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 梅
古诗《涉江采芙蓉》赏析
古诗《涉江采芙蓉》赏析《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译文:踏过江水采撷那朵莲花,淌入沼泽摘下一支兰草。
擎着它们不免思量,要送给谁呢?心中的那个人在遥远的地方。
想起那个人,觉得长路漫漫无可期许。
心心相印却远隔万里,只能抱一怀愁绪孤独老死。
《涉江采芙蓉》注释:⑴芙蓉:荷花的别名。
⑵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芳草:这里指兰草。
⑶遗(wèi):赠予。
⑷所思:所思念的人。
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⑸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⑹漫浩浩:犹“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
漫,路长貌。
浩浩,水流貌。
⑺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情的融洽。
⑻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赏析1: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女子思春所作,而我更愿意将它想象成一位男子的情思。
他们也许只在南方夏末芙蓉怒放的江边惊鸿一瞥的相遇相知,芳心暗许。
之后女子幽居垂花门内,男人却奔向海角天边,每每看到清丽的芙蓉或嗅到兰花的暗香,便不由的想起一朵绝世的娇颜,想起旧时的缱绻。
当流光掠过,离别经年,自己都渐渐相信伊人只是某天做过的梦罢了。
触及旧景,回忆与水墨般的倩影一共蹁跹徘徊,亦真亦幻,却挥之不去。
可又能如何?错过了,便是错过了,尔今天各一方,纵使身边繁花似锦,却只愿意厮守着孤独,了此余生。
某处风景,某个名字,某个街角,某次回眸,某种形式的寄托,某段苍凉的心事……所有这一切,都是有缘的,能守住,便是有缘有份。
我相信自己和这些诗篇词章有缘亦有份,它恰如我从琳琅的戏曲中选择了昆曲,恰如我无论搬家几次都会在每个房间摆上一株绿植,恰如我执着的只用檀木精油熏香,恰如我无法戒除“入世”这个空间……或许它只是直白的二十个字,抑或磅礴的千余文,它总能不动声色的浸淫我的身体发肤让我无力自拔。
曾告诉别人,如果你的心是孤独的,那么你做什么事也无法填补,如果你的心是伤痛的,那么你做什么事情也无法获得幸福。
高中语文文言文《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赏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芙蓉:荷花泽:湿润的洼地遗:送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份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
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
《涉江采芙蓉》
朗诵诗歌,疏通诗意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还顾:回顾,回头 看。旧乡:故乡。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同心:指感 情深厚。 终老: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游 子 思 乡 怀 人
VS女 子 思 夫 Nhomakorabea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三: 1.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2.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 即“怜子”; 3.《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式, 以女子的口吻来写。 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 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游
问题探究,把握情感
子
涉江采芙蓉
思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乡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怀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
人
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
VS “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为什么?
女
子
也许,这首诗是思妇告诉你什么叫同心而离居!
思
也许,这首诗是游子告诉你什么叫飘零不得归!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汉古诗一首·涉江采芙蓉涉江改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慕名。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二、译者撑船渡江水去采撷那莲花,涉入沼泽去采摘兰。
采了它们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首眺望故乡,迢迢长路却是无尽的遥远。
如今飘流异乡,虽然心意相同却分居两地,恐怕只能这样一直忧伤到老了。
三、注解1、汉古诗:在汉代流传的一些无名氏的五言诗,后被称为“汉古诗”。
2、涉江:渡河江水。
又,《涉江》为屈原《九章》中的篇名,这里可能将就是用以表明自己的流浪他乡。
3、芙蓉:荷花的别名。
4、兰泽:生长兰草的沼泽地。
《楚辞·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王逸备注:“言泽中香草茂密,覆被径路。
”这里就是用的这个意思。
5、遗(w&egra一ve;i):赠,赠给。
6、所思在慕名:所思念的人在荒凉的地方。
所思,思念的人,只在家乡的妻子。
7、还顾望旧乡:回头眺望故乡。
还顾,回头眺望。
旧乡,故乡。
8、长路那哥浩浩:迢迢长路荒凉无尽。
长路,指居无定所的路程。
那哥浩浩,荒凉无尽的样子。
9、同心而离居:心意相同却分别居住两地。
同心,指夫妻同心,用《诗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之意。
离居,分别居住两地。
10、伤感至终老:就是说道夫妻二人恐怕就可以这样一直伤感至旧了。
四、赏析这就是一首游子想念家乡妻子的诗。
诗中运用《诗经》、《楚辞》改采香草追赠美人的传统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语言质朴自然,感情坎坷绑一绵。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作品开篇描述了一幅采莲摘兰的生动画面,莲和兰自古以来就象征男一女爱慕之情,象征美好,显然,游子采莲摘兰是为了心中最美的人。
这一场面充满了愉悦轻快甜蜜的情调,但诗人却在这愉悦轻快之中感情突然一转,心中骤然生出一抹淡淡的哀伤,“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把这些美艳芳一香的花草送给谁呢?当然是心爱的人,可眼下自己的结发妻子却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翻译赏析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翻译赏析《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翻译赏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翻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赏析:《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
