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冻干多项目肿瘤标志物质控品的评价

自制冻干多项目肿瘤标志物质控品的评价
自制冻干多项目肿瘤标志物质控品的评价

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为方便大家学习记忆肿瘤标志物的参考意义现总结归纳如下:甲胎蛋白(AFP):60%~70%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可升高,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应定期监测。 癌胚抗原(CEA):胃肠道肿瘤,特别是肠癌,癌胚抗原会升高。癌胚抗原对手术后监测有重要意义,肠癌患者经过治疗癌胚抗原可下降或恢复正常,如果手术后癌胚抗原持续升高,就要考虑复发转移的可能,所以应定期监测。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65岁以上老年男性特别要注意,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肥大症状相似,两者都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等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务必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以排除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糖类抗原19-9(CA19-9):对于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高敏性为91.7%,特异性为85% 糖类抗原125(CA-125):80%~90%女性卵巢癌患者糖类抗原125可升高。但也有不少非卵巢癌的恶性肿瘤可升高,如胰腺癌、肝癌、胃肠癌、乳腺癌。 化验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可在肿瘤普查中早期发现肿瘤,并观察肿瘤治疗的疗效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

1)甲胎蛋白(AFP)为原发性肝癌、睾丸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2)癌胚抗原(CEA)为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3)糖类抗原125(CA125)为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4)糖类抗原153(CA153)为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忐物; 5)糖类抗原19-9(CA19-9)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6)糖类抗原724(CA724)为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7)糖类抗原242(CA242)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8)糖类抗原50(CA50)为消化系统肿瘤、乳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9) CYFRA21-1(cy211)为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小细胞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的标志物; 1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胚胎细胞癌、滋养层肿瘤(绒癌、葡萄胎)等肿瘤的标志物: 13)甲状腺球蛋白(TG)为甲状腺癌的标志物 14)铁蛋白 (SF)为消化系统肿蜜、肝癌、乳腺、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15)B2微球蛋白(B2M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肺癌、甲状腺癌、鼻咽等患者体液中升高; 16)鱗状细胞抗原(SCC)为宫颈瘟、肺鳞癌、食管癌等肿瘤标志物。目前临床上检测的肿瘤标志物绝大多数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肿瘤标志物有动态

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本身存在或分泌的特异性物质,应具备以下一些特征:必须由恶性肿瘤细胞产生,并可在血液、组织液、分泌液或肿瘤组织中测出;不应该存在于正常组织和良性疾病中;某一肿瘤的肿瘤标志物应该在该肿瘤的大多数患者中检测出来;临床上尚无明确肿瘤证据之前最好能测出;肿瘤标志物的量最好能反映肿瘤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估计治疗效果、预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符合上述各项特征。然而,实际上冻存在绝对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现今所知的肿瘤标志物中,绝大多数不但存在于恶性肿瘤中,而且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这些肿瘤标志物并非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产物,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明显增多。故有人将肿瘤标志物称为肿瘤相关抗原。 肿瘤标志物可以分成以下几大类:肿瘤胚胎性抗原,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异位激素(ACTH),血清铁蛋白(Fer/SF),血B2微球蛋白(B2-M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EB病毒抗体(EB-IGM),糖类抗,CA-50),糖类抗原(CA-72-4),糖类抗原(CA-19-9),糖类抗原(CA24-2),糖类抗原(CA-125),糖类抗原(CA15-3),各项肿瘤标记物都有它的临床意义。 1.AFP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般低于 350-400ng/ml。正常参考值0-15ng/ml 2.癌胚抗原(CEA) 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0~68%)、泌尿系癌肿(31~46%)。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瘤“浸泡液”中的CEA可先于血中存在。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的升高尤为明显。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光检查。 3.癌抗原125(CA125) CA125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如果以65U/ml为阳性界限,Ⅲ-Ⅳ期癌变准确率可达100%。CA125迄今为止是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监测复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根据WHO资料,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是人类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2%,并逐年增加。10种常见肿瘤: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白血病、子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和膀胱癌。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以肝癌为例,肿瘤直径<2cm,5年生存率几乎100%;直径每增加1cm,5年生存率下降20%。肿瘤诊断三大支柱是图像诊断(包括B超、CT、核磁共振)、化学诊断(血清学和免疫学)及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而后两者均以肿瘤标志为主要或辅助观察指标。 当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已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在检测技术上,它将生物化学、核医学、免疫学、细胞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学科融合在一起,不仅使检测的项目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检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断疗效和预后以及人群普查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而且在肿瘤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肿瘤标志物除用于肿瘤诊断外,可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依据及以其为靶,进行肿瘤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肿瘤标志学已成为肿瘤学中一个重要的新学科、新领域。 肿瘤标志(Tumour Markers)是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召开的“人类免疫及肿瘤免疫诊断”会上提出的,次年在英国第七届“肿瘤发生生物学和医学”会议被大家确认,并开始引用。 肿瘤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细胞由肿瘤组织和细胞产生的与肿瘤的形成、发生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的胞核、胞质、胞膜上或体液中,进入到血液或其他体液或组织中,或是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血液或体液或组织中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含量超过正常含量。 肿瘤标志物分类 目前肿瘤标志物尚无统一的分类和命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大多是根据其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特性可分为: (1)肿瘤抗原 肿瘤胚胎性抗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白血病系列分化抗原:CD系列。

