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患者的辨证分型护理

不寐患者的辨证分型护理
不寐患者的辨证分型护理

不寐患者的辨证分型护理

从养生指导、按摩推拿、针灸护理、饮食、心理等方面,对失眠症的中医护理进行了综述。

标签:不寐;辨证分型;护理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祖国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1]。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越来越大,随之不寐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上升。在临床上,我们除了用药物辨证治疗外,还应该合理的进行分型辩证施护已达到更好的疗效。

1肝火扰心型

多由恼怒烦闷情志不遂而致肝郁化火,上扰心神而生,表现为少寐,急燥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方以龙胆泻肝汤为基础。护理方法:汤药煎后凉服,而达到解郁而降火。对重患者进行情志疏导,找出导致失眠的最主要因素,消除思想顾虑,使患者保持乐观良好心态,学会自我调节。睡前30min洗热水澡、泡脚、喝杯牛奶等,日常可食用柑、橘、香橼、金桔及萝卜等,以达到行气消滞解郁之功。饭后睡前多散步,调畅气机,有助于睡眠,或者可默念数字,听一些舒缓的音乐以促进睡眠。还可按揉神门、三阴交、心俞、胆俞等穴位。

2痰热内扰型

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洒成癖,导致脾胃受伤,脾气被阻,痰热上扰。表现为不寐、头重、胸闷、心烦、喛气、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腻,脉滑数。方以温胆汤为基础。护理方法:应注重患者饮食,多食清淡,忌暴饮暴食、忌肥甘、醇酒以防止助湿生痰,多食软食或易消化食物,可选用消食导滞化痰食物,如山楂、萝卜、焦三仙等代茶饮,保护脾胃,以助脾脏化痰之功效。睡前喝咖啡饮料之类兴奋刺激品,不剧烈运动,不过量饮水,晚餐不宜多食。可选中脘、合谷、足三里等穴进行按摩治疗。

3 阴虚火旺型

多因身体虚精亏,纵欲过度,遗精,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耳呜健忘舌红,脉细数。方以黄连阿胶汤为基础。护理方法:此类患者适宜于凉爽病室宜居住,温度湿度要合理,忌燥热,常开窗通风,保持病室空气清新,着衣增薄厚适宜。汤药煎后凉服,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可选用桑椹、百合、甲鱼、莲子银耳等滋阴泻火之品煲汤熬粥。生活规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太极、气功之类。可按揉神门三陰交心俞肾俞等穴。

眩晕辨证论治分型

眩晕 1.风痰上扰 症状: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胸闷、恶心而时吐痰涎,少食而多思睡,舌胖苔浊腻或厚腻而润,脉滑或弦滑或脉濡缓。 辩证分析:头晕伴摇晃漂浮感,风性主动,故为风象,脾胃不健则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则头晕,浊阴不降故头重如裹,痰浊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恶心,脾胃不健故少食,痰浊蒙蔽清窍故思睡。舌质淡红,苔润腻,脉弦滑,均为痰浊中阻之象。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制半夏10g 白术12g 天麻10g 茯苓15g 生姜3g 橘红6g 大枣2枚 2.阴虚阳亢 症状:头晕目涩,心烦失眠,多梦,面赤颧红,耳鸣,盗汗,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弦。 辩证分析:阴虚则阳亢,肝阳上亢,上冒清空故头晕耳鸣,阳升则面赤颧红,阴虚则内热,故五心烦热盗汗,内热扰动心神故心烦失眠多梦,阴虚则津亏,故目涩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弦数为阴虚阳亢之象。 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30 g代赭石30g先煎生龙骨10g先煎生牡蛎15g先煎生龟板15g先煎生白芍15g 元参15g 天冬15g 川楝子6g 生麦芽6g 茵陈6g 甘草5g- 3.肝火上炎 症状:头晕胀痛,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辩证分析:肝阳化火,火性炎上,上扰清空则眩晕,头痛且胀,火现于面则面红目赤,火化味为苦,故口苦,肝火扰动心神故少寐多梦,肝在志为怒,肝气实则怒,故易怒,舌红苔黄脉弦为肝火上炎之象。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 钩藤12g 石决明18g 川牛膝12g 益母草10g 黄芩10g 栀子10g 杜仲10g 桑寄生10g 夜交藤10g 茯神10g 4.气血亏虚 症状:头晕目眩,劳累则甚,气短声低,神疲懒言,面色晄白,唇甲苍白,心悸少寐,纳少体倦,舌淡胖嫩,边有齿印,苔少或薄,脉细或虚弱。 辩证分析: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故头晕且遇劳加重,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虚则面色晄白,唇甲不华,血不养心,心神不明故心悸少寐,气虚则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淡胖嫩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 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八珍汤加减。人参(或党参)6g 黄芪10g 当归10g 炒白术10g 茯苓10g 川芎6g 熟地黄15g 生白芍10g 肉桂3g 枸杞子10g 怀牛膝6g 炙甘草6g 5.肾精不足 症状:头晕而空,精神萎靡,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齿摇耳鸣,或有遗精滑泄,发枯脱落,颧红形瘦,咽干,舌嫩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数。 辩证分析: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亏则髓海不足,上下俱虚,故头晕而空,脑为元神之府,髓海空虚则精神萎靡,失眠健忘。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肾开窍于耳故耳鸣,偏阴虚则形瘦咽干,偏阳虚则形寒肢冷,舌嫩红脉细为肾虚之象。 治法:补肾填精,充养脑髓。 方药:河车大造丸加减。紫河车15g 龟甲30g 黄柏15g 杜仲12g 怀牛膝15g 天冬15g 生地30g 麦冬15g 党参15g 茯苓15g 6.痰瘀阻窍 症状:眩晕而头重昏蒙,神疲气短,伴胸闷恶心,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或皮肤如蚁行状,或头痛,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 辩证分析:饮食伤脾,脾失健运则湿聚生痰,痰阻则气滞,气滞则血瘀,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加之瘀血阻窍故头晕,头重昏蒙。痰浊中阻,气机不利故胸闷恶心,唇甲紫绀,肌肤甲错为血瘀之征,舌有瘀斑脉滑为痰瘀阻窍之象。 治法:活血化痰,通络开窍。 方药:涤痰汤和通窍活血汤。胆南星10g 枳壳10g 茯苓15g 川连6g 水蛭10g 陈皮10g 石菖蒲10g 竹茹10g 红花30g 丹参30g 麝香0.25g(冲服,或白芷10~15克代)石决明25g 赤芍15g 桃仁15g 川芎10g 菊花10g 牛膝10g 葱3根姜3片大枣3枚

