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山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名山赋
五台山赋
五台山者,文殊閟宅,万圣幽栖。
实我祖宗植德之所,尤当建寺度僧云云。
溯自白马东来,五顶幸结夙缘;象教流入,僻山灿成莲界。
或以摩法奏建大孚灵鹫寺为滥觞之由,或以魏孝文帝敕造清凉寺为肇兴之始。
紫府让尊,仙居渐以佛显;圣山开运,法事终依国立。
其后,历代帝王崇建,视为护国靖边之吉地;无数高僧云集,当作修行求法之道场。
流风所及,僧俗仰止,朝野景从。
皇亲国戚常行瞻礼,王公贵族纷为护持。
名流题咏喧传众口,硕学考记垂诸史册。
香客拜佛于寺,游者络绎于途。
方圆五百里内,佛刹林立;前后千余年间,梵呗悠扬。
即观之敦煌壁画《五台山图》,斯盛宛在;即征之日僧圆仁《巡礼行记》,斯迹可考。
其间,虽有三武一宗灭佛,而屡能劫后重振,法脉赓续;任凭地水火风撼山,却依旧明月朗照,清凉独得。
此诚如《敦煌石室遗书》中所言,以其山辟最早、境地最幽、灵贶最赫,故得名独盛。
实为宇内灵奇之境、四大佛山之首。
灵哉,此山!五峰耸立,四土天垂。
环基五百余里,地
跨二省四县。
左邻恒岳,右接天池,北陵紫塞,南俯中原。
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以五峦巍然,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北台叶斗峰,峻极云表,素称华北屋脊;南台锦绣峰,仙花万品,犹如世外别园。
至若中台翠岩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亦皆各有佳境、各擅其胜。
钟灵毓秀,洵为安禅之奥境;藏风聚气,浑成选佛之首区。
元建舍利大白塔,内藏莫测,铎铃四闻,乃全山之标志,塔建之奇珍;清书华严经字塔,顽廉懦立,巧夺天工,乃镇山之秘宝,启信之灵藏。
台外佛光寺东大殿与南禅寺大佛殿,为现存最早之唐代木构建筑,前者幸经梁思成林徽音辗转苦觅,而终使劫后遗珠,得以灿然重光;台中显通寺之无量殿与铜殿,为中华古代砖石、铜铸艺术之绝妙佳构,虽历数百年雷雨风侵逼剥蚀,而总若火中金刚,我自岿然不动。
至若山间寺内遗存之壁画、彩塑、石刻、木刻、碑匾、佛乐等,触目可见,侧耳可闻,皆天下奇珍,叹为稀有,实乃中国佛教历史之缩影,世界佛教文化之宝库,自然、人文兼备之遗产。
返视台山千余年佛史,虽未独立开宗立派,却海纳百川,以兼容诸宗弘传而成其大;细数历代之高僧大德,多与此山深结法缘,而研习华严,竟蔚成风气终极一时之盛。
尤足称奇者,台内一山之形逶迤东向,若黎明远观,竟酷肖仰天大佛。
恍然间,不由令人起天造此佛境、地设此道场之玄想。
古语之“世上善言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或苏东坡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其是之谓乎?盖佛山之形成,本为得天独厚之自然山水与悲天悯人之佛家理念对应契合、交融互动之结果。
由是,山,已非自然之山,遂成为佛法之有形演示和无言表达;佛,已非抽象之灵,遂找到自身之可视载体与感性象征。
佛借山势,山藉佛威,彼此烘托,相得益彰,构成自然与人文、世俗与超俗之绝妙佳配,化作历史与现实、海内与海外之亮丽风景。
然则五台山之殊胜佛缘实因其为汉藏显密佛教徒共认
之文殊道场。
