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地理单元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新课标的地理单元教学设计

——以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为例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基于新课标的地理单元教学设计》,说实话,对于我们高中的骨干教师来说,咱们每位老师平时都在进行着教学设计,例:学期教学计划,只不过我们还没把它系统化、规范化。而且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可能还有不少是参加过暑期在高唐举办的华师大专家培训班的,听说,当时,专家们分析的已经很细致很到位了。所以,在这里,在众多的同行面前我也只能是班门弄斧了。

昨天郝书香老师已经通讲了《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可以说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设想、策略、方案,是教师将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起点,是教育理念与教学是实践的界面。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成为新课程实践培训的切入点,成为联系课程观念与课程行动的桥梁,成为实施新课程校本研究的重点,激发着教师的热情,智慧与信心。

(关于今天这一话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观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

(一)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三)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四、以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为例分析)

★★★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单元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单元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它是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

现代教学尤其注重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所谓科学,一是要求正确运用教育思想和科学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又反映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两者相辅相成;二是要求这种思维流程顺畅、清晰,富于条理性和严密性。这种思想准确性和思维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便是单元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所谓艺术,就是要求教学设计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和富于独创性,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求,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形成科学教学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教学设计要在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用等)、实施教学评价、编写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

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并通过这样的设计,使诸要素之间联结起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因为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人,其设计的主体也是人,而人是最为复杂的、最难以把握的,同时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因此,教师需要有统揽全局的能力,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宗旨。可以说,实施单元教学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教学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

对学科教学而言,单元教学设计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比课时设计还要重要,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宏观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前把握单元章节之间的联系,前一节为后一节打下基础,后一节的学习应用前一节的知识,从而为课时教学增强计划性。进而让我们的教学有序、合理、高效。所以,单元教学设计并不能等同于每一节的课时教学设计。只不过,单元教学设计是对一个单元的宏观安排,而课时的教学设计是具体的操作过程,我们书写出来的往往都是课时教学设计。呵呵,我这里说的大多也是以课时教学设计为主的。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改变思想,切实树立正确的单元教学设计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观

现代课程观与教学观认为,课程与教学二者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有机整合的关系。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美国学者塞勒等人做了很好的比喻:“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作为设计图纸,会对如何施工做出非常具体的计划和详细的说明。这样,教师便成了工匠,教学的好坏是根据实际施工设计图纸之间的吻合程度,即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来测量的。”从这里看来,“教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怎样教”,但教学在课程面前还是能有所作为的,因为课程的实施依赖于教学,课程实施的程度取决于教学的水准。同时,新课程也明确提出了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开发者的新观念,另外,教师本身就是一种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的载体,这些优势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是大有作为。

1.教学设计的系统观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个生态系统,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环境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这四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犹如一条“食物链”,必须全面地考虑四因素在系统中的作用,而不能只重视其中二个或两个。因此,教学设计其实就是对这个生态系统的设计,教师要用系统的观点审视整个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设计要同时考虑到这四个因素,从而导致了教学设计更趋复杂。教师要从单纯设计教学媒介(主要是教科书)转向多维的立体设计,将设计的中心转移到人的身上来。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是相互作用的主体,于是在课程这个“生态系统”中“充满了意义、理解和‘互主体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在沟通中,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来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设计系统观的理念中,教学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在教学设计时还要关注到“生态系统”中的物的因素,如学习材料的选择、教学环境的控制等,因为这些客观的因素同样会影响到教学过程。教师要真正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来设计,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以实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2.为学习设计教学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就要相应地对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无论多完善的教学设计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