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器计算

定时器计算
定时器计算

STM32中的定时器有很多用法:

(一)系统时钟(SysTick)

设置非常简单,以下是产生1ms中断的设置,和产生10ms延时的函数:

void RCC_Configuration(void)

{

RCC_ClocksTypeDef RCC_ClockFreq;

SystemInit();//源自system_stm32f10x.c文件,只需要调用此函数,则可完成RCC的配置. RCC_GetClocksFreq(&RCC_ClockFreq);

//SYSTICK分频--1ms的系统时钟中断

if (SysTick_Config(SystemFrequency / 1000))

{

while (1); // Capture error

}

}

void SysTick_Handler(void)//在中断处理函数中的程序

{

while(tim)

{

tim--;

}

}

//调用程序:

Delay_Ms(10);

当然,前提是要设置好,变量tim要设置成volatile类型的。

(二)第二种涉及到定时器计数时间(TIMx)

/*TIM3时钟配置*/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2; //预分频(时钟分频)72M/(2+1)=24M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向上计数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65535; //装载值18k/144=125hz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TIM_CKD_DIV1;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RepetitionCounter = 0x0;

TIM_TimeBaseInit(TIM3,&TIM_TimeBaseStructure);

定时时间计算: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2;

//分频2 72M/(2+1)/2=24MHz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65535; //计数值65535

((1+TIM_Prescaler )/72M)*(1+TIM_Period )=((1+2)/72M)*(1+65535)=0.00273秒

=366.2Hz */

注意两点(来自大虾网,未经检验)

(1)TIMx(1-8),在库设置默认的情况下,都是72M的时钟;

(2)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RepetitionCounter=0;

是重复计数,就是重复溢出多少次才给你来一个溢出中断,

它对应的寄存器叫TIM1 RCR.

如果这个值不配置,上电的时候寄存器值可是随机的,本来1秒中断一次,可能变成N 秒中断一次

假设系统时钟是72Mhz,TIM1 是由PCLK2 (72MHz)得到,TIM2-7是由 PCLK1 得到

关键是设定时钟预分频数,自动重装载寄存器周期的值

/*每1秒发生一次更新事件(进入中断服务程序)。RCC_Configuration()的SystemInit()的RCC->CFGR |= (uint32_t)RCC_CFGR_PPRE1_DIV2表明TIM3CLK为72MHz。因此,每次进入中断服务程序间隔时间为

((1+TIM_Prescaler )/72M)*(1+TIM_Period )=((1+7199)/72M)*(1+9999)=1秒 */

定时器的基本设置

1、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7199;//时钟预分频数例如:时钟频率=72/(时钟预分频+1)

2、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9999; // 自动重装载寄存器周期的值(定时时间) 累计 0xFFFF个频率后产生个更新或者中断(也是说定时时间到)

3、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1_CounterMode_Up; //定时器模式向上计数

4、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0x0; //时间分割值

5、 TIM_TimeBaseInit(TIM2, &TIM_TimeBaseStructure);//初始化定时器2

6、 TIM_ITConfig(TIM2, TIM_IT_Update, ENABLE); //打开中断溢出中断

7、 TIM_Cmd(TIM2, ENABLE);//打开定时器

或者: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35999;//分频35999 72M/ (35999+1)/2=1Hz 1秒中断溢出一次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2000; //计数值2000

((1+TIM_Prescaler )/72M)*(1+TIM_Period )=((1+35999)/72M)*(1+2000)=1秒 */

第一种

对定时器的基本配置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1000; //设置自动装载寄存器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35999; //分频计数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0;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选择向上计数TIM_TimeBaseInit(TIM2, &TIM_TimeBaseStructure);

TIM_Cmd(TIM2, ENABLE); //是能定时器

始能定时器的中断:

TIM_ITConfig(TIM2, TIM_IT_Update, ENABLE);

在开启时钟里一定要打开TIM2的时钟,函数表达式如下:

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TIM2, ENABLE);

4:中断向量函数的编写:

void NVIC_Configuration(void)

{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ifdef VECT_TAB_RAM //如果程序在ram中调试那么定义中断向量表在Ram中否则在Flash 中

/* Set the Vector Table base location at 0x20000000 */

NVIC_SetVectorTable(NVIC_VectTab_RAM, 0x0);

#else /* VECT_TAB_FLASH */

/* Set the Vector Table base location at 0x08000000 */

NVIC_SetVectorTable(NVIC_VectTab_FLASH, 0x0);

#endif

/* Enable the TIM2 global Interrupt */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TIM2_IRQChannel;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 = 0;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0;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

5:中断函数的编写:

当有TIM2的无论哪个中断触发中断发生那么就会进入这个函数

TIM2_IRQHandler(void)

所以这个更新事件的中断判断要依靠以下语句:

if (TIM_GetITStatus(TIM2, TIM_IT_Update) == SET)

按照以上步骤配置可以顺利进行定时器的基本定时应用

第二种方法:

/* Enable TIM2 Update interrupt [TIM2溢出中断允许]*/

TIM_ITConfig(TIM2, TIM_IT_CC1, ENABLE);

中断中的设置为:

if (TIM_GetITStatus(TIM2, TIM_IT_CC1) != RESET)

1、PWM输出模式

TIM_Period配置是代表波形的周期,因此其数值一定要比输出配置中

TIM_OCInitStructure.TIM_Pulse的数值大。(如TIM_Period = 0x3E7则波形频率为TIMCLK/(0x3E7+1))且只要TIM_Period 不为零,则其TIMCLK为系统频率的一半。

TIM_Prescaler是在上述基础上再分频(如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0x2,以1中配置为例,则输出波形频率变为TIMCLK/(0x3E7+1)/(0x2+1))。若此时

TIM_OCInitStructure.TIM_Pulse = CCR1_Val;(例如CCR1_Val=15则占空比为:

CCR1_Val/(TIM_Period+1))所以TIM_Prescaler之改变输出波形的周期,并不改变占空比。

2、TIM_OCMode_Toggle TIM输出比较触发模式

此项功能是用来控制一个输出波形,或者指示一段给定的的时间已经到时。在输出比较模式下,更新事件UEV对OCxREF和OCx输出没有影响。即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配置大小对输出波形的频率没有影响(但是TIM_Period的值一定要大于

