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高三的清华励志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合高三的清华励志故事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清华梦估计是所有高三学子的远方,以
下是几位清华人写的适合高三的励志故事。
适合高三的清华励志故事一
《清华北大并不遥远》
好像很多人想象中考清华北大的人都得是天才,一般人再努力也只能靠浙大复旦上交,而清华北大的人都是轻轻松松拿下高考的。
尤其是现在,只剩下半年的时间,好像该放弃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
想了……我只是想作为一个非牛人类来劝学弟学妹,一切都来得及,一切希望都还在。只要你努力。
本人不牛,相当不牛。中考的时候比A班的线高了两分进来的,高一的时候在班级排了40多名。当时班级一共52人,还有5个学
文的,我记得后来反省的时候发现自己其实是理科生的倒数第五。
虽然是在A班,在学年也得排到300多名(这个是我在大办公室偷看
的某个老师的学年分数段-人数统计表得出的结果)。百分制的小考
试数学一般是60多分,150分制一般是90~110分之间;物理一般
也就是60~80之间:虽然绝少不及格,但是几乎从来没上过平均分。
以上部分是论证我并非一头牛。
我很羡慕班级里面的几头大牛,什么东西都懂,什么题都会做。人家半小时答完的卷子我得写一个小时交上去的时候还有很多地方
空着。平时人家写N本练习册写完了11点准时睡觉,我光写一本还
得写到后半夜一点两点,有算不对算不出的题把自己逼得死去活来。那个时候我心里非常不平衡,但是也必须面对这个事实:一般人和
牛人是有差距的。人家牛人平时嘻嘻哈哈玩得很Happily的同时,
依然保持着题量上对我的完胜。三年五年十年,金考卷银考卷四大
名辅试题调研,三尺讲台3X优化设计大钥匙……抱歉我不是牛,我
写不完。牛人也许也写不完,但是人家写3本大的加上点试题调研
之类的调剂品还是很轻松的,然后同学再问他们点难题,于是乎几
乎没有没见过的题了。这就基本可以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学习看
起来很刻苦很努力很用功,有些人看起来很轻松,但是轻松的人的
成绩要远远好过刻苦的人。不是因为轻松所以成绩好,而是因为牛,所以看起来轻松。做题带来成绩,这个永远是毋庸置疑的。
我在高三确定了两件事:第一,我不是大牛;第二,我要上清华。清华又没说只有轻轻松松的大牛才可以考,虽然我不是牛,但是我
可以发扬牛的精神。每天少睡几个小时,拼了一阵。数学终于有了
点起色,能到120以上了。后来考了一次140,信心就彻底树立起
来了。最牛的人可以把竞赛题当高考题做,但是不牛的人只要做好
高考题,一样可以考高分。
分数高不高,跟人牛不牛,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只要高考而已,每个人都说高考题简单,那就把简单的都做对,就OK了。其他科目
也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拼了一阵,专学一科,然后就上来了。说
起来很简单是吧?我当时每天早上5点半起来,晚上一点以后,一般
是两点左右睡觉,白天困了用咖啡顶着……同桌很严肃地跟我说你
再这样你会死的,但是事实证明了人远远没有那么脆弱。这个作息
时间也就是听着可怕,其实做起来习惯了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寒假我觉得在家的学习状态不好,所以一直跟外地的同学住校,在寝室什么都没有的状态下一心扑在习题上。放假之后天天去图书
馆的自习室。各科高考题基本做全了。于是信心就有了。更重要的,努力不只是一种途径,更是一种信念。你能为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去
不顾一切的奋斗,这是很难得的人生经历。当然作为一个不牛的人,成绩肯定仍然不是很牛的样子。一般是班级15名左右,学年名次在50左右徘徊,偶尔能进40。一模学年80多,有些郁闷。二模130多,更加郁闷。三模180多,我没崩溃我父母先崩溃了。当时我写
给自己两句话:永远相信自己,永远不放弃希望。一个高考而已,
老子还搞不定你?四模21名。然后就高考了。然后就上了清华。
我终于用自身的努力证明了这一点:考清华北大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只要付出努力,天赋上的差距是可以弥补的。关键词只
有两个:努力,自信!
适合高三的清华励志故事二
《在北大跌倒,从清华爬起》
1999年8月,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生李亮亮以646分的高考
总分被北京大学录取,一年后,他在北大因考试作弊被劝退。
第二次高考,他以1分之差被挡在中国人民大学门外。2001年,李亮亮破釜沉舟发起第三次冲刺,2002年8月,他终以全市第二名
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数学系录取。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在清华园
学习的李亮亮,并赴咸宁采访,了解到一个清华学子颇具传奇色彩
的奋斗经历。
考试舞弊,北大骄子被劝退
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旁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70多岁的李
茂炳老人从箱子里翻出一大摞荣誉证书,证书上都写着儿子李亮亮
的名字,这是他作为父亲的骄傲。
李亮亮1982年出生于咸宁市嘉鱼县,9岁时,父母离异。1996
年9月,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入省重点鄂南高级中学。为了儿子的
学业,从一家小煤矿退休的父亲在鄂南高中旁租了间房陪读。在这
所尖子云集的重点高中,李亮亮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
在老师、同学眼中,他就是清华、北大的人。1999年7月,李
亮亮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只考了636分,要填报自己喜爱的北大数
学或经济管理专业不可能了。在班主任熊正维老师的建议下,他填
报了北京大学化学系。
这一年,他以总分646被北京大学地质系录取。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反而让李亮亮陷入两难。父亲李茂炳以他老矿工的亲身体会,不同意儿子上地质系,要他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