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
——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涉江采芙蓉翻译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翻译及赏析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涉江采芙蓉翻译及赏析》,您浏览的《涉江采芙蓉翻译及赏析》正文如下:1、涉江采芙蓉翻译及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8、涉江采芙蓉300字赏析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采莲,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9、涉江采芙蓉200字赏析此诗开篇之“涉江采芙蓉”的人,有人认为是离乡的游子(即思妇的丈夫);但有人反对这种观点,理由是游子求宦在外,或者因别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项:1、诗词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赏析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11 作者此诗作者一般认为是东汉末年的文人。
112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12 赏析121 意境之美这首诗开篇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画面,主人公涉江采芙蓉于兰泽之中,芙蓉与芳草相互映衬,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这种美好的景象与后面相思不得的忧伤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情感的深沉。
122 情感真挚诗中通过采芙蓉欲遗远方之人,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深深思念。
然而,所思之人在远道,路途遥远,无法送达这份情谊,让人感到无尽的无奈和忧伤。
123 视角转换诗中先是主人公采芙蓉、思远人,接着“还顾望旧乡”,视角从眼前的芙蓉转向远方的故乡,空间的转换增强了情感的张力,表现出离居的痛苦和对团聚的渴望。
124 主题深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一句,深刻地揭示了相爱之人不能相守的悲哀,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人民颠沛流离的现实,使这首诗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感慨。
13 艺术特色131 象征手法芙蓉在诗中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和纯洁的心意,香草则增添了环境的清幽与美好,它们共同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132 以乐景写哀情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美丽的景色和采摘芙蓉的欢快场景,后半部分却陡然转折,抒发相思之苦和离居之愁,以乐景衬哀情,使哀伤之情更加强烈。
《涉江采芙蓉》赏析
《涉江采芙蓉》赏析《涉江采芙蓉》赏析《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方。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悲伤以终老。
在凹凸错落的荷花丛中,那叶如硕大的伞,那花如欲滴的唇。
伴着晶莹露珠落水的滴答声,花和叶慵懒的扭动着。
盛夏的季节,偏偏又如此蓬勃。
那边,枝间、叶间、花间,模糊露出纤细的玉手,无采地拨弄着池水,碎却圆。
姣美的身材却遮不住柔弱,脉脉的双眸却挡不住孤独。
残阳的余晖铺满池水,也映在仰视天空的颊上,浓妆淡抹,竟是一场空,这未老的容颜又有谁会来观赏呢?那曲折曲折的小径,曾回当过多少欢声笑语,而今却如此荒芜寂静,死一般。
斩不断的相思,化不开的浓愁。
望人人不见,思人人不归。
或许只能手拈芙蓉,眼望长空了。
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
《涉江采芙蓉》(后简称《涉》),一首被人们传唱了几千年的诗歌,至今仍深深牵动着游子的心。
这首诗的是谁,现已不行详细考证。
但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的不是一位一般的思妇,而是一个还望家乡的游子。
马茂元先生曾说:"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诗也出于游子的虚拟。
'《涉》是在表现游子的忧苦和愁思时采纳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
不仅借思妇之口写出了对家的悠悠思念,也通过思妇的情节写出了"还愿望旧乡'的情景。
使一个长叹于天际的游子形象明现于读者眼前。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在《涉》的解题中写道:"这是写游子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首说采香花芳草准备赠送对方;次说所思的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递;最终说人各一方,悲伤难遣。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涉》的仆人公采撷芳草想要赠给远方的妻子,并且苦苦吟叹: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悲伤以终老。
'明显都以为诗的即是采莲人,"涉江采芙蓉'的是"游子'而非"怨妇'。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20张PPT)_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 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 ⑧终老:终生。
•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
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 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 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 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
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 以花草赠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 达了美好祝愿.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兰草生长的 沼泽地长满芳草。
3、品读一、二句,有哪些意象? 描绘出怎样的一种意境?有什么作 用?