TIM_OCInitStructure.TIM_Pulse,否则还没来得及更新时间就产生中断,这样结果肯定就会错误)

例如下面程序:

vu16 CCR2_Val = 0x4000;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0xFFF5;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0x02;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0x0;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 Output Compare Toggle Mode configuration: Channel1 */

TIM_OCInitStructure.TIM_OCMode = TIM_OCMode_Toggle;

TIM_OCInitStructure.TIM_Channel = TIM_Channel_1;

TIM_OCInitStructure.TIM_Pulse = CCR1_Val;

TIM_OCInitStructure.TIM_OCPolarity = TIM_OCPolarity_Low;

TIM_OCInit(TIM2, &TIM_OCInitStructure);

TIM2 Configuration: 输出比较模式:

TIM2CLK = 36 MHz, Prescaler = 0x2, 所以TIM2 counter clock = 12 MHz

CC1 update rate (更新频率)= TIM2 counter clock / CCR1_Val = 366.2 Hz

3、TIM输出比较时间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TIM的计数时钟频率为TIM2CLK/TIM_PrescalerConfig,且TIMCLK同前面一样,只要TIM_Period不为零,就是系统时钟的一半。如下例子:系统时钟72M,所以TIMCLK=36M,而TIM_PrescalerConfig配置为36000,所以TIM计数时钟频率为1000HZ。由下面CCR1_Val=250可知,第一次中断发生在0.25s后,由于中断程序中

TIM_SetCompare1(TIM2, capture + CCR1_Val);将比较值设置为两倍,所以以后每次都是0.5s产生一次中断来点亮LED.同理其他三个LED每隔1s,2s,3s点亮一次。(值得注意的是中断中每次都需要更新比较值,还有就是TIM_Period的值只要不是零或小于用于比较的值,其大小不会影响结果)。

vu16 CCR1_Val = 250;

vu16 CCR2_Val = 500;

vu16 CCR3_Val = 1000;

vu16 CCR4_Val = 1500;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0xFFFF;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0x00;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0x0;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TIM_PrescalerConfig(TIM2, 36000, TIM_PSCReloadMode_Immediate);

TIM_OCInitStructure.TIM_OCMode = TIM_OCMode_Timing;

TIM_OCInitStructure.TIM_Channel = TIM_Channel_1;

TIM_OCInitStructure.TIM_Pulse = CCR1_Val;

TIM_OCInitStructure.TIM_OCPolarity = TIM_OCPolarity_High;

TIM_OCInit(TIM2, &TIM_OCInitStructure);

TIM_OC1PreloadConfig(TIM2, TIM_OCPreload_Disable);

TIM_OCInitStructure.TIM_Channel = TIM_Channel_2;

TIM_OCInitStructure.TIM_Pulse = CCR2_Val;

TIM_OCInit(TIM2, &TIM_OCInitStructure);

TIM_OC2PreloadConfig(TIM2, TIM_OCPreload_Disable);

TIM_OCInitStructure.TIM_Channel = TIM_Channel_3;

TIM_OCInitStructure.TIM_Pulse = CCR3_Val;

TIM_OCInit(TIM2, &TIM_OCInitStructure);

TIM_OC3PreloadConfig(TIM2, TIM_OCPreload_Disable);

TIM_OCInitStructure.TIM_Channel = TIM_Channel_4;

TIM_OCInitStructure.TIM_Pulse = CCR4_Val;

TIM_OCInit(TIM2, &TIM_OCInitStructure);

TIM_OC4PreloadConfig(TIM2, TIM_OCPreload_Disable);

TIM_ITConfig(TIM2, TIM_IT_CC1 | TIM_IT_CC2 | TIM_IT_CC3 | TIM_IT_CC4, ENABLE); TIM_Cmd(TIM2, ENABLE);

中断程序如下:

void TIM2_IRQHandler(void)

{

if (TIM_GetITStatus(TIM2, TIM_IT_CC1) != RESET)

{

TIM_ClearITPendingBit(TIM2, TIM_IT_CC1);

GPIO_WriteBit(GPIOC, GPIO_Pin_7, (BitAction)(1-GPIO_ReadOutputDataBit(GPIOC, GPIO_Pin_7)));

capture = TIM_GetCapture1(TIM2);

TIM_SetCompare1(TIM2, capture + CCR1_Val);

}

else if (TIM_GetITStatus(TIM2, TIM_IT_CC2) != RESET)

{

TIM_ClearITPendingBit(TIM2, TIM_IT_CC2);

GPIO_WriteBit(GPIOC, GPIO_Pin_6, (BitAction)(1-GPIO_ReadOutputDataBit(GPIOC, GPIO_Pin_5)));

capture = TIM_GetCapture2(TIM2);

TIM_SetCompare2(TIM2, capture + CCR2_Val);

}

else if (TIM_GetITStatus(TIM2, TIM_IT_CC3) != RESET)

{

TIM_ClearITPendingBit(TIM2, TIM_IT_CC3);

GPIO_WriteBit(GPIOC, GPIO_Pin_5, (BitAction)(1-GPIO_ReadOutputDataBit(GPIOC, GPIO_Pin_5)));

capture = TIM_GetCapture3(TIM2);

TIM_SetCompare3(TIM2, capture + CCR3_Val);

}

else

{

TIM_ClearITPendingBit(TIM2, TIM_IT_CC4);

GPIO_WriteBit(GPIOC, GPIO_Pin_4, (BitAction)(1-GPIO_ReadOutputDataBit(GPIOC, GPIO_Pin_4)));

capture = TIM_GetCapture4(TIM2);

TIM_SetCompare4(TIM2, capture + CCR4_Val);

