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100解说词1-100

故宫100解说词1-100
故宫100解说词1-100

故宫100

1天地之间

气味、声音、光线,稍纵即逝,被时光切割的记忆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而对于这座城,我们几乎没有记忆,因为(空间)百姓不能进入这座城,他的记忆只属于皇帝,而皇帝的记忆不能说,别人也无从知道,那些想像中已经退色的历史,如今依然清晰的封存在这个空间散落的碎片里。一座城,一座大得令人茫然的城。

它是大地上长出的天空之城,人在天地间,也在历史和现实间;秦时明月,汉唐风度,在这明清的城里,我们生活中那些被称为历史的东西可以被真实的触摸,走进这座城,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会留下与这座城彼此映照的影像,成为它记忆中一部分,紫禁城是一面镜子,天空、大地、记忆、未来,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时空,所有有形的生命都刻在这一刻的印章中被唤醒

2 至大无外

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薇,来自天上;

禁,是权力来自于人。。。。

城,是这一片(泠泠寓于)在大陆上的恢宏建筑。

太和门广场和他身后的太和殿广场组成立紫禁城的重心。广场在中国的传统里叫作庭院,庭院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在共同的空间里,一家人围拢的住的是(安适)中国文化中相互关怀照应和守望的伦理价值和亲情。一般来讲,家庭越大院子就越大,如大树一般分枝抽条。。。。

皇帝以天下为自己的责任与服务的家,他所住的皇宫庭院也层层相约紧紧相连,成为现在我们见到的伟大宫殿。帝王所在便是宫廷,在家为庭,在宫则廷。

传统民居中轴对称,(院)落重门的格局没有改变,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它不仅可以应付这个庞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处处殚精竭虑把王朝的秩序和信仰纳入其中,让帝王的生活成为权力的展示和伦理的示范。这里曾经是皇帝一个人的庭院,体现着天下一人的权威,古代帝王以无限的权力在他的家国里俯仰天下。

这体现在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空间里。大不可测,多极无穷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高的状态是意会的境界,大意味着多,多意味着无穷无尽,无穷无尽就是空。既无穷莫测,故实则虚之,实则虚之是中国人的文化,投射到每个人的心中。

3有容乃大

它,是紫禁城里最大的门,它,矗立在紫禁城中轴线的开端。

开启宫城的冷峻威严,它的布局、结构和形制,表达着中国人对神圣的理解。它所处的方位和拥有的形态,昭示着一种古老的和谐。它的造型和凤凰有关。它在曾经的国家仪式中,总是接受万人的跪拜。

它,就是午门,紫禁城正式的大门。

正午的太阳,总是出现在正南方向,所以南门叫做“午门”。坐北朝南的是天子,所以正南方向的午门,就是紫禁城里最尊贵的大门。

午门的形制,好像中国古代木建筑中的一个关键的连接部件“榫卯”。

方位上属性至阳的午门,却采取了带着阴性意象的凹形形制,这其中充满中国古代哲学意味,榫卯与它的外部空间,形成的凹凸结构,指向阴阳和谐,标明有界与无形其实相对存在,印证和象征中国人,对天地人关系的理解。

有容乃大,是它的气魄。

古代典籍《周礼》中规定,皇宫的正门叫做“雉门”。雉,也叫朱雀,是传说中一种火红的神鸟。午门凹字台墩上,五座屋脊微翘的楼阁,形似五只举翅的大鸟。

朱雀到底是怎样的,没有人知道,倒是凤凰好像近一些,所以民间往往称这里叫做“五凤楼”。

门虽设而常关,熟练掌握开合之道,才是真正的帝王。

公元1760年,一场惨烈的战争后,战败者被千里迢迢押解到京师,当做战俘献给皇帝,这个仪式叫“献俘礼”。

明清两代,都在午门上演,成千上万的战俘,颤抖着跪在广场上,不敢抬头。

午门城楼的最高处,皇帝端坐。在这个位置俯望,战俘皆匍匐于视线下方的地平线上。

威严的气势中,君王忽然粲然一笑,下令赦免。一切罪罚与恐惧,忠诚与背叛,都化作乌有。

这就是午门,开合之间,威严与宽厚瞬间转换。

4 五凤朝天

紫禁城的午门,从正面看有三个门洞,从背面看却有五个。

其实,在午门正面东、西燕翅楼下方,分别还有两个掖门,就像两道暗门,于是,午门门洞便有了“明三暗五”的说法,这样设计自然会有特定的规制。

五座门洞中,除了中门,剩下的四个门洞,都是为王公大臣进宫上朝设置的。

每当早朝,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

《大明会典》记载:凌晨三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就要排好队伍。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文武百官走东偏门,宗室王公走西偏门,东西两个拐角处的左右掖门平日不开,只有逢大朝之时,官员按文东武西,分别由掖门出入。

今天,人们进入故宫,可以完全不理会过去的规矩,随意出入午门的各个门洞,包括居中的那个门洞,而在100多年前,这座门洞是皇帝独享的通道。除了皇帝,只有很少很少的人能从这座门经过,所以,这条路又叫“御路”。

皇帝之外,有一个人一生能从这里进入一次,有三个人能从这里出来一回。

而那个能进来一次的人是皇后。

皇帝大婚,皇后的花轿在锦簇的仪仗簇拥中,沿着御道穿过午门入宫。这条御道就好像迎接新娘的红地毯。夫妻是人伦之本,中国文化更是强调阴阳和合,皇帝娶皇后入宫,自然要以天下最隆重的一条路迎接她的到来。

春末夏初,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殿试”在紫禁城结束,这次考试的前三名:状元、榜眼和探花,接受皇帝的接见后走出皇宫,三位幸运儿得以享用了,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走过的道路,这是天下读书人梦境中最漫长的一段路,金榜题名的读书人走出紫禁城,把以文治国的传统,施于天下。

皇后从午门走进,为皇族血脉的延续带来希望;而从午门走出去的三个人,则肩负皇帝的重托,去实现家国兴旺的理想。

5 四面玲珑

在紫禁城的四个角落上,各有一座角楼,它高居在紫禁城十米高的城墙上。作为城墙上的高点,它肩负着观察、守望和防卫紫禁城的任务。

从明永乐十八年开始,它静静地站在这里将近六百年,它的形制,它的玲珑,护卫着这座宫殿的神圣,那是一段浮动着守护与尊严、生与死的年代。

今天,那段岁月已经渐渐被遗忘,它褪去了防御、镇守的历史角色,成为被我们眺望的,那个美的存在。

角楼,因为时光的洗礼,韵味十足,也许这时的它,才有了远离尘世的自由感,因为,它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到紫禁城的栖息之所。

紫禁城的建筑,除了符合功能与审美的需要,也都符合八卦阴阳之理,所以角楼也不会例外。它的修建,是为了让二十八星宿中的角宿住在里边,以镇守宫城。既然星宿下凡,那就要住大房子,而建筑以楼阁为大,那这四座大房子便取名为“角楼”。

从南往北眺望紫禁城,午门充满力量与庄严感,城墙则无处不让人感觉大气、厚重。而角楼的存在,让城墙的延长线在末端向上微微翘起,厚重的城墙如大鸟的翅膀,顿时轻盈。

角楼,由六个歇山顶交叠而成,三层屋檐共有二十八个翼角。十面山花,七十二条脊,吻兽共二百三十只,素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说法。

这种科学而精妙的建筑结构,使它成为紫禁城里,造型最为复杂的建筑,科学与美完美地融为一体。

一缕微风,如手指般,在角楼的梁柱之间,弹奏着潺潺音符,原来的它,静静地守护者宫城,凝望着这个世界;而现在,却成为被人们观望的,最美的结构。

它在水中的倒影如此宁静,如一位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老人般,波澜不惊。生命的跃动,在它自己的乐章中得到休息。

6 玉带天河

御沟春水晓潺潺,直似长虹曲似环。流入宫城才咫尺,便分天上与人间。

诗人笔下的玉河,就是皇宫里唯一的河流:金水河。它的河水来自北京西北的玉泉山,山上的河水由北向南,一路变换着名字流入京师。

这里它叫昆明湖。这里它叫昆玉河。而蜿蜒进入皇宫的这一支叫做金水河。河水的源头在西边,西方属金,金生丽水,金水河的名字便由此得来。

小河从西而入,进入紫禁城的这个庭院。在冷峻威严的皇城前廷,留下这条柔软的弧线。世上第一大皇宫的前廷,是小桥流水的格局,这是风水中背山面水的尊贵设置。

明代这里曾经种植荷花,同时兼备分区排水、供水,防火和装饰的功能。本来只是一条沟渠,经过一番布置就成了一幅动人景象。

金水河隔开的两座空间,被五座石桥相连,相对于天安门太庙社稷坛的另外七座外金水桥,它们叫做内金水桥。

路和桥,在中国文化里总被赋予各种意义,其中有家国的礼法,更有做人的信条。

五座内金水桥,居中的是御道桥,曾经作为皇帝的专用通道。桥面弧度比民间石桥更为平缓,皇帝坐轿入宫,前后轿夫只需轻抬轻放,便可以顺畅通过。

御道桥边左右两侧是王公桥,只能进出皇亲国戚。最外侧两边的品级桥,才是大臣行走的通道。这些都是内金水桥的等级。

这条弧线,像一把拉满的弓,而五座金水桥,像是搭在弓上的五支箭。按照中国人的理解,这五支箭应该代表: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这曾今是人人所要恪守的精神法则。紫禁城里的这张弓,似乎要把这五个信念发射出去,让天下接收到来自家国中心的理想传递。

7 威猛铜狮

我是百兽之王,也曾叫狻猊。我是龙的儿子,也是佛的坐骑,我本来自西域,东汉才到这里,化身大门守卫,看护家宅官邸,进入紫禁城中,只管保卫皇帝,身影并不孤单,伙伴就在附近。

紫禁城里的龙不计其数,看门的狮子却只有六对,最大的一对就在这里。这对狮子一雄一雌,大概从明朝开始,就一直守在太和门前,看着那些通过午门,跨过金水河,进入紫禁城的人们。

老百姓过年,家家户户放起烟花爆竹,祈福迎春。为了家宅平安,还会在家门上贴福字,请门神。

原来,紫禁城也画过门神,但现在人们只能看到我们,我们负责皇帝的家宅平安,也镇守国家的法律威严。

我们虽然来自西域,却在这里住了几千年,不知不觉我们的表达,已经变成这儿的语言。

他们的头和身体是圆形,底座是方形,体现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地理认识。他们头上有45个发髻,呼应皇帝九五之尊的称谓。

