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分析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分析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课 程 名 称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班 级 18旅管本一
姓 名 李启迪
学 号 20181203099
分 数
摘要
信用风险管理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信用风险在目前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尚不健全,这导致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和入世后所面对国外银行的竞争尤为激烈。分析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可以向前迈出坚实的一步。下面,我以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当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是面临信用风险最为突出的农业银行为例进行下一步的分析,设法解决中国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
信用风险管理的概述
信用风险是指银行无法按时收回贷款本息的风险。而信用风险管理则是需要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来降低信用风险。目前,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是要对银行经营当中正在运行的风险进行一系列的调差分析,以此为基础,用最小的成本将信用风险降到最低。美国许多有关风险管理方面的专家都曾指出,风险管理其实就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认知、控制来达到是用最小的成本来达到最大保障效用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到达目前全世界都认可的情况也经历了许多的变化。其最早起源于战后的德国,后来经过了五十多年的不断演变,最终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的动荡不安,再加上08年的金融危机,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放松了监管,这使得银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具有风险的世界,对银行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现在,人们对风险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烈,银行风险管理也逐渐成为一门研究银行经营过程中各种风险的生成机理、风险测量与控制的科学,慢慢的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信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
1、历史遗留因素
在传统的产品经济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阶段,企业自有资金过少,支撑企业运营的资金大部分由银行贷款铺垫,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体系不健全,金融体制不完善,社会信用混乱,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都造成了银行不良贷款,且没有更多的转化渠道和分散途径,使银行信贷风险具有普遍性和难控性。农行承担了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成本,如供销系统企业贷款、农发行划转的贷款、国有农场和国有企业贷款等,现在都成为农行的沉重包袱。
2、政府干预因素
政府部门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或为了追求任期政绩,好大喜功,
短期行为严重,片面追求产值数量、项目数量等,表面上看似乎非常支持企业发展,给银行造成一种假象,以为政府大力支持的项目绝对没有问题,甚至有的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地给银行施加压力,迫使银行发放贷款,导致贷款质量先天不足。
3、市场缺陷因素
由于社会经济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引发市场经济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银企借贷双方很难准确地预测经济发展前景,使得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加大。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决策的依据,银行信贷行为以项目要素来决策,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市场法制不健全,信贷项目要素的信息不充分必然带来信贷决策的盲目性,信贷决策所依据的信息的粗略、滞后和失真可能会和经济发展前景不一致、不协调而归于失败,从而扩大了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性。
4、道德困境因素
社会诚信的缺乏,企业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竭力追逐利润最大化,个人尽力追求收入最大化,道德良知的`约束力显得无力。企业想方设法通过挤占挪用、隐匿资金、拖耗时效、逃脱担保、故意拖欠、恶性侵吞、骗取贷款等形式直接向银行转嫁道德风险,或以破产废债、分立逃债、合资甩债、承包租赁不理债、转让出售不还债等形式间接向银行转嫁道德风险。另一方面,银行个别信贷人员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也有发放人情贷款,或者以贷谋私,有的甚至内外勾结骗取贷款,造成银行信贷资金损失。
5、管理失误因素
个别信贷人员素质偏低,风险意识不强,加上内控机制不全,管理手段不力,监督不严,特别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不力,使银行成为信贷风险的承担者。如调查资料虚假不实,调查内容不完整,审查不严,抵押登记手续不规范,贷后检查不及时,流于形式,重要贷款档案保管失误,对企业风险预警不及时等等,都将导致企业到期偿还贷款能力降低,甚至债权悬空,造成银行损失。
6、法制缺陷因素
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部分法规制度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管理规定》等尚未出台,导致某些金融活动无章可循、市场秩序混乱;特别是法院有关的司法解释不尽合理或有效,如国家划拔地抵押登记有关司法解释,导致了银行、土地登记、房产登记三者间难于理顺,在企业间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等,这些问题给企业逃废债、金融舞弊、地方干预等留有空间,增大了银行信贷风险。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说的不仅仅是对损失的控制,它其实是双向的。即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风险的平衡,也就是收益和损失的平衡。银行不能被动的仅仅通过增加风
险资本准备来防御风险,而是要在完成巴塞尔委员会要求的计量出风险的可能性基础上,根据其基本充足比率和商业银行本身的有限的资本准备去主动的去配置和调节信贷资产的组合,来取得最优化的风险资本配置。针对信贷资本的收益和损失情况,找到风险资本在获得收益和抵御损失上的最好的配置方案。也就是商业银行抵抗风险资本的损失能力和业务发展的计划。商业银行将这两点配置在最佳位置也就是风险平衡最佳点,这才能被叫做风险资本的最佳配置。
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三性”属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总原则,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也自然要遵守。其次,还要注意以下两个原则:
风险控制的效率原则
中国农业银行需要有效率的实施风险控制,不能因为风险管理体制而影响到客户的服务质量;同时,要注意责任的落实,尽量减少中国农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环节,使风险控制取得实际效果。在通常情况下,业务发展和风险评估是相对独立的。贷款审批需要风险管理人员对风险的审核签字批准和业务人员的分析判断两个方面确认,这种审批体制明确了贷款的责任,也充分体现了制度的约束。同时,为了确保客户贷款的需求得到及时的回应,也需要依靠良好的信息管理体系。为了确保风险控制的效率,中国农业银行还经常评估和调整银行风险管理政策和风险管理系统来不断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效率。