}

}

51单片机定时器初值的计算

51单片机定时器初值的计算 一。10MS定时器初值的计算: 1.晶振12M 12MHz除12为1MHz,也就是说一秒=1000000次机器周期。10ms=10000次机器周期。65536-10000=55536(d8f0) TH0=0xd8,TL0=0xf0 2.晶振11.0592M 11.0592MHz除12为921600Hz,就是一秒921600次机器周期,10ms=9216次机器周期。 65536-9216=56320(dc00) TH0=0xdc,TL0=0x00 二。50MS定时器初值的计算: 1.晶振12M 12MHz除12为1MHz,也就是说一秒=1000000次机器周期。50ms=50000次机器周期。65536-50000=15536(3cb0) TH0=0x3c,TL0=0xb0 2.晶振11.0592M 11.0592MHz除12为921600Hz,就是一秒921600次机器周期,50ms=46080次机器周期。 65536-46080=19456(4c00) TH0=0x4c,TL0=0x00 三。使用说明 以12M晶振为例:每秒钟可以执行1000000次机器周期个机器周期。而T 每次溢出 最多65536 个机器周期。我们尽量应该让溢出中断的次数最少(如50ms),这样对主程序的干扰也就最小。开发的时候可能会根据需要更换不同频率的晶振(比如c51单片机,用11.0592M的晶振,很适合产生串

口时钟,而12M晶振很方便计算定时器的时间),使用插接式比较方便。 51单片机12M和11.0592M晶振定时器初值计算 2011-01-04 22:25 at89s52,晶振频率12m 其程序如下: 引用代码:#include #include void timer0_init() { TMOD=0x01;//方式1 TL0=0xb0; TH0=0x3c; TR0=1; ET0=1; } void timer0_ISR(void) interrupt 1 { TL0=0xb0; TH0=0x3c;//50ms中断一次 single++; if(single==20) { kk++; single=0; } } void main() { int kk=0;//计数器 int single=0; timer0_init(); } TL0=0xb0; TH0=0x3c; 这两个是怎么算出来得

AVR定时器中断初值计算方法

AVR定时器中断初值计算方法 使用芯片ATMega16外部晶振 定时器1(16位定时器)寄存器TCCR1B=0x04设定256预分频要利用定时器定时1秒 1,4000000/256=15625说明定时器每当1/15625秒就会触发一次中断 2,65535-15625=49910计算出要累加多少次才能在1秒后出发定时器1的溢出中断 3,49910<==>C2F6将计算后的值换算成16进制 4,TCNT1H=0xC2;对寄存器赋值 TCNT1L=0xF6; ================================================= 例如用16位定时器TIMER1,4MHZ晶振,256分频,100ms定时,如何求得初值赋给TCNT1 65536-(4M/256)*= 其中,4M是晶体频率,是定时时长单位秒。 对于8位的定时器 T=(2^8-计数初值)*晶振周期*分频数=(2^8-计数初值)/晶振频率*分频数计数初值=2^8-T/晶振周期/分频数=2^8-T*晶振频率/分频数

因为AVR一指令一周期 IARForAVR精确延时 C语言中,想使用精确的延时程序并不容易。IAR中有这样的一个函数__delay_cycles(),该函数在头文件中定义,函数的作用就是延时N个指令周期。根据这个函数就可以实现精确的延时函数了(但不能做到100%精确度)。 实现的方法: 建立一个的头文件: #ifndef__IAR_DELAY_H #define__IAR_DELAY_H #include<> #defineXTAL8//可定义为你所用的晶振频率(单位Mhz) #definedelay_us(x)__delay_cycles((unsignedlong)(x*XTAL)) #definedelay_ms(x)__delay_cycles((unsignedlong)(x*XTAL*1000)) #definedelay_s(x)__delay_cycles((unsignedlong)(x*XTAL*1000000 )) #endif

单片机定时器习题

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中断和串行口习题 一、填空题 1、若要启动定时器T0开始计数,则应将TR0的值设置为 1 。 2、定时器T1工作在方式0时,其定时时间为(8192-定时器初值)*2us 。方式1时定时时间又为(65536-定时器初值)*2us 。 3、串行通信有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两种基本通讯方式。 4、波特率是指每秒钟传递信息的位数。 5、如果要将现有的波特率加倍,可使用指令MOV PCON,#80H 。 6、当串行口工作在方式1时,一帧信息共有10位,即起始位、8个数据位、停止位。 7、串行口工作在方式2时的波特率为fosc/32或fosc/64 。 8、外部中断1的程序入口地址是0013H 。 二、选择题 1、若要采用定时器0,方式1,如何设置TMOD__B__ A.00H B.01H C.10H D. 11H 2、单片机采用方式0时是13位计数器,它的最大定时时间是多少?_B__ A.81.92ms B.8.192ms C.65.536ms D.6.5536ms 3、以下哪项不是中断的特点? C A.分时操作 B.实时处理 C.在线编程 D.故障处理 4、外部中断响应时间至少需要__A个机器周期。 A.3 B.2 C.4 D.8 5、通过串口发送和接受数据时,在程序中使用__A___指令。 A.MOV BMOVX C.MOVC D.SW AP 6、以下哪个是中断优先级寄存器?__B A.IE B.IP C.TCON D.SCON 7、串行口中断的程序入口地址是 C 。 A 0003H B 001BH C 0023H D 000BH 三、判断题 1、8051的两个定时器T0和T1都是16位的计数器。(对) 2、单片机的计数器最高检测频率为振荡频率的1/12。(错) 3、定时/计数器的方式2具有自动装入初值的功能。(对) 4、引起中断的原因或发出中断申请的来源称为中断源。(对) 5、中断可使CPU和外设同时工作。(对) 6、定时器的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是用作中断溢出标志,并控制定时计数器的启动和停止。(错) 7、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可以位寻址。(对) 8、MCS-51系列单片机的5个中断源都是可屏蔽中断。(对) 四、综合题

单片机定时器习题

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中断和串行 口习题 一、填空题 1、若要启动定时器T0开始计数,则应将TR0的值 设置为 1 。 2、定时器T1工作在方式0时,其定时时间为 (8192-定时器初值)*2us 。方式1时定时时间又 为(65536-定时器初值)*2us 。 3、串行通信有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两 种基本通讯方式。 4、波特率是指每秒钟传递信息的位数。 5、如果要将现有的波特率加倍,可使用指令 MOV PCON,#80H 。 6、当串行口工作在方式1时,一帧信息共有10位, 即起始位、8个数据位、停止位。 7、串行口工作在方式2时的波特率为 fosc/32或 fosc/64 。 8、外部中断1的程序入口地址是 0013H 。 二、选择题 1、若要采用定时器0,方式1,如何设置TMOD__B__ A.00H B.01H C.10H D. 11H 2、单片机采用方式0时是13位计数器,它的最大

