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一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一(附答案)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时间:2019-11-16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 【复制分享】【讨论- 纠错】【举报】
1 、超声医学:是利用超声的物理特性用于诊断人体疾病的一门影像学科。
2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声振动源激起的疏密波,该疏密波传播至人的听觉器官(耳)时,可以引起声音的感觉。
3 、超声波:声波按其频率分类:V 20 Hz为次声波,低于人耳听觉低限;频率20〜20
000Hz之间为可听声;〉20 000 Hz为超声波,高于人耳听觉。诊断用超声波的频率在1〜300 MHz之间,常用2〜20 MHzo
4 、频率(f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每秒钟质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
(Hz)o
5 、波长(入):声波在一个周期内振动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超声波波长愈短,频率愈高,分辨率愈强。
6 、声速(C):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秒(m/s)。人体软组织的平均声速为1 540 m/s ,和水的声速相近。
7 、声阻抗:即声阻抗率或声特性阻抗,可以理解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所受到的阻力,
等于介质的密度与超声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乘积。设Z为声阻,p为密度,C为声速,
则z=p・G两介质声阻相差之大小决定其界面处之反射系数。两介质声阻相差愈小,则界面处反射愈少,透入第二介质愈多;反之,声阻相差愈大,则界面处反射愈强,透入第二介质愈少。
8 、反射、透射与折射:声波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由于声阻抗z 不同(密度P、声速C不同),在二种介质之间形成一个声学界面,如果该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波长,则一部分超声波能量返回到第一介质此即反射。另有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进入第二介质并继续向前传播,称为透射。当两种介质的声速不同时,就会偏离入射声束的方向而传播,称折射。
9 、散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果介质中含有大量杂乱的微小粒子,超声波激励这些小粒子成为新的波源,再向四周发射超声波。
10 、衍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遇到的物体其直径小于1~2 个波长时,则绕过物体继续向前传播,这种现象称为绕射(也称衍射)。
11 、吸收与衰减:当声波穿过介质时,由于“内摩擦”或所谓“黏滞性”而使声能逐渐减小,声波的振幅逐渐减低,介质对声能的此种作用即为吸收。这种在介质中传播时出
现的声波衰减称为吸收衰减。而声波在前向传播过程中因发生反射、折射及散射等现象使
声能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此种现象称为距离衰减。吸收与衰减的程度与超声的频率、介质的黏滞
性、导热性、温度及传播的距离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12 、换能器:能使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变的装置,又称探头。
13 、正压电效应:某些特异性的材料,在外部拉力或压力的作用下引起材料内部原来重合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偏移,在材料表面出现符号相反的表面电荷,即由机械力的作用产生了电场,这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效应称为正压电效应。超声接收换能器用的就是正压电效应,将来自人体的反射(散射)超声波转化为电压。
14 、逆压电效应:在压电材料表面沿着电轴方向加上电压,由于电场作用,引起材料内部正负电荷中心位移,这一极化位移使材料内部产生应力,从而导致宏观上的几何形变,这种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效应叫逆压电效应。超声波发射换能器采用了逆压电效应,将电压转变为声压,并向人体发射。
15 、近场:指探头内平面型压电晶体发出的高频超声波在开始的一段距离内以平面波方式传播,束状的超声场不扩散称为近场。
16 、远场:指在近场以远,声束开始扩散为之远场。
17 、显现力:能探及回声而发现的物体的最小直径即为超声的显现力,从理论上看,最大的显现力是波长的1/2 。频率愈高,波长愈短,能探及的物体愈小,其显现力亦愈高;反之则显现力较低。
分辨力:是指超声波检查时能在荧光屏上被分别显示为两点的最小间距。依方向不同可分为纵深分辨力与横向分辨力。
19 、纵深分辨力:是指声束穿过之介质中能被分辨为前后两点的最小间距。此种分辨力之高低与发射脉冲宽度(即持续时间)有关。
20 、横向分辨力:是指与声束相垂直之直线上,能在荧光屏上被分别显示之左右两点的最小距离。此距离大小与声束之宽窄以及发射声束的数量有密切关系。发射声束的数量越多,横向分辨力越好,反之则较差。
21 、无回声:无点状及其他形状的回声,呈一片黑色暗区。
22 、等回声:病变回声辉度与周围正常组织几乎相等。
23 、低回声:病变回声辉度低于周围正常组织。
24 、高回声:病变的回声辉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
25 、点状回声:细小的亮点回声,直径通常小于0.2 cm
26 、片状强回声:为片状明亮回声,直径0.3〜0.5 cm。
27 、团状强回声:为大于0.5 cm 的团样明亮回声。
28 、带状强回声:为线条样明亮回声。
29 、环状强回声:为圆环状明亮回声。
30 、透声:声波能良好地透过组织或病变,致后方回声增强。
31 、声影:声波传播途径中,因反射吸收等因素,使声能大量衰减,阻碍声的传播,引起回声明显减弱。
32 、靶环征:病灶中央呈等回声小团块,四周有较宽的弱回声环。
33 、牛眼征:为强或等回声团块,周围有环状暗带,团状中央液化,酷似牛眼。
34 、平行管征:胆管增粗与门静脉内径相似,形成平行管征。
35 、彗星征:团状强回声后方有数条平行的条状回声。
36 、假肾征: 声像的形状像肾脏,但并非为肾脏。多见于胃肠道肿瘤。
37 、声晕: 实性肿块周围出现环状暗带。
38 、卫星征: 病灶周围出现小病灶,犹如卫星环绕。
39 、镶嵌征: 瘤体内包含小肿瘤,瘤体之间互相有隔带。
40 、心底波群: 于胸骨左缘第3 肋间探查时,在心底短轴切面或左心长轴切面上经过主动脉根部选择取样线即可见此波群,其解剖结构自前至后分别为胸壁、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及左房。由于此等结构均在心底部,故称心底波群。主要有主动脉根部曲线和主动脉瓣曲线。
41 、二尖瓣波群: 于胸骨左缘第3〜4 肋间探查时,在左心长轴切面上经过二尖瓣前叶选择M型取样线时即可见一组比较特异的波群,有二尖瓣前叶曲线、二尖瓣后叶曲线。
42 、心室波群: 于胸骨左缘第4 肋间探查,在左心长轴切面上经过二尖瓣腱索水平选择M型取样线时可见心室波群。可见室间隔曲线、左室后壁曲线。
43 、三尖瓣波群: 在胸骨旁四心腔图检查时选择经过三尖瓣前叶的取样线,可见一活动幅度较大的双峰曲线,距体表较近(5 cm 左右),为三尖瓣前叶的反射。
44 、肺动脉瓣波群: 于心底短轴切面上选取通过肺动脉长轴及肺动脉瓣后叶的取样线,即可记录肺动脉后瓣曲线,收缩期肺动脉瓣开放,曲线向后;舒张期瓣膜关闭,曲线向前。
45 、多普勒效应
是奥地利物理学家Doppler 在观察星球运动时发现的,即当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所接收到的光波的频率会与发射频率出现差异称多普勒效应。由此频率差异(频移)可推算相对运动的速度。当超声用于血流测定时,血细胞的后散射能量虽小,但亦可产生多普勒效应。多普勒诊断仪可以截取这些信号,并分析血细胞运动的速度。用于诊断的超声频率为2〜10 MHz,由细胞运动而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一般为0.5〜10 kHz。根据血
细胞的频移大小即可计算出血液流速和血流量。
46 、彩色多普勒: 在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测时,将扫描线上各点的频移方向、大小,均以伪彩色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