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 芳草除了表达对爱情的寄托,草也用 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
来表达对爱情的相思。在诗经中还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
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有这高洁美Βιβλιοθήκη 品德的象征 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
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 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 宁静的意味。
忧同长还所采兰涉 涉 伤心路顾思之泽江 江 以而漫望在欲多采 采 终离浩旧远遗芳芙 芙 老居浩乡道谁草蓉 蓉 。 ,。,。?。,
•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 ③遗(wèi):赠。 • ④远道:犹言“远方”。 • ⑤旧乡:故乡。 •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
涉江采芙蓉诗中意象
《涉江采芙蓉》的主要意象是芙蓉,即荷花,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涉江采芙蓉》
东汉无名氏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扩展资料:
《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南北朝〕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③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和感情深厚。
⑧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拼音解读:shè jiāng cǎi fú rónggǔ shī shí jiǔ shǒu 〔nán běi cháo 〕shè jiāng cǎi fú róng,lán zé duō fāng cǎo 。
cǎi zhī yù yí shuí?suǒ sī zài yuǎn dào 。
hái gù wàng jiù xiāng,zhǎng lù màn hào hào 。
tóng xīn ér lí jū,yōu shāng yǐ zhōng lǎo 。
相关翻译涉过江水去采芙蓉,大泽中长满了芳香的花草。
采了芙蓉要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却在远方。
回过头来遥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涉江采芙蓉》
1、 “涉江”,除了渡江之外,还是屈原的一 部作品《楚辞· 涉江》,写屈原被贬流放, 暗含流浪在外之意。 2、“远道”“旧乡”,也似乎暗示是外出的 男子对故乡的回望 。 3、把“芙蓉、兰和芳草”放在一起看,容易 想到的是屈原在《离骚》中,以各种香草 比喻美德和高洁的品质。 ——抒情主人公似乎也可以是“他”!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 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 的纯洁和美好。
4.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句一问一答,在诗歌 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诗歌讲究“起、承、转、 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 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 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 垫。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 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 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 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 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 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 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芙蓉和涉江,兰泽,芳草,远道 ,旧乡等意象一起组成了意境。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 人公是男性,“涉江” 者和“环顾”者都是 男子;也有人认为抒 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 “还顾”者则是“所 思”的男子,你怎么 看?
问题探究
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 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想象对方的写法发端于《诗经》,
后世继承此写法的代表诗歌还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月夜》杜甫
诗歌赏析涉江采芙蓉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
诗歌赏析涉江采芙蓉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
《涉江采芙蓉》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这首诗
通过精细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江南风光的独特情感表达。
本
文将从意象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对《涉江采芙蓉》进行赏析。
一、意象描绘
《涉江采芙蓉》以观赏采摘荷花为题材,通过意象的描绘,使读者
仿佛置身其中。
诗中第一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直接勾勒出
作者涉江采摘芙蓉花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了清凉宜人的气氛。
其次,“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通过描述采摘芙蓉花时的心情和所思之
人的远离,展示了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最后,诗中的“荷叶罗裙”,“蜀客缦裳”,通过对衣裳的描绘,使诗中人物更加生动有趣。
这
些意象描绘,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
情感。
二、情感表达
在情感上,《涉江采芙蓉》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风光的独特情感。
首先,诗中“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一句,揭示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寂
寞和思念之情,透露出对故乡的怀念。
其次,通过“采莲南塘秋,莲花
过人头”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于江南秋天的热爱与喜悦之情。
再者,
诗中“我心方悦会,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悦途的心情,以及
对送别之人的厚意和深情。
这些情感表达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作
者对江南风光的热爱和对亲友的深情厚意。
综上所述,《涉江采芙蓉》通过意象描绘和情感表达,将读者带入了江南风情的盛景之中,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作体会到作者对江南的独特情感和思念之情。
《涉江采芙蓉》课件
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整疏体通感诗知意
1 方法介绍:用“记叙文四要素法”来疏通诗意。
2 四要素:即某人,在某时,于某地,做某事。
例:我(某人),在夏日阳光灿烂的七 月(某时),踏着清清江水,去那生长 着兰草的水泽中(某地),去采摘我喜 欢的芙蓉花(做某事)。
—《古诗十九首》
爱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不是 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
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
你
而是 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
爱你
而是 想你痛彻心脾 却 只能深埋心底
……
古诗十九首
梁代萧统收在《昭明文选》中,因共有十九 首,故题为《古诗十九首》。它是东汉文人五言 诗最高成就的代表,标志着我国古代五言抒情诗 已经成熟。
问题探究
思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三:
1.当时男子游宦京师,远离江南; 2.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 3.《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悬想”可表情达意。
明确:“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主旨探究
旨 “涉江”者是女子;
“还顾”者则是女子“所思”的男子; 主旨:远隔两地的恋人,相互思念的哀伤与惆怅。
整体感知
想 本诗抒发什么情?