常见肿瘤标志物解读

肿瘤标志物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是判断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的有力依 据,但它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如果体检中发现[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要过于恐慌,因为在机体存在炎症、某些慢性疾病发作时,某些[血清肿瘤标志物]也可能会上升,还需进一步检查来鉴别诊断。 肿瘤标志物升高未必是得了癌症 [血清肿瘤标志物]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产生(或)升高的、可预示肿瘤存在的一类物质,通过人体的血液、体液、肿瘤组织或细胞可以检测到。 [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能会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如AFP,除原发性肝癌外,怀孕、活动性肝炎和生殖系统肿瘤等都可能出现升高的情况;因检测仪器或试剂的不同,有时也会有假阳性现象的出现,具体情况要结合临床来确定。因此,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癌症。 并非每位癌症患者肿瘤标志物都高 很多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升高早于临床症状而引起人们的警惕,一些早期的病例因此得以发现,经过及时的治疗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位癌症病人的肿瘤标志物都会增高。临床有些确诊的晚期卵巢癌病人CA125 —直正常,手术前 后也没有明显变化。 有几类肿瘤标志物的敏感度比较高,如原发性肝癌中70% —90%有AFP升高, 前列腺癌PSA总体阳性率约为70%。其有助于这两种肿瘤的早期发现,但是目前还没有100%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对于单项标志物轻度升高者,不用过于恐慌。可以定期复查监测指标的数值变化情 况,有条件的尽量复查全部的常用标志物,一旦体内有恶性肿瘤存在,可能会 有几种标志物异常。如果复查后数值一直维持在参考值上限的临界水平,则意义不大。

但是有以下几类情况要特别重视:一是单次检查升高特别明显,数倍于正常值的上限。二是反复检查,数值动态持续升高。三是有家族性遗传史,肿瘤筛查时肿瘤标志物增高。前两种情况先查该标志物最常见的某种疾病,如CA724升高,可以先 查有无胃肠道的疾病,若胃肠道没有异常,还需 检查肝脏、食道、乳腺、妇科等。有家族性遗传史者如出现标志物升高,即便没有症状和体征,也必须复查和随访。对于60岁以上、有家庭肿瘤史、长期慢性乙型 肝炎患者或肿瘤高发期的高危人群要进行肿瘤标志物筛查。 肿瘤标志物可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 肿瘤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判断恶性肿瘤的疗效,成为选择治疗方案的有力依据之一。标志物的含量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复发等息息相关。临床上一般会以初次治疗达到 疗效后的标志物水平作为其特定的“个体参考值”,根据其动态变化情况来判断疗效。如果下降到参考值范围内或下降95%以上,提示治疗有效;如果下降但仍持续在参考值以上,提示有肿瘤残留和(或)转移;下降到参考值内一段时间后重新升高,则提示复发或转移。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医生及时为肿瘤病人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长期随访检测应选同一家医院 与可以同城检查互认的CT、B超等结果不同,建议需要随访的病人尽量选择同一家医院或同一个临床实验室。因为目前肿瘤标志物的国际标准化尚未完善,不同医院使用不同方法、不同试剂检测同一项标志物时,其结果可能出现差异;不同生产商的检测试剂和仪器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也会有不同;试剂采用不同的抗体标记、不同的定标品、分析仪器选择性差异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差异。所以,不同医院的检