中医治疗眩晕症

中医治疗眩晕症 无痰不作眩 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疗此症应以化湿祛痰为主。 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取半夏1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牡蛎30克,泽泻15克,竹茹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无风不作眩 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 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取杭芍15克,玄参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代赭石15克,龟板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15克,牛膝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无虚不作眩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房劳过度,或有遗精滑泄之疾,或年老体衰,肾精耗伤,脑髓不足,也为眩晕之因。气血亏虚型眩晕者,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无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治疗此症应以补益心脾,培补气血为主。 方药可用归脾汤:取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神15克,当归15克,炒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龙眼肉15克,木香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若肾精耗伤引致的眩晕,可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健忘,遗精耳鸣,记忆减退等。方药可用补肾定眩汤:取枸杞子30克,菊花15克,熟地15克,山药30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肉苁蓉20克,山萸肉15克,杜仲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吴茱萸汤,党参20g、吴茱萸10g、法夏15g、生姜30g、甘草6g 治眩晕症(痰浊中阻)秘方

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

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二节??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 一、前庭抑制剂表4-2改善眩晕症状的常见药物 药品名??常用剂量(PO)??镇静效应??其他给药途径 茶苯海明苯海拉明美其敏异丙嗪东莨菪碱麻黄素??25~50m g q6h 25~50m g q6h 12.5~25m g q8~12h 25m g q6h 0.3-0.5m g(经皮)25m g q6h??++ ++ + ++ + _??r e c t a l,i m,i v i m,i v r e c t a l,i m,i v p o,s c,i v i m 1.抗组胺类药物该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H受体,抑制前庭神经元及脑干呕吐中枢,具有抗眩晕和止吐疗效,同时可以协同抗胆碱药物中枢效应。副作用主要是镇静,服药期间应避免机械操作。有时也可出现类似抗胆碱药物的口干、视物模糊等副作用。2.抗胆碱类药物该类药物可以通过中枢抗胆碱作用抑制前庭系统活动,减轻眩晕症状。副作用主要是副交感阻滞,出现口干、视物模糊、心悸等。对于老年人,应谨慎应用,防止精神症状以及尿储留的发生。3.吩噻嗪类药物

