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_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的手法斜抒情主人公形象地雅洁及 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诗句是?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中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诗句是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主题思想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写一个游子采芙蓉却不 能送给家乡的亲人,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以及亲 人的浓浓思念之情。
再次朗读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拓展积累
古 人 采 摘 香 草 赠 亲 友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庭中有奇树》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赠范晔诗》
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欢欣
失望
赏析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请简要赏析“还顾”“漫浩浩”两词。
这两个词传达了主人公极其痛苦的心情, 但是没有直接表明主人公的痛苦,给读者 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赏析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彼此感情深厚,但相爱不能相守,想念不 能相见,表现了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
思考
4.有人认为这首诗歌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是女子,你怎 么看?
主人公是女子。
女子采摘荷花,想送给远离家乡的心上 人。此时远离家乡的心上人也在遥望家 乡,但长路漫漫,心上人欲归不得。
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 的诗句是?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
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的手法斜抒情主人公形象地雅洁及 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诗句是?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中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诗句是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主题思想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写一个游子采芙蓉却不 能送给家乡的亲人,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以及亲 人的浓浓思念之情。
再次朗读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拓展积累
古 人 采 摘 香 草 赠 亲 友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庭中有奇树》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赠范晔诗》
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欢欣
失望
赏析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请简要赏析“还顾”“漫浩浩”两词。
这两个词传达了主人公极其痛苦的心情, 但是没有直接表明主人公的痛苦,给读者 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赏析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彼此感情深厚,但相爱不能相守,想念不 能相见,表现了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
思考
4.有人认为这首诗歌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是女子,你怎 么看?
主人公是女子。
女子采摘荷花,想送给远离家乡的心上 人。此时远离家乡的心上人也在遥望家 乡,但长路漫漫,心上人欲归不得。
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 的诗句是?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
(优质课件)人教版必修2语文《涉江采芙蓉》(23张ppt)
• 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 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 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 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 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 ”之“忧伤”。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 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天地之间 一声幽叹
不思量 自难忘
名家观点
Ø 我选择了第二个注解(注:“还顾”者就是 所思者,不是“涉江”者)。这其中有两点 理由。头一点:“远道”与“旧乡”是对立 的,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多 为男子,说话的人应该是女子,而全诗的情 调也是“闺怨”的情调。
Ø 其次,把“还顾”借“所思”,作为女子推 己及人的一种想象,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 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的“同心 ”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是女子一 个人。照这样的解释,诗的意味也就深刻些 。 ——朱光潜
对写手法
• 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 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 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 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 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 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 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 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 术效果。
谢谢观赏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 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 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 垫。
3.手法—效果—情感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漫浩浩”这两个 词含蓄的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 苦的心情, 不直写,给读 者留下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 尽的艺术效果。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 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 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 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 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 “终老”之“忧伤”。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 人公是男性,“涉江” 者和“还顾”者都是 男子;也有人认为抒 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 “还顾”者则是“所 思”的男子,你怎么 看?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 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天地之间 一声幽叹
不思量 自难忘
名家观点
Ø 我选择了第二个注解(注:“还顾”者就是 所思者,不是“涉江”者)。这其中有两点 理由。头一点:“远道”与“旧乡”是对立 的,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多 为男子,说话的人应该是女子,而全诗的情 调也是“闺怨”的情调。
Ø 其次,把“还顾”借“所思”,作为女子推 己及人的一种想象,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 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的“同心 ”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是女子一 个人。照这样的解释,诗的意味也就深刻些 。 ——朱光潜
对写手法
• 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 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 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 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 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 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 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 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 术效果。
谢谢观赏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 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 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 垫。
3.手法—效果—情感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漫浩浩”这两个 词含蓄的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 苦的心情, 不直写,给读 者留下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 尽的艺术效果。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 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 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 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 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 “终老”之“忧伤”。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 人公是男性,“涉江” 者和“还顾”者都是 男子;也有人认为抒 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 “还顾”者则是“所 思”的男子,你怎么 看?
《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
02
2、女子思夫。
问题探究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三: 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 《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 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涉江采芙蓉》抒写了思妇游子相思离别之愁之苦。
诗歌中首句写到“芙蓉”,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赠花”的行为?
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达了美好祝愿.
02
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雅洁美好的形象及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诗十九首》之一
04
思考:诗人是怎样写自己“思家”的?
0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
01
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02
问题探究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2、女子思夫。
问题探究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三: 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 《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 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涉江采芙蓉》抒写了思妇游子相思离别之愁之苦。
诗歌中首句写到“芙蓉”,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赠花”的行为?
