net/doc/d716156850.html,

军民融合的例子

集团三大民航综合服务平台 1广东省军民融合发展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省军民融合中心):省级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 2广东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智能制造研究院):一站式“平民参军”服务平台; 广东智能制造研究院主要成果如下: (1)当选“省民政一体化协会”理事单位:当选为“广东省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2)“平民参军”成功案例 ①与中国军方、佛山中英合作“Pad管理柜”项目; 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陈新通在佛山合作“单兵作战平板电脑”项目,并已在军队中应用。

(3)我们与军事、军贸、军工等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已与军工装备(物流)采购部、保利科技等12大军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三。广东东风雨润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雨润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军民一体的投融资平台。 东风雨润投资控制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方式。 联合保利国防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双峰股权投资公司,设立“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一期资金5亿元,目标规模100亿元; 该基金主要投资于广东乃至全国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通过市场化运作拓宽民营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 三。军民融合的好处 1财政支持:政府相关财政补贴、科研经费支持; 2减免税:享受国家减免税等各项优惠政策; 三。暴利:军品利润普遍高于民品,可以获得暴利;

4技术进步:严格的质量要求可以带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5管理优化:建立军人资格证书制度,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6给企业贴上无形的质量标签,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4业务合作内容 1军事资格证书:军事资格证书(国家军用标准证书、军用安全证书、生产许可证证书、目录证书)的咨询、指导和培训; 2.““民参军”订单对接:引导企业参与全军装备采购、后勤保障和国际军事贸易,承接军事订单; (3)“军民”技术对接:将12个军工集团和科研院所解密的现有技术或知识产权转让给民营企业使用; 4民航综合投融资:为企业发展提供投融资服务(债权融资、股权投资、风险投资、证券投资)。 5规划合作路径

青岛市黄岛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青岛市黄岛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联席会议办公室2017年区级部门预算文本 (草稿) 青岛市黄岛区古镇口示范区编制 单位负责人:刘玮 编制人:曲慧芳 联系电话:85130872

目录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第二部分2017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第三部分2017年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申报情况第四部分2017年区级部门预算表

第一部分部门主要职责及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一、黄岛区古镇口示范区主要职责 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为古镇口示范区)为财政拨款的行政单位,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九大功能区之一。 主要职责是: 根据《关于建立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科技创新区)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青黄委〔2014〕16号)文件精神:联席会议在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推进协调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负责研究区域内涉及军民融合发展、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规划建设、军队服务保障、海洋科技创新,以及其他提交联席会议解决事项。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主要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落实督办联席会议决策事项。 根据《关于明确黄岛区(西海岸新区)功能区管理权限的意见(试行)》(青黄发〔2014〕6号)规定,联席会议办公室承担产业发展、投资管理、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建设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事权,按职责分工负责综合执法、考核评价、干部管理等工作。 二、2017年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古镇口示范区预算包括:示范区本级预算。 三、部门人员情况 古镇口示范区共有行政编制20 人,事业编制27人,工勤编制 1 人;实有在职65人。离退休0 人,其中:离休0 人,退休0 人。长期聘用临时工11人。