该类药物最主要效应为止吐。如氯丙嗪等有强效止吐作用,但对眩晕疗效甚微。副作用主要是嗜睡、体位性低血压及锥体外系副作用。 4.安定类药物 安定类药物如地西泮、罗拉西泮等可缓解患者急性发作期焦虑、恐惧情绪,并有协同的抗眩晕效果。羟嗪作为兼有抗组胺和止吐作用的安定类药物,推荐剂量为25~50mgt id。 二、血管扩张剂和改善脑功能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改善内耳和(或)脑组织的血供来缓解眩晕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倍他司丁、氟桂利嗪、尼莫地平、银杏叶制剂等。 倍他司丁(β-Histine),为组胺衍生物。有强烈血管扩张作用,改善脑、小脑、脑干和内耳微循环,增加脑内血流量;可调整内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内耳淋巴液的循环,消除内耳水肿;可抑制组胺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控制内耳性眩晕效果较好。 盐酸氟桂利嗪:选择性Ca2+通道阻滞剂,可阻滞在缺氧条件下Ca2+跨膜进入细胞内;可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膜迷路积水,增加耳蜗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对中枢及周围性眩晕均有效,10mg(65岁以下),5mg(65岁以上),qn,应在控制症状后及时停药,初次疗程常小于2个月。治疗慢性眩晕症1个月或急性眩晕症2个月后,症状仍未见改善,则应停药。 第三节眩晕治疗概述 一急性期治疗 (一)急性期的一般治疗 ⑴注意防止摔倒、跌伤。 ⑵安静休息,择最适体位,避声光刺激。 ⑶低盐饮食。 ⑷可低流量吸氧。 ⑸适量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轻内耳迷路水肿。 (二)急性期药物对症治疗 ⑴扩血管:山莨菪碱、阿托品、倍他司丁。 ⑵镇静:可早期适量应用(前3天),如鲁米那、非那根。 ⑶止吐:胃复安、吗丁啉。 ⑷脱水:早期限制进水量,可临时应用甘露醇125~250m l。 ⑸有焦虑和抑郁等症状的患者行心理治疗,需要时予药物治疗。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简介 病因 眩晕的病因 由眼动、前庭、本体感觉等系统传人外物及自身的动静态方向信息,经中枢神经相应部位整合协调处理后,而达到视线稳定、姿态及空间方位感正常的平衡状态。如其结构或功能受损,则可导致眩晕。 (一)前庭源性疾病 (1)外周性:多由耳部疾病引起,如中耳炎、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又称耳源性眩晕。 (2)中枢性:为前庭中枢段结构病损所致,如脑干、小脑部位的炎症、肿瘤、血管病、颈椎病为老年人眩晕常见病因。 (二)非前庭性疾病 (1)眼源性疾病:急性眼肌麻痹、青光眼、屈光不正、Cogan综合征等。 (2)本体感觉系统疾病:各种原因所致脊髓背索病损及多发性神经炎等。 (3)其他:躯体各系统病损影响其相关功能亦可表现头昏。因多无旋转感受而称非典型眩晕。 常见疾病: (一)听神经瘤 第Ⅷ对脑神经的这种肿瘤可以导致轻度的、间断的眩晕和单侧的感觉神经听力丧失。其他的表现包括耳鸣,枕骨下疼痛以及脑神经受压所致偏瘫。 (二)良性体位性眩晕 这种疾病是由于半规管中碎片引起的眩晕,随着头部运动持续几分钟。这种类型的眩晕通

常是可以通过控制体位来治疗的。 (三)脑干局部缺血 这种疾病可以产生一种突然的、严重的眩晕,可以是间断的和持续存在的。伴随临床表现包括共济失调、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眼球震颤、眼球向一侧运动障碍。轻偏瘫和感觉障碍也可能出现。 (四)头部创伤 头部外伤后可以出现持续性的眩晕,常伴随有本能的或是体位性的眼球震颤,如果颞骨骨折,可出现听力丧失,伴随症状和体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水平下降,行为改变、复视,视物模糊、癫痫发作、运动或感觉降低,随着病情的发展,颅内压增高也是可能出现的。 (五)带状疱疹 第Ⅷ对脑神经感染可以突然出现眩晕,伴随面部麻痹、疱疹侵犯耳道可以出现感染侧听力丧失。 (六)迷路炎 内耳感染也可以出现严重的眩晕。眩晕可以持续几天,也可能是几个月或者几年。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进展性的听力丧失和眼球震颤。 (七)梅尼埃病 这种疾病因迷路功能障碍引起突发性的眩晕,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天。不可预料的周期性发作的严重眩晕和不稳定步态可使患者摔倒。疾病发作时,任何头部和眼部的突然运动均可引起恶心、呕吐。 (八)晕动病 本病由节律性、移动性运动所引起的以晕厥、恶心、呕吐和头痛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九)多发性硬化症