东侧是雄狮,脚踩绣球,象征掌握社稷;西边是雌狮,抚摸幼狮,象征子嗣昌隆。

除了太和门,紫禁城后庭:乾清门、养心门、宁寿门、养性门和长春宫前,也各有一对形制不同的狮子。

后廷的这些兄弟姐妹,和我们不一样,他们身上都是鎏金的,因为他们比我年轻多了。

其实我们原来也很光鲜,我们在前朝值班,要挺起腰板,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这里是皇帝宣读诏书的地方,我得时刻关注任何风吹草动。

他们不用这么紧张,总是耷拉耳朵,眯缝着眼睛。因为那里是皇帝休息的地方,不能多听多看多想。

最小的狮子,是在慈禧太后住过的长春宫。慈禧太后权力比皇帝都大,她还是低调地把狮子设成最小的款式,曾经的威猛铜狮,此刻也变得温馨静谥。

我已在这里看了几百年的世事变迁,不知道还要再待多少年?还好,我并不孤独,因为身旁永远都有她相伴。

8 皇帝归宿

公元1850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喜庆气氛已经弥散。道光皇帝在弥留之际写下一道朱谕:死后灵位不入太庙,不立神功圣德碑。

庙,最早是指祭祀祖先的地方。《礼记?曲礼》中记载:君子讲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次之,宫室为后。古时候,人们在家中,有婚丧嫁娶等大事时,都要先去宗庙祭祀,为的是向祖先求得认可。

天下最大的家是皇帝的家。最大的宗庙就是太庙。

当年永乐皇帝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规定,在紫禁城的左前方建造了太庙。这里曾经安放过明清两代帝后的神位。

太庙营建的规格,不亚于紫禁城里任何一栋建筑,就宫殿本身的建筑高度而言,太庙正殿的高度,甚至超过了皇帝主理朝政的太和殿。

如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以金丝楠木为主体的宫殿,殿内六十八根大柱,及主要梁部件,全部使用金丝楠木。

紫禁城自建成以来,经历了数次天灾人祸,但太庙都幸运地躲了过去。明清两代,这里一直上演着庄严的帝国礼仪。

祭祖的三天前,皇帝和文武百官就开始斋戒。不饮酒、不吃荤、不处理刑事案件,甚至不看病,敬候祭祀大典的到来。

时光流转,道光皇帝在位之际,延续千年的礼仪,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签署了近代中国第一份不平等条约,道光皇帝自感愧对祖先,更没有颜面像列位先祖一样,接受后世子孙的祭拜,这才留下了那道亲笔朱谕:“死后灵位不入太庙”。

这一有违祖训的决定,显然难住了儿子咸丰皇帝。如果遵从父命,无疑把自己排除在爱新觉罗氏孝子贤孙之外。

最终,道光皇帝的神位还是进入了太庙,不情愿地接受着后世子孙的祭拜。

皇家祭祖的香火,在1924年熄灭了。那以后,这曾经的皇家禁地,变成了人们参观游览的公园。

9 大地色彩

2011年9月21日,北京中山公园的音乐堂里,一场西方古典音乐会正在进行,而在五百多年前,这里却是戒备森严的皇家禁地。

在明清两代,这里被叫做:社稷坛,除了每年两次定期的祭祀外,如遇出征、班师、献俘等重要事件,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典礼。

每年春、秋的祭祀日,皇帝都会在日出前一个小时赶往社稷坛。他要去祭祀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两位重要的神仙:社和稷。

太社之神名叫“句龙”,专管土地;太稷之神名叫“弃”,主管谷物。

古人认为,土地和粮食是养育人民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建立和存在的基础,社稷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国家的同义词。

当年,永乐皇帝在肇建紫禁城时,按照《周礼》中左祖右社的规定,在紫金城西侧建造了社稷坛。

每次大祭前,都会将社稷坛坛面上的土重新更换,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每年阴历的二月和八月,工作人员都会将坛面上的土翻整一新,因为,这些土壤放在这里有着特殊的含义。

明朝在祭社稷前,要从河南取黄色的土;从浙江、福建、两广地区,取红色的土;从江西、湖广、陕西,取白色的土;从山东取青色的土,而黑色的土则从北京取得。全国三百多个县,每县各取土百斤,再从四面八方运往京城。

五种颜色的土,铺洒在社稷坛上,象征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代表着海内的一统。

清代取土的地方,自然与明代有所不同,但五色土也是取自全国各地,契合了四时时令,自然是对风调雨顺最好的企盼。

古人敬畏自然,对于大地的膜拜,已延续了几千年,但这并不能给封建王朝带来江山永固。

1911年秋天,这里在举行了最后一次祭社稷的仪式后,五色土的神圣地位,渐渐被人们淡忘,这里也再没有了庄严肃穆的祭祀音乐。

如今,人们来这里的目的,多是娱乐休闲,放松身心,聆听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之声。

10 国家仪式

每天早晨,故宫的门一扇一扇打开,太和殿广场是游人必经的地方。但曾经,除了举行国家的重大仪式,这里没有人可以踏进。

公元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九,顺治皇帝驾崩后的第二天,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将举行登极大典。

凌晨3点,帝国最重要的仪式开始准备,皇帝的步辇、丹陛大乐、中和韶乐、卤簿仪仗依次排列。皇帝登极的诏书、表文、御玺陈列完毕。

此刻,太和殿左右的大门都已打开,吉时已到,礼部尚书恭请玄烨登上太和殿宝座。

皇帝的面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建筑物内部广场,面积超过三万平方米。侍臣鸣鞭,广场上的官员,向新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

其实,广场上的人根本看不到殿内的皇帝,他们之间的垂直落差足足有十米。而皇帝坐在宝座上,视线被丹陛遮挡,也完全看不见广场上的大臣,他们只是在上演程式化的正剧,惟有天在看。

笼罩在先帝丧礼气息中的登极大典,气氛肃穆,中和韶乐,丹陛大乐只是陈设,并不演奏,但这乐章每年至少会奏响三场:皇帝的生日、元旦、冬至。这三天,这个广场上都会举行最盛大的仪式。

除了这些国家仪式,这个可以容纳十多万人的广场,绝大多数时间是空荡荡,静悄悄的。

1945年,侵华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10日,华北战区正式受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这也是它最后的一场国家仪式。

历史大戏的主角们已经远去,留下这风云散尽的舞台,静静倾听着后来者的足音。

11检阅天下

在佛教经典中,世界的中心有座须弥山。因此,在佛国,佛、菩萨的造像都供奉在须弥台座上。在人世间,帝王业居于高台上。于是,紫禁城的建筑就有了须弥石座。中央者土,君宫也。

公元1420年,这里垒起了中国最高、最大的“土”字,八米高台,三层须弥座。高台,凝固了四千多年的古老记忆,材质从夯土变成硬石,可以观天、望气、观敌、检阅,并能抬高木建筑,免受水浸。

关于石头与水,这三层台基还有更巧妙的设计:石栏杆的每块栏板边都有小洞,用来排水;每根望柱下都有一个石雕兽头,嘴里有穿透的圆孔。它叫“螭”,传说中龙的一个儿子,喜欢水。大雨白如练,小雨如冰柱,1142个螭首,宛若千龙吐水,这些奇妙的部件,将实用和审美融为一体。

没有建筑的台是“坛”,祭神敬天的场所。紫禁城三大殿的高台,既有台的功能,又有坛的意象。

那些渴望与上天沟通的帝王,早已远去,一代人来,一代人往,惟有这三层高台依然伫立,静静守护着,六百年的历史记忆。

12光影时间

日晷,掌握时间的象征,设置在紫禁城重要的宫殿前。盘面和赤道平行,指针和地轴同向,有一些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上下两面的刻度,从子到亥,十二个时辰均匀分布。每年,从春分到秋分的半年中,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晷针的影子

投在晷盘正面。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要从晷盘的背面读取刻度。

古人心中的紫禁城,与天上的紫微星垣相对应,以紫微星垣为中心,划出天下大地。在古代,人们就是利用太阳的影子制定历法。直到有一天,古老的方式遭到了挑战。

1669年,正月,午门,一场历法的生死对决即将上演。虽然在明代,传教士已经带来了西方历法,但中西两派一直争论不休,难分高下。这一天,历法之争被权力之争推到了最高峰。

15岁的康熙皇帝登极已经八年,但实权一直掌握在辅政大臣鳌拜手中,鳌拜支持的传统历法推算方式出现错误,康熙意识到这是打击鳌拜的好机会。

康熙和鳌拜一同来到午门广场,用不同的方法测算正午时分日影的长度。结果,传统历法再次测算失误,康熙一方的测算则准确无误。

记录天时,颁行历法,是国家要政,掌握这项授时权力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国家的统治者。

科学带来了更精确的计时器,日晷的计时功能已经淡去,但作为时间的象征,仍然伫立在太和殿前。

13帝王心镜

2005年,故宫博物院修缮太和殿时,发现木牌匾上依稀有满文的痕迹。这些痕迹正在讲述着这个国家的变迁。

主人在更换,主人对这里的界定,也在改变。

1915年,袁世凯登极称帝,他把满族皇帝镶嵌在牌匾上的满文抠掉,把汉文移到中间。现在,故宫外朝大殿的牌匾,都只有汉字,而在后宫,却还保留着满汉两种文字。

1644年,满族皇帝成为了紫禁城的新主人。面对刚统一的国家,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和”。第二年,三大殿重修完成,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旁边配上了满文。

太和殿,最初叫:奉天殿,之后,它又改过一次名字。那是在公元1521年,明朝正德皇帝驾崩时,没有子嗣,作为最近支的宗亲,藩王朱厚熜继位,改年号嘉靖。那一年,朱厚熜15岁,他已经格外在意维护自己的正统名分。

之后,他改建了紫禁城的多个地方,但在最重要的建筑上,还没有烙上自己的标记。

终于,在继位41年后,机会来了。烧毁的三大殿重建落成,沿用曾经的名字本是顺理成章,但朱厚熜却下旨,改殿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极,就是在最高处的木件,引申为:中正之道。朱厚熜用这三个“极”,标榜自己统治天下,符合中正知道。但这时的朱厚熜,沉浸于炼制丹药,已经快二十年没有上朝了,三大殿的名字,只是宣示着他维护了大半辈子的名分。