肿瘤标志物检测(详细)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估计2020年全球肿瘤病人将增加到1500万。同样,我国近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每年有160万人患肿瘤疾病,近130万人死于肿瘤恶化;肿瘤疾病死亡率已占死亡人口的1/5。时至今日,对肿瘤疾病仍然以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手术切除或药物治疗为最有效措施。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 ,TM)通常是指那些与恶性肿瘤有关的、能用生物化学或免疫化学方法进行定量测定的,并能在临床肿瘤学方面提供有关诊断、预后或治疗检测信息的一类物质。TM对癌症患者的监控是有益的,往往比临床和影响学检查早几个月,也可追踪和检测肿瘤的复发。在肿瘤治疗期间可根据治疗前后TM的变化来判断疗效,推测预后。 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 约80%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P明显升高,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FP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开始升高。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增高,应考虑有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可能性。 2、癌胚抗原(CEA) 血清CEA升高主要见于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子宫及子宫颈癌、泌尿系肿瘤等。CEA的浓度与癌症的早、中、晚期有关,越到晚期CEA值越高。 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前列腺癌血清PSA升高,PSA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PSA的比值小于25%者具有高风险的前列腺癌发生率,检出率可达95%。 4、糖类抗原50(CA50) CA50是一个非特异性的广谱TM,肝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囊癌、肾癌、子宫癌、卵巢癌、乳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等血清CA50升高。 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小细胞腺癌、成神经细胞瘤患者NSE水平明显升高。 6、糖类抗原125(CA125) 卵巢癌血清CEA125升高,阳性率为61%。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7、糖类抗原15-3(CA15-3) 乳癌患者CA15-3升高,乳癌初期敏感性约为60%,晚期可达80%。 8、糖类抗原19-9(CA19-9) 胰腺癌、胆囊癌、胆管壶腹癌时,血清CA19-9水平显著升高。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也升高。

肿瘤标志物检验项目解读

肿瘤标志物检验项目解读 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并能反应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其中包括: 1.β2-微球蛋白 β2-微球蛋白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对某些肾脏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肾功能的估价均有较大指导意义。临床上多作为观察肾小球功能的敏感指标,是鉴别上下尿路感染的一个良好指标。其广泛存在于血浆、尿液、脑脊液、唾液及初乳中,正常情况下其排出微量。多数疾病如:肝炎、肾炎、类风湿关节炎、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均可使β2-微球蛋白升高。 2.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 是恶性肿瘤及其周边毛细血管大量扩增的结果,并随着肿瘤的形成和增长释放到外周血液,对恶性肿瘤血管增生起重要作用,在肿瘤形成早期即明显升高。血清TSGF是一种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广谱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简便快捷,结果稳定。对恶性肿瘤的初筛、早期辅助诊断、疗效评价和预示肿瘤复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但有一定的假阳性,需排除其他因素。 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是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前列腺血清PSA升高,阳性率在

50%-80%。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肾脏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亦可见血清PSA升高。良性前列腺增生血清中游离的PSA的比例是显著增高的,也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除此之外,前列腺的体积大小、致前列腺损伤的检查均可引起PSA升高。 5.糖类抗原CA19-9 可作为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对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有很大意义。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患者的血清CA19-9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次,偏高也可见于某些消化道炎症,如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肝炎、肝硬化等。6.铁蛋白SF 铁蛋白(SF)是一种带有铁离子的水溶性蛋白质,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等处,以肝实质细胞含量最多。铁蛋白是肿瘤标志物之一,明显增高可见于:1.体内储存铁增加:原发性血色病;2.铁蛋白合成增加:炎症、肿瘤、白血病、甲亢等;3.贫血:溶血性贫血等;4.组织释放增加:肝坏死、慢性肝病等。 7.糖类抗原CA12-5 又称卵巢癌相关抗原,卵巢癌患者的CA125浓度可明显升高,早期诊断和复发诊断的敏感性可达50%-90%,故对诊断卵巢癌有较大临床价值,尤其对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复发较为灵敏。3%-6%的子宫肌瘤、良性卵巢瘤、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血清CA125也会明显升高。建议结合自身情况动态观察,定期复查,必要时进行阴道超声和CT检查以明确诊断。

全面解读肿瘤标志物这一篇就够了复习过程

全面解读肿瘤标志物这一篇就够了 张先生今年36岁,2天前单位体检发现“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升高,上网一查,甲胎蛋白升高提示得了肝癌,身体一贯健康的张先生,开始觉得头晕乏力,精神紧张,寝食难安,肝区隐隐作痛,赶来门诊就诊。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是肿瘤指标?是抽血化验到癌细胞的意思吗?为什么 要查肿瘤指标?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这些物质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检测到,达到一定的水平时能提示某些肿瘤的存在。 肿瘤标志物高与查到癌细胞是两回事,也不一定是代表患有肿瘤! 血清肿瘤标志物分类:为什么要查肿瘤标记物? 我们知道,早期诊断是治愈肿瘤的关键;而有些肿瘤标记物的升高往往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因此肿瘤标记物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迹象,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疗效。 比如,我们国家70年代以后在上海等地,通过对大量人群的甲胎蛋白普查,曾检出不少肝癌特别是小肝癌患者,使很