眩晕病人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

眩晕病人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 发表时间:2015-07-13T09:47:13.19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黄正容 [导读]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 黄正容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 646001 【摘要】目的:探讨眩晕症患者辨证施护效果。方法:观察组30 例,根据眩晕的不同分型进行辨证施护。对照组30 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0.0%,辨证施护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结论:根据辨证分型采取同病异护,护理效果明显,缩短了患者的病程。因此采用中医辨证施护措施对各种年龄的眩晕患者进行辨证施护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眩晕;中医辩证;施护【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255-01 前言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假性眩晕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根据不同病患者的中医辩证而采用施护的治疗效果。 正文一、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了我科2014 年度出现眩晕症状的住院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80 例,按照病患者的病床号码的单双号进行分组,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为40 例。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9 例,女性患者有21 例,平均年龄为61.3+-12.9 岁,平均病程为17.2+-1.5 天;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7 例,女性患者有23 例,平均年龄为6.0.5+-13 岁,平均病程为16+-1天。两组病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1)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明显的眩晕感,病患者感到旋转或者晃动的感觉;或者病患者看东西的时候会有旋转感觉;或者病患者自己感觉到头晕、昏沉、头脑胀等不适感。包括了下面四种类型:第一种,肝阳上亢型:病因在于病患者长期的情志不调,情绪长期处于忧郁的状态中,容易发怒,对自身的肝阴造成了损害。主要症状表现如下: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口干舌燥、面红目赤、舌苔颜色呈黄等等。 第二种,气血不足型:该类型的眩晕症的病患者长期患病,因此对其自身的气血造成了损耗,过度思虑,心肝遭到损害,气血有所不足。主要症状表现如下:病患者出现明显的眩晕感,一旦活动这种眩晕感就会有所加剧,劳累过度立即感到头晕,容易疲劳,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失眠多梦,舌苔比较淡薄,脉象虚大或者沉细。 第三种,肾精不足型:这种眩晕症的情况常发生在中老年患者身上,主要是因为疲劳伤心过度,神经亏耗所致。主要症状表现如下:病患者感到头晕耳鸣,腰酸背痛,四肢发软,失眠多梦,体质阴虚的病患者会出现盗汗、心烦、舌头颜色较红;如果病患者体质属于偏阳,那么其表现为形寒肢冷,舌苔比较淡薄,脉沉细。 第四种,痰浊中阻型:这种眩晕症发生的原因通常在于病患者平时饮食不节制所致,饮食习惯过于肥腻,对脾胃造成了过度的负担,长期以来就会对脾胃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脾胃功能失调,痰浊中阴。主要症状表现如下:病患者出现明显的眩晕感,头部感到沉重,胸闷,恶心,想吐,四肢乏力,舌苔比较后腻,脉象糯滑。 (2)护理的方法:第一种,肝阳上亢型:保持病房环境良好、安静、卫生,让病患者保持心情愉快轻松舒畅乐观,避免受到情志所伤害;保持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芥菜等具有清肝火和降低血压功效的蔬菜;煎煮中药汤剂辅助治疗,主要的药方包括了野菊花、钩藤、益母草、桑枝、苍耳草,水煎;制造药枕,主要的中药材包括了磁石、菊花以及夏枯草;知道病患者进行按摩,所按摩的穴位包括了百会、风池等,每天按摩两次,每次按摩1-2 次。 第二种,气血不足型:叮嘱病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对病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与鼓励,增加病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安排病患者每天外出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在饮食习惯方面主要以富含营养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从而帮助病患者保气血化生,同时使用莲子百合粥,有利于病患者养心护脾;指导病患者按摩穴位,例如三阴交、足三里、内关等等穴位,使用拇指和食指来按摩每个穴位50 次,直到气感向上传导。 第三种,肾精不足型:帮助病患者戒烟酒,节制房事并且调整自身的饮食起居作息,并且养成规律的运动锻炼习惯;对于体质偏阴虚的病患者可以用黑芝麻煮粥食用,对于体质偏阳的病患者可以用黑豆煮烂服用;指导病患者按摩穴位,主要是按摩太阳穴和风池穴两个穴位,使用拇指或者中指旋转按摩,每个穴位按摩30 次;耳穴贴压治疗法,主要针对神门、内耳、皮质下等几个穴位,采用莱菔子进行贴耳,并且叮嘱病患者每隔半小时对贴耳的位置进行揉按,每隔两天换贴一次。 第四种,痰浊中阻型:叮嘱并且帮助病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刺激性的食物,饮食宜清淡,禁烟酒;采用薏苡仁和红枣水煎成汁饮用;使用菊花、白芷、远志等等中药材制作药枕;指导病患者对印堂进行按摩,每天按摩30 次。 (3)疗效判断标准:痊愈:病患者原本的眩晕等主要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病患者的眩晕症状明显得到改善,但是头部仍然感到昏沉,看东西有旋转、晃动的感觉,但是对正常生活的影响不大;有效:病患者眩晕的症状有轻度改善,但是感到身边的物体有旋转和晃动的感觉,对于正常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无效:病患者的眩晕症状没有得到好转甚至于加剧。 3、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应用了SPSS18.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形式是S+-s,统计学分析采用t 检验,定性检验是X2,当P<0.05,表示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0二、研究结果对两组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观察组:共有病例为40 例,痊愈有18 例,显效有12 例,有效有15 例,无效有5 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共有病例为40 例,痊愈有5 例,显效有5 例,有效有12 例,无效有8 例,总有效率为80%。 上述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5%。 三、研究结论总而言之眩晕症的发病原因在于病患者的肝肾受损所引起,并且还和人体的脾肾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针对眩晕症状的病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当从病患者出现眩晕症状的病因以及病机特点出发,在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情志等方面进行护理,根据不同类型的眩晕症状的特点进行护理,从而体现了中医治疗法的同病异治的原则。 结语综上所述对眩晕病患者进行辩证护理可以有针对性对帮助病患者改善眩晕的症状,并且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病患者自我护理的意识,也加强了其自我护理的认识,从而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眩晕症状。辩证施护的方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1]秦峰.略谈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施护[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02)[2]舒海梅.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护[J].右江医

