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浪漫主义 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湖畔派:湖畔派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早期浪漫主义 诗歌的主要代表流派,因憎恶资本主义城市文明和金钱关 系,聚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湖区而得名。 • 流派的主要成员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诗歌以或 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 事和异国风光,以抵制丑恶的社会现实。 • 湖畔派诗人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应是逃遁,这种逃遁并不就 是落后、倒退——工业化的资产阶级革命确实给社会带来 了负面影响——在他们的诗歌里,有一些很深刻的社会隐 忧,在今天看来它们显得更加具有预言性。 • 生态批评
《致杜鹃》P.339
• 啊,欢乐的客人,我听见了 • 听见了你的歌声,我真欢欣。 • 啊,杜鹃,我该称你做鸟儿呢, • 还只称你为飘荡的声音? • 当我躺在草场上, • 听到你那重叠的声音, • 似乎从这山传过那山, • 一会儿远,一会儿近。 • 对着充满阳光和鲜花的山谷,
• 你细语频频, • 你向我倾诉着 • 一个梦幻中的事情。 • 十二分的欢迎你,春天的宠儿, • 对于我你不是鸟儿, • 你只是一个看不见的东西, • 一个声音,一个谜。
• 汉学家泰南(J.Turner)译成十四行诗 • “这首中国诗歌的内在结构如此紧凑,如此环环 相扣,末尾两句骤然收拢,无法不译成一首商赖 体诗。”
• 《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 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二)萨缪尔· 泰勒· 柯勒律治
• (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 • 《古舟子咏》(《老水手》)和长诗《克 丽斯特贝尔》《忽必烈汗》 • 文学理论要作《文学生涯》 • 一生落拓不羁,“我自己就有几分哈姆莱 特的气味”。
西风颂
•一 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师,纷纷逃避: 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 呵,重染疫疠的一群:西风呵,是你 以车驾把有冀的种子摧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 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 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
分析:
• (1)情景交融。写景、写情,诗教 • 郭沫若先生曾批评说:“这诗也不高明,只要一二两段就够了。后 两段(特别是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板起一副面孔说教总是讨厌 的。” • (2)卑微的自然事物与宇宙永恒的天性:极乐的境界。 • (3)诗歌的韵律。抑扬格四音步,韵式是ababcc,格调清新欢快。 • (4)意象“舞”贯串全诗,从而完成了这首完整的圆舞曲。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P.337
•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 突然我看到一大片鲜花,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 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 •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飘荡。
• • • • • • • • • • • • 你看!那高原上年轻的姑娘, 独自一人正在田野上。 一边收割,一边在歌唱。 请你站住,或者悄悄走过! 她独自在那里又割又捆, 她唱的音调好不凄凉; 你听!你听她的歌声, 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 在荒凉的阿拉伯沙漠里 疲惫的旅人憩息在绿阴旁 夜莺在这时嘀呖啼啭 也不如这歌声暖人心房„„
分析:
• (1)怎样描写杜鹃歌声 ? • 没有描写杜鹃的形体, “不是鸟儿”,而是“一个声音,一个谜”, “一个憧憬,一种爱恋”
• 杜鹃的歌声,朦胧、飘忽、遥远而美妙,令人心动而不可言状,令 人憧憬却难以寻觅。 • (2)对歌声的感受? • 这杜鹃的歌声,是大自然对诗人心灵的奇妙的召唤,它滋润人的心 田,纯净人的灵魂,使大地“似乎再现缥缈的仙境”。 • (3)音韵特点?
二、湖畔派诗人
• (一)威廉·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 • 父亲是个通晓文学的律师——17岁时 入剑桥读书——与妹妹多罗西前往英 国各地、瑞士、意大利和法国漫游, 给一位法国姑娘留下个私生女 ——与 雅各宾派的认同感被绝望与愤怒的情 绪取代——生性浪漫、挥金如土、经 常举债,继承了一个英国贵族归还给 他父亲的一大笔钱——1843年被任为 继骚塞之后的英国“桂冠诗人”,可以 领取每年300英磅的津贴,相当于中 国的陶渊明。
她的喇叭,在沉睡的大地上响遍, (唤出嫩芽,像羊群一样,觅食空中) 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不羁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远行; 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
分析:
• (1)结构: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从内容来 看,它们又融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诗歌前三节请求西风作为 一种横扫的力量,在大地上、在空中、在海洋里放纵自己的能量, 三节都以“哦,你听”的祈使作结,标示这三节内容的统一。 • (2)说理的冲动与抒情的冲动融合一起,这是雪莱的特色之一。 一方面是执著的哲思,一方面是狂放无比的想像,两者联手,相得 益彰。 • (3)《保卫诗歌》:诗人是不可理解的灵感的解说者,是未来投 射在当下的巨大阴影,他们的语言表达的是他们理解和不理解的东 西,是战斗的号角。
英美/中国文学传统中的“自然观”与游历叙事模式