宽阔的广场上,大典的匾额仿佛一幅中国画,盖上主人的印章,映照出主人的心意。

14金砖墁地

一两黄金,可以是明朝初年1500斤精米的价格;可以是清朝初年三个县令一个月的薪酬;也可以是一块地砖的造价。

它们本是江南的土,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经过掘、运、晒、推、舂、磨、筛七道工序,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掉土性。

它们沉浸于姑苏的水,经过三级水池的澄清,沉淀、过滤、晒干、踏踩、摔打六道工序,它们炼成稠密的泥,它们将要成为紫禁城里的金砖。

用木板、木框做成模具,把泥放入模具里,工匠在泥上踩,直到踩实为止。去掉多余的泥,用木棍磨平整,砖的另一面也要同样磨平。

放置在阴凉处,阴干八个月,

经过糠草烧一个月,去除水分;片柴烧一个月,棵柴烧一个月,松枝柴烧四十天,一共一百三十天烧制才完成。

工匠爬上窑顶,向滚烫的窑内浇水降温,冷却四、五天,到了出窑的日子。漫长的过程中,稍有不慎,整窑砖都会毁坏。

出窑的砖还只是半成品。又再经过复杂的砍磨,浸桐油,每人一天只能砍磨三块。烧制着年代、规格、产地、督造府、工匠名的砖,由运河北上,直达北京通州。再经过官府逐一严格检查,每用一块砖必有三块以上备选,没选上的一律销毁。

如此珍贵的金砖,也只有皇帝经常光顾的宫殿才有资格陈设,紫禁城大部分地方看不到它们的身影。无名工匠复杂而漫长的劳作,使原本不名一文的泥土,竟有了黄金的身价。

皇帝可以用四年的时间,肇建一座宫城;也可以用近两年的时间,仅仅打磨一块砖。速度与精致,都微缩在小小的金砖里。

15座拥天下

五百年间,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一张椅子,坐到了这里就能坐拥天下。

“1959年,我在一张光绪二十六年的旧照片上,看到了从前太和殿的原状:雕龙髹金大椅,这就是皇帝的御座。”曾经在故宫工作多年的朱家溍先生,对第一次见到的太和殿御座,写下了这段文字。

御座是皇帝的符号,他是天下唯一的主人,2377平方米的太和殿,乃至三万多平方米的太和殿广场中,再没有第二张椅子。

一切的焦点都汇聚在宝座上,它被七级台阶高高托起,香筒、香炉、瑞兽围绕。仙鹤保佑皇帝健康长寿。宝象,象征着国家安定稳固。宝瓶中盛着五谷。

大象,驮宝瓶而来,带来了丰收和吉祥,寓意:太平有象。

甪端,带来广博知识,显示皇帝身在宝座,通晓天下。

屏风,周代诞生时专设在宝座背后,以示:天子权威。

这把重要的椅子,却在1915年被袁世凯撤换,从此,没有人知道它的去向。于是,根据这张照片进一步查找,终于在故宫一处,存放着破旧家居的库房中,发现一个残破的雕龙髹金大椅。

1963年,故宫决定修复这件龙椅。

宝座虽然精美,但坐得并不舒适,也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倚靠。雕饰的13条龙,时刻在警醒着皇帝:他坐的不是一把椅子,而是天下。

国家的重心在紫禁城,紫禁城的重心在太和殿,太和殿的重心在皇帝的宝座之上。屏风,内金水河,乾清门,外金水河,直向景山,长城,黄河,长江,如同层层涟漪,将宝座上发出的决策,扩散向天下。

16六龙御天

薄如禅意,柔似绸缎,轻若鸿毛。金箔,在太和殿里造就一个神话。

古时候,人们把白天和夜晚,各分为六个阶段,传说每个阶段都有一条龙在天体上飞驰,六条龙相衔接,驾驭时间的流动。

太和殿的中心,六根盘龙金柱,围绕出一个金光闪亮的神圣空间。大金柱高12.7米,直径1.06米,三、四个人才能围抱起来。

这么粗的柱子,至少要在木材外面批两层麻,抹六次灰,然后再用沥粉贴金的工艺装饰图案。

南京的一家金箔厂,至今还保留着这项工艺。

贴金,用的是纯度99.99%的黄金,经过多道工序,制成小片的金叶,夹在用煤油熏炼成的乌金纸里,再进行两万次捶打。这道工序现在已经有机器完成,但在古时候,人们要手工捶打六到八个小时,才能把1克黄金,打成大约0.5

平方米的金箔,厚度只有万分之1.5毫米。

贴上了金箔,六条蟠龙便在水江崖纹上腾云驾雾。

东边三根金柱的龙头向西上方望,西边的向东上方望,和藻井中的金龙相呼应。金色的空间里,蟠龙藻井、屏风、宝座,构成一个龙的空间,烘托出座上的真龙天子。

六根金柱,恰似一幅横着的乾卦,乾,是天运行的动力。《周易》说:“时乘六龙以御天。”象征帝王统御着时势的运转。

古人在这神圣空间内,演绎着天地的奥秘。

17为君之道

“建极绥猷”。这几个字,曾经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俯瞰着这个国家。曾经,它也随同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消失在历史中。

1915年岁末,袁世凯拿下了清朝乾隆年间悬挂的匾联,从此,它们就不见了踪迹。

苑洪琪,太和殿匾联修复总指挥:“当时恢复这个匾的时候,一点资料都没有,我们就凭着一张照片,那张照片是1900年一个外国记者拍的。照片上,太和殿大匾的位置,我们跟实际的位置进行了对照,设计出来的这个尺寸。”

照片上,匾额的字迹仍然清晰,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亲书。

上承天命的皇帝,应做九州万民的榜样,这是多么艰难的事,怎么能不恭敬呢?上天帮助同心同德的人,愿永远保佑天下太平。

极,是屋脊正中的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绥,是顺应的意思;猷,为道,为法则。建极绥猷,是说天子上对皇天,下对庶民,都有神圣的使命,他应当中正地治理国家,顺应大道。

苑洪琪:“当年,皇帝在这块匾下面,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他都要考虑到自己的责任。匾联上的这些警句,对他是一种约束。想着自己统治天下,行使权力的这些责任和义务。”

这幅楹联告诫皇帝:皇权受命于天,祖宗创业艰难,守业的君主须敬天爱民,执政公允,永保四海太平,九州澄清。

西方的宫殿,雕刻具体的人物形象,人物也成为建筑的装饰。而在中国,悬挂的是书法。抽象的文字,显示着观念、诺言、祝愿、目标。

2002年,故宫博物院上百人协作,依据1900年的照片,历时一年,复制了这套匾联。

“建极绥猷”,时刻劝诫着君王,要保有这样的治国理想。

苑洪琪:“尤其是我们作为宫廷历史研究者,就更应该把这件事情做好。因为,恢复历史,让人们知道历史所发生的一切,这是我们的责任。”

每年冬至,太阳照在北半球的角度,是一年中最低的一天。

这一天,阳光照进太和殿深处,照亮“建极绥猷”。

18镇殿神符

2005年,距离太和殿上次重修过去了310年,故宫博物院对它进行全面修缮。

在天花板的上面,还有一个空间,称为:举架。除了当年修建的工匠之外,很少有人走进。这次勘测中,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

专家们查阅史料发现,雍正九年八月十二日,雍正皇帝降旨,在紫禁城最重要的三个地方:养心殿、太和殿、乾清宫,各安放一块符板。

养心殿,是雍正皇帝起居,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乾清宫,是接见廷臣和使臣,举办筵宴的地方。

太和殿,是整个紫禁城的核心。

太和殿顶棚上的符板,有五座:建筑中心的藻井正上方一座;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朝向正中各供奉一座。上面刻的内容大致相同,只有守护五个方位的尊神名号不同。

灵芝、烛台、香炉,这些供品既用于佛教,也用于道教。

符板的正面,刻着四层内容:汉传佛教的经文;佛教与道教融合的,方位神的名号;藏传佛教的咒语;道教的璇玑八卦。

八卦中的北斗星,在道教中时天子的象征,被视作:斗神,主宰生死。

雍正八年起,紫禁城多处供奉斗神。这一年,雍正皇帝得了一场大病。第二年,皇宫里安放了这些神秘的符板。雍正皇帝相信,不论修心还是治国,儒释道都是共通的,只要心诚,愿望就能实现。

符板背面,七十二道太上秘法镇宅灵符,也是七十二个愿望。

符,在汉代已经出现,许多民居的墙角,或者屋顶都会安放符。

镇宅保平安吉祥,驱鬼辟邪,厌除疾病,不做噩梦,招财进宝,家畜农田丰收。

和睦,长寿,孕妇顺产,盗贼不侵,万事如意。

雍正皇帝,想借助大千世界,五方诸神,紫微天帝,来庇佑家国天下。

19巧夺天工

中国木构建筑,好似一棵树的演化,其中,技术做复杂的就是斗栱;最简单的组合,也是斗栱。

一块像盛米的斗,一块像挽起的弓。斗上置栱,栱上置斗,斗上又置栱。结构千篇一律,造型却又千变万化。

清代《工程做法则例》列举的斗栱形式,就有三十多种。斗托着栱,栱又托着斗,由一点绽放开去,使宫殿如同一棵参天大树,舒展,沉稳。

中国建筑,如果把所有的墙都拆除,依然会结结实实地站在那里。斗栱,一层一层伸展开,扩大了横梁的着力面积,将大屋顶的重量,向下传给立柱,架起一座木建筑。

其实,到了清代,建筑结构已经变化,梁的承重功能加强,斗栱变得更精巧、更漂亮,成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它自身也被画上隆重的色彩,承载木建筑辉煌的美。

斗栱的数量,也成为彰显建筑等级的标志,斗栱层数越多,建筑等级越高。

现代力学认为,这种顶上不固定,地下不生根的几何可变体系,是站不住的,但太和殿已经站了三百多年。而且,当地震来临时,它好似弹簧般,在一阵颤抖后又恢复一个整体。

这就是榫卯结构的虚位,相互吻合,又相互留下余地。这份余地,在有形的木与木之间,也在无形的心与心之间。

斗栱承接的,不仅是椽子梁柱枋,更是中国建筑的物理、心理、哲理。

20金光灿烂

中国古代的房子,其实,就是在讲述木头与泥土的故事。

泥土夯实为地基,托起这根根木构。泥土也可飞升到屋顶,化作这片片琉璃。

琉璃瓦,皇家的瓦。

琉璃厂古玩街,烧制过元明清三朝的琉璃瓦,乾隆皇帝大概觉得这个地方离皇宫太近,烧制琉璃的浓烟污染了蓝天,刺鼻的气味影响了空气质量,于是,他下令将琉璃烧制基地,迁到了西郊的门头沟,现在那个地方还叫:琉璃渠,也还在烧制琉璃瓦。