定时时间是多少?_B__ A.81.92ms B.8.192ms C.65.536ms D.6.5536ms 3、以下哪项不是中断的特点? C A.分时操作 B.实时处理 C.在线编程 D.故障处理 4、外部中断响应时间至少需要__A个机器周期。 A.3 B.2 C.4 D.8 5、通过串口发送和接受数据时,在程序中使用__A___ 指令。 A.MOV BMOVX C.MOVC D.SWAP 6、以下哪个是中断优先级寄存器?__B A.IE B.IP C.TCON D.SCON 7、串行口中断的程序入口地址是 C 。 A 0003H B 001BH C 0023H D 000BH 三、判断题 1、8051的两个定时器T0和T1都是16位的计数器。 (对) 2、单片机的计数器最高检测频率为振荡频率的 1/12。(错) 3、定时/计数器的方式2具有自动装入初值的功能。 (对) 4、引起中断的原因或发出中断申请的来源称为中断 源。(对) 5、中断可使CPU和外设同时工作。(对) 6、定时器的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是用作中断溢出 标志,并控制定时计数器的启动和停止。(错) 7、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可以位寻址。(对) 8、MCS-51系列单片机的5个中断源都是可屏蔽中断。

定时器定时时间的计算(SystemCoreClock与OS_TICKS_PER_SEC的关系)

定时器定时时间的计算(SystemCoreClock与OS_TICKS_PER_SEC的关系) 定时器定时时间的计算 xcj 2015/06/03 09:23 假设定时器的时钟频率为f,f已知。那么定时器每计数一次所用时间为1/f。1/f代表了定时器的定时的时间精度(或最小计时单位)。 往计数器写的初值为Ticks,就是经过Ticks个周期后,定时器值变为0,定时时间到了。 如果我们要定时的时间为T,那么计算公式为: T = ticks * (1/f) (1) 整理后可得 ticks = f * T (2) 举个例子,假如定时器的时钟为SystemCoreClock,要定时1mS。 那么 ticks = SystemCoreClock * 1mS =SystemCoreClock * 1 * 10^(-3)=SystemCoreClock/1000 换个思路,如果已知定时器的时钟频率为f,要用定时器产生一个频率为f1的定时中断(T=1/f1)。根据公式(2)有 ticks = f /f1 (3) 上面的式子中 f1

STM32定时时间的计算

STM32 定时器定时时间的计算 假设系统时钟是72Mhz,TIM1 是由PCLK2 (72MHz)得到,TIM2-7是由 PCLK1 得到关键是设定时钟预分频数,自动重装载寄存器周期的值/*每1秒发生一次更新事件(进入中断服务程序)。RCC_Configuration()的SystemInit()的 RCC->CFGR |= (uint32_t)RCC_CFGR_PPRE1_DIV2表明TIM3CLK为72MHz。因此,每次进入中断服务程序间隔时间为: ((1+TIM_Prescaler )/72M)*(1+TIM_Period )=((1+7199)/72M)*(1+9999)=1秒。定时器的基本设置如下: 1、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7199;//时钟预分频数例如:时钟频率=72/(时钟预分频+1)。 2、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9999; // 自动重装载寄存器周期的值(定时时间)累计 0xFFFF个频率后产生个更新或者中断(也是说定时时间到)。 3、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TIM1_CounterMode_Up; //定时器模式向上计数。 4、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0x0; //时间分割值。 5、 TIM_TimeBaseInit(TIM2, &TIM_TimeBaseStructure);//初始化定时器2。 6、 TIM_ITConfig(TIM2, TIM_IT_Update, ENABLE); //打开中断溢出中断。 7、 TIM_Cmd(TIM2, ENABLE);//打开定时器或者: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35999;//分频35999,72M/ (35999+1)/2=1Hz 1秒中断溢出一次。 8、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2000; //计数值2000 ((1+TIM_Prescaler )/72M)*(1+TIM_Period )=((1+35999)/72M)*(1+2000)=1秒。 9、注意使用不同定时器时,要注意对应的时钟频率。例如TIM2对应的是APB1,而TIM1对应的是APB2 通用定时器实现简单定时功能 以TIME3为例作为说明,简单定时器的配置如下: void TIM3_Config(void) { TIM_TimeBaseInitTypeDefTIM_TimeBaseStructure; TIM_DeInit(TIM3); //复位TIM2定时器 /* TIM2 clock enable [TIM2定时器允许]*/ 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TIM3, ENABLE); /* TIM2 configuration */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49; // 0.05s定时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35999; // 分频36000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TIM_CKD_DIV1; // 时钟分割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计数方向向上计数 TIM_TimeBaseInit(TIM3, &TIM_TimeBaseStructure); /* Clear TIM2 update pending flag[清除TIM2溢出中断标志] */

51单片机定时器初值的计算

51单片机定时器初值的计算一。10MS定时器初值的计算: 1.晶振12M 12MHz除12为1MHz,也就是说一秒=1000000次机器周期。10ms=10000次机器周期。 65536-10000=55536(d8f0) TH0=0xd8,TL0=0xf0 2.晶振11.0592M 11.0592MHz除12为921600Hz,就是一秒921600次机器周期,10ms=9216次机器周期。 65536-9216=56320(dc00) TH0=0xdc,TL0=0x00 二。50MS定时器初值的计算: 1.晶振12M 12MHz除12为1MHz,也就是说一秒=1000000次机器周期。50ms=50000次机器周期。 65536-50000=15536(3cb0) TH0=0x3c,TL0=0xb0 2.晶振11.0592M 11.0592MHz除12为921600Hz,就是一秒921600次机器周期,50ms=46080次机器周期。 65536-46080=19456(4c00)