多病人得到了及时手术切除的机会。 肿瘤标记物还能用于以下方面: 出现肿瘤症状或可疑肿物后的鉴别诊断肿瘤生物特点和疾病阶段的判断肿瘤治疗后的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提示肿瘤的复发、转移 肿瘤指标升高是不是肯定就有肿瘤了? 答案是不一定。 肿瘤标志物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 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需要由临床检查、影像检查、内镜检查或手术探查等综合判断,而病理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肿瘤标记物筛查结果判读 肿瘤标记物检查阴性: 患相关恶性肿瘤的概率相对较低;如有家族史、癌前病变或有症状,仍需定期复查,结合其他检查; 肿瘤标记物检查阳性: 检测可能有假阳性或患良性疾病;优先考虑复检,复检仍阳性者进一步检查; 指标轻度升高,不要轻下结论,持续观察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如进行性升高,患恶性肿瘤的概率比较高; 中重度升高或多项指标持续升高,提示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很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根据WHO资料,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是人类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2%,并逐年增加。10种常见肿瘤: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白血病、子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和膀胱癌。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以肝癌为例,肿瘤直径<2cm,5年生存率几乎100%;直径每增加1cm,5年生存率下降20%。肿瘤诊断三大支柱是图像诊断(包括B超、CT、核磁共振)、化学诊断(血清学和免疫学)及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而后两者均以肿瘤标志为主要或辅助观察指标。 当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已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在检测技术上,它将生物化学、核医学、免疫学、细胞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学科融合在一起,不仅使检测的项目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检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断疗效和预后以及人群普查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而且在肿瘤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肿瘤标志物除用于肿瘤诊断外,可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依据及以其为靶,进行肿瘤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肿瘤标志学已成为肿瘤学中一个重要的新学科、新领域。 肿瘤标志(Tumour Markers)是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召开的“人类免疫及肿瘤免疫诊断”会上提出的,次年在英国第七届“肿瘤发生生物学和医学”会议被大家确认,并开始引用。 肿瘤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细胞由肿瘤组织和细胞产生的与肿瘤的形成、发生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的胞核、胞质、胞膜上或体液中,进入到血液或其他体液或组织中,或是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血液或体液或组织中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含量超过正常含量。 肿瘤标志物分类 目前肿瘤标志物尚无统一的分类和命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大多是根据其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特性可分为: (1)肿瘤抗原 肿瘤胚胎性抗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白血病系列分化抗原:CD系列。 肿瘤增殖抗原:增殖细胞核抗原/周期素(PCNA/Cyclin)、DNA多聚酶(DNA-pol)、Ki-67核抗原、Ki-S1核抗原。 (2)糖类抗原 CA19-9、CA125、CA50、CA724、CA15-3、CA242、SCC。 (3)酶和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SA)、胃蛋白酶原I、II(PG I、II)。 (4)激素和异位激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降钙素。

全面解读肿瘤标志物

全面解读肿瘤标志物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这些物质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检测到,达到一定的水平时能提示某些肿瘤的存在。 肿瘤标志物高与查到癌细胞是两回事,也不一定是代表患有肿瘤! 血清肿瘤标志物分类 为什么要查肿瘤标志物? 我们知道,早期诊断是治愈肿瘤的关键;而有些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往往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因此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迹象,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疗效。 比如,我们国家70年代以后在上海等地,通过对大量人群的甲胎蛋白普查,曾检出不少肝癌特别是小肝癌患者,使很多病人得到了及时手术切除的机会。 肿瘤标志物还能用于以下方面 出现肿瘤症状或可疑肿物后的鉴别诊断 肿瘤生物特点和疾病阶段的判断 肿瘤治疗后的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 提示肿瘤的复发、转移

肿瘤标志物升高是不是肯定就有肿瘤了? 答案是不一定。 肿瘤标志物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 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需要由临床检查、影像检查、内镜检查或手术探查等综合判断,而病理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肿瘤标志物筛查结果判读 肿瘤标志物检查阴性: 患相关恶性肿瘤的概率相对较低; 如有家族史、癌前病变或有症状,仍需定期复查,结合其他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阳性: 检测可能有假阳性或患良性疾病; 优先考虑复检,复检仍阳性者进一步检查; 指标轻度升高,不要轻下结论,持续观察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如进行性升高,患恶性肿瘤的概率比较高; 中重度升高或多项指标持续升高,提示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很高,必须尽快做医学影像学和细胞病理学等检查; 不同医院检验科仪器、试剂各不相同,参考值不一定一样,因此,不能随意比较不同医院测量值的高低。 除了恶性肿瘤,引起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其他因素包括:

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概念 肿瘤标志物是癌细胞在发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或几种正常细胞所没有的或含量很低的“特异性”物质,或者是宿主细胞对癌细胞入侵反应所产生的正常细胞成分,但在量或质上与正常细胞或良性疾病相比有显著差异 肿瘤标志物很重要,但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和命名 分类: 细胞肿瘤标志物(cellular Tumor Marker) 主要是指肿瘤组织或肿瘤细胞膜上表达的标志如生长因子、激素受体、癌基因以及抗癌基因表达产物P53等 体液肿瘤标志物(humoral Tumor Marker) 是指由肿瘤组织分泌到外周血和尿等体液物质中中的标志,其浓度高于正常生理水平,如肿瘤相关抗原(CEA、AFP和CA系列抗原)以及肿瘤诱导产生的物质(如CRP) 根据肿瘤标志物的来源、分布、增殖程度 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有可分为5类: ⑴原位性肿瘤相关物质:在同类的正常细胞中含量甚微,但当细胞癌变时迅速增加,如一些细胞蛋白、各种细胞的酶。特异性不强。 ⑵异位性肿瘤相关物质:是由突变的肿瘤细胞产生,不是同类正常细胞的组分,如异位性激素、脑癌血ACTH可明显升高。小细胞肺癌时血,NSE明显增加,这类物质表达的特异性较强 ⑶胎盘和胎儿性肿瘤相关物质:在胎儿过程中可升高,当胎儿成长后开始消失,而在成人组织细胞癌变时,这类物质又再次产生或表达;癌胚性物质如CEA、AFP、碱性胎儿蛋白(BFP)

和组织多肽抗原(TPA);癌胎盘性物质,如妊娠蛋白(SP);激素如HCG、酶和同工酶。 ⑷病毒性肿瘤相关物质:可引起人或动物肿瘤生成或细胞恶性转化病毒,分为DNA和RNA 病毒两种,如HTC-1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EB病毒(伯基特化淋巴瘤),HS病毒(宫颈癌与皮肤癌),HB病毒(肝癌)和人巨细胞病毒等 ⑸癌基因、抗癌基因及其产物:癌基因激活和抗癌基因失活及其产物表达异常,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如CD117阳性表达,是确诊胃肠间质瘤(GIST)的依据。 综上所述,人体的细胞、组织、血液或体液中有许多物质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如酶、激素、抗原、多肽和蛋白质等,广义的肿瘤标志物还 包括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相关基因及其产物等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用途 ㈠肿瘤筛查应是一份方便简易的方法,但由于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同时存在于健康人组、良性疾病组和恶性肿瘤组的循环血液中,而且浓度水平有较大的重叠,其特异性不足以用于癌症普查的过筛试验,只在肿瘤的高发区或有肿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中作为过筛试验。 ㈡临床诊断:由于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尚不够高,难以准确区别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标志物浓度轻度升高,可能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变异,也可见于非恶性疾病。因此,不能单纯依靠某一肿瘤标志物的测定诊断癌症。但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特别是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取得非常成功。 联合检测 一般选择细胞类型相同的肿瘤所共同表达的标志物,有助于鉴定癌的原发部位。 以上皮细胞癌检测盘为例,乳腺癌、卵巢癌肠癌、前列腺癌、胃癌和胰腺癌等来自上皮细胞都含有类似的遗传组分,但由于各种细胞的细胞分化不同,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有差别,即

肿瘤标志物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查及意义 肿瘤标志物是指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是患者对自身体内癌变细胞发生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只见于胚胎时期;有的是存在于正常人体内但含量微弱,患癌症时才超过正常值。通过对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早期预警或辅助诊断、分析病程、指导治疗、监测复发或转移、判断预后等。 1、甲胎蛋白(AFP):在胎儿时期存在,出生后下降,正常人<5微克/升,肝细胞发生癌变后明显升 高,是诊断肝癌的常用指标。一般来说,AFP>500微克/升L时,其诊断肝癌的阳性率可以达到70%~90%,特异性较好。(主要看肝癌) 2、癌胚抗原(CEA):存在于胚胎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和一些恶性组织的细胞表面,正常人血清值<30 微克/升(不同实验室正常值有差别),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但也见于胰腺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以及某些非癌患者,因此,CEA作为诊断意义并不大,但作为已经明确诊断癌症

并进行手术等治疗后,定期进行检测(2~4周1次),可以帮助分析疗效、判断预后、预测复发已经是否转移有价值。 3、CA19-9:是一种神经节苷酯,没有器官特异性,在多种腺癌中升高,如胰腺癌、肺癌、结肠癌、 胃癌,其中以胰腺、胃、胆管癌的敏感性较高,(是胰腺癌的较可靠标志)。CA19-9测定有助于判断预后,其复发和转移的预测往往先于放射线检查发现。CA19-9与CEA联合检测鉴别胆结石和胆囊癌,还可以提高对胃癌筛选普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CA12-5:正常胎儿和成人卵巢细胞不表达CA12-5抗原,卵巢癌上皮细胞敏感性高,但特异性 不高,因为它也存在于乳腺、肺、良性和恶性渗出液中。CA12-5与肿瘤复发有关,因此,有助于随访病情,而且它是第二次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主要看卵巢癌) 5、CA24-2:在正常的胰腺、结肠黏膜中存在,但很微弱。在胰腺癌和结肠癌中升高,对胰腺癌的 诊断的阳性率高达74%~79%。 6、CA15-3 是监测(乳腺癌)的重要抗原,存在于多种腺癌细胞中,如乳腺癌、肺腺癌、卵巢癌、 胰腺癌等。对乳腺癌的相关性较高,对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于CEA,因此,主要用于判断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监测治疗和复发。