创新体制机制 促进军民融合

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军民融合□徐勇军民融合是军民结合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发展,是实现寓军于民目标的具体体现,是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基本方略。军民融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军民结合的范围,由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拓展到国防建设的各个方面;二是将军民结合的层次,由依托军与民两方面的协商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次;三是将军民结合的程度,由军民行业“板块式”对接深化到融为一体。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军民融合思想,就我国具体的国情和军情来看,应首先创新体制机制,使配置于国防和经济领域的各种资源产生合力,扩大国防利益与经济利益的交汇点,从而使国家总体战略目标效益最大化。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应是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在经济、科技、教育、服务保障、动员等领域和各个方面逐步走向融合的过程和状态,所涉及的体制溶合内涵非常丰富。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军民融合体制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但也存在平战脱节、条块分割、自我封闭、功能单一、指导关系不顺畅、主体责任不清晰和制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军民融合问题,确保军民融合高效顺畅运转起来,就必须把体制溶合作为前提,把机制健全作为重点。体制融合是军民融合的前提。一是建立全方位军民融合的领导决策制度。搞好军民融合管理体制的顶层设计,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军民融合领导管理体制,完善由中央统一领导的国防建设管理体制,设立权威的军民高层领导协调机构,同时加快完善地方各级政府军民融合的实体机构设置,明确各自职责,使军民融合式发展始终处于科学的决策和领导之下,形成军民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局面。2008年已经启动的“大部制”改革,有利于合理配置和运用决策权,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政府组织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这对军民体制融合不无借鉴意义。二是建立全方位军民融合的规划计划制度。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划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军事斗争准备需求和战场建设融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将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融入国家信息化建设体系,以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整体推进。只有打破封闭,消除垄断,按照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要求,科学整合军民两大产业,才能使生产要素在产业间自由有序流动,才能形成健康发展的产业体系,才能建立起分层次的全国大协作体系。三是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制度。目前,军民融合制度变迁在主体和诱因上主要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如果没有微观主体的自发参与,制度创新的动力将明显不足。因此,军民融合最终需要逐渐实现由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变迁的模式转换。在这一过程中,要抓紧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风险控制体系,规避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等。在制定行业规划、行业政策、行业标准、行业法规时,既要考虑军,也要考虑民,充分整合军民产业,推动军民一体化发展,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实施特别是体制的融合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机制健全是军民融合的重点。一是建立军民统一的社会服务保障机制。要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就要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把能够由社会承办的事情交给社会,把一些担负非军事职能的保障机构交给地方,把担负军事职能的保障机构真正搞精干,撤并一 些后勤保障机构,精简后勤保障冗员,节约大量后勤服务保障经费,提高保障效益。二是建立和完善军地人才共享机制。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是靠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来推进并实现的。没有人才的互通互用,互培互训,军民融合式发展就会失去活力。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力度,把军事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依托国家教育的大系统,借助国民教育优势和地方科技优势,把军队人才培养与国民教育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培养上的融合,切实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实现人才的共享共用。三是健全技术双向转移机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两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军品研制生产中的先进基础技术已越来越依赖于民用技术的支撑。把国防科技基础根植于国家科技基础之中,把武器装备的发展立足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两个支撑点上,充分利用民用工业发展的快节奏和市

园区规划成都打造双流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区

园区规划成都打造双流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区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前瞻产业研究院

成都打造双流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区 日前,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18年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点》,其中,将通过推进“省部军”协同机制落地、转化一批军民两用科技成果、加强军民融合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等举措,实施军民融合成果转化行动。 一、定位军民融合双流特色产业园区优势明显 双流拥有中物院成都基地等7所军工科研院所、经市级认定的军民融合企业37家,在全省10个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中双流占有3席,是成都市“1+N”军民融合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双流完成了军民融合产业园概念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园区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正加快编制。明确了产业园以“产城一体”为建设目标,重点发展军民融合的集成电路、网络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等产业,加快构架以产业链为核心,创新体系、人才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为支撑的“1链4体系”生态圈。 “军转民”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民参军”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批优势民口企业已经进入军队、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核心配套体系。创新搭建服务平台,设立了西南技术与军民融合产权交易中心、双银创促中心、西南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合。

在要素保障方面,实现项目土地要素保障,实现项目供地1878亩。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启动园区13条道路建设和园区人才配套公寓、综合管廊等配套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启动4000余亩空港中央公园生态绿地建设。制定支持发展政策,保障创新人才、技术和资金要素供给。 围绕产业生态圈建设,2017年园区共引进澜至电子智慧家庭终端芯片及车联网信息系统、九芯微集成电路IP核研发等19个项目,协议总投资325亿元。2017年,累计完成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亿元,园区总收入达1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50亿元。 二、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双流区将进一步抢抓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用好双流三大“战略性资源优势”,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动力、转换新动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中优、聚焦南拓,坚持产城一体、公园城市理念,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处理好全域发展和重点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园区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 积极推动“军转民”。深度对接军工单位,推动军工电子、核技术等领域“军转民”发展。建立军民信息交流平台和军民供需对接机制,促进军民成果转化。大力支持“民参军”。培育一批优质军民融合民口企业,逐步提升民口企业参军能力,支持军工科研成果向民口企业转移转化,从而实现由零部件加工等一般配套生产向分系统、全链条生产的整体提升。