6 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

第二节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 一、前庭抑制剂 表4-2 改善眩晕症状的常见药物 药品名常用剂量(PO)镇静效应其他给药途径 茶苯海明 苯海拉明 美其敏 异丙嗪 东莨菪碱 麻黄素 25~50mg q6h 25~50mg q6h 12.5~25mg q8~12h 25mg q6h 0.3-0.5mg(经皮) 25mg q6h ++ ++ + ++ + _ rectal, im, iv im,iv rectal, im, iv po, sc, iv im 1.抗组胺类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H受体,抑制前庭神经元及脑干呕吐中枢,具有抗眩晕和止吐疗效,同时可以协同抗胆碱药物中枢效应。副作用主要是镇静,服药期间应避免机械操作。有时也可出现类似抗胆碱药物的口干、视物模糊等副作用。 2.抗胆碱类药物 该类药物可以通过中枢抗胆碱作用抑制前庭系统活动,减轻眩晕症状。副作用主要是副交感阻滞,出现口干、视物模糊、心悸等。对于老年人,应谨慎应用,防止精神症状以及尿储留的发生。 3.吩噻嗪类药物 该类药物最主要效应为止吐。如氯丙嗪等有强效止吐作用,但对眩晕疗效甚微。副作用主要是嗜睡、体位性低血压及锥体外系副作用。 4.安定类药物 安定类药物如地西泮、罗拉西泮等可缓解患者急性发作期焦虑、恐惧情绪,并有协同的抗眩晕效果。羟嗪作为兼有抗组胺和止吐作用的安定类药物,推荐剂量为25~50mg tid 。 二、血管扩张剂和改善脑功能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改善内耳和(或)脑组织的血供来缓解眩晕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倍他司丁、氟桂利嗪、尼莫地平、银杏叶制剂等。 倍他司丁(β-Histine ),为组胺衍生物。有强烈血管扩张作用,改善脑、小脑、脑干和内耳微循环,增加脑内血流量;可调整内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内耳淋巴液的循环,消除内耳水肿;可抑制组胺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控制内耳性眩晕效果较好。 盐酸氟桂利嗪: 选择性Ca2+通道阻滞剂,可阻滞在缺氧条件下Ca2+跨膜进入细胞内;可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膜迷路积水,增加耳蜗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对中枢及周围性眩晕均有效,10mg(65岁以下),5mg (65岁以上),qn,应在控制症状后及时停药,初次疗程常小于2个月。治疗慢性眩晕症1个月或急性眩晕症2个月后,症状仍未见改善,则应停药。 第三节眩晕治疗概述 一急性期治疗 (一)急性期的一般治疗 ⑴注意防止摔倒、跌伤。 ⑵安静休息,择最适体位,避声光刺激。 ⑶低盐饮食。 ⑷可低流量吸氧。 ⑸适量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轻内耳迷路水肿。(二)急性期药物对症治疗 ⑴扩血管:山莨菪碱、阿托品、倍他司丁。 ⑵镇静:可早期适量应用(前3天),如鲁米那、非那根。 ⑶止吐:胃复安、吗丁啉。 ⑷脱水:早期限制进水量,可临时应用甘露醇125~250ml。 ⑸有焦虑和抑郁等症状的患者行心理治疗,需要时予药物治疗。 ⑹进食少、呕吐重者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静脉补液。 二、间歇期治疗 40%的患者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可控制症状,40%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20%药物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一)一般治疗 ①避免水盐过量,忌烟酒,舒缓压力、改善睡眠。②病因治疗:病因明确者积极根治。 (二)药物治疗原则 ⑴扩血管:钙离子拮抗剂、α1受体拮抗剂、山莨菪碱、组胺受体拮抗剂等。 ⑵疏通微循环:东菱迪芙、凯时、维脑路通等。 ⑶促进前庭代偿:可通过促进邻近神经元恢复,复苏休眠神经元,提高神经元敏感性;还可促进前庭中枢代偿。药物选择有倍他司丁、钙离子拮抗剂、银杏叶制剂、其他中药等。用药时间常需3~6月。 (三)特殊治疗 ⑴手法复位适用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⑵高压氧适用于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 ⑶耳道压力治疗适用于梅尼埃病。 (四)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眩晕症出现的成果

中医治疗眩晕症出现的成果 1、眩晕的发生与人的脏腑有关。观察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脾阳不振运化失司;肝阳上亢诸风掉眩;清浊升降失调,聚湿痰积必眩晕。 2、眩晕症的病人都是虚证,但不可乱补、眩晕症的病人都是虚证,虚者补之,绝对正确。 但不可乱补。怎样补?在用药方面要具体分析,临床观察有的补药服了很好,有的服后反而不好,足以证明药物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正确的补法是靠准确的选药,选药是根据药的药性进行。 3、治疗以辨病为主。明确是哪种眩晕病、属于哪种类型眩晕。眩晕症有多种,先确定是哪种眩晕。已确定是美尼尔氏综合症,分辨是眩晕症中的哪种类型。根据症状表现,提出分型,对眩晕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经药引经药(药引子): 美尼尔氏综合症的主要病所,重要部位体积小到毫米,而且在颞骨内、靠内耳,目前世界范围内,所用的药,穿透不到病所,如何使药物能达到病所。就要选择理想的引经药,通过引经药,将有效治疗眩晕的药引达到病所,就能发挥治疗眩晕的作用,中药能够办到此种特效功能。 5、美尼尔氏综合症分为八种类型。从古至今没有人将美尼尔氏综合症分型。我根据症状表现,对美尼尔氏综合症进行了分型,70 年代正式提出分型,分型对诊断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6、系列‘眩晕尼尔康 '研究成功。运用中医的理论,依据祖传秘方,运用中医的理论,研究出科学的配方,配制成中药有效的,系列‘眩晕尼尔康 '。有效的运用中药中的引经药(药引子),选择了具有穿透性机能很好的引经药,将有效的中药引达到病所内。使其迷路的压力降低、淋巴循环通畅,从根本上发挥治疗眩晕症美尼尔氏综合症等多种眩晕症的作用。 巩固时期的治疗服“眩晕尼尔康”或“眩晕尼尔康加强”具有抗复发作用,使淋巴成份恢复正常,有效的防止复发。