癌症生物标志物

功,新时代的癌症研究绝大多数仍处于展望阶段。新一代的分子靶标治疗对癌症的总体死亡率的影响甚微,如伊马替尼仅对CML及其他一些不常见的癌症有效,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只显著缩小上皮生长因子受体变异的肿瘤,且对总体生存率的影响并未通过前瞻性研究明确建立。癌细胞依赖癌基因保持活力通常称为/癌基因依赖性0。癌基因依赖性概念鼓励使用针对癌基因突变产物的新型特异性治疗措施摧毁癌细胞,但此类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人类癌症相关的癌基因突变研究还十分不完整,尽管美国NIH宣布癌症基因组图谱(TC GA)计划将在未来10年里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几乎所有的肿瘤的癌基因都发生多点突变,然而这些基因突变在肿瘤细胞的致癌性和存活中的相对重要性仍未知。所有的靶向治疗都受耐药性所局限,解释耐药机制及开发类似抗HI V的可降低药物耐药的多药联合治疗方案是达到长久控癌的必要条件。据认为许多肿瘤含有在治疗失败后负责肿瘤持续扩增及再生的肿瘤干细胞。癌症干细胞的确证及分离将有助于其监测及设计选择性杀伤疗法,从而消除肿瘤再生的可能。对癌症生长的组织环境的深入了解,为开发非针对肿瘤细胞本身的间接治疗方法提供了机遇。其中,研究得最为透彻的是抗血管生成策略,用于此方法的药物与抗体已获得批准。有充分理由对作用于肿瘤环境的其他策略保持乐观,如干扰肿瘤周围间质细胞所提供的生长信号、抑制肿瘤环境中的特异蛋白酶及促进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尽管这些想法令人鼓舞,然而,利用新知识在临床上与癌症作斗争的热情显得似乎过于天真,因为低估了癌症的医学和社会特征及许多其他控制癌症的方式。手术、化疗、放疗、组织病理学及传统的影像学很可能仍然是未来多年里诊断和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正如美国对近期癌症发病率及发病趋势的统计所显示,癌症的成功控制需要的不仅仅是新技术,还需要消除种族和经济因素带来的治疗不平等问题。 (王海勇王林摘) 102癌症生物标志物[英]/Dalton W S,M Science.-2006,312(5777).-1165~1168. 2005年,癌症成为美国85岁以下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癌症病人尤其是晚期病人的生存率依然很低。尽管病人间存在着生物学上的个体差异,目前却仍然接受着相同的抗肿瘤治疗。为了寻找适合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多数的研究已经转向癌症生物标志物的寻找。 生物标志物是生物学内环境稳定的定量指标。癌症生物标志物存在很多不同形式,包括生理学、影像、特异性分子、遗传变异、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以细胞为基础的标志物及其他的形式。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癌症生物标志物使用范围已扩展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确证、基因组学描述、转录组学分析和蛋白组学分析。新的分子技术使人们的观念从线性的、单一作用基础的癌症发病机制转到更多了解如何改变可能导致疾病的整个生物系统。基于分子癌症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至少有如下3种重要用途,即预测癌症的发生和疾病的早期检测;提供治疗上的指导,以及帮助确认药物研制的新靶点。癌症生物标志物的出现可能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医生将不再安排建立在种群统计基础上的治疗选择,而是更正确地根据病人个体及其肿瘤的特性进行治疗选择。 美国FDA最近批准了一些新药并将其归入/以靶标为基础的治疗0范畴。这些药物包括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吉非替尼(gefitinib)和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前两种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后者为一种定向抑制HER-2细胞表面受体胞外域的单克隆抗体,三种药物均能特异性靶向治疗肿瘤。然而,一般而言,要使癌症病人的病情持久缓解,靶向作用于单个分子靶标的药物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人们已认识到癌症发病机制是多重分子作用或系统紊乱的结果。单一靶标治疗可能产生更多的耐受性反应。因此,/组学0技术是一种有希望的方法,它能够辨别与生物系统相关的异常表达模式,既可以作为评价癌症病人个体差异的一种途径,又可以作为识别生物系统新药研发靶标的一种方法。/组学0技术真正的成功在于其在分析肿瘤标本时可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析。需要建立一种包括个体临床特性相关基因组信息的综合数据库。但目前,病人隐私权和公众对遗传试验恐惧的问题阻碍了这些数据库的建立。 最初通过基因组工具鉴别癌症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减少疾病晚期病人肿瘤基因表达的突变。乳腺癌、淋巴瘤和其他类型肿瘤进展的标志物,不是以经典的单个标志物的形式定义,而是通过与疾病变化过程相关的基因组表达变化定义。近5年来很多可预测疾病被发现,但却与最先的结果只有很少部分相同。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有:试验设计 # 463 #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6年12月第33卷第6期