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达了美好祝愿.
02
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雅洁美好的形象及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诗十九首》之一
04
思考:诗人是怎样写自己“思家”的?
0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
01
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02
问题探究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语文高中】《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61张PPT)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
陶渊明(365--427)
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 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 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 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青少年时代有“大济苍 生”之壮志,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 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 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 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 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死后,友人私谥“靖 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但并(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第二层: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译文: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 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
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 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yōu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u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mò
qì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zā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bǔ,天下归心。
抓题目
鉴 赏 诗 “四抓” 词 方 法
抓作者 抓注释 抓内容
写了什么 三
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 归自己的抱负。
研读探究
人生短暂
忧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38张
评价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
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 冕” “惊心动魄,几乎可谓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03
知识拓展
汉魏晋诗的发展源流及文学地位
诗经 四言叙事民间汉乐府 五言叙事文 学
楚辞 汉赋
杂言抒情
文 人
四六文抒情
创 作
汉末 魏 晋
文人有意识向民 歌学习,创作五言抒 情诗,五言诗走向成 熟,同时出现七言诗。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暗关着“夫荣”, “莲子”即“怜子”。
3.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 由此推想说话人应是女子。
这两句的语气如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 什么?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 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 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表
议论、抒情(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达
技
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巧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 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18张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相交干政,官僚集团垄断仕途, 中下层士子为谋求前程,只能奔走交游。 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 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 徐干《中论·谴交》) 。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西洲曲》
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主人公难道不知道要送给谁吗?为何还要发问呢? 不是自问自答,是一句话,是自诘自嘲。——朱自清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请大家运用想象,描摹你所看到的人物与情境, 增加一些人物的动作、情绪、心理描写。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既然同心,为何不归家呢?
《古诗十九首》节选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行行重行行》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生年不满百》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冉冉孤生竹》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明月何皎皎》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远离家乡, 他一步三回头,不舍地看向送别的妻子......
他的妻子站在门边, 忧心忡忡地看向远行的丈夫......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wèi赠送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回头看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形容路途漫长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广阔无边
作业:
请大家阅读《古诗十九首》的其他篇目,进一步体会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特点,感受其时代意义。
古诗十九首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敦颐《爱莲说》
品意象:荷花
荷花象征坚贞真挚之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西洲曲》(南朝乐府)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太迟。
三、探讨写作手法
☆“对写法”:(落笔对方)的“悬想”方 “对写法”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
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 却说对方不忘自己。想象对方写法的特点。
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某种情思时,不 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 先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 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术 效果。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①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 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 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欢喜
望 旧 乡
失望
思念
忧 终 老
忧伤
思乡怀人
本诗的作者、涉江者和还顾者是男主 人公还是女主人公?
所思在远道。•⑦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⑧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 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⑨而:连词,却 •⑩终老:终生。
以:连词,表结果
翻译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 美丽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 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 长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 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三 、读懂内容、临其境
抒情主人公≠作
者
三读,读懂省略(主语),身临其境
妇怀远?
游子思乡?
探 究: 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抒情主人公是男子, 也法 有? 人认为是女子,你怎么看?或者你有什么想泗
VS
1: 是 女 子,因为女 孩子喜欢采一些花花 草草,依据是“涉江 采芙蓉 ”。
《采莲图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朱自清的《荷塘 月色》中就有这样的描绘“采莲的是年少 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 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 手法,“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随 水而居不伴妾身,独飘摇于江心活水之 上 。 ” ,“莲子”即“怜子”。
解读文 本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种思念又包含着哪些更细腻的情感呢? ①在外漂泊的羁旅之苦;在宦途艰难、远离故 乡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孤单失意的羁旅之感。
②难回故乡的无奈之情;想要回家,但路途遥远 无法回家,含蓄地传达了游子深深无奈的心情。
四 、读懂情意、感其思
● 女 生 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 生 读: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种写法叫“悬想法”或“对写法”
主人公
采莲者
望乡者
闺妇
(实写)闺妇 (虚写)游子
(虚写)游子 (虚写)游子
游子
(虚写)闺妇 (实写)游子
(实写)游子 (实写)游子
曲笔——对写法
“对写法“也称对面落笔、曲 笔,意指不直接抒发对对方 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是怎样在思念着自 己,简单来说,就是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着力描绘 对方如何思念自己的一种手法。其实质在于联想和想象。
涉江采芙蓉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诗歌简介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 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 《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 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 格、艺术成就很高。
日电 问电
“涉江”者为思妇,“还 顾”可能是思妇从对面曲 揣彼意,想象游子 一定也 在望乡感叹。
穹困潦倒的游 子在客愁 中,想 象家中“思妇”也 有离愁别绪,这思妇在想 象游子“还顾望旧乡”的 情景。
P
拓
寸写法
展
探
究
对写,也叫“悬想”, 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 特殊的表达思念(或离 别)之情的手法。简单 说,就是明明自己在思念 对方,却说对方在思念自