给成型的瓦片上釉料,再次入窑,就能烧得色泽光鲜,如同琉璃。不同的颜色,正是因为釉彩中含有不同的金属氧化物。

红色的氧化铁釉料,将烧成黄色的琉璃瓦。

氧化铜的釉料,烧成翠绿色。

氧化钴烧成蓝色。

在一切都有规矩的紫禁城里,这些颜色的使用也是有秩序的。五行中的五种元素,各代表一个方位,一种颜色。

黄色属土,土居中。帝王居天下之中,紫禁城绝大多数屋顶是黄色的。

南三所位东,属木,主青,主生。年幼的皇子皇孙学习成长的地方,屋顶是绿瓦。

北方属水,主黑。神武门内东西大房用黑顶。

不同规格的琉璃瓦,彼此咬合,层层叠叠,一直延伸到屋檐末端的瓦当。它的背上留有一个圆孔,钉入瓦定,防止下滑。整个屋顶的琉璃瓦,就此连接成密不透风的保护伞,为宫殿挡风遮雨。

琉璃瓦本是泥土,生于大地,经过活得淬炼,水的洗礼,有了金子般的秉性,高高居于紫禁城的屋顶。

这一刻,雨水滑过它们,带着它们的气息,滴落庭院,回归大地。

21吉祥瑞兽

大家叫它真人,或者仙人,它是齐闵王的化身。作战失败,走投无路,被飞来的凤凰所救。它安坐于屋脊,会带来绝处逢生的好运。

它们从清朝时就站在屋顶上,身上的釉彩已经斑驳。

龙,是天下动物的领袖,能在水里游,云中飞,陆上走。

凤,是百鸟之王,带来天下太平。

狮子,是万兽之王,威武的护法神。

天马,日行千里,追风逐日。

海马,忠勇智慧,通天入海。

押鱼,能祈雨,灭火防灾。

狻猊,骁勇善战。

獬豸,是忠诚、正义的化身。

斗牛,擅长吞云吐雾,能逢凶化吉。

它,只在太和殿出现,它是举世无双的第十只角兽,大家不知道给它起什么名字,看它排行第十,就叫它:行什。清代人说它是猴子,其实,它有翅膀,手拿金刚宝杵,会降魔。它是传说中雷震子的化身。

中国木构建筑,最怕遭遇雷击,它是人们防雷的希望。

它们也有建筑功能。屋脊的坡度,会使脊瓦下滑,交梁上需要铁钉固定。为了保护铁钉免受雨雪侵蚀,角兽就用来当做铁钉的帽子,并起到装饰作用。

垂兽,戗兽,套兽,也都是一样的作用。

(关怀,气魄,正直,勇猛,吉祥,聪慧,灵敏,威武,高贵,尊贵,坚忍)它们身上寄托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

角兽最多的太和殿(8条垂脊,8位仙人,80只角兽),除了举行国家重大典礼,平常的日子空无一人,惟有屋顶上的小兽,默默守望着几百年的寂寞。

22木建筑

每个中国人的心底都有一棵树。

在自己田边种着树,在树边搭建屋,世世代代在木建筑下生活。在梦中,隐约看到祖先如何在广袤森林外,再造一座森林。

紫禁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木建筑群,皇帝重新将一棵棵树,种出世上最华丽的大森林。

纵观西方著名建筑,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中世纪欧洲的大教堂,无一不是砖石结构。而中国的紫禁城,成千上万的构建,不靠一枚钉就能紧紧扣在一起。木材,是这个庞大建筑群最重要的材料,是这个民族对树的感情,对木材的了解,和是否缺乏石材无关。

与西方砖石的层叠结构相比,中国传统木建筑所运用的构架,像一座房屋的骨架,其中一个最大的特色:墙倒屋不塌,正是对木构建筑的描述,本质上和现代框架楼房并无二致。

木作的构件规格多样,可以事先预制加工,然后现场组合安装。在四根立柱的上端,以梁枋纵横连接成一间。一间一间又一间,从一座小房子,一直搭建出最大的皇宫,坚固亦永恒。

石建筑,是西方人在征服世界的旅程中,留下的一块块凝固的作品,脆弱,亦轻灵。

木建筑,是东方人在顺应自然的生活中,为自己的心灵划定的一片栖息地。在这里,我们冥想,呼吸,生老病死,淡然中成就另一种永恒。

23中间意味

这间房子,居于三大殿的中心,在壮阔的紫禁城里,显得低矮,狭小。像旅途中歇脚的凉亭,更像僧侣们冥想的禅房。四角攒尖的屋顶,安装了圆形宝顶,正方形的房体四面开窗,周围的风景尽收眼底,它的名字叫:中和殿。

中,天地万物最神秘的那个点,静与动,爱与恨,进与退,治与乱,大千世界的平衡就决定在某个微小的点上,中和殿的圆形宝顶,回叙就是紫禁城保持平衡的中点;在这尊宝顶下的思考,或许就是天下和谐的关键。

紫禁城,前朝三大殿,礼仪与盛典,宏大热闹中,只有这间房子可供皇帝独自一人静静思索。

康熙十八年,京师强烈地震,紫禁城里多处宫殿受损,皇帝不得不住进帐篷,所幸中和殿保存完好。

八月十四日早上,康熙皇帝前往中和殿,审阅天坛祭文,为第二天的祭祀做准备。在这间小房子里,康熙陷入了沉思。

中和殿里的冥想,是皇帝出席重大活动前的必修课。出宫祭祖,祭祀社稷、太庙,皇帝要在这里审阅祭文。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皇帝也会先到这里稍事休息。

在前朝,惟有这里,皇帝可以躲开随从静静独处,审视自己的责任与过失。刚刚发生的大地震,被认为是上天的警示,天子必须做出回应。

祭祀后,皇帝的罪己诏出来了,他认为发生地震,是由于自己对于各地官员管束不当,以致吏治松弛,天怒人怨。

在这间房子里的独处,自省,或许会使皇帝更深刻地体味到中和的意味。

中,天下之本;

和,天下之道。

24 皇家殿试

如果你能站在这里,你已经是帝国顶尖的知识分子了。你有机会执掌帝国重权,你能荣华风光几世几代。

这里,就是中国读书人梦想登上的殿堂:保和殿。清帝国三年一次的殿试就在这里举行。

光绪三十年春天的一个清晨,273名书生,就怀着这样的心情,走进了紫禁城。经过层层高墙和众多宫门,他们来到了见证荣耀的地点:保和殿。

如果说,太和殿就像毛笔字的起势,那么,中和殿就是转笔,而保和殿是一个秀丽的收势。三大殿层层叠叠的白色丹陛,如同云彩,托起考生心中金碧辉煌的梦幻。

来自广东的书生商衍鎏,也在考生队伍中,后来,他撰文描述了这次难忘的经历:

“我在光绪三十年,参加甲辰科的殿试,进入保和殿坐下来答题的时候,我发现皇帝并没有像传闻中那样亲临现场。正中龙椅空空的。

殿试所用的考试桌,样子像炕几一样,只有一尺多高,盘着腿坐下来写文章,一般的考生都很不习惯,所以他们自带考试的桌椅。

桌面是薄木板,四条灵活折叠的铁条扣在背面,就可以随身携带,拉伸开来就可以做桌腿。

考生用藤筐装着布箱,里面放着考试用的物品。这个藤筐刚好可以当椅子用。

安坐完毕,将是整整一天的笔答,每个考生要把毕生所学,在这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做出完美阐释,书写天下。”

此次殿试的答卷,商衍鎏并没有描述。

这份清朝乾隆年间的殿试答卷,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考生以工整的楷书,完成皇帝亲自拟定的考题,在太阳落山前交卷。卷首写有考生的年龄,籍贯;本人、父亲、祖父的名字,身份;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之后,严密封存。

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是探花。明清两代600多年,累计文状元不过208名。

这一年殿试,商衍鎏高中探花,他有幸享受了皇帝才有的待遇:从正中御道出宫。当时他不知道的是,这种仪式,在他之后,再也没有人享受过。

第二年,清廷就废止了实行千年的科举制度。商衍鎏因此成为末代探花,中国也进入了变革的时代。

25最大构件

明朝永乐年间,冬季的北京城,常常可以看到一支庞大的队伍缓慢前行,这是向紫禁城工地运送石材的队伍。

肇建紫禁城,需要大量的巨型石材,这些巨石来自于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窝,距离紫禁城90公里,运送的道路,漫长而艰难。

那时,这条道路上出现了很多凿井的人。井,凿得很密,一里地,一口井,这让沿途百姓颇为费解的举止,其实,正是解决运输难题的关键。

待冬天到临,运送的先头部队从井里汲水,泼洒在路上,使路面结冰。于是,工人和骡马便可以拖拽石头,在冰面上滑行。

其中,最大的一块,即使用这种方式,仍要动用超过两万民工,两千头骡马,每天只能缓慢移动3公里左右。经过28天的艰苦旅途才送到工地。

它被安放在前朝三大殿的北端,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紫禁城里最大的一块石雕,终于浮出水面。

汹涌的波涛,荡漾着仙草;流动的浮云,九条蟠龙翻腾其间,寓意着皇帝生活在高高的天宫。这块最大的石雕,重达200吨,被安放在保和殿后面,称作:云龙阶石。

介绍故宫导游词大全合集

介绍故宫导游词大全合集 故宫的最北端,是御花园,园中有钦安殿。这里有苍松翠柏,名花异卉,怪石伏立、泉水喷珠,是故宫内最亲切自然之处。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故宫导游词,欢迎参考! 故宫导游词1 欢迎各位游客加入阳光之旅行列。我是这里的小小导游,现在,我带领大家共同游览,希望各位遵守秩序,不要拥挤,禁止照相。祝愿你们快乐地度过这美好时光! 明清的两代皇宫,也叫“紫禁城”。它始建于1406年,距今已有600年了。经过多个朝代的建造现在这故宫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故宫,也是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我说完历史,现在来说说它的布局吧。故宫南边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边是东华门,西边是西华门,是结构精美的角样。多面的城墙有10米多高,护城河宽52米,长800米,既壮观有美丽。 文华殿是皇帝上早朝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会见大臣的地方。坤宁宫和乾清宫是皇帝、太后正式居住的地方,除了这些场所,还有后三宫和东西六宫。故宫在196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的介绍完了,我相信大家对故宫也有些了解了吧。祝大家玩得开心! 故宫导游词2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故宫游玩。我叫李依璋,大家可以叫我李导或小李。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世界遗产故宫。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故宫吧!故宫位于北京中心,旧称紫禁城。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现在我们在故宫内庭最前面的是乾清宫。乾清宫是内庭正殿,高20米。殿的正中央是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史和召见臣下。 现在我们来到了坤宁宫,在故宫中间的是坤宁宫,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二帝,均在此举行婚礼。还有许多殿比如: 东六宫、交泰殿、西六宫 好啦,我的介绍就先到这里,请大家慢欣赏游玩。还有大家记住哦!在浏览时不乱扔垃圾,不触摸物品,不踩踏一草一木,

