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国建筑史陵墓建筑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字形排列3个长条形马坑,各埋马4匹,此外还有1个跪葬人。此 墓道长15米、宽5.2米,也呈“品”字形排列3个马坑。共杀埋了16匹马, 在靠近西南侧马坑旁,还有1坑,埋了2个人。墓室为平面长方形,上口南 北长14米,东西宽12米,自口至底深7.2米。墓室正中是椁室,棺椁和墓 主人尸骨早已不存,椁室四周二层台上排列有大批殉葬人,东侧为17人, 多为男性,西侧为24人,多为女性。她们都是全躯,有的还有木棺和随葬 品,可能是墓主人的亲信、侍从和姬妾等人。椁室底部中央有一个长1米、 宽0.8米的腰坑,坑内埋1名持铜戈的人,以上共计45人殉葬。在墓室上的 填土中发现34个人头,总起来武官村大墓中殉葬人有79名之多。
10
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西汉帝、王级别墓室的建筑 方法。“黄肠”指柏木(其树心为黄色), “黄肠题凑”就是用柏木段一层层垒起木 墙。
11
砖墓
由于木材不利于长期保 存,更由于砖石技术的 发展,所以逐渐发展了 石墓室和砖墓室。 战国末年,河南一代开 始用大块空心砖代替木 材作墓室壁体。
右图是比较典型的空心砖墓
6
兆域图
从兆域图上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战国墓有着严格的中轴 对称布局,且庄严肃穆,很符合陵墓群的气氛,高居的享 堂如金字塔一般,很有纪念性,并且享堂建筑的体量,体 现了等级的差别。台东西长达310m,高约5m,台上并列 五座方形享堂,分别祭祀王、二位王后,和二位夫人。
7
中山国兆域复原想像图
8
中山王陵
中国建筑史
墓建筑
组员:陆大为 魏方舟
---中国陵
1
商朝陵墓
商朝陵墓大都集中于殷墟附近洹水北岸侯家庄一带以及西北岗、武官 村、后岗一带。现已发现20余处,墓的形状有“亚”字形和接近正方 形两种。
2
武官村大墓
1950年进行了科学发掘,这是一座“中”字形墓,南北各有一条墓道, 南墓道长15.6、宽5.7~6.3米,中间
16
17
18
南朝陵墓特点:
一、陵墓依山建筑,一般在山上开凿较规整的长坑 为墓室,然后填土夯平再起坟丘。室外四周修建多 条擗土墙,室前建甬道,内设两重石门,墓室底下 还修建排水沟,以防潮湿。
二、陵寝建制注重风水,营建陵墓一般先由相 墓者勘察兆域。今存南朝陵园的方向无一定规律, 而是视当地山水形式而定,这正是风水堪舆原因所 致。
12
河南洛阳西汉空心砖墓内部
13
14
画像石(砖)
到了东汉,墓砖渐渐多为 实心。表面亦雕刻风格独 特的花纹和装饰图案,人 们称之为“画像石 (砖)”。其图案生活气 息浓厚,造型生动,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
15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古代陵墓的宏伟作品,是中国历史上体型最大 的陵墓。
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 (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 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 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 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1974年1月29日,在秦始 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 武士头。后经国家有关组织的发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 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三、陵前建置神道,神道两侧排列对称的石雕, 寝殿施以石柱,石柱上多刻有莲花纹饰,这说明佛 教艺术对南朝陵寝制度有较大的影响。
19
陵前标志
南朝帝王陵今仅存一些 陵前标志,如神道入口 的神道柱(右图)、石兽、 石碑等石刻。
➢ 江苏南京梁萧景墓石柱
20
唐永泰公主墓室遗址
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发掘,是属封土堆墓,其墓穴 是用砖砌的,由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构成,全长 87.5米。 下图是永泰公主墓的剖面,右图为其前室。
西汉时期,帝陵的地下部分基本采用土坑墓,它以黄肠 题凑为墓室,较少使用砖石。
自东汉起,墓室开始普遍采用砖石结构,早期砖石墓为 梁柱结构,稍晚则为砖石穹隆、拱券结构。
秦、汉皆时兴厚葬,地面陵园形式相似,均在墓室地面 上起巨大的夯土台作为陵台,陵台外围以数重围墙。
三国时期战乱纷扰,很多陵墓均因葬有大量财宝而遭盗 掘。于是在曹操提倡下,薄葬之风由东汉末年一直贯穿 至南北朝,因此南朝帝陵的规模只与汉代太守墓相仿。
21
22
明朝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 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 小盆地之中.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 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 陵寝建筑群。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 6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 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 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 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 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 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 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 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 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 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 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中山王陵虽有围墙,但墙内的高台建筑耸出于上,四向凌空。
封土台提高了整群建筑的高度,使得从很远就能看到,很适
合旷野的环境,有很强的纪念性格,是一件优秀的建筑与环
境艺术设计。战国时期这种把高台与享堂相结合的方法,对
秦、汉两朝的陵墓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9
秦汉魏晋南北朝陵墓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和建筑经 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3
武官村大墓图片
4
妇好墓
• 左图为妇好墓剖面,右图为其地面享堂复原想像