肿瘤标志物CA 指标解读

一、胰腺癌与CA199简介 胰腺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临床上具有表现隐匿、进展迅速以及预后差等特征。据统计,2009年在美国胰腺癌的发病患者约42500人,而其中的死亡总数则超过了35000人,5年存活率不足5%。在我国,胰腺癌也同样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确诊后的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6个月。近年来,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二死亡原因。更早期的发现及治疗,对于提高胰腺癌患者存活率具有关键作用。 血清肿瘤标志物是胰腺癌诊断的常规方法之一。CA199为唾液酸化的乳糖系岩藻五糖,是一类粘蛋白,亦称胃肠癌相关抗原,存在于胎儿胃,肠,胰腺上的上皮。在成人的胰、胃、肺中浓度较低,是一种与腺癌高度相关的抗原物质,由腺癌细胞产生,经胸导管引流入血,对消化道肿瘤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胃癌伴转移和胰腺癌CA199增高尤为明显。CA199的正常参考值<37kU/L。 Arium ST比较了CA199和其他肿瘤标志物检测胰腺癌的效能,认为CA199以其高度灵敏性(约80%)和高度特异性(60%-70%)成为目前检查胰腺癌的最好指标。田满福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胰腺癌患者组CA199均高于400 U/ml,阳性率超过90%。而对于胃癌、肺癌及乳腺癌组,CA199的水平虽也有明显升高,但升高程度显著低于胰腺癌组。而对于其他相关指标,如CA125、CA153等,在胰腺癌中虽也可见其浓度的升高,但仍显著低于CA199的升高程度(P<0.01),且灵敏度<64%。这与巫协宁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中,CA199对胰腺癌、肝细胞癌和结直肠癌的阳性率依次为86%、69%和41%。刘丽波等对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的回顾性总结中得出的阳性率较低,为55.6%。 二、CA199用于肿瘤分期和预后评价 Kokhanenko等的研究证明,血清CA199的含量可有效的预测生存期,患者的平均存活期与CA199的浓度呈明显的负相关。CA199的血清浓度与胰腺癌的分期明显呈正相关。 张华国等研究发现29 例患者中,术后一个月Ca199 无明显下降或仍有升高的,这部分病人的术后生存期为6-14个月不等。而其他32例术后一个月水平明显降低或回到正常范围的,最短的术后生存时间为18个月。 胰腺癌患者的术前血清检查显示Ca199的水平越高,胰腺癌的分期越晚,尤其当指标浓度>1000 U/mL 时通常提示已有肝转移。张华国等的这份临床研究中术前血清 CA199 >1000U/ml的共计10例,术中证实有6例已出现微小的肝脏转移灶,其余四例在术后的3-6 月内均发现有远处转移。 三、CA199与其他疾病 如前所述,CA199在其他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胆道和结直肠癌等)及消化道良性疾病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此外,据Fioretti等报道,CA199在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癌中阳性率分别为20%-28.5%及77.6%-83.3%。CA199对10%-15%的Lewis 阴性人群筛查无效。 总的来说,CA199对于胰腺癌早期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但其单独作为胰腺癌的诊断指标不够精确,可结合其他指标联合检测,增加检出准确率。 四、指标检测方法学——化学发光法