此乃传之于龙藏,出诸于金口。
经王华严明载在先,国师疏论敷演其后。
法藏、澄观诸大德将经中所言东北方清凉山系文殊住处指为山西五台山,乃文殊道场在此确立之理据枢纽;开元大士不空奏帝于天下寺院皆建文殊阁并在食堂改供宾头卢为文殊,乃文殊信仰于宇内形成之行政助缘。
逮至清朝,因“曼殊”对音即“满族”,遂以“曼殊师利寿无量,宝号贞符我国家”故,对文殊道场优加崇奉。
康熙五上五台山、乾隆六上五台山,先后将部分青庙改建为黄庙,其庙中之和尚也一并改为喇嘛,遂使五台山自元代以来兴始之喇嘛教取得与汉传佛教同等地位,并以黄教绥柔汉藏满蒙诸民族。
五台山渐于历史演变中成为汉藏佛教共存、显密诸宗并弘之文殊道场与皇家道场。
文殊者,梵意“妙吉祥”,大乘佛教七佛之师、菩萨之母也。
本为三世果上如来,后不舍世间,乘愿回向,再做菩萨,协佛弘化。
乃般若之表征、智慧之导师。
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其智微妙而不可思议。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菩萨行践履有加;悲智双运、福慧同修之大乘道彰显无遗。
与维摩、诸贤开启不二法门,揭出莲华出污泥不染之妙喻;同毗佛、普贤合称华严三圣,指点善财童子南行五十三参。
无心相而入三昧,溯为中国禅宗之法本;即烦恼而成菩提,直取人间佛教之精髓。
以般若无我之利剑,断烦恼之魔扰;以慈悲济世之愿行,导众生之欲迷。
若如理悟入、如法修行,即可以心转物,以心挽劫。
证其智慧者,大而圆之,圆而通之。
与空相应,与真相冥,与外相通,与内相融,与人相和,与物相谐。
直如火宅之上骤得清凉,淤泥之中遍绽莲花。
常叹世人只闻智慧文殊之名,而昧于文殊智慧之实;仅睹五台山之形,而未得五台山之神。
今可谓之:五台山者,文殊智慧之“形”;文殊智慧者,五台山之“神”。
形神兼得者,斯为真得;身心俱游者,乃为真游。
冀在迷信中祈求护佑,终非正道;期于智慧中获得感悟,方成正果。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安乐净土,以道相通。
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天下安,心平则世界平。
文殊道场本诸智慧而接引善根;佛教圣地凭此一心而摄化有缘。
或闻无著禅师曾问文殊:此山如何住持?文殊云:龙蛇混杂,凡圣同居;又问:此山多少众?文殊云:前三三后
三三。
无著惑,遂成千古公案。
索之今人,或能以本具之智慧德相、一念之妙觉灵心而参此禅机乎?五台山,佛教圣地.巍峨五峰,声名远播九洲;文殊三昧,佛光普照四海.天生清凉
胜境,世称华北屋脊.绿树梵宫掩映,禅声祥云飞绕.寺庙庵,千年同辉;天地人,,万物相谐.
佛光寺,,南禅寺,唐代建筑杰作.独立天地已逾千年,实乃人间奇迹;现存中国只此两座,堪称中华瑰宝.大白塔,与代县
阿育王塔均藏真身舍利,乃成五台山标志;显通寺,并洛阳白马名寺皆为最早古刹,亦名大孚灵鹫寺.无字碑,康熙立,有碑无字,此公心思真叫人费解;无梁殿,人民建,有殿无梁,这般智慧不令谁赞叹!
菩萨顶滴水殿,春夏秋三季,滴水不断,至今是谜.大铜锅
概两米之阔,一锅米粥八千碗,谁来谁吃,行普渡众生之实;真
铜殿约十万斤重,四壁佛像一万尊,大慈大悲,寓万福无量之义.明月池里水映月,罗目侯寺内花现佛.登上黛螺顶,犹如拜五佛.东台望海,海生明霞;西台赏月,月挂奇峰.南台赏花,花香染锦绣;北台观日,日出播灿烂.登中台,静听宇宙天曲,低吟自在心声.