TH0=0x4c,TL0=0x00 三。使用说明 以12M晶振为例:每秒钟可以执行1000000次机器周期个机器周期。而T 每次溢出 最多65536 个机器周期。我们尽量应该让溢出中断的次数最少(如50ms),这样对主程序的干扰也就最小。 开发的时候可能会根据需要更换不同频率的晶振(比如c51单片机,用11.0592M的晶振,很适合产生串口时钟,而12M晶振很方便计算定时器的时间),使用插接式比较方便。 对12MHz 1个机器周期1us 12/fosc = 1us 方式0 13位定时器最大时间间隔 = 2^13 = 8.192ms 方式1 16位定时器最大时间间隔 = 2^16 = 65.536ms 方式2 8位定时器最大时间间隔 = 2^8 = 0.256ms =256 us 定时5ms,计算计时器初值 M = 2^K-X*Fosc/12 12MHz 方式0: K=13,X=5ms,Fosc=12MHz 则M = 2^13 - 5*10^(-3)*12*10^6/12= 3192 = 0x0C78 THx = 0CH,TLx = 78H, 方式1: K=16,X=5ms,Fosc=12MHz 则M = 2^16 - 5*10^(-3)*12*10^6/12= 60536 = 0xEC78 THx = ECH,TLx = 78H,

定时器-计数器

定时器 / 计数器 一、实验目的 ⒈学会8253芯片和微机接口的原理和方法。 ⒉. 掌握8253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和编程原理。 二、实验内容 利用8253进行二次分频,控制LED灯亮10秒,灭10秒。 三、实验程序清单(在H8253.ASM的基础上修改) CODE SEGMENT ;H8253.ASM ASSUME CS: CODE ORG 1290H START: JMP TCONT TCONTRO EQU 0043H TCON0 EQU 0040H TCON1 EQU 0041H TCONT: MOV DX,TCONTRO MOV AL,36H ;0号通道控制字需要修改 OUT DX,AL MOV DX,TCON0 ;计数初值要按计算出的值来写 MOV AL,00H OUT DX,AL MOV AL,04H OUT DX,AL MOV DX,TCONTRO MOV AL,36H ;1号通道控制字需要修改 OUT DX,AL MOV DX,TCON1 MOV AL,00H ;计数初值要按计算出的值来写 OUT DX,AL MOV AL,02H OUT DX,AL JMP $ CODE ENDS END START

四、实验步骤 ⒈8253的GATE0、GATE1接+5V,OUT0接CLK1,CLK1接LED灯(L1)。 8253的CLK0插孔接分频器74LS393(左下方)的T2插孔,分频器的频 率源为8.0MHZ,T→8.0MHZ。 ⒉运行实验程序 在系统提示符“P.”状态下,联机运行程序 3. 观察实验现象,修改程序中的计数初始值,观察结果。

关于定时器初值的设定

深入理解需要精通定时器溢出原理: 晶振时钟12分频后得到机器时钟,定时器启动后会按机器时钟进位,16bit模式,定时器溢出频率就是机器时钟除以定时器多余“空间”, 例如定时器初值是0xffff,则每1个机器时钟都会溢出,产生中断 例如定时器初值是0xfffe,则每2个机器时钟会溢出 …… 例如定时器初值是【65535(0xffff)-999】,则每1000个机器时钟会溢出,或 例如定时器初值是【65536-1000】,则每1000个机器时钟会溢出 …… 依次类推 实例 例如:设T0工作方式1定时,定时时间为2ms,在P1.0引脚上输出周期为4ms的方波,设单片机的晶振频率为12MHz。 解:要在P1.0输出周期为4ms的方波,即要使P1.0每隔2ms取反1次。 T0方式1定时,则T0的方式字为:TMOD=01H 计算2ms定时T0的初值: 12M晶振,机器周期为1M,2ms就是X个机器周期 X=T(2ms)/T0(1s/(12M/12))=0.002/1/1000000=2000 定时器初值就是65536-X=65536-2000=63536=F830H 其中将高8位F8H赋给TH0,低8位30H赋给TL0。 采用查询方法,编程如下: 1. https://www.360docs.net/doc/d85412517.html, 0000H 3.AJMP MAIN 4. https://www.360docs.net/doc/d85412517.html,O 0100H 6.MAIN: MOV TMOD,#01H 7.MOV TL0,#30H 8.MOV TH0,0F8H 9.SETB TR0 10.LOOP: JBC TF0,NEXT 11.SJMP LOOP 12.NEXT: MOV TL0,#30H 13.MOV TH0,#0F8H 14.CPL P1.0 15.SJMP LOOP 复制代码 采用中断的方法,编程如下: https://www.360docs.net/doc/d85412517.html, 0000H 2.AJMP MAIN

89C51单片机定时器所定时间的计算以及写法

89C51单片机定时器时间的计算以及写法 今晚学单片机的时候,有一点儿问题,就去网上看了看,发现了很多人不会单片机定时,也就是具体时间的设定,不知道如何设定,而且有关方面的书籍、资料讲解又太过术语化,所以就写一篇通俗些的语言讲述一下如何定时。 为了便于理解,先讲解一点儿关于单片机内部定时器和计数器的基本知识,如果学过数字电路,就不用管这些,看下边的就好了: (1)由于单片机内部定时器、计数器均为八位,所以它们从0开始到计数计满,也就是能从0000 0000计数到1111 1111,即 2^0到2^16,转换成十进制,就是0——65536。 (2)外部的晶振电路提供的频率,到单片机内部,经过硬件电路,进行了12分频,不要问为什么,就这么记着就好了。比如外 部晶振是12MHZ的,那么到了单片机内部,用的频率就是 1MHz的。 89C51单片机常使用的晶振频率为12MHz和11.0592MHz两种,主要讲述这两种频率的,如果用其他的,只需要相应改变即可,下面分别讲述如何定时: (1)使用12MHz晶振: 单片机工作的频率f:12MHz/12=1MHz, 那么时钟周期T1:T1=1/f=1μs, 比如你要定时T2=50ms=50000μs,

你需要总时间T=T1 x T2=50000,也就是说你需要50000个周期才能走完你所要定的时间,当把数全都计满,是需要65536个周期,也就是说还有65536-50000=15536个周期没有走,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个初始值放到计数器里面,让它从15536开始计数,当计够50000个周期,也就计满了,即到达了65536。 就像水往水缸里流,你需要流满半缸水的时间,但是现在水缸是空的,你可以先把水缸灌半缸水,然后让它从半缸水开始流,当流满了的时候,也就到了你需要的那个时间。 然后,15536转成十六进制为:0x3CB0,将3C放到定时器的高8位,B0放到第8位,就完成了定时。 我们在写程序赋初始值的时候一般是这么写的,可以参考一下:TH0=0x3C; TL0=0xB0; 或者 TH0=(65536-50000)/256; TL0=(65536-50000)%256; PS:如果你定时是其他的,可以把根据我上边讲解的,把T=50000换成相应的数值即可。 (2)使用11.0592MHz晶振: 单片机工作的频率f:11.0592MHz/12=0.9216MHz, 那么时钟周期T1:T1=(1/0.9216)μs,

