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的股市泡沫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的股市泡沫问题
【摘要】股市泡沫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证券市场对资本这一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股市泡沫既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也是股票市场各参与方关注的重点。
了解中国的股市,分析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范措施,对我国股市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的股市泡沫问题,文章共分成四大部分。
首先,对中国的股市泡沫进行了历史回顾,而后重点论述了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第三个部分是简述了股市泡沫的危害,最后一部分探讨了面对股市泡沫问题我国应采取的防范和消减措施。
【关键词】股市泡沫;羊群效应;博傻心理;风险偏好;防范和消减措施
泡沫经济是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经常出现一种经济现象,是产生经济危机的重要根源。
股票是泡沫经济的主要载体之一,股市泡沫是诱发泡沫经济的重要因素,不断膨胀的股市泡沫是出现泡沫经济的先兆。
股市泡沫是指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其市场价格高于基础价值的经济现象,泡沫的膨胀和破裂对经济发展的危害很大。
因而了解中国的股市,分析股市泡沫的形成原因,研究股市泡沫对经济的影响,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防止金融危机,保持股市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股市泡沫的历史回顾
在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史中,有关泡沫的争论不绝于耳,事实上也确实发生了多次泡沫事件。
从直观上看,中国股票市场历史上确实存在着多次股票兴起—崩溃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表1来看一下。
如1999年的“5·19行情”,上证综合指数从5月19日的1000点上下,上涨到次年的2200点上下。
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
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之后股票市场一路低迷,直到2005年6月又开始飙升,2005年6月6日达到998.23点的低点。
又如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合指数收盘价达到历史最高点6092.06点(最高点达到6124.04点),但之后振荡下行,一路下跌至2008年10月28日最低点达到1664.93点,下跌幅度达到72.8%。
可见,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上,股票价格暴跌暴涨的现象十分频繁。
因而我们一定要重视中国的股市泡沫问题,多加了解我国的股市发展情况。
表1 中国股票市场历次泡沫兴起——崩溃周期(上证综合指数)
泡沫兴起泡沫崩溃
时间点位时间点位第一次1990.12.19-1992.05.26 95~1429 1992.05.26-1992.11.17 1429~386
第二次1992.11.17-1993-02-16 386~1558 1994.07.29-1994.09.13 325~1025
第三次1994.07.29-1994.09.13 325~1052 1994.09.13-1995.05.17 1052~577
第四次1995.05.18-1995.05.22 582~926 1995.05.22-1996.01.19 926~512
第五次1996.01.19-1997.05.12 512~1464 1997.05.12-1995.05.18 1510~1047
第六次1999.05.19-2001.06.14 1057~2245 2001.06.14-2005.06.06 2245~998
第七次2005.06.06-2007.10.16 998~6124 2007.10.16-2008.10.28 6124~1664
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作为生产社会化推动资本社会化和风险社会化产物不同的是,中国股票市场是政府行为与政策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制度供给不足、制度安排缺陷以及市场主体不成熟导致中国股票市场价格频繁、剧烈波动,股票价格大幅偏离内在价值,长期处于严重的泡沫化状态,股票市场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因而中国的股市需要时间的历练,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股市泡沫问题是每一个搞股市的国家都会遇见的,我们应更好的借鉴他国的经验,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才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根本。
二、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
(一)证券系统本身的系统特性角度
证券市场交易对象具有虚拟化和符号化的特征,这样就使得股票市场上的各类投资者有了相对自由和宽泛的理由去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以自己个人的观念来估算股票的价值。
这样就使得市场对股票价值的认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不能够清楚地判断出股票信息的真实性。
当股票市场的某些权威机构或者所谓的专业人士对某只股票做出了自己个人的某种价值理解后,通过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或者互联网上,很轻易地就能够得到市场大部分投资者的响应和认同,从而就产生了证券市场一致认同的但偏离股票真实价值的理解价值,这样一来,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就会以这些公布出来的“股票价值”为基准来进行自己的投资行为,这样循环往复,股市泡沫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二)投资者投机的角度
正常情况下,各个上市公司的良好业绩,研发、创新能力,现实与长远的市场潜力产生了股市中的基本投资需求,投资者行为主要为追求长远的回报和增值。
这是一个股市估值能够与公司和整体经济运作相关联,保持基本稳定,并在稳中不断有所上升的最
重要的基础。
然而,大量的庄家充斥股市,人为地放大了市场中的“博傻”机制。
庄家利用资金、人力、信息、工具、舆论的优势,把自己控制的股票价格拉起来,使它的价格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人为地制造泡沫。
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占据着股市波澜的主导地位。
中小投资者有贪婪与恐惧等心理,他们中的大多数又表现出“羊群效应”和“博傻心理”。
伴随着这些因素,股价在短期内震荡不止,长期内又泡沫堆积。