故宫解说词

附故宫私家解说词 一、永乐皇帝要搬家我们常说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在历史上,前前后后有很多不同的朝代,也有很多很多皇帝。离现在700多年,明朝出现了,它的第三个皇帝叫朱棣,大家叫他永乐皇帝。 那时候,明朝的都城在南京,但永乐皇帝决定搬家去北京。 好端端为什么要搬啊?原来,永乐皇帝为了跟侄子抢皇帝当,在南京杀了好多人,当地很多人反对他,而北京是他曾经住过20多年的地方,更加安全。 地头熟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北京确实也很适合当都城。 首先,它离蒙古草原近,皇帝呆在那,可以保护北方不被少数民族骚扰,而且它的位置在国家比较居中的位置,交通方。 古代没有飞机和铁路,只能走路、骑马、坐船,而北京恰好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站,这条运河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这5条大河,坐船到外面非常方便。 永乐皇帝下定决心把家搬到北京之后,就下命令让人盖新房子了,一建就足足花了14年…… 二、一城套一城 作为一个国家的都城,北京城的建设一点不能马虎。它里里外外有好几层,一层围着一层。 在最里边的,是紫禁城,也就是皇宫,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为什么叫紫禁城呢?因为皇帝住的地方是禁止别人随便出入的,如果没有批准就跑进去,是要被棍子打屁股的,甚至坐牢、杀头。 在紫禁城外面的那层,是皇帝下属办公的地方,叫皇城,四面开了7座城门,中间的那个门就是天安门。这一层“皇城”,以前老百姓也是不能随便跑进去的,它的墙是红色的,上面有黄色琉璃瓦,我们今天看到天安门两侧的红墙就是南城墙。 第三层,就是“内城”,它除了有城墙包围,在四个角落还建有角楼,城墙外边,就是护城河。 而最外面那层,就是“外城”,这是为了加一层防护罩,防止敌人打上门来。 北京城由这几层“套”起来,皇帝住的地方被包在最核心,非常安全。而这些建筑,并不是随便排列的,它们都看着中间的一条中轴线,一个个排好队,看上去又整齐,又有不同的变化。 三、石头要溜冰 紫禁城工程浩大,8000多个房子,需要无数工匠从全国各地聚集过来干活,他们有木工,石工,瓦工,油漆工……要干活,首先得有材料,木头、石头、玉石,光运输这些材料就非常麻烦。 皇帝家用的木头不是普通的木头,是名贵的金丝楠木,这种树要长到100岁以上,非常的结实,要几个人拉着手才能围着它抱上一圈。在四川,贵州,湖北大森林里砍下来的巨大木头,是通过天然的河流和大运河运到北京的,而在北京西南郊开采的石头,虽然没法浮在水上漂过来,但它的运输也离不开水。 历史书上就有记载,保和殿后的那块石雕,“云龙石阶”,是紫禁城里最大的石雕,有200吨那么重!在运输之前,人们先把路上的坑填好,而且每隔一段路就挖一口井。等到冬天,就把打水泼在路上,让路上结冰。虽然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是个省力的好方法,但2万多人1000多头骡子,还是花了足足28天才把这块大石头运到目的地。而其他的大石头,同样经过千辛万苦运到紫禁城之后,它们大多铺设在“中轴线”的“御道”上——也就是专门给皇帝走的路。 四、皇帝,“犼”喊你回家 “我爱北京天安门”,刚才说了,天安门就是皇城的正门,它有12层楼那么高,也叫“承天门”,在古代的人看来,它好象高到快顶天上了。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怎么写呢?下面是由WTT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故宫博物院解说词,希望能够帮到您!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一 亲爱的朋友们:我叫陈爱嘉,大家叫我小爱就行了。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闻名世界的故宫博物馆,简称为故宫,就是昔日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为“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20XX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有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故宫规模宏大,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仄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xx宫,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出于防御的需

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处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周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故宫御花园,原名宫后苑,今俗称御花园,占地一万二千平方米。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叠砌而成,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节帝后在北登高。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朋友们,因为时间仓促,这次对故宫的介绍就到此结束。下次有机会再带大家详细的参观。谢谢合作!故宫博物院解说词二(在旅游车上)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去北京故宫的途中。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张灵昕。我很荣幸能够带领大家去故宫旅游。希望我能带给大家最好的服务。 首先我将故宫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至今已有近580年的历史。先后曾有24位皇帝相继在故宫登基,执掌朝政。故宫规模宏大,东西宽为753米,南北长达961米,总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有大约10000间宫室。 (到了故宫景点)

故宫作文之故宫导游词100字

故宫导游词100字 【篇一:故宫导游词精彩开场白】 故宫导游词精彩开场白 故宫导游词精彩开场白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玩,我叫黄xx,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叫 我黄导或小黄都可以。 北京有许多举世闻名的景点,如:天安门,长城,紫禁城,天坛, 北海公园,颐和园......今天我们要去的是紫禁城,紫禁城也叫故宫。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是明和清两代的皇宫,是无 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 代建群。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 博物院。自明代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紫 禁城宫殿,至明乐十八年落成。北京故宫导游词开场白2篇小学作 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节日作文及各类中小学生 作文。故宫占地7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平方米,共有殿宇8707间,被誉为五大宫之首。故宫都是木砖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 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绘,显得异常的华贵。我今天就说到这,待 会你们可以尽情的拍照和买纪念品留念。 注意,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玩,要照顾好自己的小孩,5点准时回 来集合去吃饭,祝你们玩得开心! 注: 【篇二:故宫博物院导游词200字】 (故宫午门前) 女士们、先生们: 故宫又称紫禁城,究其由来,是由天文学说和民间传说相互交融而 形成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所有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区。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 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说法。因此,古人认为紫外线微 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称为紫宫。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间至尊,因此 他们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宫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现其位居 中央,环视天下的帝王气概。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指“紫气东来”。传 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 果然老子骑了青牛前来,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后人因此以

小学生故宫导游解说词

新版故宫双语导游词旅游休闲 2009-08-25 07:42:47 阅读1162 评论1字号:大中小订阅 1. 紫禁城是皇帝的住所,所以又名皇家的宫殿。在封建社会,皇帝的住所是禁止普通人进入的,故名紫禁城。 故宫为长方形,面积为72公顷,52米宽的护城河和10米高的城墙环绕着,四个角各有一个角楼,在古代为重兵所把守。 2.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在中国古代时期,一般的建筑正门都是南门,午门是专门为皇帝通过的门,主要用于皇帝去天坛祭天等。午门的命名是皇帝认为它的宫殿建在子午线上,是宇宙的中心。门前的小广场是皇帝颁布新年历法的地方在每年的十月初一,当将军从战场回来时候,献俘大典也在这里举行。 走进午门就进入了故宫,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宫殿建筑群。据民间的传说,故宫有9999.5间房子,它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为政务区,内廷为皇帝的生活区。太和门是外朝的入口,门前内金水河流过,它的主要功能是防火,而五座石桥跨于内金水河之上,代表着孔子所提倡的五德:仁、义、礼、智、信。孔子就是中国最著名的哲学家,生于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7世纪。五座石桥中,中间的是皇帝专用的。它的栏杆雕刻是龙,而其他的石桥的栏杆雕刻是荷花。龙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说到龙这个词,中国人马上就可以想到一个巨大的牛头,鹿角,虾眼,鹰爪,蛇身和狮尾,整个身子被鱼鳞覆盖的动物。在中国的传统中,龙被认为是权力的象征,凤凰被认为是幸运的象征。在封建社会,皇帝就是龙的化身,而皇后则是凤凰的化身。因为龙生活在水中,龙可以控制水,所以在中国有水的地方,人们都会修建一座龙王庙来祈求平安。在故宫中你可以看到数百万只龙,它们分布在彩绘、雕刻、服装、装饰中,你可以自己去寻找它们在故宫内。 3. 进了太和门,这里可以看到游览图,在古代中国,所有的建筑都有中轴线,最好最重要的建筑都是沿着中轴线而建的。今天我们的主要游览也是沿着中轴线来参观的,我们将参观皇帝的典礼所、办公室、卧室和花园等。 穿过太和门,你将看到中国最大的宫殿,它叫太和殿,它是用来举行大的仪式的地方。例如,皇帝生日、皇帝大婚,战争胜利,召见外国使节等。当仪式开始后,所有的文武百官都要跪在地上扮演三拜九叩。 另外,你可以看到屋顶的琉璃瓦都是黄颜色的,在中国,屋顶的颜色有三个等级,最高的为蓝色,象征蓝天,只有在天坛才可以看到;第二等是黄色,象征皇帝,这可以在一些皇家建筑中看到,比如故宫或明陵等;第三等是绿色,象征大臣,是大臣家允许用的颜色。而普通人家的屋顶只允许用灰色瓦,如果使用其他颜色,就是犯罪,会被杀死的。 在太和殿下面的石台基,我们把它叫做须弥山。这名字来源于佛教,在佛经里说,须弥山是宇宙最高的山。所以这里叫须弥山是为了说明上面的太和殿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台基上拜摆放的是香炉,当大典开始时候,会烧一些松柏,制造出烟雾,下面的人看到太和殿在云雾之中,好象天上的宫殿,给人以庄严的感觉。 在台基上可以看到东边摆着的是日晷,西边的是嘉粮,它们放这里是象征着皇帝的公正与无私。铜龟和铜鹤象征着长寿,它们实际上也是香炉。 大殿就是太和殿,为木结构建筑,所有的木材都是运自于西南中国的,所有的柱子都是单根的木头。你可以去看看大殿内的布局和摆设,在正中央有个木台子,上面是龙椅,后面有屏风,前面几个是景泰蓝的香炉,地上铺着一张有龙图案的真丝地毯。门口那里很拥挤,我会在铜龟那里等你们。 由于故宫大多数建筑都是木结构的,很容易着火,因此,故宫内有很多大缸,功能是储

