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_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兰泽、芳草。
⑵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 什么作用?
芙蓉
芙蓉意象:荷花、莲花、芙蕖、菡萏等。
特点: 品质高洁 气质优雅 姿态优美 仪表庄重
• 1、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示例)
• 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 何田田”的湖泽之上,一年一度的采莲活 动开始了,这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呢 !采摘几枝娇嫩可爱的莲花,送给各自的 心上人,这正是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 ,也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 ,让人心醉。
意境:高雅纯洁 欢快愉悦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是否 有变化?
轻松欢快
黯然销魂
• 这两句的作用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这 一声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 思之所由来: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 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不过 ,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 亲人是无法实现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 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 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这一句自问 自答可以看出来主人公的情绪出现了变 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西洲曲
开门郎不至, 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依景情,析手法;
❖“悬想”:对某种未知情状作设想或悬 拟的手法。
❖具体来说: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 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 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 叙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叙对方 情形, 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 这里的悬想侧重于空间转移。
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 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 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 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 远也不会消失。
涉 江 采 芙 蓉
•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这一 时期,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 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 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 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 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 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 羁旅乡愁。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诗 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府的 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
4.观背景,抓主旨;
(2)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 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 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 的男子。你怎么看?
1、游子思乡怀人。
2、女子思夫。
• 1、游子思乡怀人的理由:当时男子 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中就有这样的描绘“采莲的是年少的女子,她 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 2、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 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随水而居不伴妾身 ,独飘摇于江心活水之上。 ”,“莲子”即“ 怜子”
• 3、另外,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 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由此推想采 莲的是一个女子。
• 《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 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 贵,但感别经时。
• 诗歌解析: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 ,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 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 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 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 衣袖。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 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 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游子在旅途上采集了一束芙蓉花,忽 然意识到自己形孤影单,欲赠无人, 不禁触发了思念故乡、亲人的痛苦。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游子的形 象从诗中站了起来。
游子思乡怀人
1)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
2)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 不得。
3)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 又不能相聚。
• 二是女子思夫
画面一
一位怅立船头的女 子。她与众多女子 的嬉笑不同,她注 视着手中的芙蓉默 然无语。
画面二
身在“远道”的游 子。“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里“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 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 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 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 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 无尽的感觉,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 到极点。
——全诗运用悬想。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读: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结语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他, 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 缩影,横亘于Leabharlann Baidu史时空之中,《涉江采芙蓉》 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仅用清淡自然地 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
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 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1 汉代文人作家的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2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3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 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 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 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 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这里诗人想象故乡兄弟们因佳节缺少一人 未能完全团聚而遗憾,其实这也正是诗人 自己的遗憾;故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也正 是诗人自己渴念着故乡的兄弟们。这里的 悬想,使得普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曲折有 致,也更为浓烈。 ——这是中间穿插运用悬想!
• 杜甫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 诗人从对方设想,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 而忆长安,而诗人自己“独看”长安之月而 忆鄜州已尽在其中,写妻子心焦丈夫,正是 诗人牵挂妻子,这样思亲之情抒发得更为深 沉,更为曲折。
鲜花香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 感觉,常常象征高尚的品德和热烈的爱情。
。古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 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在传 统文化中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 朋的关怀、思念、珍惜等感情,又寄托 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这种生活情调是
简朴而美好的
意象:“芙蓉”“兰 泽”“芳草”。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 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 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望旧乡的人是 男子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悬想法) 虚写
同心而离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 忧伤以终老。 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 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1.读顺畅,找诗眼; 2.找意象,品意境; 3.依景物,析感情; 4.观背景,抓主旨。
1.读顺畅,找诗眼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许 多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 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 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 老。
找诗眼,
这种不知不觉情感的变化在古典诗歌中称为 “转”。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 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 然销魂作铺垫。
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 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 “哀”的强烈效果。
• 注意这里的诗歌表达手法:
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 、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 独处的处境,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 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时 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 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 ,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 效果,使哀之更哀
•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这时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 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 的丈夫了。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 候,远方的丈夫他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 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是多么 希望能够望见故乡的山水、望见那莲花 映照下的妻子啊!可是,没有。此刻展 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 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旧 乡”是遥远而不可即的,“道路”是漫 长曲折的
⑴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 “诗眼”概括主旨。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 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 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 “忧伤”
2.找意象,品意境 依景物,析感情
⑴下面请找出本诗一二句中的意象有哪些?分析形成 了什么样的意境?
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 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 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 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 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 伤”。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读: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女子思夫
•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 有三: 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
子”即“怜子”; 《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
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 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 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