• (1)中国:回归——叶落归根——故乡收益——保护独特的 文化记忆——集体性/区域化 • 英美:抛却——背井离乡——故土的冷漠——文化记忆丧 失——个性/全球化 • 经济政治目的的全球化与保护独特民族记忆的矛盾 • (2)中国从上古时代的《诗经》、《楚辞》始,到魏晋南北 朝、唐宋,我们的山水诗、田园诗非常地成熟。
第二节 英国浪漫主义 文学
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概况
• 内外因 • 法国大革命 • 变革缓慢,政治心胸开阔 • 两种倾向
• 审慎的保守的倾向,湖畔三诗人 • 大胆的自由主义倾向,拜伦
浪漫主义的英国气质
• 即“自然主义” • 一方面是对乡村和大海的热爱,对高级动物的喜爱和对一 般动物世界的熟悉 • 另一方面是明显的个人独立性,讲求实际的道德观和人生 观,与追求正义的强烈意愿
《抒情歌谣强烈情感的自然漫溢,然后在安静中加 以追忆。” • 诗人在“选择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时, 要“给它们以想象力的色泽,使得平常的东西 能以不平常的方式出现于心灵之前” • 写“微贱的田园生活”,用民间的纯朴语言, 而不用美丽的“诗意词藻”
• “诗的目的是在真理,不是个别的和局部的真理, 而是普遍的和有效的真理”。
(三)罗伯特· 骚塞
• (Robert Southey,1774-1843) 桂冠诗人。
二、激进的诗人
• (一)雪莱 • (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钦契》、 《西风颂》和政治抒情诗《给英格兰人 的歌》等名篇。
• 艺术核心特点是“抗议”,抨击暴政。基于“改造世界的强烈 爱好”,他的诗歌就是革命的传道。 • “天才预言家”。 • 他称赞自由,正直自由,意志,心灵自由,心灵自由,描 写理想状态。
(二)济慈
• (John Keats,1795-1821) 《希腊古瓮 颂》、《夜莺颂》、《秋颂》、《忧 郁颂》。长诗《伊莎贝拉》
• “露珠培育出来的鲜花” • “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墓 志铭) • 伦敦马房中的马夫 —外科药剂师 学徒 —“做一个挨饿的药剂师要比 做一个挨饿的诗人强一些、也更 明智一些”,劝他“还是回去守着 自己的药罐吧” —范妮
诗剧《普罗米修斯的解放》
• 我问地,山岳可曾感觉到?/我问天,无所不见的太阳/看见没有? 时而汹涌时而平静的海洋,/变化无常的天空在下界的投影,那耳 聋的波浪/是否听到了我极度痛苦的呼喊? /啊我啊!痛苦,啊永远 的痛苦!缓缓爬行的冰川以月光凝成的 /冰晶长矛刺穿我,明亮的 锁链/冰冷如烙,在侵蚀着我的骨骼。/天上会飞的猎犬,以它从你 的/嘴唇沾染了毒液的利喙撕裂着 /我的心;无定形的幻象那梦幻 /王 国狰狞的居民来到我的身旁/嘲笑我;地震恶魔也被派了来 /趁着我 背后崖壁的裂开和闭阖/从我痛得发抖的伤口拧紧铆钉; /而风暴的 精怪在喧嚣的深渊中/鼓动旋风包哮,向我投掷凶恶/猛烈的冰雹。 然而我依旧欢迎/白昼和黑夜的来临而不论白昼 /开启的是否苍白而 严寒的黎明,/黑夜是否从铅灰的东方迟缓地 /爬上有星或无星的天 空 • 江枫主编:《雪莱全集》(第四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96-97页。
分析:
• (1)歌唱的内容?想象空间的塑造。 • (2)平静淡泊,哀而不怨的悲凉之美。 •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漫溢,然后在安静中加以追忆。 ” 最好的例 证。 • (3)“凝固的时间”:大自然有一种使人提高精神境界与道德价 值的力量。
《丁登寺》 P.341
• (1)在对自然经历了感官的欢娱和情趣的相谐相合之后,自然在 诗人心中,开始具有神性的力量,它诉诸人的道德灵魂,成为 “心 灵的护士、向导和警卫”。 • (2)城市生活的暄嚣、疲惫、乏味、烦闷 ……都在自然面前获得 了“宁静的回归”,我们曾经被扭曲而蒙垢的心灵,急躁、武断、自 私、冷漠,“日常生活中全部枯燥的交往 ”,在自然的注目之下都变 得微不足道,大自然以它“崇高的思想”,以它的雄浑和伟岸鼓励我 们稳重和宽宏,以善意、谦卑和虔诚来超越日常生活中的灰暗和龃 龉。
自然:理性迷失下的神秘主义
• 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与中国古代诗人的“自然”
Nature 文化背景 文明背景 思维模式 终极目标 伊甸园认知模式 工业文明 (荒野/花园) 反思社会 自然的法则 (自由、批判、立场) 自然 儒释道 农业文明 (田园) 隐遁社会 道法自然 (归宿)
《孤独的收割人》p.340
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 • • • • • • • • • 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 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 清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 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 陶然共忘机。
• • • • • • • • • • • Down from the Mountain As down Mount Emerald at eve I came , The mountain moon went all the way with me . Backward I looked ,to see the heights aflame With a pale light that glimmered eerily . A little lad undid the rustic latch As hand in hand your cottage we did gain , Where green limp tendrils at our cloak did catch , And dim bamboos o’erhung a shadowy lane . Gaily I cried ,“Here may we rest our fill !” Then choicest wines we quaffed ;and cheerily “The Wind among the Pines” we sang ,until • A few faint stars hung in the Galaxy . • Merry were you ,my friend :and drunk as I , • Blissfully letting all the world go by .
电影:《明亮的星》
• 范妮小姐非常迷人,让她那爱嫉妒的情人遭受着极大的折磨 : • 啊,如果你珍重上面我那被压制的灵魂 /可怜的,消逝的,短暂傲 慢的一个时辰,/且不要亵渎我神圣的爱的海洋, /也别用粗鲁的手/ 折断圣餐饼——/更不要触碰刚刚含苞的花蕾。 /否则我愿闭上双眼, 爱!让它们最后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