肿瘤标志物发现过程中的生物标本选择

[3]SinghN,ArmstrongDG,LipskyBA.Preventingfootulcersinpatientswithdiabetes[J].JAMA,2005,293(2):217-228.[4]AbbottCA,GarrowAP,CarringtonAL,etal.FootulcerriskislowerinSouth-Asianandafrican-Caribbeancomparedwith EuropeandiabeticpatientsintheU.K.:theNorth-Westdia-betesfootcarestudy[J].DiabetesCare,2005,28(8):1869-1875. [5]BoultonAJ.Thediabeticfoot:grandoverview,epidemiologyandpathogenesis[J].DiabetesMetabResRev,2008,24 (1):3-6. [6]KhanolkarMP,BainSC,StephensJW.Thediabeticfoot[J].QJM,2008,101(9):685-695. [7]HokkamEN.Assessmentofriskfactorsindiabeticfootul-cerationandtheirimpactontheoutcomeofthedisease[J].PrimCareDiabetes,2009,3(4):219-224. [8]RathurHM,BoultonAJ.Thediabeticfoot[J].ClinicsinDermatology,2007,25(1):109-120. [9]CrawfordF,InksterM,KleijnenJ,etal.Predictingfootulcersinpatientswithdiabete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QJM,2007,100(2):65-86. [10]SchaperNC.Diabeticfootulcerclassificationsystemforre-searchpurposes:aprogressreportoncriteriaforincluding patientsinresearchstudies[J].DiabetesMetabResRev, 2004,20(1):90-95. [11]KhalifaAA,GueretG,BadraA,etal.Diabeticcriticalische-miaoflowerlimbs:distalarterialrevascularisation[J].Acta ChirBelg,2009,109(3):321-326. [12]SnyderRJ,HanftJR.Diabeticfootulcers-effectsonqualityoflife,costs,andmortalityandtheroleofstandardwound careandadvanced-caretherapiesinhealing:areview[J].OstomyWoundManage,2009,55(11):28-38. [13]孙鹃,岳晨莉.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8):743-744. [14]马建国,马海芝.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42例疗效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8,31(1):71-72.[15]ZieglerD,MovsesyanL,MankovskyB,etal.Treatmentofsymptomaticpolyneuropathywithactoveginintype2diabet-icpatients[J].DiabetesCare,2009,32(8):1479-1484.[16]TesfayeS.Advancesinthemanagementof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J].CurrOpinSupportPalliatCare,2009,3 (2):136-143. [17]NielsonDL,AliY.Diabeticfootinfections:timetochangetheprognosticconcept[J].JAmPodiatrMedAssoc,2009, 99(5):454-458. [18]SimmsM.Surgicaltreatmentoftheneuroischemicfoot[J].JCardiovascSurg(Torino),2009,50(3):293-311. [19]梁自文,陈兵,流沙,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附1例报道)[J].重庆医学,2005,34(1):49-50.[20]ArmstrongD,DosRemediosE,AndersenC,etal.Woundcareanddiabeticfoot[J].FootAnkleSpec,2009,2(3): 146-150. [21]LodgeA,JonesM,ThomasS.Maggots′n′chips:anovelap-proachtothetreatmentofdiabeticulcers[J].BrJCommu-nityNurs,2006,11(12):23-26. [22]BoultonAJ.Pressureandthediabeticfoot:clinicalscienceandoffloadingtechniques[J].TheAmericanJournalofSur-gery,2004,187(5):17-24. [23]HiltonJR,WilliamsDT,BeukerB,etal.Wounddressingindiabeticfootdisease[J].ClinInfectDis,2004,39(2):100-103. [24]ChaJ,FalangaV.Stemcellsincutaneouswoundhealing[J].ClinDermatol,2007,25(1):73-78. [25]SottoA,RichardJL,JourdanN,etal.Miniaturizedoliyonu-cleotidearrays:anewtoolfordiscriminatingcolonization frominfectionduetoStaphylococcusaureusindiabeticul-cers[J].DiabetCare,2007,30(8):2051-2056. [26]BoultonAJM.Thediabeticfoot:fromarttoscience.The18thCamilloGolgilecture[J].Diabetologia,2004,47:1343-1353. (收稿日期:2009-12-16) 肿瘤标志物发现过程中的生物标本选择 刘 新综述,李建远审校(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心实验室,山东烟台 264000) 【关键词】 生物标本; 肿瘤标志物; 发现过程; 标本选择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10)09-0869-03 肿瘤生物标志物领域的研究目标是发展简单、无创的检测方法,应用于癌症风险评估、早期诊断、肿瘤分类以及监测病情的发展、消退和复发。基因组学的发展推动了生物医学发现的兴起。Wood等[1]通过对基因突变研究进而确定患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风险,而Ross等[2]在转录组水平上对人癌细胞系的基因表达模式进行研究。尽管基因组研究在癌症风险评估中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作为生物功能的直接执行者(蛋白质)更适合作为生物标志物。由于转录表达水平与蛋白质表达水平并不相关,所以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生物标志物发现途径成为首选,而生物标本的选择又是第1步。 目前,更多的研究仍然集中在基于血液样本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发掘。其基本假设是正常组织能够分泌特异的蛋白质(包括各种翻译后修饰的衍生物),构成一个分子指纹谱反映其生理状态;而疾病状态下的血液样本组分则能够反映相应的病理状态。因此,通过对血液特异分子指纹谱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本质和进程。由于存在癌症组织不能将特异的蛋白质分泌到血液的可能,所以除血液标本外,合理的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生物标本来源应该包括肿瘤组织、组织液和肿瘤细胞系等[3]。本文针对上述主要生物标本来源进行综述,探讨各种生物样本的优缺点,目的在于为合理选择生物标本进行肿瘤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