51单片机定时器使用

51单片机定时器使用——小灯闪烁一、定时器工作方式设置TMOD=0x01 GATE =0 由TR=1控制开始计时; C/ T=0 作为定时时器使用; M1=0\M0=1 用作16位定时器 二、计数寄存器TH0\TL0初始值计算如定时0.02秒 普通51单片机12T模式: (一)手工计算例如晶振为10.6850MHZ 定时20毫秒 X/10.6850*1000000*12=20毫秒 X=17808 原始值T0=Y Y+17808=65536 Y=47728 利用科学计算器进行16进制转换为0Xb800 TH0=0x80 TL0=0x00 (二)单片机公式计算 TL0=T1MS;//初始化定时的计数初值(第8位),高8位丢失 (三)启动定时器(TR0=1),判断是否溢出(If(TF0==1){//}),时间到。 (四)闪烁的小灯代码 #include //P1 0脚接LED小灯 sbit led=P1^0;

//定义延时函数,循环cs次,时间长为20*cs毫秒 void delay20(unsigned int cs) { unsigned int shuL=0; TMOD=0x01; //初始值根据单片机时钟频率计算 TH0=0xB8; TL0=0x00; //启动定时器 TR0=1; while(shuL<=cs) { if(TF0==1) //查询是否溢出,溢出后复位溢出标志,赋初始值,循环计数加。{TF0=0; TH0=0xBA; TL0=0x70; shuL=shuL+1; } } } void main()

{ delay20(500); //小灯取反,亮500*20毫秒,即10秒; led=~led; delay20(500); }

AVR定时器中断初值计算方法

AVR 定时器中断初值计算方法 使用芯片AT Mega16 外部晶振 定时器1 (16位定时器)寄存器TCCR1B = 0x04 设定256预分频 要利用定时器定时1秒 1,4000000 / 256 = 15625 说明定时器每 当1/15625 秒就会触发一次中断 2,65535 - 15625 = 49910 计算出要累加多少次才能在1秒后出发定时器1的溢出中断 3,49910 <==> C2 F6 将计算后的值换算成16进制 4,TCNT1H = 0xC2 ; 对寄存器赋值 TCNT1L = 0xF6 ; ================================================= 例如用16位定时器TIMER1,4MHZ晶振,256分频,100ms定时,如何求得初值赋给TCNT1 65536-(4M/256)*= 其中,4M是晶体频率,是定时时长单位秒。 对于8位的定时器

T=(2^8-计数初值)*晶振周期*分频数=(2^8-计数初值)/晶振频率*分频数计数初值=2^8-T/晶振周期/分频数=2^8-T*晶振频率/分频数 因为AVR一指令一周期 IAR For AVR 精确延时 C语言中,想使用精确的延时程序并不容易。IAR 中有这样的一个函数__delay_cycles(),该函数在头文件中定义,函数的作用就是延时N个指令周期。根据这个函数就可以实现精确的延时函数了(但不能做到100%精确度)。 实现的方法: 建立一个的头文件: #ifndef __IAR_DELAY_H #define __IAR_DELAY_H #include <> #define XTAL 8 //可定义为你所用的晶振频率(单位Mhz)#define delay_us(x) __delay_cycles ( (unsigned lon g)(x * XTAL) )

时钟源及定时器计算方法

时钟源及定时器计算方法示例一.时钟源 Fin=8MHz ●时钟源定义 规则: Fpllo必须大于20MHZ且少于66MHZ Fpllo * 2s必须少于170MHZ Fin/p推荐为1MHZ 或大于,但小于2MHZ 例:设晶振工作频率fin=8MHz,要求产生主时钟频率MCLK==64MHz m = (MDIV + 8),p = (PDIV + 2),s = SDIV 由于Fpllo * 2s<170MHZ →2s <170MHz/64 MHz = 2.65 →s=1=SDIV Fin/p推荐为1MHZ 或大于,但小于2MHZ, 1MHz<=Fin/p<2M Fin /2M<=P< Fin/1M →4<=P<8 p = (PDIV + 2) →2<=PDIV<6

Fpllo = (m * Fin)/(p * 2s) 注:答案不唯一 ●SDIV=1 (0x01) PLLCON[1:0] 2位0~3 ●取PDIV=2 (0x02) PLLCON[9:4] 6位0~63 ●MDIV=?(0x38) PLLCON[19:12] 8位0~255 由 Fpllo=MCLK=( MDIV +8)*8M/( PDIV +2)*2SDIV =( MDIV +8)*8M/((2+2)*21)= 64MHz →( MDIV +8)*8M/8= 64MHz →MDIV +8=64 →MDIV=56 PLLCON:MDIV[19:12],PDIV[9:4],SDIV[1:0] 0x38 0x2 0x1 ●对PLLCON赋值方法一: PLLCON=0b0011 1000 0000 0010 0001或PLLCON=0x380201 ●对PLLCON赋值方法二: PLLCON= ((MDIV<<12)| (PDIV<<4)|( SDIV<<0)) 二.定时器定义 定时器输入时钟频率f in=MCLK/{预分频值+1}/{再分频值}= MCLK/{ prescaler +1}/{DIV},其中预分频值为0~255,再分频DIV为2,4,8,16,32 例:设系统输入主时钟频率为MCLK=64MHz,要求定时器Time0输出脉冲时间间隔T=5s,占空比为20%。 注:答案不唯一。 ●由定时器输出频率要求可知:f out=1/T=1/5=0.2Hz ●设取DIV= 32 Prescaler=199 Prescaler:0~255 ●由f in= MCLK/{ prescaler +1}/DIV=64MHz/200/32=10KHz 尽量保持整除 ●TCNTBn = f in / f out=10KHz/0.2=50K=50000 TCNTBn寄存器为16位:0~65535 ●占空比20%,可得TCMPBn= TCNTBn*20%=50000*20%=10000,即定时器从50000递 减计数至10000时(即TCMPBn= TCNTBn),Tout输出高电平 定时器配置及启动!

