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

《不懂就要问》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二)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三)能借助拼音,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讲读课文,理解内容,能回答课后练习第1题的两个问题。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教育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学会并掌握1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词义。 (二)初读课文后,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 难点:(一)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不懂就要问 2.导入:简介孙中山。 同学们听说过孙中山这个名字吗?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 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 3.指名读本课由生字组的词 (三)自学生字,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四)检查自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03 不懂就要问

《不懂就要问》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和熟字组成的新词语。 2.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第2、3题,能正确回答练习第1题中的两个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2.重点理解“学问”“照例”“私塾”等词语。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二)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三)能借助拼音,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讲读课文,理解内容,能回答课后练习第1题的两个问题。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教育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并掌握13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词义。 (二)初读课文后,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 (一)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这篇较长的课文。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不懂就要问 2.谈话导入:简介孙中山(可挂画像)。 同学们听说过孙中山这个名字吗?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 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3.指名二人读课文,回答问题。 (共9个自然段。本课书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4.指名读本课由生字组的词,全班对对。 (三)自学生字,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四)检查自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 (1)孙中山小时候读的什么书?那时候怎么上课? 2.理解词语“私塾”、“至于”。 3.小结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本段,思考问题,并在文中标出有关语句。 (1)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 (2)理解词语“照例”、“流利”。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板书这两个词并讨论。 (“照例”就是按照平常的做法。“流利”就是读得很通顺、熟练。说明了孙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他学习认真、成绩好。) 2.提问: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问的? (孙中山不满足于只会背,不理解意思的现状,他认为糊里糊涂地死记硬背而不懂得意思是没有用的。由于这个原因,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提出讲解有关教材意思的要求,渴望老师帮助,态度非常诚恳。 3.小结段意: 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有一天,他因为不懂书里的意思就站起来请求先生讲解。 过渡:孙中山这一问引起了什么?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3~7自然段。 1.默读第4~7自然段,理清思路。 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谁?怎么做的?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 2.指名5人读,每人读一段后回答问题。(第3段讲同学们吓呆了;第4段讲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3.不懂就要问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背诵——很快 不懂就要问心想——不懂好习惯 提问——壮胆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紧紧围绕“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读的甜头。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直观演示、动作演示、生动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 2.在教学中,引用课外资料,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样太肤浅,在本课教学前,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教学中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资料后,我又补充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课外资料。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不足之处: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不懂就要问》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它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它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不离开记事,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是课文突出的特点。 【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

27、不懂就要问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 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二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语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要问》

[语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要问》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小学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 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好习惯”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一篇自渎课文。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习惯是人的一种稳定的行为,良好的习惯将一辈子受益,并对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套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好习惯》安排在第一单元,可见它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单元。 《不懂就问》是本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它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学习时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赞扬了孙中山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 孙中山这一人物虽然不是学生们所熟悉的,但《不懂就问》这篇课文的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关注课文的主人公,并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探讨“不懂就问”这

小学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课件【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课件【三篇】【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

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课件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不懂就问》(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对于这个课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有了不懂的问题就要及时地问,及时地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小组内互帮互学, 2、学习生字:用旧字加偏旁方法记——私、诵、思、例、段、糊、涂、吓、晃、呆、鸦、厉。重点讨论一雀、既、养怎样记。

小学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

2020小学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 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篇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好习惯”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一篇自渎课文。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习惯是人的一种稳定的行为,良好的习惯将一辈子受益,并对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套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好习惯》安排在第一单元,可见它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单元。 《不懂就问》是本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它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学习时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赞扬了孙中山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 孙中山这一人物虽然不是学生们所熟悉的,但《不懂就问》这篇课文的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关注课文的主人公,并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探讨“不懂就问”这一良好习惯的益处及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而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 1、根据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及本课特点,制定目标如下: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 教案及反思 教案【教学设想】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

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不懂→提问→理解 反思一今天执教了选读教材《不懂就要问》,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当学生问道孙中山向先生提问,不怕挨打吗?孙中山说:“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我们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只有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教师有时候,由于工作方法的不到位,或者有时候工作繁忙的时候,会无意间损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比如有一次,刚刚布置完作业,就有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写哪一课啊?”老师会说“不是刚讲完啊”这样学生下次就不敢再提问题了。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