《故宫》解说词解析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赏析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 2005年10月在央视一套播出了纪录片《故宫》,让总导演周兵欣喜的是,《故宫》的收视率与当年电视剧收视之冠《京华烟云》持平,《故宫》成为央视史上最赚钱的纪录片。正版DVD直到现在还在销售。《故宫》之所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销售业绩,最重要的是它和国际的制作理念和水准接轨了。不但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拍摄技术和手法,也学会了在纪录片中讲故事。《故宫》的解说词写的也相当漂亮,《故宫》第一集以紫金城为例,以历史时空为线索,为我们讲解了故宫的修建过程。并且把冗长沉重的历史事件讲得津津有味,不再像中学课堂上老师讲历史那样乏味,引起了观众的兴趣,也为中国纪录片的水平添上漂亮的一笔。 对大多数的纪录片而言,通过纪实拍摄只能记录特定的一小段时空,尤其是对于故宫历史来说,虽然有有现代影像技术和拍摄技术来做后盾,但是解说词的作用不可忽视,故宫解说词把每个画面都串联起来,使得它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不是零星的历史事件。也使得观众理解起来更为快捷和方便。例如,镜头里出现故宫里面木柱时,配以“这里是今天紫禁城太和殿的内景,当年那些被砍伐的楠木,就是被用来制作这些柱子的。那些永乐时期巨大的楠木,在太和殿里早已难见踪影,这些巨大的柱子,是后来清朝由松

木拼凑而成的。”的解说,使得这些木头更有故事性的生动性,不再是干瘪瘪的木头,就像是有了生命里一样,从明朝坚持到今天。由于电视媒介具有转瞬即逝、一晃而过的特点,当电视里画面纷至沓来的时候,观众往往回来不及细细品读和欣赏,紫禁城殿宇众多,装潢华丽,难免使观众沉溺其中,再加上太厚重的历史韵味,让人理解起来难免有些难度,而《故宫》解说词中对宫殿没有一一介绍,反而对建造宫殿的人进行了不少的描写,让观众把注意力转移到人们建造上来,因此发挥对其殿宇的想象和理解,让观众朋友在历史时光穿梭中了解故宫的历史和人们的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在一部纪录片中解说词多么华丽和重要,它都应该做到收放自如,有伸有回,毕竟电视传媒的最显著的特点还是体现在画面和声音上,因此,解说词应该留有余地,让画面和同期声来说明问题才是上策。解说词的创作和构思应该贯穿于《故宫》的全过程,涵盖了前期创作和后期创作的许多环节,这篇解说词为我们交代了历史的发展,以及皇帝们对京城建都的努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者肯定对于北京历史的发展了如指掌,才能写出如才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故事,虽然相隔历史久远,很多故事我们无从考证,但是作者还是把解说词做的更有艺术性。 在公元1420年,这座宫殿终于建成了。它是在元大都皇宫旧址上诞生的。那个元大都曾十分著名的延春阁被景山所取代,而整个宫殿建筑群由北往南延伸座落在整个北京的中心地带,成为这个王朝新的神圣之地。 这里的砖瓦木石,这里的色彩,这里的空间布局,都昭示着中国人曾经的文明意志和理念。从此这里开始历经24位皇帝和众多嫔妃皇子们的悲喜人生。开始上演中国历史中许多精彩的瞬间。

故宫100 解说词46-54

46 玄武大帝 仿佛天宫映射凡间。据说,紫禁城里每一座主要的宫殿,都对应着天上星宿。古人深信,天上四维,大地四方,都有灵兽镇守。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北方的七颗星星,形似龟与蛇在夜空交搏,龟蛇便成了坐镇北方的,玄武神的象征。 北宋时期,为避开宋真宗赵玄朗的名讳,玄武改称真武。 从午门一直向北,御花园内,便是真武大帝在紫禁城的居所——钦安殿。 紫禁城的第一位主人朱棣,从北方起兵,顺利夺取大明政权,因此,深信镇守北方的真武大帝,正是他的守护神灵。建造紫禁城时,他特意在象征法统的中轴线上,修建了这座唯一的神殿。 公元1420年,钦安殿与紫禁城同时落成,朱棣“天子守边”的梦想,终于实现。钦安殿里,真武大帝身穿金甲,位震北极,在中轴线上一直守护着他的帝国。 在中国文化里,北方属水,玄武神除了威武的一面外,他还兼职水神。 在元代地基石雕里,游龙栖身于花丛中。而这块游龙戏水栏板,它位于钦安殿后墙栏板的正中,是整个紫禁城正北极点所在的地方。可见,明之后的雕刻,气象大改,各类水中生灵乘风驾雨,游走而来,与明初的国运共同风生水起。 水,被以为是滋润万物,万物萌生的根本,故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钦安殿前的丹壁上,碧波之间盘旋着六条龙,应和地六之数。 钦安殿前垣门的匾额,上书“天一门”,天一与地六相互呼应,天一生水的卦象得以圆满。水能生木,木知春秋。宫城后的景山,山势如同匍匐大地的神龟。 明初的钦安殿,左右曾设有东西七所,象征北方天空的七颗星宿。真武大帝居中而坐,手把酷似灵蛇的金水河,俯瞰全城。

远眺紫金城北部,可以想见,它的建造者朱棣当年何等用心良苦。神定钦安殿,气拥北极天,借着玄武的神力,护佑起大明王朝的一片锦绣河山。 47 庇佑大明 2004年9月,在修缮钦安殿时,发现了宝顶内的三千多部经卷,这是故宫建院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本就不同寻常的钦安殿,更添神秘。 紫禁城建成的491年间,遭遇大大小小火灾四五十次,而钦安殿次次幸免于难。传说这是坐镇此处的真武大帝威力显现。 今天,钦安殿内的陈列,仍基本保持初建时的原貌,似乎时间驻足于此,任春去冬来,我自不改。 中央正龛,真武大帝披发跣足,踏龟蛇,披玄氅,手执断魔雄剑,身着青云缎八团龙袍,端坐于王座之上。这尊铜像,自明代永乐年间起,就一直安放在这里。真武大帝断须垂面,双目炯炯有神,竟与紫禁城的缔造者朱棣,有几分神似。 当年,朱棣在北方起事,率燕军南下,从侄儿手中夺取皇位。誓师当日,东方云开,一道霞光拨开数尺青天,洞彻上下。朱棣立即披发仗剑,告谕将士,自己乃真武显灵附身,燕军乃神佑之师,南征乃神佑之战…… 登基之后,他更是谕告天下:至我朝,真武阐扬灵化,阴佑国家,福庇生民,十分显应。尊奉真武为:北极真武玄天上帝。 于是,真武大帝便上升为大明王朝最尊贵的保护神,接受明朝各代皇帝的祭拜。每逢四季更迭之时,紫禁城里都要拈香行礼,祈求真武保佑皇宫消火除灾。 真武大帝,掌握枢机,朝运洪化,一如紫禁城中的天之北辰。 后来的清帝乾隆,更是在此题下:“统握元枢”敬谒之语,昭告世人。真武大帝也同样决定着大清帝国的生机运转。

故宫100解说词

故宫100解说词 25最大构件 明朝永乐年间,冬季的北京城,常常可以看到一支庞大的队伍缓慢前行,这是向紫禁城工地运送石杅的队伍。 肇廸紫禁城,需要大量的巨型石杅,这些巨石来自二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窝,距离紫禁城90公里,运送的道路,漫长而艰难。 那时,这条道路上出现了很多凿井的人。井,凿得很密,一里地,一口井,这让沿递百姓颇为费解的举止,其实,正是解决运输难题的关键。 待冬天到临,运送的先央部队从井里汲水,泼洒圃路上,使路面结冰。二是,工人呾骡马便可以拖拽石央,圃冰面上滑行。 其中,最大的一块,即使用这种方廽,仍要劢用超过两万民工,两千央骡马,每天只能缓慢秱劢3公里左史。经过28天的艰苦旅递才送到工地。 它被安放圃前朝三大殿的北端,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紫禁城里最大的一块石雕,终二浮出水面。 汹涊的波涛,荡漾着仙草;流劢的浮于,九条蟠龙翻腾其间,寓意着皇帝生活圃高高的天宫。这块最大的石雕,重达200吨,被安放圃保呾殿后面,称作:于龙阶石。 弼时,其实还有一块同样体积的巨石,因为搬运工程实圃太艰巨,而只得放廻,那块石央,至仂还静静地躺圃石场里。 那些同样费尽心力,运到紫禁城的巨石,大部分都被安放圃敀宫中轴线上。百年之前,这条路是没人敢走的,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它被称为:御道。 御道,不用最好的石杅,而是用最大的体量,呾最浩繁的人工,显示这条道路的至尊地位。 于龙石雕,就是前朝御道的终结处,呈现给丐人的,一个巨大的感叹号。

26.王者中轴 圃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是最小的一扇门。门后,是紫禁城唯一的道教廸筑:钦安殿。殿上的釐顶里,藏着3000多部藏文经卷,镇守着这条王者的轴线。 弼晨霭升起,呈现出一派祥呾,此时此景,佝愿意相信万物是有神灵庇佑的? 中轴线上的穸旷之地,有明显的石道,是由两万多块巨石铺成的,被称作:御道。 太呾门前的御道,又配以五座石桥,以扇形拱卫,称为:釐水桥。 御道贯穹的,就是那片梦幷之城。 往南,顺着午门屋顶,无数个瓦片形成了一种节奉,一种秩幼;形成了无数伸展的线条,遥挃帝国幸袤的疆圁。这些线条,呾中轴线上雄伟的廸筑合作一处,把王者的气势,发散出去。 轴线贯穹的,是一个王朝的气脉,所以,每一个王朝之始,总要确立自己的轴线,以此轴线为中心,为平衡点,从上至下,廸立国家的秩幼。 元大都的中轴线,圃仂天敀宫武英殿东边的断虹桥上,呾现圃的中轴线相距150米,两条轴线平行延展向北,挃向不同的宿命。 中轴线笔直、简洁,却绝不单调。 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宫殿群,令原本僵直的穸间,具有了音乐的节奉。它是北京城的脊梁,是穹行二大地的龙,是将天地融入人心的通道,只有阳光普照之日,它会呈现出更夺人的气魄。 微蓝的天穸之下,红色,黄色,更具诱人的迷幷。它是进古走来的梦幷之都,它是浩如烟海的记忆之城,它是无数生命叠加的精神之城。 这座依据最隆重,最严谨的秩幼,所筑成的宫殿之城,正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用木石砖瓦,给我仧行的最后一个大礼。 洋洋723633平方米,一直留圃那里,由一条惟王者才有资格拥有的轴线贯穹。从辉煌的过去,直笔笔的画到现圃呾未来。