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发表时间:2019-01-18T09:09:58.4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陈洁 [导读] 摘要:加快建立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是促进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建设的重要战略。 重庆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400700 摘要:加快建立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是促进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建设的重要战略。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是军民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应当从政策制度上、组织实施框架上、资源配置上和运转模式上进行优化改进。 关键词: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发展策略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是加快我国科技创新速度,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活动质量,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优化军工与民企科技创新投入模式与管理体系的重要方法。本文对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现状、原则与策略进行分析。 1.军民融合创新的理念 1.1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理念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是军工企业、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以合理的组织协调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研发信息成果共享联盟的体系。它是新形势下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军、产、学、研的合作运行,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我国科技整体水平有重要价值。 1.2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价值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有助于融合我国科研资源,是顺应我国军民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军民融合创新可以有效的消除军队系统运用民用技术的障碍,可以使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得到重要资金支持,并且打开军事科技向民用系统流通的渠道。通过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机制建设可以为科技兴军筑牢基础,实现科技强军的关键目标,达到提高军民融合创新活力效果。在有效的军民融合机制下可以更好的实现科技创新的管理,从而优化创新目标,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科学创新工作体系,改善和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工作秩序,实现创新体系全覆盖效果。 1.3重庆军民融合创新条件 重庆军民融合创新一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重庆地区的军民合作正以各种形式开展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基础较好,而且重庆市正在申请成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首先,重庆市现有军工企事业单位达到了42家,而且还有29家民企具有参与军工产品配套生产的资质许可,这些领域涉及到船舶重工、航天科技、兵器工业等军事工业的重要领导。可以说重庆具备了进行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重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制造能力。其次,重庆市具备较强的军民融合发展的原生动力,为了提高重庆军民融合发展水平,重庆市政府建立了全领域、全要素与全方位军民融合发展策略,重庆市政府还与中国工程院联合成立了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在重庆十大新兴产业战略格局对中军民融合发展有明确的计划,并且正在推进打造军民融合发展的创新平台,正在进行深度融合创新的试验,强调构建一体化的发展体系。 2.军民融合创新的问题 2.1缺乏宏观统筹机制 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当前缺乏宏观统筹机制,军用科技与民用科技还处在不同的管理体系当中,加上我国涉及的科技管理部门较多,军地各自为政,以及分散管理的方式,导致军地科技投入重复项目多,科技投入相对分散,以及缺乏统一领域,不能有效综合实施科技创新的问题。首先,国家还缺乏统一领导各部委、军委机关相关部门的顶层科技创新机制,军民统筹协调发展质量低,没能形成科学的技术创新规划。其次,在共性技术研究方面的合作不足,没能达到应融尽融与能融则融的效果,军民科技基础资源未能科学有效的综合配置,国防科技实验室、军队重大试验设施与民用科技科研设施的共享水平较低。第三,军工与民用企业的科研信息共享不足,相关数据信息交互性差,因此导致科研成本投入较高,科研工作的续接性水平不足。 2.2缺乏基础科研机制 当前新一轮科研工作正在蓬勃兴起,新兴领域与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但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国防科技都依赖型号需求,对基础性与前瞻性的研究重视不足,还缺乏持续性的投入机制,导致一些关键基础性技术难以与外国抗衡。当前我国科研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还要重点加强基础性、战略性与前瞻性科研工作。首先,还要优化统筹管理军工企业、政府机构、民营企业,着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探讨的技术创新机制。其次,当前还没能形成有效的科技创新联盟方式,不能通过开放性的合作平台与载体实现科研力量的综合统一。第三,还要形成优势互补、各成特色的研究体系,注重在优化科技运行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快速突破技术瓶颈,能够运用有效的调动军工单位和民企攻坚克难的积极性。 2.3缺乏军地协同政策 目前我国在军民融合创新领域还缺乏必要的军地协同政策,军地协同的有效性不足,军地企业在税费减免、优惠补贴、政策扶持方面还有待完善。首先,传统的产业政策与管理机制制约了民企潜能的释放,现有的激励机制还不足以全面释放军民融合活力。其次,还要在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下形成科学的分配机制,在满足军工需要的基础上有效保护民企利益。第三,加强解决当前基础设施共享不足,以及相关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打造专业化、系统化的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环境。 3.军民融合创新着眼点 3.1加强军民统筹协调 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需要科学进行统筹规划,在发挥国家扶持政策作用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地方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着力在军民两在体系融合的基础上找出军民融合创新的着眼点。要在具体项目上体现军民融合创新的价值。首先,加强军地协调机制建设,强化在国家层面向军地科技发展一体化领导、统筹协调与有序指导推进的方向发展。其次,建立跨军地、跨部门的军地联合机制,真正的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环境下提高军地联合的水平,解决军地联合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例如,重庆是西南地区国防科技工业重要基地,现有42家军工企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020亿元,职工15万多人,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主持下建立了深度联合的机制,在教育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享、军地双拥共建的基础上成立了重庆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设置了军民融合南岸示范基地,并且按照产业集群化的道路在军工领域的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汽车、工业机器等方向加快投入,同时打造了集科研、设计、教育与人才储备于一体的共享开发平台,达到推动转型