通过写身处远方之人想要借采莲相寄来表 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进而抒发远隔两 地的爱人互相思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真实地从这一侧面
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
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 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切选举、盗荣宠者不可胜数 也,羡慕者并驱而追之,悠悠皆是,孰能不然乎?”在这样 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 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 罪无辜,而亡命是效”。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 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 妇离别相思之情,从侧面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 没落的时代面貌。
关“夫容”。所以,从这个角 度看,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 多情而忧伤的思妇的缠绵深 情。
《古诗十九首》
诗歌简介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 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 《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 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 格、艺术成就很高。
日电 问电
“涉江”者为思妇,“还 顾”可能是思妇从对面曲 揣彼意,想象游子 一定也 在望乡感叹。
穹困潦倒的游 子在客愁 中,想 象家中“思妇”也 有离愁别绪,这思妇在想 象游子“还顾望旧乡”的 情景。
P
拓
寸写法
展
探
究
对写,也叫“悬想”, 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 特殊的表达思念(或离 别)之情的手法。简单 说,就是明明自己在思念 对方,却说对方在思念自
通过写身处远方之人想要借采莲相寄来表 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进而抒发远隔两 地的爱人互相思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真实地从这一侧面
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
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 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切选举、盗荣宠者不可胜数 也,羡慕者并驱而追之,悠悠皆是,孰能不然乎?”在这样 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 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 罪无辜,而亡命是效”。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 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 妇离别相思之情,从侧面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 没落的时代面貌。
关“夫容”。所以,从这个角 度看,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 多情而忧伤的思妇的缠绵深 情。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20张PPT)_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的遥远无尽头。
•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 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 ⑧终老:终生。
•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
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 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 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 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
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 以花草赠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 达了美好祝愿.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兰草生长的 沼泽地长满芳草。
3、品读一、二句,有哪些意象? 描绘出怎样的一种意境?有什么作 用?
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 芳草除了表达对爱情的寄托,草也用 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
来表达对爱情的相思。在诗经中还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
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有这高洁美Βιβλιοθήκη 品德的象征 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
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 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 宁静的意味。
忧同长还所采兰涉 涉 伤心路顾思之泽江 江 以而漫望在欲多采 采 终离浩旧远遗芳芙 芙 老居浩乡道谁草蓉 蓉 。 ,。,。?。,
•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 ③遗(wèi):赠。 • ④远道:犹言“远方”。 • ⑤旧乡:故乡。 •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
•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 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 ⑧终老:终生。
•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
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 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 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 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
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 以花草赠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 达了美好祝愿.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兰草生长的 沼泽地长满芳草。
3、品读一、二句,有哪些意象? 描绘出怎样的一种意境?有什么作 用?
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 芳草除了表达对爱情的寄托,草也用 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
来表达对爱情的相思。在诗经中还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
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有这高洁美Βιβλιοθήκη 品德的象征 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
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 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 宁静的意味。
忧同长还所采兰涉 涉 伤心路顾思之泽江 江 以而漫望在欲多采 采 终离浩旧远遗芳芙 芙 老居浩乡道谁草蓉 蓉 。 ,。,。?。,
•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 ③遗(wèi):赠。 • ④远道:犹言“远方”。 • ⑤旧乡:故乡。 •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
《涉江采芙蓉》 课件ppt(19张PPT)
理解诗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理解诗词
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文学常识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 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 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成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 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 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 出现了大批名作。
• ⑷所思:所思念的人。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⑸还顾:回顾,回头看。旧乡:故乡。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⑹漫浩浩:犹“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漫,路长貌。 浩浩,水流貌。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⑺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
文学常识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 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 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 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统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文学常识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 (今江苏武进)人,祖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兰陵)。南朝梁宗室、文学 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 闺中只独看kān。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huǎng,双照泪痕干。
题:结合全诗,体会诗歌在情感抒发上的特 点(6分)
⑴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
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⑵闺中:内室。
⑶怜:想。
⑷未解:尚不懂得。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导:
涉江采芙蓉
两汉:佚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二、文学常识及创作背景
《古诗十九首》
时间:东汉末年 作者:无名氏
最早记载:梁代萧统所编《文选》
东汉宦官外戚专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中下层士子为了
芙蓉:荷花 兰泽: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
芳草:兰草、惠草
遗(wèi):赠送
还顾:回顾、回头看
漫浩浩:形容遥远无尽头
同心:指男女之间情投意合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 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 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 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 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任务三:自主思考问题1—2 任务四:小组合作,完成思考题3—4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1.一二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 的意境?
