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史实一:朱德,毛泽东一手提拔了林彪
• 林彪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初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营长、团长,逐 渐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为朱德、毛泽东所赏识,提升很快。到 1929年春,红四军主力转战于赣南、闽西时,林彪升任第一纵队司令员 (师长级)。随着红军的发展和编制的扩大,1930年6月,林彪升任红军 第四军军长,年仅二十三岁。
来自百度文库
当时井冈山的环境究竟是怎样的?
• 史实:当时的井冈山,因为战争频繁、生活艰苦、敌兵压境的原 因,在党内军内,一度出现右倾悲观主义的思潮,一些人还提出 “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作为高级指挥员的林彪不仅个人不 警惕,反而多次流露悲观失望的情绪,特别是1929年5月18日, 红四军在瑞金城召开的干部会议上,林彪在会上公然提出:“在 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去做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是徒 劳!”“而应该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
• 林彪提出的这个问题,毛泽东非常重视,认为这种问题并非林彪 一人所有,在红四军,全党也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毛泽东想利用 这个机会以党内通信的书面形式,对红军内部存在的悲观情绪进 行一次系统的批评,进一步阐明他对革命前途和革命道路的看法。
• 毛泽东回信林彪,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历史真的是这样的吗?
• 存在这种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原因是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而这里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国情, 所以,归根结底是没能认清中国的国情。
• 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 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
• 也就无法认识到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之于中国革命革命的重要性。
三:通过批判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 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 的。批判党内某些同志只看到革命力量弱小的表象,却没有看到反动统 治阶级也是很弱小的本质,通过和西欧各国的革命作对比,预言中国革 命走向高潮一定比西欧快。
写作背景
•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国革命暂 时进入低潮,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根据地。但是,当时党内有“左”倾思想的人,仍幻想以 大城市为中心举行武装起义;而以林彪为代表的有悲观思想的 “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强敌进攻面前,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 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他们不相信革命高潮 很快就要到来,不愿经过艰苦奋斗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主张用 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 工作做好了,再来一全国武装起义。
• 所以毛泽东写完后要以党内通信的书面形式,在红四军内部 进行印发。
最大的证据就在这篇文章之中
• 写给林彪的话,多使用“你”作为称呼: •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中,也承认了“我知道你
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的要到来”、只是“你不相信革命高潮有 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你不赞成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只赞成闽 粤赣三区域的游击……”。 • 这里确实没有什么政治上的悲观问题。而且根据后来实际的发展 证明,在某些方面林彪未必是错的,红军一年内没有拿下江西南 昌;毛泽东告诉林彪这革命高潮已是“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时 的1930年之际,距人民解放军展开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而对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全面反攻的1948年,尚还有18年之遥。
• 期间,林彪还请“前委”秘书江华,给毛泽东转送一封信,希望毛泽东不要离 开“前委”,而能留下来纠正那些错误思想。

毛泽东则在1929年6月24日回复林彪的来信中说:“你的信给我很大的感动,
因为你的勇敢的前进,我的勇气也起来了,我一定同你及一切谋有利于党的团结和
革命的前进的同志们,向一切有害的思想、习惯、制度奋斗。”
• 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 发生悲观的念头。
• 当湘赣边界割据的初期,有些同志真正相信了当时湖南省委的不正 确的估量,把阶级敌人看得一钱不值;到现在还传为笑谈的所谓“十分 动摇”、“恐慌万状”两句话,就是那时(一九二八年五月至六月)湖 南省委估量湖南的统治者鲁涤平⑸的形容词。在这种估量之下,就必然 要产生政治上的盲动主义。
• 史实二:在解放军的众多高级将帅中,林彪是最早就敢于拥戴毛泽东的一员战将。
• 1929年6月间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前后,作为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受 到了包括朱德、陈毅、陈安恭(时任红四军军委书记)在内的部分高层领导人的批 评压力,指责以他为首的“前委”(党的前敌委员会)对红四军军事干预过多,由 此,毛泽东愤而被迫离职,离开了他一手创建的红四军,并提出要去苏联学习。而 作为红四军所属四个纵队之一的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则不仅认为,仍应由前委 书记毛泽东为首来直接领导红四军,这样确易于军事指挥的集中与敏捷,有利于作 战。同时,他还认为,不让“前委”管军事,也就是向党分权,是错误的。在红四 军的“七大”前后,林彪都在会上多次发言,旗帜鲜明地说出自己支持毛泽东的这 些意见,甚至还敢公然当面指责时任红四军军长的朱德。
• 2.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 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 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里用得着 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 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 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 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 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 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批判党内某些同志只看到大革命失败后,革命 力量大大削弱的表象,却没有看到革命力量在中国的环境里具有快速发 展的必然性的本质。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江西人民出版社)
• 官方历史背景:以林彪为代表的有悲观思想的“右”倾机会主义 者,在强敌进攻面前,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 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那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给林彪呢?