中国科协年会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展览会简介

附件 中国科协年会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展览会简介 展览会面向信息系统、无人化平台、模拟与仿真、卫星资源利用、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8个军民融合高新技术领域,重点邀请400余家企事业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如实物展示、模型展示、互动体验、现场表演等,同期配套高端论坛、主题沙龙、银企对接、现场签约等特色活动,集中展示军民融合的发展历程、现阶段成就、技术和产品的未来发展,搭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平台,充分彰显军工高科技引领带动国家科技创新、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展览面积四万余平方米,包括场内及场外两部分展区。预计约2万名专业观众到场参会参观。 一、展会特色 1.规格高: 届时将邀请有关国家领导人、军队和政府有关部门领导、院士和知名专家等观展及参会; 2.规模大:展出面积大,参展单位多,专业领域广; 3.覆盖面广:军工集团集中展示军民融合成果,来自全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民营企业等将广泛参与; 4.宣传层次高、宣传面广、频率高:新华社、央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制作专题节目;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开辟专栏报道;相关行业报纸杂志重点突出报道; —1 —

5.构建创新科技产品的交易与合作平台:中国科协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专家委员会将逐步向国防科技工业相关部门和领域推介重点企业,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合作与产业发展; 6.形成重大研究成果:对展会的成果进行深化发酵,将具有代表性的参展成果和论坛形成的发展建议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 7.互动性强:现代化展示,互动体验无人机、机器人(海陆空),船模表演,飞船模型演示等。 二、同期活动 高端论坛;专题沙龙;路演(新技术产品发布与推介会);银企对接会;军民融合政策服务;合作签约仪式;军民融合科普互动。 三、目标观众 通过全国主流平面媒体、广电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协调科协系统、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各成员网站、刊物、微信等渠道进行活动的立体传播,面向军民融合各企事业有关单位、高等院校和社会各届邀请专业观众: 1.出席中国科协年会的2000余名专业参会代表; 2.中国科协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所属各学会、各地方学会和各分支机构的专业人员; 3.军民融合高端论坛的专业参会代表; 4.陕西当地及西部地区军工及相关科技专业人士; 5.全国军民融合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等。 —2 —

上海闵行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区创建工作简报(第九期)(4)