2.在三四句中的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
诗歌一二句通过兰泽、芳草、芙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 夏日采莲图,表现主人公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 好和内心的欢快之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最后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主人公什么样的“情?
涉江采芙蓉优质获奖课件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兰草生长旳沼泽地长满芳草
(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2)描述了怎样旳情景?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了莲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旳爱人。
可见当初嬉游旳光景了。
望乡图
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旳, 而是分隔、同步显现旳:
一边是痛苦旳妻子,
正手拈芙蓉、仰视远天, 身后是密密旳荷叶,娇艳 旳荷花,衬着她飘拂旳衣 裙,显得那样旳孤单凄清;
一边是脑海中隐隐约
约呈现旳返身回望旳丈夫 旳身影,那一闪而隐旳面 容,竟是那般愁苦!
写作手法: 1.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 情) 2.虚实结合 3.白描
古 诗 十 九 首
古诗十九首
1 汉代无名作家旳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旳代表作 2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3 以平浅质朴旳文字展深情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旳思想内容:1、矢志伤时、人生无 常旳感叹。2、世态旳炎凉与人情旳冷暖。3、游子思妇 们离别相思之苦。
1.读顺畅,通大意
涉江采芙蓉
世界上最远旳距离 //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 而是 想你痛彻心脾 //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旳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 而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试对这首诗旳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结语
体现远隔两地旳爱人相互怀念旳哀伤与惆怅之情
世界上最远旳距离 // 不是生与死旳距离 // 而是我 站在你面前 // 你不懂得我爱你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兰草生长旳沼泽地长满芳草
(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2)描述了怎样旳情景?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了莲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旳爱人。
可见当初嬉游旳光景了。
望乡图
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旳, 而是分隔、同步显现旳:
一边是痛苦旳妻子,
正手拈芙蓉、仰视远天, 身后是密密旳荷叶,娇艳 旳荷花,衬着她飘拂旳衣 裙,显得那样旳孤单凄清;
一边是脑海中隐隐约
约呈现旳返身回望旳丈夫 旳身影,那一闪而隐旳面 容,竟是那般愁苦!
写作手法: 1.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 情) 2.虚实结合 3.白描
古 诗 十 九 首
古诗十九首
1 汉代无名作家旳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旳代表作 2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3 以平浅质朴旳文字展深情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旳思想内容:1、矢志伤时、人生无 常旳感叹。2、世态旳炎凉与人情旳冷暖。3、游子思妇 们离别相思之苦。
1.读顺畅,通大意
涉江采芙蓉
世界上最远旳距离 //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 而是 想你痛彻心脾 //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旳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 而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试对这首诗旳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结语
体现远隔两地旳爱人相互怀念旳哀伤与惆怅之情
世界上最远旳距离 // 不是生与死旳距离 // 而是我 站在你面前 // 你不懂得我爱你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 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思妇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游子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共同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 比诗歌异同
比较《涉江采芙蓉》与《上邪》在诗歌 内容和情感表达上的区别。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内容 手法 语言风格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涉江采芙蓉
语言质朴自然
表达婉转曲折
意味隽永
“浅而能深、近而能远”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
总结
➢ 知人论世,理解内容 ➢ 因声求气,涵泳诗韵 ➢ 缘景明情,感悟意境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1 品诗歌新名 2 析抒情主体 3 比诗歌异同
学习目标
1、通过“知人论世” “吟咏诗韵” 的诗歌阅读方法,感 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悟“悬想”的手法,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3、体会诗歌“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胡应麟《诗 薮·内编》卷一)的艺术特色。
“知人论世”——《古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
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
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春日忆李白》
➢ 分析手法,体会情感 ➢ 比较探究,明晰特性 ➢ 思摩经典,传承文化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 “诗眼”概括主旨。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 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 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 “忧伤”
2.找意象,品意境 依景物,析感情
⑴下面请找出本诗一二句中的意象有哪些?分析形成 了什么样的意境?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 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 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这里诗人想象故乡兄弟们因佳节缺少一人 未能完全团聚而遗憾,其实这也正是诗人 自己的遗憾;故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也正 是诗人自己渴念着故乡的兄弟们。这里的 悬想,使得普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曲折有 致,也更为浓烈。 ——这是中间穿插运用悬想!