5
河北平山县的中山国王墓群
河北平山县的中山国王墓群,形制与商朝陵墓相仿。其 中最大南北墓道通长110m,其上封土高大,封土半腰有回廊 柱基和壁柱的遗迹,还有卵石散水及瓦件多种,说明其上原 有建筑存在,性质则用于祭祀。墓中仅存遗物为一件铜板 “兆域图”,面积98m×48m,厚1cm,其上刻有国王、王后 陵墓所在地区---兆域的平最早的陵园规划图
10
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西汉帝、王级别墓室的建筑 方法。“黄肠”指柏木(其树心为黄色), “黄肠题凑”就是用柏木段一层层垒起木 墙。
11
砖墓
由于木材不利于长期保 存,更由于砖石技术的 发展,所以逐渐发展了 石墓室和砖墓室。 战国末年,河南一代开 始用大块空心砖代替木 材作墓室壁体。
右图是比较典型的空心砖墓
6
兆域图
从兆域图上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战国墓有着严格的中轴 对称布局,且庄严肃穆,很符合陵墓群的气氛,高居的享 堂如金字塔一般,很有纪念性,并且享堂建筑的体量,体 现了等级的差别。台东西长达310m,高约5m,台上并列 五座方形享堂,分别祭祀王、二位王后,和二位夫人。
7
中山国兆域复原想像图
8
中山王陵
中国建筑史
墓建筑
组员:陆大为 魏方舟
---中国陵
1
商朝陵墓
商朝陵墓大都集中于殷墟附近洹水北岸侯家庄一带以及西北岗、武官 村、后岗一带。现已发现20余处,墓的形状有“亚”字形和接近正方 形两种。
2
武官村大墓
1950年进行了科学发掘,这是一座“中”字形墓,南北各有一条墓道, 南墓道长15.6、宽5.7~6.3米,中间
16
17
18
南朝陵墓特点:
一、陵墓依山建筑,一般在山上开凿较规整的长坑 为墓室,然后填土夯平再起坟丘。室外四周修建多 条擗土墙,室前建甬道,内设两重石门,墓室底下 还修建排水沟,以防潮湿。
二、陵寝建制注重风水,营建陵墓一般先由相 墓者勘察兆域。今存南朝陵园的方向无一定规律, 而是视当地山水形式而定,这正是风水堪舆原因所 致。
12
河南洛阳西汉空心砖墓内部
13
14
画像石(砖)
到了东汉,墓砖渐渐多为 实心。表面亦雕刻风格独 特的花纹和装饰图案,人 们称之为“画像石 (砖)”。其图案生活气 息浓厚,造型生动,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
15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古代陵墓的宏伟作品,是中国历史上体型最大 的陵墓。
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 (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 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 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 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1974年1月29日,在秦始 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 武士头。后经国家有关组织的发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 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三、陵前建置神道,神道两侧排列对称的石雕, 寝殿施以石柱,石柱上多刻有莲花纹饰,这说明佛 教艺术对南朝陵寝制度有较大的影响。
19
陵前标志
南朝帝王陵今仅存一些 陵前标志,如神道入口 的神道柱(右图)、石兽、 石碑等石刻。
➢ 江苏南京梁萧景墓石柱
20
唐永泰公主墓室遗址
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发掘,是属封土堆墓,其墓穴 是用砖砌的,由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构成,全长 87.5米。 下图是永泰公主墓的剖面,右图为其前室。
西汉时期,帝陵的地下部分基本采用土坑墓,它以黄肠 题凑为墓室,较少使用砖石。
自东汉起,墓室开始普遍采用砖石结构,早期砖石墓为 梁柱结构,稍晚则为砖石穹隆、拱券结构。
秦、汉皆时兴厚葬,地面陵园形式相似,均在墓室地面 上起巨大的夯土台作为陵台,陵台外围以数重围墙。
三国时期战乱纷扰,很多陵墓均因葬有大量财宝而遭盗 掘。于是在曹操提倡下,薄葬之风由东汉末年一直贯穿 至南北朝,因此南朝帝陵的规模只与汉代太守墓相仿。
21
22
明朝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 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 小盆地之中.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 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 陵寝建筑群。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 6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 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 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 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 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 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 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 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 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 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 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中山王陵虽有围墙,但墙内的高台建筑耸出于上,四向凌空。
封土台提高了整群建筑的高度,使得从很远就能看到,很适
合旷野的环境,有很强的纪念性格,是一件优秀的建筑与环
境艺术设计。战国时期这种把高台与享堂相结合的方法,对
秦、汉两朝的陵墓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9
秦汉魏晋南北朝陵墓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和建筑经 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3
武官村大墓图片
4
妇好墓
• 左图为妇好墓剖面,右图为其地面享堂复原想像
5
河北平山县的中山国王墓群
河北平山县的中山国王墓群,形制与商朝陵墓相仿。其 中最大南北墓道通长110m,其上封土高大,封土半腰有回廊 柱基和壁柱的遗迹,还有卵石散水及瓦件多种,说明其上原 有建筑存在,性质则用于祭祀。墓中仅存遗物为一件铜板 “兆域图”,面积98m×48m,厚1cm,其上刻有国王、王后 陵墓所在地区---兆域的平最早的陵园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