上海闵行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区创建工作简报 (2018)第1期 (总第9期) 上海市闵行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1月15日【工作动态】 国投创合基金公司总经理刘伟一行调研闵行区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情况 1月4日上午,国投创合基金公司总经理刘伟一行来闵调研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情况,刘伟总经理一行参观了申南路515号军民融合核心服务区并在区政府进行座谈交流。市国防科工办副主任韦平,军工配套处处长付春红,闵行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倪耀明,副区长吴斌,区经委主任林艺,副主任曹春懿,区科委副主任郑良明,区财政局局长李骏,莘庄工业区总经理韩永强,航天八院产业规划处副处长汪理虎及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议。 区经委主任林艺介绍了闵行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总体推进情况,莘庄工业区、区财政局、区科委分别介绍了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金融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刘伟总经理对国创投合基金公司及国家军民融合产业引导基金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闵行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 会上倪耀明区长对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落地闵行表示欢迎,他指出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的落地,将有利于打通军工工业与

资本市场的隔阂,建立完善资源流通体制与资本运作渠道,闵行区将全力做好基金落地的政策配套和服务工作,利用自身雄厚的基础优势,为上海市乃至国家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区经委) 长宁区副区长徐静带队来我区调研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情况1月16日下午,长宁区副区长徐静率长宁区武装部、区科委、区国资委、区发改委、区建交委、区卫计委、区民政局、区商务委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来闵行区调研交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情况。闵行区人武部副、区经委、区科委副主任郑良明、区金融办、区发改委、及莘庄工业区、航天八院主要领导陪同调研。徐静副区长一行先后参观了航天八院展厅、上海市军民融合展示中心并进行座谈交流。 区经委副主任曹春懿介绍了闵行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及2018年发展规划,莘庄工业区、区财政局、区科委分别介绍了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金融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徐静副区长介绍了长宁区军民融合领导小组成员,并对闵行区“一体多翼一基地”的产业载体空间布局表示高度认可。她认为闵行区以“产业”作为主

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打算

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打算 县经信局 今年以来,县经信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双换一联”工作部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升发展能力和实力,扎实推进“工业强县”建设,全县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施“县领导+部门+首席服务员”网格化包联制度,定期到企业一线现场办公,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困难。建立我县企业联盟,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形成技术和规模竞争合力。组织职能部门解读省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5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5条”等政策文件,逐条制定落实措施,对相关政策汇编成册,及时精准送达企业,帮助企业享受政策、用好政策。全县2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15亿元,工业增加值增幅2%。 (二)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牛鼻子”,紧抓不放,促进我县技术改造向更广领域更高水平发展,推进我县工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全县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55亿元,实施计划投资额过千万元项目100个。列入市百项重点的19个项目,已有17个项目 — 1 —

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3.8亿元。五征集团新建焊装生产线项目,世荣车饰汽车内外装饰件二期项目,日照华斯特林科技有限公司斯特林电机制造项目,北业制动泵有限公司汽车ABS制动系统研发及智能生产项目等14个项目完工投产。 (三)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不断改善创新,引导企业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告别传统生产模式,以智能化生产、先进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新增省级技术创新项目59项,涉及高端装备制造、关键核心零部件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为企业自主创新、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技术平台支撑,昌信(五莲)林业机械有限公司、山东海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五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照自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日照同圆工贸有限公司、五莲县玉星机械厂和日照市青禾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四)大力倡导绿色发展。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数据调度、分析、审核和预警,严格项目节能审查审制度,对高耗能、高污染,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节能审查不予通过,确保万元GDP 能耗下降3.89%的目标任务。积极做好绿色园区、工厂和产品宣传,引导企业重视循环发展的理念,倡导绿色制造、绿色生产,依托市北经济开发区绿色园区、五征集团和久力工贸集团的绿色工厂,大力培植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久力工贸集团10个产品被工信部表彰为绿色设计产品。加强项目建设,把节能项目建设作— 2 —