西洲曲
开门郎不至, 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依景情,析手法;
❖“悬想”:对某种未知情状作设想或悬 拟的手法。
❖具体来说: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 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 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 叙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叙对方 情形, 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 这里的悬想侧重于空间转移。
4.观背景,抓主旨;
(2)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 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 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 的男子。你怎么看?
1、游子思乡怀人。
2、女子思夫。
• 1、游子思乡怀人的理由:当时男子 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 《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 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 贵,但感别经时。
• 诗歌解析: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 ,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 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 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 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 衣袖。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 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 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画面一
一位怅立船头的女 子。她与众多女子 的嬉笑不同,她注 视着手中的芙蓉默 然无语。
画面二
身在“远道”的游 子。“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里“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 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 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 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 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 无尽的感觉,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 到极点。
•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这时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 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 的丈夫了。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 候,远方的丈夫他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 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是多么 希望能够望见故乡的山水、望见那莲花 映照下的妻子啊!可是,没有。此刻展 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 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旧 乡”是遥远而不可即的,“道路”是漫 长曲折的
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 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 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 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 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 伤”。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读: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游子在旅途上采集了一束芙蓉花,忽 然意识到自己形孤影单,欲赠无人, 不禁触发了思念故乡、亲人的痛苦。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游子的形 象从诗中站了起来。
游子思乡怀人
1)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
2)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 不得。
3)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 又不能相聚。
• 二是女子思夫
1.读顺畅,找诗眼; 2.找意象,品意境; 3.依景物,析感情; 4.观背景,抓主旨。
1.读顺畅,找诗眼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许 多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 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 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 老。
找诗眼,
• 杜甫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 诗人从对方设想,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 而忆长安,而诗人自己“独看”长安之月而 忆鄜州已尽在其中,写妻子心焦丈夫,正是 诗人牵挂妻子,这样思亲之情抒发得更为深 沉,更为曲折。
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世间就会存 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 远也不会消失。
芙蓉、兰泽、芳草。
⑵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 什么作用?
芙蓉
芙蓉意象:荷花、莲花、芙蕖、菡萏等。
特点: 品质高洁 气质优雅 姿态优美 仪表庄重
• 1、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示例)
• 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 何田田”的湖泽之上,一年一度的采莲活 动开始了,这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呢 !采摘几枝娇嫩可爱的莲花,送给各自的 心上人,这正是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 ,也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 ,让人心醉。
这种不知不觉情感的变化在古典诗歌中称为 “转”。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 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 然销魂作铺垫。
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 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 “哀”的强烈效果。
• 注意这里的诗歌表达手法:
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 、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 独处的处境,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 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时 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 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 ,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 效果,使哀之更哀
意境:高雅纯洁 欢快愉悦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是否 有变化?
轻松欢快
黯然销魂
• 这两句的作用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这 一声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 思之所由来: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 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不过 ,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 亲人是无法实现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 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 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这一句自问 自答可以看出来主人公的情绪出现了变 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女子思夫
•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 有三: 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
子”即“怜子”; 《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
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 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 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涉 江 采 芙 蓉
•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这一 时期,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 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 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 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 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 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 羁旅乡愁。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诗 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府的 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
——全诗运用悬想。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读: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结语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他, 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 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涉江采芙蓉》 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仅用清淡自然地 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
•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中就有这样的描绘“采莲的是年少的女子,她 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 2、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 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随水而居不伴妾身 ,独飘摇于江心活水之上。 ”,“莲子”即“ 怜子”
• 3、另外,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 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由此推想采 莲的是一个女子。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 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 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女
还顾望旧乡的人是 男子
子
所
想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悬想法) 虚写
同心而离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 忧伤以终老。 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 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鲜花香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 感觉,常常象征高尚的品德和热烈的爱情。
。古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 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在传 统文化中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 朋的关怀、思念、珍惜等感情,又寄托 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这种生活情调是
简朴而美好的
意象:“芙蓉”“兰 泽”“芳草”。
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 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古
1 汉代文人作家的作品合称
诗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十
2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九
3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首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 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 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 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 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 “忧伤”
2.找意象,品意境 依景物,析感情
⑴下面请找出本诗一二句中的意象有哪些?分析形成 了什么样的意境?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 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 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这里诗人想象故乡兄弟们因佳节缺少一人 未能完全团聚而遗憾,其实这也正是诗人 自己的遗憾;故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也正 是诗人自己渴念着故乡的兄弟们。这里的 悬想,使得普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曲折有 致,也更为浓烈。 ——这是中间穿插运用悬想!
