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1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示处于背景水平;差异显著则表示该土壤表土可能或已
被污染,应予以剔除。该法适宜于区域性的土壤检验。具
体土壤则需做表层土壤与底土层土壤某一元素的比值,如
比值显著大于1者,则认为有污染.
• (三)富集系数法
•
利用含量较高的抗风化物质TiO2或Al2O3作为指
示矿物,用下式计算某一元素的富集系数:
•
•
富集系数大于1,表示该元素对土壤有污染,应予剔
• (一) 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污染特征
1.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分布特征 重金属是构成地壳的元素,在土壤环境中分布广
泛。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存在背景值。而且由于成 土母岩、母质、成土过程等因素的差异、重金属元 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背景值存在着空间分异的特征。
2 重金属污染源 采矿和冶炼是向环境中释放重金属的最主要污染源。 煤和石油的燃烧也是重金属的主要释放源。
• 如表所示,各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浓度具有显著差 别,在不超出表列浓度范围情况下,这些重金属元素
还不致于造成环境危害。
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在日后的走向有多个方面:
• ①吸附在土壤中,分为溶解和不溶两种状态; • ②被植物或其他生物吸收; • ③进入排水,随之离开土体; • ④因挥发进入大气。
三、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
• 根据发育在同一母质上的样品、元素之间存在 着一定相关性。该法关键是要找出一个能代表自 然含量水平(即未受污染)而又与其他元素具有 一定相关的某化学元素做依据。然后通过计算求 出相关系数。相关性好的,再求出线性回归方程, 并对回归方程建立95%的置信带(区)。处于置 信带内的样点,可认为是背景含量,落在置信带 外的,则认为含量不正常,有可能为污染造成。
对大于平均值加二倍或三倍标准差的样品视为可疑污
染值,应予以剔除。其表达式:
(一)平均值加标准差法
•
•
(1)将样本排序:
•
x1≤x2…≤xi…≤xn(n>3)
•
•
(2)求平均值。表达式: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
(3)求标准差。表达式:
•
•
式中:x1,x2,xi,…xn——代表土壤样品中某元素的含
量,n为样品数;
•
•
s——为标准差。
(2)不同类型的重金属对作物产生的危害情况有所不同。
(3)微生物不仅不能降解重金属,相反地,某些重金属可 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金属有机化合物(如甲基汞等), 产生更大的毒性。
(4)同种重金属,由于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不同,其迁移 转化特点和污染性质、危害程度也不相同。
(5)植物从土壤中摄取重金属,可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并在人体内成千百倍地富集起来。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 自然状态下未受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 的正常含量。
土壤环境背景值的测定和研究是环境科学中的 一项基础工作,它能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污染趋 势预测、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提 供科学依据。
• 研究土壤背景值,首先要确定各种代表性土壤和母质 中重金属元素的自然含量。
一、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
• 1、微量重金属元素主要来自于原生岩石,正 常发育的土壤中也会含有一定数量的重金属。
• 2、重金属的土壤污染源多数出自于人们的生 产和生活活动。
①人类大规模的地球化学活动 ②矿物加工,部分产物或尾矿进入到土壤中; ③施用化肥,农药等
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
环境背景值是指环境中诸因素,如大气、水体、 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 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除(建议富集系数小于1.5为未污染土壤)。富集系数应明
确指出为表层,因为同一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在自然成土
过程中,土壤中某元素有可能向下淋溶、淀积。做该检验
时还应注意,同一剖面不同层次的土壤应发育于同一母质
上,才能按此法计算,否则应作钛、锆比,以确定剖面是
否为同一母质发育的土壤。
• (四)元素相关分析法
• 已受人为污染的土壤中某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其自 然含量相比较,就可以获得该种元素是否因人为作用 而在土壤中积累或积累量高低的基本概念。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检验方法主要有:
• (一)平均值加标准差法
•
平均值加标准差的方法,即在一定区域内的土壤
中用重金属元素自然含量的平均值加二倍或三倍标准
差的方法,以确定土壤是否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标准。
(3)重金属作为中心离子能够接受多种阴离子和简 单分子的独对电子,生成配位络合物;还可以与一 些大分子有机物如腐殖质、蛋白质等生成螯合物。 难溶性的重金属盐形成络合物、螯合物以后,其在 水中的溶解度可能增大,并在土壤环境中迁移。
4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效应特征
(1)一般重金属对生物体产生毒性的浓度范围有的较大, 而有的则很小。
3重金属污染的化学特性
(1)过渡元素有可变价态,能在一定的幅度内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但是,重金属的价态不同,其活性 和毒性是不同的。
(2)重金属在环境中易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 也可以与一些无机酸反应生成硫化物、碳酸盐、磷 酸盐等,这些化合物的溶度积都比较小,易生成沉 淀物,在土壤中不易迁移,且积累于土壤中。
•
S1、S2——分别为表、底土元素的标准差,
•
标准差(S)的求法:
•
•
Ci为某污染物的实测浓度。
•
• (二)差异检验法
•
也可用Fisher对比法进行t检验:
•
•
•
n——为样品数;
•
Sd——为表、底土元素浓度差之标准差,
•
•
d——为表、底土某元素浓度差。
•
上述二式中的显著性水平P大于0.1时,差异无显著性,
第三节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无机污染物中以重金属比较突出。原因在于 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在土壤 中积累,甚至在土壤中可能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 基化合物。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 蓄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 一、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 • 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 • 三、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
•
ts由置信水平决定,一般选择ts等于2或3,分别对应于95
• (二)差异检验法
•
用表、底土层间的化学元素含量的差异显著
性去判别。其方法是选出表层土样平均含量高于
底土层样平均含量的元素作为检验对象,如表土
含量大于底土含量的频率大于1/2时,可用下式
求出大值:
•
•
•
n1、n2——分别为表、底土样品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