背景介绍
史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反映在《古诗十九首》里,
即大多写思妇游子的相思离别之苦,和士人失 意的苦闷哀愁。 《涉江采芙蓉》就是抒写思妇游子相思离别之情 的作品。
涉江采芙蓉的诗意与鉴赏
涉江采芙蓉的诗意与鉴赏《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涉江采芙蓉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
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
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
于是一个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荡子”。
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
此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当作于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原文:《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诗意: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鉴赏:《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
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 道。“这两句的语气如何? 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 么?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 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 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 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 伤,正具有以“乐”衬 “哀”的强烈效果。
理解“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里“还顾”“漫 浩浩”两词运用巧妙, 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
古
1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诗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十
2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九
3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首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矢志伤时、人生无 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 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忧同长还所采兰涉 伤心路顾思之泽江 以而漫望在欲多采 终离浩旧远遗芳芙 老居浩乡道谁草蓉 。,。,。?。,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 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 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了什么?是他不敢去仔 细计算的迢迢的路程!
“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 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抒情主人公感 情痛苦到极点。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 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
写作手法: 1.借景抒情(以乐景衬 哀情) 2.虚实结合 3.对写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异:两首诗歌所寄托的外物有所不同,《涉江 采芙蓉》借“芙蓉”“兰泽”“芳草”的幽香 等美好欢乐的情景来以乐景衬哀情;而《庭中 有奇树》则是以树为寄托物。另外《涉江采芙 蓉》的结句哀伤不止,而《庭中有奇树》则自 我宽慰。
《 两句诗有哪 些意象?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 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 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 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 上有什么作用?
❖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给人清幽、高 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 为香草,认为她具有美好的品质。因 此,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营造了 清幽高洁的意境。
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 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 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 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 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 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天地之间 一声幽叹
不思量 自难忘
离居终老之苦,黯然之情令人销魂!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 么?其目的是什么?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 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 的“同心”者。
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怎 样理解这种行为?
❖ 高适的《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 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 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 。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 你不知道我爱你 // 而是爱到痴迷 // 却不能说 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对写法”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 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 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
{虚写}
(虚实结合 )
❖ 这种从对方写起的虚写的方式,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 对方,却说对方不忘思念自己。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同:两首诗都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前面六句, 诗人对于花、树(意象)的珍奇美丽极力赞扬, 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主题。两首诗歌都意境高洁、 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佳人之花:
采莲曲二首(其二)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沙扬娜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莲的心事
( 席慕蓉 )
我
现在 正是
是一朵盛开的夏莲
最美丽的时刻
多希望
重门却已深锁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不忧 亦不惧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 太迟
——泰戈尔
古 诗 十 九 首
文学常识积累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 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 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 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特 定含义的专类名称。并且 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 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 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 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 便统称为“五言古诗”或 “五古”。
1、游子思乡怀人。
2、女子思夫怀远。
画面一
一位怅立船头的 女子。她与众多 女子的嬉笑不同, 她注视着手中的 芙蓉默然无语。
画面二(想象 ) 虚写
身在“远道”的游 子。四处张望着, 看着回家的路无边 无际,忧愁不已。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女
子
一种相思
所
想
两处闲愁
(从对方写起) 虚写
❖“对写法”(落笔对方)的“悬想”方式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 “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 相思。” (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 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 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