风险控制的收益回报原则
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风险控制的收益回报,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最终要以收益进行弥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农业银行需要一定风险补偿收益程度。在这个范围内,收益的补偿程度决定了风险的大小可接受性,业务的实际发展的经营风险和效益对称重的动态过程,这已经成为中国目前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空间扩大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信贷新规则”、“企业客户评级办法”等一系列规范经营行为和信贷决策行为规章制度的出台。科学的规范和分解信贷审查、审议、调查、审批及贷后的经营管理等环节,基本上建立了中国农业银行“三位一体”的信贷管理制度体系。另外,为了使中国农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还特别出台了信贷综合的管理制度、单项业务品种管理办法以及贷后管理规定。在组织体系方面,中国农业银行在总行下设立信贷管理部。审计局常
设机构、风险资产管理部等,来加强和监督对于各个分行风险管理控制方面的能力。还另外成立了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委员会、内部监督委员会等等来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组织的体系。
不良贷款的总数庞大
自从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后,可以从农业银行的年报数据得知,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中国农业银行企业类不良贷款率占1.40%,虽然有所好转,但实际上还远远不够。出现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农业银行的内部行业结构不够完善。占据中国农业银行百分之八十之多额度的企业大多是一些生产制造企业、房地产等传统行业。这种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大都较差,导致了不良贷款数量偏高。
不良贷款的行业结构
我国发展的历史也是导致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经济观念并不能彻底消除,银行的信用贷款受到了政府的影响来大力帮助乡镇的农村建设项目,帮助许多初期建设企业提供贷款。相比较下来,这些贷款存在着高风险、低利润的条件,造成了中国农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贷款。其次是贷款人的偿还能力存在问题。不良贷款的客户行业主要集中在企业,许多企业本身的贷款机制并不完善,目的和意识也不够端正,就造成了偿还额能力不足的现象。
从按业务类型划分的不良贷款结构来看,公司类贷款中,短期公司类不良贷款有所降低,比2018年减少166.96亿,占比下降至43.5%。中长期公司类不良贷款比2018年增加108.43亿,占比上升至35.9%。个人不良贷款增加15.03亿,占比上升至16.9%。个人住房贷款、个人卡透支、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均有所增加。
从按行业划分的公司类不良贷款结构来看,房地产业、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其中,房地产业不良贷款比2018年增加15.88亿,不良率上升0.0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良贷款比2018年增加55.85亿,不良率上升0.2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不良贷款比2018年增加72.79亿,不良率上升0.6%。
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预示着系统集中和整体水平需要不断加强,实施巴塞尔协议对系统的要求更高了。这需要投入更加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软硬件设施。为了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平台的服务能力,需要重新开发系统并对原有构架进行优化升级。但是目前已有的风险计量相关系统的开发人员远远不足,现有的对风险计量较为熟悉的技术人员仅有不足百人,而具有五年以上开发工作经验的人员仅有13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增强,银行业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依赖性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客户办理手机银行、生产终端所产生的业务、信贷系统、“
三线一网络”系统、银行内部的风险监测系统等等都需要强大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支撑。目前互联网对于银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银行对计算机提供的安全性和持续性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但问题在于农业银行的许多下属分行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如我家附近的农业银行分行有七个部门和十二个网点、有生产终端67台和办公终端90台。但是仅有一位年龄超过50岁的计算机人员处理一些简单的日常工作。少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再遇到紧急需要处理的事情时,往往会造成许多不可估量的损失。
操作风险管控意识浅薄
风险管理意识浅薄是许多人都有的一个问题。许多从事银行工作的相关人员普遍认为风险距离自己无比遥远。这其中主要由银行监管与管理人员负责,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触碰到风险管理的底线,可能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他们仅仅能考虑到自己的操作本身不会有任何的风险,却考虑不到其他因素,这也导致了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还需增强。
提高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国内的商业银行许多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管理混乱、体系不健全、组织结构不完整等等。这给日常的管理带来了许多不便以及安全隐患。为此,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对操作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遏制住目前操作风险的高发态势。
重新掌握市场规律
基于当地政府对一些企业的一些日常行为管理,彻底实现银行与企业的分离,那么银行就可以自主发放贷款,自主选择贷款的客户,让中国农业银行的效益达到最大化。遵照市场的规律确定合理的贷款额度,为有能力偿还并且需要贷款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一定量的贷款。其次,农业银行缺少了一定的激励机制,这使得员工们“多干不多得,少干不少的”,很大程度上的减少了员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缺少了约束机制,导致了企业内部制度的缺失,各职能部门对信贷风险把关不严。
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
内部环境的操作文化环境可以主要分为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主要指规章制度,有利于对于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思想文化指的则是员工的正确价值观。在一定的程度上,风险管理也等同于对于员工的管理。如果每一位员工 都能够拥有足够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和防范意识,那么银行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安全风险。
建立和完善内部交流制度
为了确保各项业务的规章传达的时效性和适度落实的准确性。农业银行各个分行应设立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岗位,读信息传导承担一定的责任,并确保相关政策在基层网点实施。为了确保各项业务在符合规则的前提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