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学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资源学文献综述
摘要:文化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所谓文化资源, 是指可供主体利用和开发, 并形成文化实力的各种文化客观对象, 包括前人所创造积累的文化遗产库, 今人所创造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形式库, 以及作为文化活动、设施与手段的文化载体库等。文化资源一般可分历史文化资源与现实文化资源、人文文化资源与自然文化资源、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可再生文化资源与不可再生文化资源等多种类型。文化资源以精神内涵为主要存在形式, 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多次开发和重复利用,这就决定了它具有比其他资源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开发价值。文化资源开发必须坚持科学的开发观, 走可持续开发之路。可持续开发就是要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和谐利用, 实现既满足当代人需要, 又不对满足后代人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和破坏的开发。文化资源是人类共有的, 既应该允许当代人平等享受, 也应该保持代际间的公平分配与利用, 反对只为满足自身需要而损害或剥夺他人或后代人平等开发利用的权利。可持续开发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灵魂。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 可我们的文化资源开发, 特别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和美国、日本、韩国等历史文化资源相对缺少的国家相比, 却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 大力开发文化资源,增强文化实力, 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已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
关键词: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传承保护
一、文化资源的特征
何为文化资源,虽然在业界还未有统一的定论,但通常认为所谓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是文化活动所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文化资源可以分为文化自然资源和文化社会资源,还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并以精神形态为主要存在方式。文化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⒈文化资源的再生性
物质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而被燃烧后,尽管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作为原有的物质形态已不复存在,其形式已发生变化。而文化资源则是可再生的,它是一个民族、地区、国家长期积累和沉淀的成果,主要是指精神产物,所谓精神的东西,是可以进行加工和再创造的,比如《走西口》是对当年山西人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的历史演绎,颇受好评的美国动画片《花木兰》《宝莲灯》《功夫熊猫》是对中国巾帼英雄、神话故事以及特有的中国功夫这些文化资源的再创造,它不是一成不变,更不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相反,文化资源使用次数越多越有价值。
⒉文化资源的异地开发性
文化资源既包含物质文化资源也包含精神文化资源,并主要以精神文化资源为表现形式,那么对于精神文化资源来说,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异地开发性,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是有归属地的。比如陕西著名的黄帝陵,许多人都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这种物质文化资源,他们是无权进行开发的,更别说利用了;然而非物质形态文化资源占有的主体越来越被淡化和模糊,谁的创新能力强,谁更积极主动,谁就能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源。所以即使某一民族,某一区域存在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整合开发利用,就会被别人无偿的借用而变成自己的财富。对于非物质形态的开发利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该如何发掘其他地域的文化资源为我所用,从而创造价值,达到精神物质的双收益;但同时,又该如何近水楼台先得月——开发利用当地现有的文化资源,传承并发扬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是我们应该思考并付出行动的。
⒊文化资源的传承性
文化资源是具有传承性的,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不可缺少的,例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是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人们从小就从父母的口中、书本上听到看到这些故事,这些上古的神话故事通过口头流传、文字的记载而存在了几千年,到了现代,人们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又将它整合,比如将这些故事拍成电影、电视剧等等,虽然使用新的载体,但是这都是对上古文化资源的传承。比如我们每年过的大大小小的节日,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走西口》是对山西人当年勤劳吃苦和顽强拼搏精神的传承,总之,文化资源是具有传承性的。
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文化资源是人类除了自然资源之外最重要的资源,它既存在于人类的物质领域,又存在于人类的精神领域,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现在,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过分追求商业利益而使文化资源遭到“伪文化”的侵蚀,该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文化资源更好更多的为人们开发利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⒈转变思想,深入发掘
固然,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过程中,资金是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但从主观条件讲,各级政府、开发机构必须转变思想,有创新精神。作为政府,应该主动地参与到大众传媒议程设置中来,以恰当的方式构造事件,吸引公众的注意,影响公众对区域形象的认知和态度,转变政府职能,改变过去不作为或少作为的习惯做法。同时,对于文化资源的发掘不应只停留在表面,而应该进行深度挖掘,寻找创新点,以求立于不败之地。
⒉在保护中可持续开发利用
文化资源既有精神存在也有物质存在,这些年来,文化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遭到破坏的事件屡见不鲜,在铺天盖地的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中,许多紧闭了千百年的山水、历史遗址一个个被打开、曝光,其中不少文化资源、人文景观在浅薄化、功利化中遭到破坏甚至消亡。文化资源是前人留下的巨大财富,我们有权利使用但也要将其传承下去,所以首先要保护文化资源,这个保护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保护完整性,这主要是针对物质文化资源;其二是保护真实性,这主要是针对精神文化资源,用低级趣味来博得人们的眼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资源开发,这只是为了商业目的而向人们提供的一种虚假的文化幻影。保护文化资源的真实就是要引导人们去体验真实的文化内涵,在真实的文化环境中去了解历史和社会。同时在开发文化资源中要重视可持续发展原则,“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在保护中开发,取得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共赢。
⒊合理发展文化产业
所谓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从全世界范围看,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一种普遍模式,也是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途径。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是与市场紧密联系的,但是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发展文化产业,比如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简称义乌文博会),创办于2006年,已连续成功举办了3届,是目前国内文体行业唯一的外贸主导型展会。义乌文博会,以“文化产品交易,文化创新发展”为办展主题,着力创新,优化服务。自创办以来,坚持弘扬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和交易会的经贸效果,努力加速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是东部地区目前唯一一个文化产业盛会,被评为2008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行业品牌展会”。义乌文博会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声誉,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文化之所以要产业化是因为它可以尽最大的力量开发整合优势文化资源,有助于更好的树立品牌形象,这对于文化资源的归属地是极其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