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第十章至第二十一章【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
一、概念题
1.企业制度
答:企业制度是指企业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社会形式,是调节企业内工人与工人、资本家、企业家之间关系的各种社会规则。企业制度是一个多层次的制度体系,包含以下内容:
(1)企业的产权结构和财产关系。主要指企业原始所有权结构和出资方式、财产的占有状况、权益实现状况企业资产的支配权如何行使、出资者参与经营的程度以及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资产支配权的关系。
(2)与企业产权结构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主要指出资者、经营者以及生产者之间的制约、制衡的组织关系。
(3)财产责任及决策权限的相关规则。主要指不同的产权主体在企业整体发展和日常经营中的决策权限和相应责任的划分。
2.虚拟企业
答:虚拟企业是指某一企业或若干企业以一种或多种的优势资源为核心,为实现特定的企业目标,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和职能部门,而将其他的功能和职能虚设,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而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虚拟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网络虚拟企业,主要是指利用因特网和信息技术、电子货币等先进技术手段,提供商品和服务;
(2)品牌型虚拟企业,主要是指以商品和服务品牌资源为核心,而虚拟掉生产等部分
职能的企业;
(3)联盟型虚拟企业,主要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资源优势互补的企业,为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结成的利益风险共享的松散型联合体。
3.利益相关者
答:利益相关者是指在某一企业里享有一种或多种利益关系,并与企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或群体。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有众多的个体或群体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从多元化的社会和企业本身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看,对企业经营拥有法定的利益或权利要求的,一是内部相关者,包括股东和雇员;二是外部相关者,包括消费者、供应商、社区成员和政府等。从企业治理的角度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意义在于,管理层在做出经营决策时,除了保证投资者即股东的利益和投资回报外,还要充分考虑其他相关者的利益或权利要求,以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
二、问答题
1.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论述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特征。
答:(1)从生产力的组织形式看,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企业制度也逐步形成了从个人业主制向公司制和其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制度的过渡。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起点,首先与简单协作相关。在简单协作的场合,互不依赖的单个劳动转化为一个结合的社会劳动过程,对生产力的促进起着重大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分工协作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进一步发挥了协作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当分工协作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以后,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得以确立。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厂一开始就要求较大的批量生产和
分销,要求较大的资本的集中,单个资本的企业或业主制必然发展到以联合资本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形式。
(2)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企业制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的,它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主义企业是以资本与雇佣劳动的交换或劳动力的自由买卖为前提的。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一方面,劳动力获得了人身自由,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能力,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广泛分离,生产资料归资本家占有,劳动者只有靠出卖劳动力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②资本主义企业的治理结构是以资本所有权为中心的,作为资本的所有者,资本家拥有对企业进行监督和指挥的绝对权力,这种权力是资本所有权中派生出现的,是资本的属性和职能。作为被资本家购买的特殊商品,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指挥下劳动,服从资本家的意志。
③资本主义企业的分配制度是以剩余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它的基本特点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属于资本家,而不属于工人,其中一部分产品价值作为劳动力的价值支付给工人,超出劳动力价值以外的剩余价值归资本家占有,尽可能多地占有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2.为什么说“两权分离”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答:(1)“两权分离”的含义
现代股份公司产权关系的特征就是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经营权)的分离。对在股份公司中,马克思对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即资本职能的分离进行了深刻分析。股份公司实际上发生了两种不同的“两权分离”过程:第一是真实资本与所有权资本的分离。第二是管理职能
与所有权职能的分离。
(2)“两权分离”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股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意味着股东对公司经营活动、财产处置的实际控制力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权控制力已经不存在。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索取企业剩余利润仍然是资本的本性,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所有权形成对经营权的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直接控制就是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行使选举权和投票权,决定公司选择经营者、资本变动、资产受益等重大事项;间接控制就是通过外部竞争性的经理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实现对经营者行为的监督约束和经营绩效的评价。在这种制度安排中,私人所有权仍然是构成公司中所有者对经营者激励约束的重要基础。
因此,股份制的出现,虽然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提高了资本社会化的程度,改变了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内部结构;但是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本质,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3.当代高新技术条件下,资本主义企业组织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在当代高新技术条件下,资本主义企业组织形式发生了如下变化:
(1)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企业正在从自上而下实现纵向命令传递和控制的多层级的管理转向减少中间层次的扁平式的结构。删除、减少中间管理层,缩短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距离,组织结构扁平化不但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已在许多企业中实现。在这种企业中,企业员工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横向交流和跨级交流来实现的。
(2)企业组织小型化。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与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和多样化要求相适应的是企业规模的小型化。面对市场竞争,许多大公司正在通过分离、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