51单片机定时器实验报告

51单片机定时器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使定时器0或者定时器1工作在方式1,定时50ms触发蜂鸣器。C语言程序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ahr unsigned char sbit FM=P0^0; void main() { TMOD=0x01; TH0=(65535-50000)/256; TH0=(65535-50000)%256; EA=1; //开总中断 ET0=1; //开定时器0中断 TR0=1; while(1); } void T0_time()interrupt 1 { TH0=(65535-50000)/256; TH0=(65535-50000)%256; FM=~FM; } 汇编程序 ORG 0000H JAMP MAIN ORG 000BH

LJMP INT0_INT ORG 0100H MIAN: SETB EA SETB ET0 AJMP $ INT0_INT:MOV R2,#0FAH MOV R3,#0C8H DJNZ R3,$ DJNZ R2,INT0_INT RETI (2)编写程序使定时器0或者定时器1工作在方式1,定时500ms使两位数码管从00、01、02……98、99每间隔500ms加1显示。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ahr unsigned char uint num,num1; sbit FM=P0^7; int shi,ge,a; void delay(uint); void shumaguan(); unsigned char code table[]={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 0x80,0x90,0x88,0x83, 0xc6,0xa1,0x86,0x8e}; //共阳极数码管0-F编码表 void main() { TMOD=0x01; TH0=(65535-50000)/256; TH0=(65535-50000)%256; EA=1; //开总中断 ET0=1; //开定时器0中断 TR0=1;

51单片机定时器设置

51单片机定时器设置入门(STC89C52RC) STC单片机定时器设置 STC单片机定时器的使用可以说非常简单,只要掌握原理,有一点的C语言基础就行了。要点有以下几个: 1. 一定要知道英文缩写的原形,这样寄存器的名字就不用记了。 理解是最好的记忆方法。好的教材一定会给出所有英文缩写的原形。 2. 尽量用形像的方法记忆 比如TCON和TMOD两个寄存器各位上的功能,教程一般有个图表,你就在学习中不断回忆那个图表的形像 TMOD:定时器/计数器模式控制寄存器(TIMER/COUNTER MODE CONTROL REGISTER) 定时器/计数器模式控制寄存器TMOD是一个逐位定义的8位寄存器,但只能使用字节寻址,其字节地址为89H。 其格式为: 其中低四位定义定时器/计数器C/T0,高四位定义定时器/计数器C/T1,各位的说明: GA TE——门控制。 GA TE=1时,由外部中断引脚INT0、INT1来启动定时器T0、T1。 当INT0引脚为高电平时TR0置位,启动定时器T0; 当INT1引脚为高电平时TR1置位,启动定时器T1。 GA TE=0时,仅由TR0,TR1置位分别启动定时器T0、T1。 C/T——功能选择位 C/T=0时为定时功能,C/T=1时为计数功能。 置位时选择计数功能,清零时选择定时功能。

M0、M1——方式选择功能 由于有2位,因此有4种工作方式: M1M0 工作方式计数器模式TMOD(设置定时器模式) 0 0 方式0 13位计数器TMOD=0x00 0 1 方式1 16位计数器TMOD=0x01 1 0 方式 2 自动重装8位计数器TMOD=0x02 1 1 方式3 T0分为2个8位独立计数器,T1为无中断重装8位计数器TMOD=0x03 单片机定时器0设置为工作方式1为TMOD=0x01 这里我们一定要知道,TMOD的T是TIMER/COUNTER的意思,MOD是MODE的意思。至于每位上的功能,你只要记住图表,并知道每个英文缩写的原型就可以了。 在程序中用到TMOD时,先立即回忆图表,并根据缩写的单词原形理出每位的意义,如果意义不是很清楚,就查下手册,几次下来,TMOD的图表就已经在脑子里了。 8位GA TE位,本身是门的意思。 7位C/T Counter/Timer 6位M1 Mode 1 5位M0 Mode 0 TCON: 定时器/计数器控制寄存器(TIMER/COUNTER CONTROL REGISTER) TMOD分成2段,TCON控制更加精细,分成四段,在本文中只要用到高四段。 TF0(TF1)——计数溢出标志位,当计数器计数溢出时,该位置1。 TR0(TR1)——定时器运行控制位 当TR0(TR1)=0 停止定时器/计数器工作 当TR0(TR1)=1 启动定时器/计数器工作 IE0(IE1)——外中断请求标志位 当CPU采样到P3.2(P3.3)出现有效中断请求时,此位由硬件置1。在中断响应完成后转向中断服务时,再由硬件自动清0。 IT0(IT1)——外中断请求信号方式控制位 当IT0(IT1)=1 脉冲方式(后沿负跳有效) 当IT0(IT1)=0 电平方式(低电平有效)此位由软件置1或清0。 TF0(TF1)——计数溢出标志位

单片机初值的计算方法

计数初值的计算 定时或计数方式下计数初值如何确定,定时器选择不同的工作方式,不同的操作模式其计数值均不相同。若设最大计数值为 M ,各操作模式下的 M 值为: 模式 0 : M=2 13 =8192 模式 1 : M=2 16 =65536 模式 2 : M=2 8 =256 模式 3 : M=256 ,定时器 T0 分成 2 个独立的 8 位计数器,所以 TH0 、 TL0 的 M 均为 256 。 因为 MCS-51 的两个定时器均为加 1 计数器,当初到最大值( 00H 或 0000H )时产生溢出,将 TF 位置 1 ,可发出溢出中断,因此计数器初值 X 的计算式为: X=M- 计数值式中的 M 由操作模式确定,不同的操作模式计数器的长不相同,故M值也不相同。而式中的计数值与定时器的工作方式有关。 1 、计数工作方式时 计数工作方式时,计数脉冲由外部引入,是对外部冲进行计数,因此计数值根据要求确定。其计数初值: X=M- 计数值 例如:某工序要求对外部脉冲信号计 100 次, X=M-100 2 、定时工作方式时 定时工作方式时,因为计数脉冲由内部供给,是对机器周期进行计数,故计数脉冲频率为 f cont =f osc × 1/12 、计数周期 T=1/f cont =12/f osc 定时工作方式的计数初值 X 等于:

X=M- 计数值 =M-t/T=M- ( f osc × t ) /12 式中: f osc 为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t 为要求定时的时间。 定时器有两种工作方式:即定时和计数工作方式。由 TMOD 的 D6 位和 D2 位选择,其中 D6 位选择 T1 的工作方式, D2 位选择 T0 的工作方式。 =0 工作在定时方式, =1 工作在计数方式。并有四种操作模式: 1 、模式 0 : 13 位计数器, TLi 只用低 5 位。 2 、模式 1 : 16 位计数器。 3 、模式 2 : 8 位自动重装计数器, THi 的值在计数中不变, TLi 溢出时, THi 中的值自动装入 TLi 中。 4 、模式 3 : T0 分成 2 个独立的 8 位计数器, T1 停止计数。 MCS-51 有 5 个中断源,可分为 2 个中断优先级,即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中断自然优先级: 外部中断 0 ;定时器 0 中断;外部中断 1 ;定时器 1 中断; 串行口中断;定时器 2 中断 ( 1 )同级或高优先级的中断正在进行中; ( 2 )现在的机器周期还不是执行指令的最后一上机器周期,即正在执行的指令还没完成前不响应任何中断;

51单片机汇编语言教程:19课单片机定时器、中断实验

51单片机汇编语言教程:第19课-单片机定时器、中断实验

要保证执行这些指令的时间少于定时时间就行了。那我们在用软件延时程序的时候不是也能用一些指令来替代DJNZ吗?是的,但是那就要求你精确计算所用指令的时间,然后再减去对应的DJNZ循环次数,很不方便,而现在只要求所用指令的时间少于定时时间就行,显然要求低了。当然,这样的办法还是不好,所以我们常用以下的办法来实现。 程序2:用中断实现 ORG0000H,https://www.360docs.net/doc/d85412517.html, AJMP START ORG000BH;定时器0的中断向量地址 AJMP TIME0;跳转到真正的定时器程序处 ORG30H START: MOV P1,#0FFH;关所灯 MOV TMOD,#00000001B;定时/计数器0工作于方式1 MOV TH0,#15H MOV TL0,#0A0H;即数5536 SETB EA;开总中断允许 SETB ET0;开定时/计数器0允许 SETB TR0;定时/计数器0开始运行 LOOP:AJMP LOOP;真正工作时,这里可写任意程序 TIME0:;定时器0的中断处理程序 PUSH ACC PUSH PSW;将PSW和ACC推入堆栈保护 CPL P1.0 MOV TH0,#15H MOV TL0,#0A0H;重置定时常数 POP PSW POP ACC RETI END 上面的例程中,定时时间一到,TF0由0变1,就会引发中断,CPU将自动转至000B处寻

找程序并执行,由于留给定时器中断的空间只有8个字节,显然不足以写下所有有中断处理程序,所以在000B处安排一条跳转指令,转到实际处理中断的程序处,这样,中断程序能写在任意地方,也能写任意长度了。进入定时中断后,首先要保存当前的一些状态,程序中只演示了保存存ACC和PSW,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需要将可能会改变的单元的值都推入堆栈进行保护(本程序中实际不需保存护任何值,这里只作个演示)。 上面的两个单片机程序运行后,我们发现灯的闪烁非常快,根本分辨不出来,只是视觉上感到灯有些晃动而已,为什么呢?我们能计算一下,定时器中预置的数是5536,所以每计60000个脉冲就是定时时间到,这60000个脉冲的时间是多少呢?我们的晶体震荡器是12M,所以就是60000微秒,即60毫秒,因此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我想实现一个1S的定时,该怎么办呢?在该晶体震荡器濒率下,最长的定时也就是65。536个毫秒啊!上面给出一个例程。ORG0000H AJMP START ORG000BH;定时器0的中断向量地址 AJMP TIME0;跳转到真正的定时器程序处 ORG30H START: MOV P1,#0FFH;关所灯 MOV30H,#00H;软件计数器预清0 MOV TMOD,#00000001B;定时/计数器0工作于方式1 MOV TH0,#3CH MOV TL0,#0B0H;即数15536 SETB EA;开总中断允许 SETB ET0;开定时/计数器0允许 SETB TR0;定时/计数器0开始运行 LOOP:AJMP LOOP;真正工作时,这里可写任意程序 TIME0:;定时器0的中断处理程序 PUSH ACC PUSH PSW;将PSW和ACC推入堆栈保护 INC30H MOV A,30H

51定时器计数器使用

第六章MCS51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 第一节定时器/计数器结构和工作方式 (一)学习要求 (1) 了解定时器/计数器0、1结构。 (2)了解定时器/计数器0、1的四种方法。 (二)内容提要 一、定时/计数器构成 1、定时方法 软件延时通过执行循环而获得延时,短时间延时; 硬件延时由硬件电路实现延时,长时间延时; 可编程定时通过对系统时钟脉冲的计数而获得延时。 2、MCS-51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 16位定时/计数器T0、T1,分别由4个8位计数器组成,均属SFR寄存器。 T0由TH0、TL0构成,字节地址为8CH、8AH;T1由TH1、TL1构成,字节地址为8DH、8BH; 3、MCS-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的功能,归根结底是计数器。 (1)定时功能对片内机器周期进行计数,即每个机器周期产生一个计数脉冲,计数加1。 (2)计数功能对片外从T0(P3.4)、T1(P3.5)引脚输入的外部脉冲信号进行计数,下降沿计数加1。 二、定时/计数器的控制寄存器 与定时/计数器有关的控制寄存器有3个: 1、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88H) SFR寄存器TCON既参与定时控制又参与中断控制,有关定时控制的有4位,表示如下: TF1/TF0:当T1/T0的计数器计数溢出时,该位置“1”。TR1/TR0:T1/T0运行控制位。软件将其置“1”时,启动T1/T0工作。 2、设定定时器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89H) SFR寄存器TMOD用于2个定时器/计数器T1/T0的工作方式设定,各位的含义表示如下: GA TE:门控位,定义T1/T0的启动方式,逻辑如图: C/T:定时/计数功能选择位。为“0”,作定时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