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和胃妙穴---公孙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太阴络脉,是十五络脉之一,亦是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名曰公孙。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主治呕吐,胃痛腹痛,泄泻痢疾。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

出处

公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别走阳明。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之功。

定位

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

主治

1、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2、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

3、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主治疾病】

1.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痢疾,肝炎,腹水,胃癌,肠痉挛;

2.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

3.其它:心肌炎,胸膜炎,癫痫,足跟痛。

古代记述:久疟不嗜食,多寒热汗出,善呕,痰壅胸膈,肠鸣

切痛,厥头面肿起,烦心,狂,多饮,不嗜卧鼓胀,霍乱,心痛,脾冷胃痛,胁胀,胁痛,食不化,肠风下血,足心热或痛,痫疾。

近人报道:头晕,胸痛,心悸,下腹部痉挛,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肠炎,痛经,胎盘滞留,足趾麻痛。

操作

直刺0.6~1.2寸。

深刺可透涌泉,局部酸胀,可扩散至整个足底。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等。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脘胀痛;配丰隆、膻中主治呕吐、眩晕。配伍

1、配丰隆、中魁、膻中,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呕吐痰涎,眩晕不已。

2、配解溪、中脘、足三里,有健脾化食,和中消积的作用,主治饮食停滞,胃

3、配束骨、八风,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足趾麻痛。

方例

呕吐痰涎、眩晕不已:公孙、丰隆、中魁、膻中。

中脘停食、疼刺不已:公孙、解溪、中脘、三里。

胁肋下痛:公孙、支沟、章门、阳陵泉。

久疟不食:公孙、内庭、厉兑。

足趾麻痛:公孙、束骨、八风。

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

名解

1)公孙。公孙,公之辈与孙之辈也,言穴内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也。脾经物质五行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太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二是由地部孔隙传来的冲脉高温经水。冲脉的高温地部经水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与天部的气态物相合,形成了本穴天部中的水湿风气,故名。(冲脉为经脉之海,其特点是“主渗灌溪谷”,其来源是位于人体重力场中心部的高温区胞宫,故其气血物质温压较高。而本穴位处人之足部,在地球重力场的制约下,冲脉流行至公孙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故冲脉气血出公孙后会急速气化。

2)足太阴络穴。络,联络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其运行为横向输散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穴。

3)冲脉足太阴之会。理同公孙名解。

附注: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公孙穴意义: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在此化为天部的水湿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富含水湿的风气。

运行规律:循脾经上传商丘穴及传于胃经。

功能作用:以水湿风气的形式运化脾经之气。

现代报道摘录

单纯性肥胖

配合天枢、梁丘、丰隆,针刺得气,平补平泻,天枢加电针,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

原发性低血压

配合内关,针刺得气,用电针治疗仪分别连接于双侧同名穴,每次20分钟,10-20天为一疗程。

编辑本段附注

①据报道,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X线胃肠检查时,观察到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对胃蠕动多有增强作用,尤以足三里穴为明显,而针刺公孙则胃蠕动多减弱。

②据报道,针刺公孙、内关、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

附一:胃不舒服的时候就请出人体的胃动力药——公孙穴

针对疾病:胃疼、胃胀、胃酸

适宜人群:此证患者皆适宜

操作方法:用拇指用力按揉公孙穴3分钟,也可用艾条点燃固定悬灸于施灸部位约3厘米高处,以皮肤稍起红晕,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感为宜,灸大约10分钟左右。坚持一个月。

公孙穴怎么找呢?在脚拇趾后大约2寸左右的地方沿着脚拇趾后的脚掌骨按压,什么时候有酸胀或是酸痛的感觉,就证明找对地方了。用拇指用力按揉此处3分钟,坚持按压一个月。

为什么公孙穴会有这样的功效呢?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公孙穴位于足太阴脾经,同时又与冲脉相通。脾在人体居正中,主管运化水谷精微。也就是说,脾统领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而冲脉是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气血的要道,既可上贯于头部,又能下渗于四肢。公孙穴总督脾经和冲脉,有统领全身的功效。它最明显的功效就体现在胸腹部,所以与腹部有关的问题,如胃痛、胃胀、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病症,它都管。

公孙穴的功能非常强大,既可以调动脾脏及脾经的气血,又可加强小肠的蠕动。所以,如果你再有胃胀、胃疼、胃酸等不适症状,按按公孙穴大多可以起到很好的调治效果。不过,因为公孙穴的位置特殊,所以按摩起来可能比较困难。这时也可以采用灸的办法。取一根艾条,点燃后在此处施行温和的灸法。所谓温和的灸法,就是将点燃的艾条固定悬灸于施灸部位大约3厘米高度,以皮肤稍起红晕,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感为宜。如此灸大约10分钟左右,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有胃病的朋友来说,仅仅通过穴位刺激还是不够的。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公孙穴解决的只是一个治的问题,如何才能“养”呢?养胃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慢慢调养。这里再为大家介绍一款养胃药膳——牛奶粥。取大米100克,牛奶500克。将大米煮粥,熟后倒入牛奶搅1拌即成。中医认为,牛奶补气血,入肺、胃,因此有很好的养胃功效。尽管这道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是在粥熟后加入牛奶,但其养胃功效却大大增强。中医有时候就是这样奇妙。牛奶粥做起来十分方便,可以当作早餐,天天食用。另外,奉劝胃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还要注意保养,少食生冷、油炸及辛辣食品。

附二:公孙穴--摆平痛经及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