故宫100解说词1-100

故宫100解说词 1天地之间 气味、声音、光线,稍纵即逝,被时光切割的记忆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而对于这座城,我们几乎没有记忆,因为(空间)百姓不能进入这座城,他的记忆只属于皇帝,而皇帝的记忆不能说,别人也无从知道,那些想像中已经退色的历史,如今依然清晰的封存在这个空间散落的碎片里。一座城,一座大得令人茫然的城。 它是大地上长出的天空之城,人在天地间,也在历史和现实间;秦时明月,汉唐风度,在这明清的城里,我们生活中那些被称为历史的东西可以被真实的触摸,走进这座城,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会留下与这座城彼此映照的影像,成为它记忆中一部分,紫禁城是一面镜子,天空、大地、记忆、未来,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时空,所有有形的生命都刻在这一刻的印章中被唤醒 2至大无外 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薇,来自天上; 禁,是权力来自于人。。。。 城,是这一片(泠泠寓于)在大陆上的恢宏建筑。 太和门广场和他身后的太和殿广场组成立紫禁城的重心。广场在中国的传统里叫作庭院,庭院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在共同的空间里,一家人围拢的住的是(安适)中国文化中相互关怀照应和守望的伦理价值和亲情。一般来讲,家庭越大院子就越大,如大树一般分枝抽条。。。。 皇帝以天下为自己的责任与服务的家,他所住的皇宫庭院也层层相约紧紧相连,成为现在我们见到的伟大宫殿。帝王所在便是宫廷,在家为庭,在宫则廷。传统民居中轴对称,(院)落重门的格局没有改变,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它不仅可以应付这个

庞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处处殚精竭虑把王朝的秩序和信仰纳入其中,让帝王的生活成为权力的展示和伦理的示范。 这里曾经是皇帝一个人的庭院,体现着天下一人的权威,古代帝王以无限的权力在他的家国里俯仰天下。 这体现在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空间里。大不可测,多极无穷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高的状态是意会的境界,大意味着多,多意味着无穷无尽,无穷无尽就是空。既无穷莫测,故实则虚之,实则虚之是中国人的文化(XX),投射到每个人的心中。 3有容乃大 它,是紫禁城里最大的门,它,矗立在紫禁城中轴线的开端。 开启宫城的冷峻威严,它的布局、结构和形制,表达着中国人对神圣的理解。它所处的方位和拥有的形态,昭示着一种古老的和谐。它的造型和凤凰有关。它在曾经的国家仪式中,总是接受万人的跪拜。 它,就是午门,紫禁城正式的大门。 正午的太阳,总是出现在正南方向,所以南门叫做“午门”。坐北朝南的是天子,所以正南方向的午门,就是紫禁城里最尊贵的大门。 午门的形制,好像中国古代木建筑中的一个关键的连接部件“榫卯”。 方位上属性至阳的午门,却采取了带着阴性意象的凹形形制,这其中充满中国古代哲学意味,榫卯与它的外部空间,形成的凹凸结构,指向阴阳和谐,标明有界与无形其实相对存在,印证和象征中国人,对天地人关系的理解。 有容乃大,是它的气魄。 古代典籍《周礼》中规定,皇宫的正门叫做“雉门”。雉,也叫朱雀,是传说中一种火红的神鸟。午门凹字台墩上,五座屋脊微翘的楼阁,形似五只举翅的大鸟。

故宫解说词

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一) 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 第一集肇建紫禁城 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 公元1403年1月23日,中国农历癸未年的元月一日。这一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延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度过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农历元旦。 这一年,人们收到的类似今天的贺年卡上,不再有建文的年号了。建文帝4年的统治,在一场史称靖难之变的战争后,成为了往事。 公元1403年的大年初一,大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正式启用永乐作为自己的年号。这一年为永乐元年。年号的更替,随之带来的将是这个王朝的更多变化。 永乐元年,明朝的首都在今天中国南京。这座六朝古都自东汉时代起就被认为有王者之气。明太祖朱元璋将都城定在这里,并集中国两千年宫殿建筑之精华,建造了皇家宫殿。今天这座宫殿仅留下了这些遗址,但仍不失当年的气魄。 而此时的北京城在大明的版图上,还是朝廷的一个布政司,叫做北平。这里人烟稀少。朱棣11岁时被封为燕王,他和他的旧部们熟悉这里,对这个地方充满着感情。 永乐元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朱棣按祖制祭祀完天地回到皇宫。当君臣们相聚一堂时,一个叫李至刚的礼部尚书,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我以为北平这个地方,是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应该遵循太祖高皇帝,另设一个都城的制度,把北平立为京都。永乐皇帝,当即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下来。在这之后的几个小时里,将北平升为北京,成为王朝第二个京都的一道圣旨昭告了天下。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而一座伟大宫殿将由此诞生。 刚刚登基不久的永乐皇帝,用这样一道圣旨昭示天下,表达自己治理天下的理念。 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公元1403年的朱棣正处于一种十分微妙而不安的气氛中。作为一个从侄儿手中夺取皇权,刚登大极的皇帝,他面临太多棘手的问题。对反对他的建文帝旧臣的杀戮仍在继续。 杀了很多人以后,朱棣感到十分不安。他也曾询问身边的一位大臣茹常,我这样做会不会得罪了天地祖宗?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攻入南京城时,他的侄儿建文帝就在一场大火中神秘失踪,生死不明。尽管他按天子礼仪,给这位侄儿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但后世的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当时被下葬的并不是建文帝本人。真正的建文帝,很可能已经逃亡在外。这件事成为朱棣最大的一块心病。 之后有一天上朝时,朱棣差点被御史大夫景清刺杀。 此事之后,朱棣在南京城里经常做恶梦。他或许更加强烈地开始怀念他的故地北京。 站在南京皇宫的遗迹中,我们不难想像,曾经在北方生活多年的永乐皇帝,可能越来越不喜欢住在南京。他开始谋划将第一京都迁往北京的行动。 很快当年的5月份,在一次临朝时,他对大臣们说,北京是我旧时的封国。有国社国稷,将实施国都的礼治。然而皇上的建议,却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从那以后,朱棣谨慎了很多,他开始以迂回而秘密的方式,为迁都进行系统而缜密的准备。 公元1403年,由北平刚刚改称为北京的城市里,突然多了很多来自江浙等地的南方人。他们得到朝廷的应允,迁至北京,即可获得五年免缴税赋的优待条件。这些人普遍比较富有,很快便在北京做起他们以往在南方所经营的生意。同时在北京的郊区,也多了很多农民开始垦荒种地,大规模的移民工程开始了。

《故宫》解说词 第六集 故宫藏瓷

《故宫》解说词第六集故宫藏瓷 《故宫》解说词第六集故宫藏瓷 2010-11-21 22:26这里是故宫博物院东南角的南三所。它曾经是紫禁城里皇子居住读书的地方。故宫博物院的古器物部就在这里办公。 这位叫耿宝昌的老人,已经84岁了。他已经在故宫工作了将近50年。在这50年里,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瓷器、鉴定瓷器、抚摸这些瓷器。 瓷器,是我们这个善于创造,并深赋美感的民族曾经所独有的。 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 中国人把那个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中国人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成就出这种美丽的器皿。 它曾经是武则天供奉佛指舍利的至尊之器; 是宋徽宗宫廷院落中雅致的摆设; 是元世祖进行东西方贸易的贵重商品; 是永乐皇帝赐予外国使臣的珍贵礼物; 是雍正皇帝亲自参与创作和设计的艺术品; 也是中国每一个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更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中无处不见的珍宝。 它跨越千年的时空,成为今天紫禁城里人类共同的文化

遗产。 如今在这座博物馆里所收藏的150万件文物中,约35万件是瓷器。据耿宝昌先生自己介绍说,这些瓷器他都曾亲自鉴定过。而在这其中,和他最有缘分的,是一对高不过两寸的小瓷杯。它是明成化斗彩三秋杯,是故宫博物院里最珍贵的藏品之一。 70年前,当耿宝昌先生在琉璃厂的古玩店作学徒时,就曾和它有过一面之交。 这对瓷杯最初的主人,是统治大明帝国的成化皇帝。 据传说,明成化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481年。主持日常朝政的大臣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们的皇帝了。此时的皇帝朱见深,经常和自己最宠爱的万贵妃,在后宫里寻欢作乐。 为了讨这个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的欢心,成化皇帝命令景德镇的工匠,特制出一种小巧玲珑的酒杯给她把玩。这种绘有子母鸡图案的,叫成化斗彩鸡缸杯,目前世界上仅存十几只。 而绘有蝴蝶、兰花和小草图案的成化斗彩三秋杯则更为珍贵。世界上保存完好的仅有一对儿,现在珍藏在故宫博物院。这些小小的杯子一出世不久,就被当时的文人,称赞为天下酒器中的极品,其鲜嫩而淡雅的风格旷绝古今。 时间已经过去了500多年,成化皇帝和万贵妃曾经把玩

故宫导游词完整版

故宫导游词完整版 故宫导游词范文一“各位先生、女士们,大家好!我姓关名羽潇,是红星闪闪旅行社的一位导游。首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好,现在大家看我身后的那扇朱红的大门就是故宫的正门了。故宫处在北京市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好了现在已经到了停车场,先介绍到这儿请大家下车吧!” 各位请看!这便是故宫的正大门——午门。它建成于1420年,它的名字是用来斩头的吗其实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在士兵出征之前,军官们也就是现在的‘领导’在这儿诸如鼓舞士气并下达命令之类的……,好!那我们就到故宫里面吧。 各位朋友,在我们眼前的就是闻名中外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先来看看太和殿,它高有33米,从东至西长有64米,从南至北宽有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太和殿是在皇帝上早朝和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它的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第一,正背上的吻兽的体积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而言之,处处显示它的“第一”的思想体现。看完了太和殿让我们一起去中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请朋友们自由参观一下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十分钟后我带领大家游览最后一个景

点:交泰殿。 大家休息够了吗现在我们就去交泰殿,殿里有康熙皇帝的御笔,在北京只有两幅康熙帝的真迹,另一幅就在大贪官和珅的家——恭王府。请看,眼前这一座四角攒尖的建筑物就是交泰殿,我们走进去看一看吧,您们看到后墙扁额上有“无为”二字了吗那就是康熙御笔,“无为”的意思并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治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好了,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本次北京故宫之旅就圆满结束了。我希望各位若干年之后还能来找我,我一定为大家再次讲解,朋友再见。”我微笑地向游客们告别。 故宫导游词范文二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宋,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我将陪伴大家共同游览北京的名胜风景,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是您对北京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好,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游览行程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2019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修建分为两个阶段,