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定稿版

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第二节?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 一、前庭抑制剂 表4-2 改善眩晕症状的常见药物 药品名常用剂量(PO)镇静效应其他给药途径 茶苯海明 苯海拉明 美其敏 异丙嗪 东莨菪碱 麻黄素?25~50mg q6h 25~50mg q6h 12.5~25mg q8~12h 25mg q6h 0.3-0.5mg(经皮) 25mg q6h?++ ++ + ++ + _ rectal, im, iv im,iv rectal, im, iv po, sc, iv im 1.抗组胺类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H受体,抑制前庭神经元及脑干呕吐中枢,具有抗眩晕和止吐疗效,同时可以协同抗胆碱药物中枢效应。副作用主要是镇静,服药期间应避免机械操作。有时也

可出现类似抗胆碱药物的口干、视物模糊等副作用。 2.抗胆碱类药物 该类药物可以通过中枢抗胆碱作用抑制前庭系统活动,减轻眩晕症状。副作用主要是副交感阻滞,出现口干、视物模糊、心悸等。对于老年人,应谨慎应用,防止精神症状以及尿储留的发生。 3.吩噻嗪类药物 该类药物最主要效应为止吐。如氯丙嗪等有强效止吐作用,但对眩晕疗效甚微。副作用主要是嗜睡、体位性低血压及锥体外系副作用。4.安定类药物 安定类药物如地西泮、罗拉西泮等可缓解患者急性发作期焦虑、恐惧情绪,并有协同的抗眩晕效果。羟嗪作为兼有抗组胺和止吐作用的安定类药物,推荐剂量为25~50mg tid 。 二、血管扩张剂和改善脑功能药物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改善内耳和(或)脑组织的血供来缓解眩晕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倍他司丁、氟桂利嗪、尼莫地平、银杏叶制剂等。 倍他司丁(β-Histine ),为组胺衍生物。有强烈血管扩张作用,改善脑、小脑、脑干和内耳微循环,增加脑内血流量;可调整内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内耳淋巴液的循环,消除内耳水肿;可抑制组胺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控制内耳性眩晕效果较好。 盐酸氟桂利嗪: 选择性Ca2+通道阻滞剂,可阻滞在缺氧条件下Ca2+跨膜进入细胞内;可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膜迷路积水,增加耳蜗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对中枢及周围性眩晕均有效,10mg(65岁以下),5mg(65岁以上),qn,应在控制症状后及时停药,初次疗程常小于2个月。治疗慢性眩晕症1个月或急性眩晕症2个月后,症状仍未见改善,则应停药。 第三节眩晕治疗概述

眩晕 中医辨证及治疗

眩晕 【概述】 眩晕即指眼花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甚则昏倒等症状。本症可出现于多种内科疾病中,常见于高血压、贫血、美尼尔综合征(梅尼埃病)等病中。 【病因病理】 眩晕的病因分为本虚和本虚标实两类。本虚常由阴亏、气血亏虚、髓海不足等而致眩晕;本虚标实多为肝阴亏虚,肝火上扰,或脾胃虚弱,痰浊中阻而致眩晕。 病理变化为阴虚则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肾精亏耗,不能生髓,髓海不足,上下俱虚,发生眩晕;或嗜食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成疾,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引发眩晕。 【诊断要点】 1.有高血压、贫血等病史。 2.头晕目花,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可伴恶心、呕吐,甚则昏倒。 3.体检可有血压升高或贫血貌,也可无阳性体征。 4.血液检查可有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目的降低。 【辩证分型】 1.肝阳上亢症状: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看红苔黄,脉弦。 证候分析:肝阳上亢,上冒清空,故头晕头痛; 劳则伤肾,怒则伤肝,均可使肝阳更盛,故头晕、头痛加甚;阳升则面部潮红;肝旺则急躁易怒;肝火扰动心神,故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皆是肝阳上亢之征。 2.气血亏虚症状: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s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饮食减少。 舌质淡,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故头晕且遇劳加重;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气血虚则面色眺白,唇甲不华;血不养心,心神不宁,故心悸少寐;气虚则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淡,脉细弱均是气血两虚之象。 3.肾精不足症状:眩晕而见精神委靡,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造精,耳鸣。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淡,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精髓不足,不能上充于脑,故眩晕,精神委靡;肾虚,心肾不交,故少寐多梦,健忘;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肾开窍于耳,肾虚故时时耳鸣;精关不固,则见遗精;偏阴虚则生内热,故五心烦热,舌红,脉弦细数;偏阳虚则生外寒,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淡,脉沉细无力。 4.痰浊中阻症状:眩晕而见头昏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 证候分析:痰浊蒙蔽清阳,清阳不升,则眩晕头重如蒙;痰浊中阻,浊阴不降,气