•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开始也是认为中国革命的高潮即将到来,对 打南昌、夺江西也很有兴趣。而林彪则从军事角度出发,认为红 军力量还小,而中国革命的高潮不会很快到来,故认为建立根据 地与打南昌夺江西的战略很难实现,而建议采取灵活的游击方式 去扩大红军及其的政治影响。所以,在1930年初对毛泽东写了那 封后来被称为悲观主义的《新年贺信》,而毛泽东则给他写了后 来改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回信。
• 而对于真正的“左”盲动主义者,右倾机会主义者,进行了无情的 批判,多用“有些同志”,“一些同志”等称呼
• 犯着革命急性病的同志们不切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⑶,而看 小了反革命力量。这种估量,多半是从主观主义出发。其结果,无疑地 是要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另一方面,如果把革命的主观力量看小了, 把反革命力量看大了,这也是一种不切当的估量,又必然要产生另一方 面的坏结果。
我反复通观全文,也没有发现林彪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从 文中我读出毛泽东虽然认为林彪对时局估量还是有些悲观的,但绝 非“右”倾机会主义者。
莫非毛泽东批判的另有其人?
拨开历史的迷雾,探寻历史的真相
• 以下史实主要参考书目:《十大元帅十大将》(中央文献出版 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江西人民出版社)
二:阐述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 中的作用和意义
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 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才会明白: 1.统治阶级内部为何长期混战且日趋激烈,始终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政权。 2.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农民起义何以有这样的规模。 3.工农民主政权这个口号的正确。 4.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处于白色政权包围中的红色政权的存在 和发展。
• 理由1:林彪是毛泽东一手提拔起来的,借批评林彪来系统批评 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党内其他同志更容易接受。
• 理由2:毛泽东用词极其委婉,林彪本人极其钦佩毛泽东,拥护 毛泽东,对于毛泽东的批评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 理由3:毛泽东有意借批评教育林彪,栽培林彪。
• 所以这封信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
• 第一段,是用极其委婉的语气批评林彪没有认清中国国情,没有 认识到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阐述建立和发展红 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意义。
• 所以说林彪给毛泽东的信,是从军事的角度讨论军事问题,而毛 泽东的回信则从政治的角度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理论。可以说两封信讨论的不是一个问题。
竟然两封信说的不是同一个问题,毛泽东 为什么要写呢?
• 这个地方我只能做一个大胆的猜测:毛泽东早就想对党内错误思 想做一次系统的批评。而林彪的来信正好给了毛泽东这样的一个 机会,回信批评林彪是毛泽东最好的选择。
• 剩下的绝大多数篇幅则是深刻批判党内长期存在的夸大革命主观 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指出“星星 之火,可以燎原”,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 推论:
• 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是假借批评林彪,批判党内长期存在 的右倾悲观思想和“左”倾盲动主义,对党员干部进行一次集中教 育,说明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意义,阐述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 中央此信(去年二月七日)对客观形势和主观力量的估量,都太悲 观了。
• 中央要我们将队伍分得很小,散向农村中,朱、毛离开队伍,隐匿 大的目标,目的在于保存红军和发动群众。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从中发现毛泽东此信批判的真正对象了吗?
• 从信中我读出了毛泽东对林彪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批判了 党内长期存在的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 发展的悲观思想,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思想。
一:指出党内存在的问题
• 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 缺少正确的认识。
• 右倾悲观思想
• 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 能。因此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的三 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同时也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 因此也就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 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 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 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 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 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
认清了以上四个问题,毛泽东开始开始对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的重要性进 行论述。
5.也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 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 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个第五点是一句结论性语句,是毛泽 东对中国革命路线问题作的重要论断,毛泽东通过第六点对其进行解释。) 6.也就会明白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 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只有建立红 色政权,在红色区域内进行土地革命才能得到农民真正的支持)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给农民 灌输保田参军的理念,逐步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直至引导农民自觉加入红军)是经由乡赤卫队、 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 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 命群众的信仰(只有不断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使红色区域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能让革命同志及 全国人民看到共产主义的优越性,坚定全国革命群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 (就像苏联让世界看到的那样,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会来学习你)。必须这样,才能给反动 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通过工人运动和群众运动动摇其经济基础,通过红军摧 毁反革命军队,动摇其统治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各地军阀本来就是一盘散沙,只看重自身 利益,所以当真正的革命高潮到来时,统治阶级内部必然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加剧内部矛盾)。也必 须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有较大规模与群众基础的革命军队),成为将来大革命的 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