与此同时,股市中还会产生程度不等的投机需求,即人们买入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迅速卖出,以从差价取得赢利,而对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发展潜力缺乏了解甚至没有兴趣。
由此产生的短期内股市迅速膨胀便是股市泡沫。
(三)市场信息缺陷的角度
信息缺陷是指信息的不完全性使证券市场活动合理性以及证券市场的完善大打折扣。
这一方面表现为各个投资者获得的信息不同,另一方面表在对于相同的信息,不同的投资者会有不同的预期,而且证券市场的信息及其交易中带有很多噪音,当噪音达到一定程度时,投资者的市场行为就与实物经济运行相背离。
因此,信息缺陷有可能加大证券市场的失衡状态,对经济泡沫起到催化的作用。
信息缺陷导致人们收集信息过程中的羊群效应,由于投资者会根据自己对价格的观察来重估预期,这种预期和他们收集更多的市场预期的信息会带来更深层次的羊群效应。
因为信息的不完全,投资者就不可能做出完全理性的预期,从而造成原始买入或卖出。
因而在这种市场交易中,并不能找到一个具有帕累托效率的均衡点。
价格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投资者买入股票后引起股价上涨,外部资金流“追涨”跟进买入,价格进一步上升,泡沫进一步膨胀。
这种过于乐观的情绪和预期,使价格发散式的上升,价格和基础价值水平的偏离越来越大,泡沫更加脆弱。
当市场上出现基本面的不利消息,虚假消息被揭露,投机者获利出局,流入资金放慢,这些都会使价格回调,投资者调整预期和投资策略,跟进卖出,泡沫收缩自增强,大量的资金流出直至泡沫破灭。
(四)社会信用缺失的角度
股票是一种虚拟资本,它的交换价格取决于交易双方对各种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作出的判断,因而股市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严格。
但在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信息优势来损害投资者利益,当然,理性的上市公司,为了长远利益,会抵挡短期机会主义行为的诱惑,通过在履约中讲信用,将信号传递给投资者,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为以后的再融资打下基础。
但从现实来看,中国股市的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机构和大户更有可能扮演知情交易者的角色,他们主要根据私有信息进
行交易决策。
而一般的投资者会通过观察交易行为和价格变化,从中推断知情交易者掌握的私有信息,他们将把股价上涨(下跌)看成知情交易者所为,进而买入(卖出)股票。
这样很容易滋生股市泡沫。
另一方面,投资者依据其风险偏好可以分为风险偏好者、风险中立者和风险厌恶者,信用缺失程度越大,投资者中风险中立者和风险厌恶者的人数越少,表现为离开股市或变为风险偏好者,同时,留在市场的投资者中,风险偏好者就会越来越多。
当股市中的投资者策略选择大都变为短期投机策略时,就必然会引发泡沫的产生和膨胀现象。
我们可以以一个简单的图来表示股市泡沫与社会信用发展水平地关系。
如图1:
2
1
社会信用水平泡沫
图1 股市泡沫与社会信用发展水平的关系
图中横轴表示社会信用发展水平,纵轴表示股市中泡沫生成机会的大小,社会信用水平越高,社会成员的内在道德约束越强——诚信度越高,由信用缺失引发的投资者利益受损的可能性越小,泡沫产生的可能性越小。
反之,股市泡沫产生的可能性越大。
(五)市场的泡沫本质的角度
股市泡沫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市场的泡沫本质,投资者投资股市的目的在于博取股价收益,投资者理念短期化。
在经济和企业盈利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市场大起大落的结构性行情将投资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各种短期因素上,从而忽略了对长期因素的关注。
以此往复,股市泡沫化就越来越严重。
三、股市泡沫的危害
在金融泡沫泛起之际,整个经济表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由于市场中错综复杂的资金关系以及投资者的“羊群”心里。
风险往往都会在市场上迅速蔓延到金融体系的其他部分,甚至诱发经济危机,带来社会动荡。
从我国来讲,股市泡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削弱了股票市场融资的功能
股票市场泡沫过大,股票既缺乏长期投资价值,又使股市风险性不断增大,一旦泡沫破裂,股市步入熊市,不仅会套牢一大批投资者,而且也会削弱股市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功能,甚至于使股市丧失融资的功能。
当股市丧失融资功能时,它的存在就没有意义,股市的出现就是资本市场需求融资平台的结果。
泡沫危机是股市运行中的问题但当它膨胀的不受控制时它甚至能威胁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
2.损害了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在市场经济中,股票市场除了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场所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优化资本资源配置的机制。
我国现阶段,有效发挥后一种功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但在股市存在严重“泡沫”的情况下,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资金不能有效充分的利用:一是让很多需要融资的企业不能集资;二是限制了资金的流通。
3.损害了金融体系的稳定
股市泡沫对金融稳定具有重大的影响。
首先,股市泡沫破灭会使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
在经济繁荣、股票价格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人们普遍对未来持乐观的预期,容易低估风险,从而导致借款人的金融债务增多。
股票价格暴跌,使信贷机构的风险大大增加。
同时,股市泡沫的破灭也会使证券公司经营陷入困难。
因此,股票价格的暴跌的最终结果是损害了金融体系的稳定,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
4.减缓本国经济的增长
股市泡沫的膨胀会增加人们对资金的需求,银行会提高利率以取得更多的利润,而在投机狂热时,人们不会因为高利率而止步投机,相反他们对泡沫膨胀的收益率预期更高。
利率升高又会抑制对实质部门的投资,减缓经济的增长。
很多的史实也表明,股市大崩溃之后,随即就会发生经济大萧条,因为资产价格的崩溃总是和实体经济相关联的。
5.引起社会的动荡
股市泡沫会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衰退的现象,经济衰退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失业上升。
失业导致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引起社会动荡。
同时,股市泡沫崩溃加剧金融危机,造成货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都将直接或间接导致人们社会生活秩序混乱,社会动荡加剧。
四、中国股市泡沫的防范和消减措施
适度的泡沫是股票市场的润滑剂,但在我国居主导地位的 A 股市场上,其价格长期偏离价值,非理性的投机性泡沫经常出现,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股票市场正常功能的发挥.