眩晕的中医特色治疗

眩晕的中医特色治疗 “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本病为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常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脑梗死、高血压、低血压、美尼尔病、脑动脉硬化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神经衰弱等疾病。 中医辨证后从平肝潜阳、清火熄风、补益气血、调养心脾、滋养肝肾、填精益髓、化痰祛湿、健脾和胃、祛瘀活血通窍等方面施治,疗效显著。此外,中医学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特色疗法: 1. 温针、电针疗法 针灸治疗以疏通局部经络与气血为总的治疗原则,将辨证取穴与辨经取穴相结合。辨证准确,针刺到位,配合电针可取得良好效果。 2.耳穴埋豆疗法 采用中药王不留行埋于探查的耳穴压痛点,加以固定并刺激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调整脏腑功能及机体内分泌系统,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如眩晕的病人

可以取肝阳、脑干、内耳、枕、额等穴位。 3.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有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这双重治疗作用。经皮吸收药物,可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还可避免胃肠刺激。穴位贴敷法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 4.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常表现为当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可诱发短暂的眩晕,并伴有眼震及恶心、呕吐、心慌等症。颈椎病患者、神经内科患者眩晕表现与此相似,不易区别。治疗上手法复位效果良好。

眩晕的预防调护: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保持情绪稳定,防止七情内伤;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有节,避免肥甘过咸,戒烟戒酒;发病严重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突然、剧烈的体位改变和头颈部运动。眩晕缓解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眩晕康复操的功能锻炼。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的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型。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病室宜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 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 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刻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 3、专科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靜脉输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注意用药 安全和用药后反应。输注甘露醇脱水剂时应快速滴注保存证疗效。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5)痰湿中阻者忌食肥甘厚味,素体阳盛者忌食辛辣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眩晕症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眩晕症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有好多会说,经常感觉眼前发黑、头晕目眩。尤其在蹲下身子,再起立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其实这也是一种疾病,称他为“眩晕症”。有些严重的患者每天都隐忍着痛苦。眩晕症患者切忌在人多嘈杂的环境中生活,严重的时候会晕倒,当我们出现这种现象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药品可以有效治疗眩晕症。 一、头晕又称为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眩晕的治疗有: 1,一般治疗,发作时要静卧,戒急噪,进清淡低盐饮食,限制 入水量,忌用烟,酒,茶.在间歇期要鼓励病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劳逸调度适当. 2,药物治疗,输液是一种缓解性的治疗:a:保持安静,静卧b:对症治疗,使用镇静药:如安定,谷维素;配合非那根.c:酌情选用血管扩张药:西比林,氢溴酸山莨菪碱d:应用利尿药:双

氢克尿噻,氨本蹀定e:局部药物封闭:普鲁卡因作星状神经封闭 3,外科治疗,手术治疗,适应用于严重者:内淋巴囊减压术,球囊造瘘术,迷路破坏术,前庭神经切断术4,中药治疗白姜散:白果仁60克,干姜12克.用法:上药烘干共研末,分成8份,每份9克每天早晚饭后以红枣12克,黄芪20克煎水各服1份.体虚不甚者用温开水送服也可. 二、由于老年人动脉血管硬化,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等症状比较常见。指导意见:但是要排除高血压和高血脂、糖尿病等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如果有这些慢性疾病,首先要控制这些疾病,可以减少眩晕发作的次数;如果没有以上疾病可以口服增加脑供血的药物像氟桂利秦胶囊,尼莫地群片等增加脑供血的药物治疗;还有就是血压低、气血弱等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等,需要补气养血治疗,才能改善症状。所以这个情况最好是做一个详细的检查,然后在对症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

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眩晕。轻度眩晕者闭目即止。重度眩晕者如坐车舟,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甚至肢体偏斜欲倒等症状。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它可由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引起。如美尼尔氏综合症、内耳前庭及迷路感染、内耳前庭神经炎、高血压病、低血压病、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脑动脉硬化症、神经官能症等。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1.无风不作眩(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取杭芍15克,玄参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代赭石15克,龟板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15克,牛膝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2.无痰不作眩(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疗此症应以化湿祛痰为主。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取半夏1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牡蛎30克,泽泻15克,竹茹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3.无虚不作眩(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房劳过度,或有遗精滑泄之疾,或年老体衰,肾精耗伤,脑髓不足,也为眩晕之因。气血亏虚型眩晕者,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无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治疗此症应以补益心脾,培补气血为主。方药可用归脾汤:取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神15克,当归15克,炒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龙眼肉15克,木香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若肾精耗伤引致的眩晕,可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健忘,遗精耳鸣,记忆减退等。方药可用补肾定眩汤:取枸杞子30克,菊花15克,熟地15克,山药30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肉苁蓉20克,山萸肉15克,杜仲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一旦发生眩晕症,可根据以上几种类型进行辨证选方治疗,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应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还要采取正确的康复保健措施。这样有利于缓解眩晕症状,防止眩晕症复发,并能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常用的防治眩晕症的保健措施如下: 一、要进行饮食调养。眩晕症病人的饮食应以富有营养和新鲜清淡为原则。要多食蛋类、瘦肉、青菜及水果。忌食肥甘辛辣之物,如肥肉、油炸物、酒类、辣椒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可补充身体之虚,使气血旺盛,脑髓充实。对因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所引起的眩晕症,尤应以营养调理为主。