军民融合典型的例子

军民融合典型的例子: 成都向南,作为四川省成都市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承载区域,坐拥全国第四大国际空港的双流,在航空、航天、信息安全、军工电子、机电装备和材料等工业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进一步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加快打造成都市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创业活力区,近年来,双流区充分发挥区内军工科技资源汇聚优势,大力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中电科(成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航空动力小镇……融合范围不断拓展,融合水平持续提升,融合进度明显加快,双流,正阔步行进在军民融合的春天里。 多点开花 选优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12月14日,在成都航宇超合金技术有限公司厂区内,绿树掩映,现代化的流水线上,生产、装配一派繁忙。 “这种发动机叶片一枚能卖1万美元,量产规模非常惊人。”指着摆设在展柜里发动机叶片,成都航宇超合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相里麒显得有些兴奋。据他介绍,该公司研发生产的含铼高温合金材料及单晶涡轮叶片是制造航空发动机和工业汽轮机的关键材料,投产后将大大缩小我国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材料及核心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对推动我国航空材料国产化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对我国航空产业发展自主化和国际化战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成都航宇含铼超高温合金叶片项目是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的代表

之一,也是双流区军民合作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2013年7月,成都航宇超合金技术有限公司落户双流,仅仅22个月后,占地200亩的一期项目建设完成并正式投产。 “落户双流,正是看中了这里优质的政务环境、人居环境、便捷的交通以及雄厚的军工科研实力等诸多优势。”相里麒坦言,作为一家军民融合从事航空航天产业的企业,建厂之初,西部主要的几个城市都在考察范围之内,然而成都双流无疑是最优选择。 与成都航宇有同感的,还有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 10月27日,四川双银创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揭牌仪式暨首次成果对接会在双流举行。“双银”公司是由双流区政府与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共同出资成立,以市场化、平台化模式统筹推进双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助推双流成为全省乃至国家军民融合先进(示范)区,这也是双流乃至成都首个军民融合产业专业孵化器。 “双流军工产业基础扎实,中物院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落户双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选择。”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雷家荣如是说。 四川省国防科工办近期所确定的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双流占据三席,双流正以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为“试验田”,在与军工单位的合作实践中,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为目标,始终坚持从聚集创新创业要素、激活创新创业资源、强化创新创业服务三个方面着力,初步摸索找到了一条有利于推动技术和项目快速、良性孵化的校地合作道路,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1 引言 军工企业多年来贯彻国家“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政策,按照国家对各企业的战略定位,制定实施相关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各军工行业为特色的主营业务框架。国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提出在军工建设中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军工企业新时期发展建设的方向。因此,探索构建军民融合型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军民融合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促进科技层面的军民融合发展,成为企业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思想、推动科学发展转型的本质要求和基本保证。 2 构建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的背景 2.1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富国强军的现实需要 军工企业承担着振兴国防科技工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一直是国家重点投入的领域,国防军工全行业拥有规模几十万的科技队伍和国内一流的科研设施,是国家推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一支骨干力量,应当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引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发达国家,都是经过积极推进军民一体化发展,在不断增强军事实力的同时,促进了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工业发展。因此,国防军工企业要想肩负起引领科技发展和提升工业基础的重任,只有突破军是军、民是民的体制束缚,经过建立军民融合型的科技创新体系将军用技术更多向

民用领域转化,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才能更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服务。 2.2是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促进军工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从“军民结合”到“寓军于民”,再到“军民融合”,这些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军工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建国以来中国在长期的临战思想指导下实施积极防御的指导方针,建立了门类齐全,生产能力较强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忽略了国防工业同国民经济的联系,自我封闭,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客观影响,军工行业在军转民发展过程中基本维持的是一个军民分离的工业模式,军民品只在制造层面利用军工制造技术实现工序间融合,而在科技研发创新层面还是分离的,维持的是一个传统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传统的科技创新体系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服务于企业投资层(决策层)的企业技术中心,第二个层次是服务于企业经营层的产品开发中心,第三个层次是服务于企业生产层的技术部。军民分离的工业模式再加上条块分割的科技创新体系,对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贯彻实施产生了明显的阻碍。首先造成科技资源分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