为规范股票市场的发展,提高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有必要缩小股票价格与市场内在价值之间的偏差,抑制随时可能出现的股市泡沫现象,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对股票市场的研究,尤其是对股市泡沫问题,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警惕,不要安于股市的平稳现状。
2.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增强上市公司的回报投资者的能力。
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使股价的上涨有实际利益的支撑;积极推行退市制度,清理市场,对经营不善的公司坚决予以退市,这不仅可以降低平均市盈率,从而减少市场的总体风险,还可以改善股市的资源配置效率。
尤其是在股市泡沫已经显现的情况下,将市场做实,维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3.疏堵结合,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合规进入股票市场,严格禁止银行违规资金进入股市。
我国股市波动较大的一个原因是银行资金缺乏控制地流入和无条件地流出。
因此,规范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渠道和方式,克服银行信贷资金向股市流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鼓励银行信贷资金合规进入股票市场。
4.发挥政府的作用,深化产权改革,减少行政干预,稳定经济环境为股市交易提供健康的环境。
通过市场竞争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消除因行政干预导致的股市泡沫。
具体可以:完善监管的法制环境,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监管体系,使监管活动市场化;加强公司治理,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通过多种渠道的投资者教育,使投资者正确认识市场风险,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减少他们对政府干预市场的依赖性。
5.增强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提升股票市场的价值基础。
通过促使上市公司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盈利能力,进而提高整个市场的价值,以此达到减少市场泡沫的目的。
6.增加股票供给,开放多种金融交易品种和市场。
当市场面临越来越多的股票抢购风潮,股票泡沫越来越大时,大量增加新股发行是消除股票泡沫的有效手段。
另外,应加大开放多种金融交易品种和市场,不仅在于提供投资者避险工具,而且在于适当缓解股市上的资金“拥挤”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在股市泡沫已经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实施要谨慎。
应当谨慎对待股市泡沫,而不能像20世纪80年代末本币升值时的日本那样,盲目刺破泡沫,致使多年的经济成就毁于一旦,并导致经济持续低迷几十年,付出沉重的代价。
总之,泡沫经济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而且到了后期泡沫的膨胀和破裂对经济发展的危害也很大。
对于未来A股市场面临的经济环境,我们可以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但在造就泡沫的金融环境方面,只能寄望于更理性的投资者和有待完善的金融体制上!
参考文献:
[1]郭济敏:《股票市场泡沫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2]凯文·哈西特:《泡沫学——关于股票市场的新学说》,中信出版社,2003年。
[3]刘钊:《股票市场脆弱性与金融稳定》,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4]苏舟郑文琦:《泡沫与A股市场》,《资本市场》 2011年第11期。
[5]单飞:《股市投机泡沫:理论模型、检验与度量方法研究》,《经济与管理》 2011年第11期。
[6]徐爱农申红:《我国股票市场的价值基础及价格泡沫研究》,《同济大学学报》 2004年第04期。
[7]戴晓凤:《我国股市泡沫的实证分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02期。
[8]兰纪平:《解读中国股市泡沫》,《中国青年报》 2008年10月。
[9]袁季王丽萍:《我国股市泡沫的衡量及预警监控体系的构建》,《上海证券报》 2008年3月。
[10]张一帆卫韦:《我国股市泡沫现状及对策分析》,《当代经济》 2008年第02期。
[11]孙广权:《股市泡沫问题实证分析》,《青年与社会》 2011年第02期。
[12]刘纪鹏:《中国股市持续下跌不正常需要新政》,《华夏时报》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