眩晕的中医辩证治疗(1)

眩晕中医辩证治疗 尉氏县中医院急诊科高玉杰 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血亏虚 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病因病机】 1.情志内伤素体阳盛,加之恼怒过度,肝阳上亢,阳升风动,发为眩晕;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 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清窍失养而作眩晕;或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浊阴不降,引起眩晕。 3.外伤、手术头部外伤或手术后,气滞血瘀,痹阻清窍,发为眩晕。 4.体虚、久病、失血、劳倦过度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肾精不充,或者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虚,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发生眩晕。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特征是头晕与目眩,轻者仅眼花,头重脚轻,或摇晃浮沉感,闭目即止;重则如坐车船,视物旋转,甚则欲仆。或兼目涩耳鸣,少寐健忘,腰膝酸软;或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等。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可为数月发作一次,亦有一月数次。常可有情志不舒的诱因,但也可突然起病,并可逐渐加重。眩晕若兼头胀而痛,心烦易怒,肢麻震颤者。应警惕发生中风。 【诊断】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多慢性起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也可见急性起病者。 4.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测血压、作心电图、颈椎X线摄片、头部CT、MRI等项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5.应注意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 【鉴别诊断】

眩晕症的病因与治疗

眩晕病因: 一假性眩晕 常见于心血管疾病发烧贫血中毒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视觉障碍屈光不正颈椎病更年期综合征和神经官能症等 二真性眩晕 (一)前庭周围性病变 中耳炎如化脓迷路和中毒性迷路炎;药物中毒如链霉素新霉素苯妥英钠和卡那霉素中毒;迷路外伤和手术后遗症等;耳硬化耳石症等的体位性眩晕等;梅尼埃综合征等 (二)中枢部分 1脑干病变1肿瘤如小脑桥脑角占位性病变第四脑室肿瘤脑干内肿瘤等2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如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造成的颅性眩晕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颈椎病等造成的椎动脉供血不足等3脑干的炎症多发性硬化颅后窝病变前庭神经元炎症4脑干外伤及颅后窝先天性畸形等2皮质性病变颞叶肿瘤或局限性炎症脑血管病癫痫以及血管性头痛炎症变性性疾病颅脑外伤癫痫等. [1] 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因此,我们可将引起头晕的疾病进行分类叙述,使大家对“眩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1.旋转性眩晕按其病因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类. (2)中枢性眩晕:是指脑干,小脑,大脑及脊髓病变引起的眩晕.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眩晕性癫痫及外伤性眩晕等. 指导意见: 2.一般性眩晕 (1)心源性眩晕:常见于心律失常,心脏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晕: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晕:常见于屈光不正,眼底动脉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4)血压性眩晕: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可引起眩晕. (5)其它:贫血,颈椎病,急性发热,胃肠炎,内分泌紊乱及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引起头晕. 生活护理:

眩晕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到多种学科,几十种疾病.患者应积极预防,控制原发病;一旦出现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病情分析: 头晕又称为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可分为两类:一为旋转性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 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二为一般性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的感觉为主,感到头重脚轻. 分类及常见疾病 指导意见: 头晕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因此,我们可将引起头晕的疾病进行分类叙述,使大家对“头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1.旋转性眩晕按其病因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类. 病),迷路炎,药物性眩晕(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药后引起的)及前庭神经炎等. (2)中枢性眩晕:是指脑干,小脑,大脑及脊髓病变引起的眩晕.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眩晕性癫痫及外伤性眩晕等. 2.一般性眩晕 (1)心源性眩晕:常见于心律失常,心脏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晕: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晕:常见于屈光不正,眼底动脉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4)血压性眩晕: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可引起眩晕. (5)其它:贫血,颈椎病,急性发热,胃肠炎,内分泌紊乱及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引起头晕 1. 贫血老人如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的表现,应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贫血.老年人如果不注意营养保健,很容易患贫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2. 血粘度高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黏度高,血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足,发生容易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时饮食结构的不和理. 3. 脑动脉硬化患者自觉头晕,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脑动脉硬化使血管内径变小,脑内血流下降,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晕. 4. 颈椎病常出现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发麻,发凉,有沉重感.颈椎增生挤压颈部椎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是该病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 5.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除头晕之外,还常伴随头胀,心慌,烦躁,耳鸣,失眠等不适. 6. 心脏病冠心病早期,有的人可能感觉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