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热点3 培根铸魂 文化自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3培根铸魂文化自信

热点解读

一个国家的繁荣、一个民族的强盛,不只是在于有雄厚的物质财富,还在于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要想意气风发地挺立于世界国家之列,一个民族要想精神抖擞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有思想文化的引领,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和价值支撑。这既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成为其自身的精神标识,也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生存发展、奋进有力的思想定力、精神引力。

无论是强国建设,还是民族复兴都需要强大精神的奠基与支撑、牵引与助推。要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在厚实物质财富的同时,铸强我们的国家之魂、民族之魂,凝聚好精神元气,汇聚起精神能量。

知识链接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2.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如“和为贵”“和而不同”。

3.人心向善的道德观:如“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自强不息的奋斗观: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如“止戈为武”“协和万邦”。

二、儒学的发展过程

1.早期儒学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儒学的产生。孔子创立儒学,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成为显学,奠定了儒学的基础。孔子的“德治”、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礼法并用”是先秦儒家对国家政治治理模式的积极探索。此时期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并未被统治者采纳。

2.汉代儒学独尊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董仲舒继承和发挥儒家的“民本”和“仁政”思想,又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和“三纲五常”等思想,形成新儒学,具有兼采百家神学色彩、外儒内法、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等特点。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对限制君权、抑制统治者的暴政也起到一定作用。

3.宋明儒学哲理化

唐代韩愈提出“道统”思想,北宋形成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这是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4.明清儒学的转型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面临转型,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理学的不合理部分,具有民主色彩。但是,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5.近代儒学的转换

(1)抵抗派和洋务派:肯定并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但主张改变对外来文化封闭保守的态度,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挑战传统心态。既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又保留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2)维新派: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用儒家思想的权威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从根本上否定了洋务派的“体用”观,实质上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治国指导思想的地位。

(3)革命派:批判儒家思想,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但并未在思想领域对儒家思想进行彻底批判。

(4)激进派:北洋军阀出于复辟封建帝制的政治目的,掀起反动的“尊孔复古”逆流,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和专制统治的护身符。激进派全面挑战封建礼教,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三、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以礼治国: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大一统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以民为本的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以和为贵的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义利观: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应训练

1.(2020山东德州期末)荀子认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由此可见,荀子认为礼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规范统治秩序

B.创建中央集权制度

C.借助权术治国

D.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2.(2020山东济南期末)《孝经》只有388个不同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平淡无奇,但它却成为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的经典,其所提倡的理念也成为行事正确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

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孝经》的地位超过五经

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3.(2020河北石家庄二模)宋代,张载提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安石主持编订《三经新义》、程颐著《周易程氏传》、朱熹编撰《四书章句集注》。这说明该时期()

A.空疏无具的风气盛行

B.科举制发展亟需标准化教材

C.理学已成为主流思想

D.儒士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

4.王守仁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据此可知,王守仁倡导()

A.良知在修养中的主动性

B.用良知来支配人的行为

C.对客观知识的学习

D.发明本心安身立命

5.(2020湖北荆门调研)新文化运动破坏和扫除了儒学的僵化躯壳及束缚个性的腐化部分。但并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反而推进了传统儒学的现代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

B.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

C.背离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轨道

D.推行全盘西化路线

6.(2020山东青岛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何休注《春秋公羊传》,将“内其国而外诸夏”称为衰乱世,将“内诸夏而外夷狄”称为升平世。而太平世则是“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总的来说,天下观的基本观点就是天下一家,中国居中,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可以与中国对等交流,而华夷一体,中国教化四夷,最终形成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

——摘编自《浅谈天下观》材料二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清)顾炎武《日知录》(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何休的天下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天下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热点3培根铸魂文化自信

1.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统治人民的君主,崇尚礼义尊重贤人就能称王天下,注重法治爱护人民就能称霸诸侯,贪图财利多搞欺诈就会危险。想要接近那四旁,那就不如在中央。所以称王天下的君主一定住在天下的中心地区,这是一种礼制,由此可知,

荀子强调以礼规范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王者必居天下之中”是对“礼”的一种总结,而不是中央集权制度,且创建中央集权制度是法家的主张,排除B项;荀子主张“礼法并施”,韩非子主张在治国时“法、术、势”的结合,排除C项;荀子主张用“礼”来规范统治秩序,而不是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排除D项。

2.D解析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孝经》,而《孝经》集中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这说明儒家思想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故选D项;材料只是强调汉代学者要掌握,“普遍接受”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宗法观念并不是集中阐发儒家伦理思想的《孝经》成为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由材料无法看出《孝经》与“五经”的地位,排除C项。

3.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宋代学者继承儒家修齐治平的传统,怀着平天下的崇高

理想,编著阐释先秦儒家经典,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故选D项;空疏无具指的是空洞没有价值,而这些学者在治学理念和阐述实践中对先秦儒家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担当精神都有自觉的继承,精神崇高,学问扎实,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书籍与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