西洲曲
开门郎不至, 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依景情,析手法;
❖“悬想”:对某种未知情状作设想或悬 拟的手法。
❖具体来说: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 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 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 叙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叙对方 情形, 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 这里的悬想侧重于空间转移。
4.观背景,抓主旨;
(2)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 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 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 的男子。你怎么看?
1、游子思乡怀人。
2、女子思夫。
• 1、游子思乡怀人的理由:当时男子 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 《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 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 贵,但感别经时。
• 诗歌解析: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 ,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 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 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 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 衣袖。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 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 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画面一
一位怅立船头的女 子。她与众多女子 的嬉笑不同,她注 视着手中的芙蓉默 然无语。
画面二
身在“远道”的游 子。“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里“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 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 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 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 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 无尽的感觉,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 到极点。
•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这时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 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 的丈夫了。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 候,远方的丈夫他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 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是多么 希望能够望见故乡的山水、望见那莲花 映照下的妻子啊!可是,没有。此刻展 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 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旧 乡”是遥远而不可即的,“道路”是漫 长曲折的
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 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 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 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 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 伤”。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读: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游子在旅途上采集了一束芙蓉花,忽 然意识到自己形孤影单,欲赠无人, 不禁触发了思念故乡、亲人的痛苦。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游子的形 象从诗中站了起来。
游子思乡怀人
1)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
2)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 不得。
3)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 又不能相聚。
• 二是女子思夫
1.读顺畅,找诗眼; 2.找意象,品意境; 3.依景物,析感情; 4.观背景,抓主旨。
1.读顺畅,找诗眼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许 多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 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 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 老。
找诗眼,
• 杜甫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 诗人从对方设想,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 而忆长安,而诗人自己“独看”长安之月而 忆鄜州已尽在其中,写妻子心焦丈夫,正是 诗人牵挂妻子,这样思亲之情抒发得更为深 沉,更为曲折。
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世间就会存 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 远也不会消失。
芙蓉、兰泽、芳草。
⑵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 什么作用?
芙蓉
芙蓉意象:荷花、莲花、芙蕖、菡萏等。
特点: 品质高洁 气质优雅 姿态优美 仪表庄重
• 1、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示例)
• 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 何田田”的湖泽之上,一年一度的采莲活 动开始了,这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呢 !采摘几枝娇嫩可爱的莲花,送给各自的 心上人,这正是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 ,也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 ,让人心醉。
这种不知不觉情感的变化在古典诗歌中称为 “转”。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 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 然销魂作铺垫。
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 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 “哀”的强烈效果。
• 注意这里的诗歌表达手法:
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 、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 独处的处境,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 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时 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 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 ,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 效果,使哀之更哀
意境:高雅纯洁 欢快愉悦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是否 有变化?
轻松欢快
黯然销魂
• 这两句的作用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这 一声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 思之所由来: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 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不过 ,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 亲人是无法实现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 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 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这一句自问 自答可以看出来主人公的情绪出现了变 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女子思夫
•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 有三: 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
子”即“怜子”; 《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
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 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 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涉 江 采 芙 蓉
•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这一 时期,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 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 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 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 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 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 羁旅乡愁。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诗 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府的 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
——全诗运用悬想。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读: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结语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他, 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 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涉江采芙蓉》 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仅用清淡自然地 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
•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中就有这样的描绘“采莲的是年少的女子,她 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 2、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 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随水而居不伴妾身 ,独飘摇于江心活水之上。 ”,“莲子”即“ 怜子”
• 3、另外,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 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由此推想采 莲的是一个女子。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 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 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女
还顾望旧乡的人是 男子
子
所
想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悬想法) 虚写
同心而离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 忧伤以终老。 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 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鲜花香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 感觉,常常象征高尚的品德和热烈的爱情。
。古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 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在传 统文化中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 朋的关怀、思念、珍惜等感情,又寄托 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这种生活情调是
简朴而美好的
意象:“芙蓉”“兰 泽”“芳草”。
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 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古
1 汉代文人作家的作品合称
诗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十
2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九
3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首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 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 妇们离别相思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