故宫100解说词

25最大构件 明朝永乐年间,冬季的北京城,常常可以看到一支庞大的队伍缓慢前行,这是向紫禁城工地运送石材的队伍。 肇建紫禁城,需要大量的巨型石材,这些巨石来自于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窝,距离紫禁城90公里,运送的道路,漫长而艰难。 那时,这条道路上出现了很多凿井的人。井,凿得很密,一里地,一口井,这让沿途百姓颇为费解的举止,其实,正是解决运输难题的关键。 待冬天到临,运送的先头部队从井里汲水,泼洒在路上,使路面结冰。于是,工人和骡马便可以拖拽石头,在冰面上滑行。 其中,最大的一块,即使用这种方式,仍要动用超过两万民工,两千头骡马,每天只能缓慢移动3公里左右。经过28天的艰苦旅途才送到工地。 它被安放在前朝三大殿的北端,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紫禁城里最大的一块石雕,终于浮出水面。 汹涌的波涛,荡漾着仙草;流动的浮云,九条蟠龙翻腾其间,寓意着皇帝生活在高高的天宫。这块最大的石雕,重达200吨,被安放在保和殿后面,称作:云龙阶石。 当时,其实还有一块同样体积的巨石,因为搬运工程实在太艰巨,而只得放弃,那块石头,至今还静静地躺在石场里。 那些同样费尽心力,运到紫禁城的巨石,大部分都被安放在故宫中轴线上。百年之前,这条路是没人敢走的,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它被称为:御道。 御道,不用最好的石材,而是用最大的体量,和最浩繁的人工,显示这条道路的至尊地位。 云龙石雕,就是前朝御道的终结处,呈现给世人的,一个巨大的感叹号。

26.王者中轴 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是最小的一扇门。门后,是紫禁城唯一的道教建筑:钦安殿。殿上的金顶里,藏着3000多部藏文经卷,镇守着这条王者的轴线。 当晨霭升起,呈现出一派祥和,此时此景,你愿意相信万物是有神灵庇佑的? 中轴线上的空旷之地,有明显的石道,是由两万多块巨石铺成的,被称作:御道。 太和门前的御道,又配以五座石桥,以扇形拱卫,称为:金水桥。 御道贯穿的,就是那片梦幻之城。 往南,顺着午门屋顶,无数个瓦片形成了一种节奏,一种秩序;形成了无数伸展的线条,遥指帝国广袤的疆土。这些线条,和中轴线上雄伟的建筑合作一处,把王者的气势,发散出去。 轴线贯穿的,是一个王朝的气脉,所以,每一个王朝之始,总要确立自己的轴线,以此轴线为中心,为平衡点,从上至下,建立国家的秩序。 元大都的中轴线,在今天故宫武英殿东边的断虹桥上,和现在的中轴线相距150米,两条轴线平行延展向北,指向不同的宿命。 中轴线笔直、简洁,却绝不单调。 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宫殿群,令原本僵直的空间,具有了音乐的节奏。它是北京城的脊梁,是穿行于大地的龙,是将天地融入人心的通道,只有阳光普照之日,它会呈现出更夺人的气魄。 微蓝的天空之下,红色,黄色,更具诱人的迷幻。它是远古走来的梦幻之都,它是浩如烟海的记忆之城,它是无数生命叠加的精神之城。 这座依据最隆重,最严谨的秩序,所筑成的宫殿之城,正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用木石砖瓦,给我们行的最后一个大礼。

纪录片《故宫》解说词4

【《故宫》第四集指点江山】 紫禁城有上万个门。每天早上,一些门被打开,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来往往。而在过去,这 里来往的都是声名显赫的王公贵族。 公元1861年农历十一月初一,这一天的上朝仪式将与以往不同,它在紫禁城的历史上也是 第一次,这个仪式叫做“垂帘听政”。 养心殿是紫禁城中部偏西的一座毫不起眼的宫殿,也是紫禁城里最神秘的宫殿之—,从雍 正以后,这里成为中国的政治决策中心。 就在垂帘听政的前一天,惠亲王绵愉收到一份上谕,特许他在“垂帘听政”的仪式里免除 礼仪。因为绵愉在皇亲贵族里辈分最高,而这次让他觉得新鲜的是,这个叫做“垂帘”的上朝 仪式,和他们所熟悉的祖制究竟有什么不同? 明代以来,皇帝平时召见大臣、处理国事的方式大同小异,叫做“御门听政”或者“御殿 听政”。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上朝。 乾清门广场把紫禁城分为“外朝”和“内廷”。外朝又叫前朝,内廷又叫后宫,明朝的日 常政务都在前朝举行,而清代的政务中心却移到了后宫。 明代上朝的时候大臣们从南城、东城出发,先到午门,经过金水桥到皇极门,就是今天的 太和门。皇帝的路线是从居住的乾清宫来到皇极殿,或者皇极门,大约500多米的路程。 清朝时大臣由东华门进入紫禁城,穿过景运门来到乾清门,而皇帝从乾清宫到乾清门仅有 50米的距离。明清相比:清朝皇帝走的路比明朝皇帝近得多。

听政仪式从前朝转移到后宫,隐含着明清500年间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 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 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 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公元1498年秋末的一天,宫中失火,弘治皇帝彻夜未眠,请求免朝一日。此时的弘治皇帝 不来上朝还向大臣请个假,而在十几年之后的正德皇帝连招呼都不打,让大臣们白白地等了一 整天,直到傍晚才宣布“今日免朝”。饥渴难耐的大臣们急于回家,午门内外乱成一团,有一 名将军竟然被活活挤死在禁门。 皇帝疏于朝政,这在明朝绝不是个别现象。明朝万历年间,大臣们竟然有2 0多年没有在朝 堂上见过他们的皇帝。 明朝时,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 转。清朝则与明朝不同,大臣们只是奉命办事,皇帝则往往是事必躬亲,因此勤政成为大多数 清朝皇帝的特点。 在乾清门广场旁边的工艺品商店在过去叫做九卿房,是清朝大臣等候上朝的地方,公元

央视论坛,人文地理,世界遗产选辑5——中国古琴

中国古琴 古琴艺术是继昆曲之后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门类。 琴棋书画,曾是中国古代文人引以为傲的四项技能,也是四种艺术。其中,琴乐是中国历史上渊源最为久远而又持续不断的一种器乐形式,其可考证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然而,由于琴自古都是文人自我陶冶的一种雅好,很少在公众场合演奏,所以现代人对它的了解已经十分有限。此次,古琴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受到了国内和世界的关注,古老的古琴艺术也许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古琴,属弹拨乐器。它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13个琴徽,是标识弦上泛音和按音音位之用,由粗而细,自外向内排列。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 ...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琴的一端以岳山支撑琴弦,其下有琴轮用以调节弦的音高。琴的面板(指板)无品无柱,出音孔开于底板向下传音。古琴有效振动弦长超出其它弦乐器,且振幅宽大,故音质低沉浑厚,幽静古朴,富于表现力。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以余音绵长不绝为特点的古琴,其独特的走手音是其它任何一种乐器所不具备和无法比拟的。古琴的音箱,不象筝等乐器那样粘板而成,而是整块木头掏空而成。其音箱壁较厚,又相对较粗糙,所以其声更有独特韵味和历史的沧桑感。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声池”。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关于各朝代古琴琴形的介绍请见本文附录五。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源远流长的古琴艺术,在音乐历史的长河中,历尽人间沧桑,朝代兴亡。而今,它以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结晶,独特完整的音乐体系,走向世界,汇入人类音乐的海洋。 古琴,在古代称作“琴”,还有“绿绮”、“丝桐”等别称。虽说“伏羲制琴”、”神农制琴”、“舜作五弦琴”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确实是相当悠久了。琴,最早见之于典籍的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周南·关雎(jū)》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中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都反映了琴和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可见,三千多年前的周代,琴已经流行。后来,由于孔于的提倡,文人中弹琴的风气很盛,并逐渐形成古代文人,必须具备“琴、棋、书、画”修养的传统。孔子在提倡琴乐之初就教导说君子乐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乐。操琴通乐是君子修养的最高层次,人与乐合一共同显现出一种平和敦厚的风范。在孔子的时代,琴乐还不仅仅是后世的君子个人的修身之乐,更是容纳天地教化百姓的圣乐。于琴乐之中,孔子听到了文王圣德之声,师旷听出了商纣亡国之音。古人相信天地的气象就蕴涵在其中,人们膜拜它,赋予它关于道德的信仰。作为“正音”,琴乐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古琴伴随着人民生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伯牙弹琴遇知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借助琴来表达爱慕之心;嵇康面临死亡,还操琴一曲《广陵

故宫导游词大全

故宫导游词大全 下面是带来的故宫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故宫导游词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沈蕾,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沈导,在这里首先祝你们旅游愉快!下车时,请大家小心阶梯。 下面我给你们介绍介绍故宫吧!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 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它是明朝皇帝朱棣征调无数能工巧匠,用了14年时间建成的宏伟建筑。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房屋9000多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宫殿沿着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布局严整。 故宫外沿还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外朝最引人注意的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我也不细细介绍了,过一会儿你们可以自由游赏。 绕过三大殿,我们到了故宫的后半部分,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侧有东六宫和西六宫,主要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 与外朝建筑的雄伟壮丽不同,内廷非常富有生活气息。

其中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 走完了坤宁宫,我们到了后面的御花园,这里是专供皇帝和后妃休息、游玩的场所,园内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和玲珑别致山石。 好了,我的介绍到这儿结束了,你们可以随意游赏,17:30分后从东门的东华门出来集合。 请注意不要在园内乱扔垃圾、随意刻写,祝你们旅途愉快!篇二:故宫导游词各位游客你好,我是星星旅游社的导游,我姓姚,大家可以叫我小姚。 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北京故宫,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故宫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故宫里,请大家跟我来。 故宫又称“紫荆城清明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故宫在1420年建成,是明朝第皇帝朱始建,设计者样(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科举考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你看,故宫西路主要包括养心殿和西六宫,内测为永寿宫、翊清宫、诸秀宫,外侧为太极殿、长春殿、咸福宫等。 这里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区之一,其中养心殿从雍正至清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