鲁智深闹山,水浒传佳话;杨五郎出家,台内现金身.乾隆
帝朝台,事铭青石,凡记载六次巡视;毛泽东渡河,路居名寺,正运筹三大战役.何时闲了,远喧嚣,,绝尘埃,徜徉文殊寺碑林.细观碑上墨韵,静品书家心香.静收狂放,雁行蛇草;轻描淡写,树
隶花篆.拈花还笑,恰如释迦说法;舞浪不惊,正似观音渡海.悦
目赏心,养人怡情.嗟呼,僧披清风诵贝叶,我剪白云作诗笺.妙哉,,乐哉!普陀山赋海天佛国,观音道场。
山寺竞秀,琼岛流芳。
紫竹林中,能寻大士遗迹;梵音洞里,可观菩萨祥光。
心字石硕大,传说观音讲经遗址;云扶石奇高,人言佛国扬帆远航。
九品莲台,端立一尊圣像;三座古寺,罗列无数金刚。
大慈大悲,影幻慈航普渡;救苦救难,本是菩萨心肠。
净瓶吸干四海水,无边法力;杨枝洒出万年春,一片辉煌。
信士拜佛,自有无穷遐想;香客朝圣,更烧求福心香。
若夫景色凝诗,真是人间仙境;风光如画,确为世外桃源。
寺大石奇沙软,或称五绝;海阔天高山美,难得一观。
至于烟霞似梦,景点如林。
两洞潮音,大浪冲成潮信;千步金沙,浅滩铺上黄金。
华顶云涛,天风任意舒卷;莲花洋浪,海藻不住浮沉。
潮阳涌日,捧出火球天界;宝塔闻钟,传来警世梵音。
磐陀夕照,红霞簇拥落日;莲池夜月,柔光映出锦鳞。
确是海上蓬莱,游目骋怀之地;不愧浙东仙境,修心养性之村。
历史悠久,传说纷纭。
灵佑洞汉井,梅福炼丹取水;普慧庵唐樟,世人赏景遮荫。
北宋普济寺,八十八庵之首;元代多宝塔,五层建筑之尊。
萧洒明桥,长虹架接断岸;庄严清碑,大字勒入华亭。
时入近代,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事至今朝,浙江无数景点之星。
全国游人观光,海外时来赤子;
各地诗友寻胜,天东屡遇知音。
带去佛雨慈风,浇铸灵感;产生诗情画意,振奋精神。
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化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于无垠。
不论信士俗子,同拜南海观音。
诗曰:
普陀佛国海中天,玉宇琼楼拜列仙。
法雨招来无限愿,梵音输去不同年。
流光难挽春长驻,乐事易留心里甜。
染得灵山奇秀气,熏风拂面润吟笺!
北普陀山赋
辽西故郡,凌浦新州;圣境幽然,仙峰竞秀。
驾霓
虹为桥而梦踏蓬莱;临静湖之水而疑见瀛洲。
佛院清深,内隐观音吉祥之气;灵湫泉浅,旁卧老君乘驾之牛。
天
风浩荡,登极顶遥观南海之岸;紫气东来,布莲池近谒
佛祖之颜。
古树蔽天,回廊九曲,飞阁含楼宇之雄,翠
萝蕴粉墙之雅。
二郎持兵凛立,独为镇守;罗汉垂目列班,法像庄严。
时逢盛会,善友如云;香烟笼地,瑞气
冲宵。
罄鼓交鸣,齐颂灵台之天降;佛号声喧,尽赞大
士之遗风。
莲池跃鲤,紫竹引凤;彩虹飞架,籁乐仙声。
人潮鼎沸,三日不绝。
此乃普陀盛会之大观也!
序春时日,游此山中,雄山峻列,涧水如兰;野花
弥漫,空谷凝烟。
钢索凌空,揽游客翔鸡冠之顶;苔径幽滑,引善士探佛洞之深。
至暮之时,步上云楼,朱阁并流霞争辉,暮山与落日竞影。
新朋旧友,到此遨游,心境陶然,乐而忘忧!
适逢夏夜,泛舟于清潭之上。
瀑泻珠帘,静湖浸月。
沙灯点点,蛙鸣声声。
笙歌唱晚,历圣境而近结善缘;诗酒同樽,意脱俗而远避尘烟。
佳景怡情,千杯未醉,作赋吟诗。
流连忘返。
恰值秋分,山奇水异。
鸿雁南翔,苍鹭北飞。
万树斑斓,千峰尽染。
玉佛掸指,灵山呈三峰瑞气;宝刹流金,普陀荡十里祥风。
落枫盖地,流菊掩溪;红实挂露,
瑶草披霜。
静水含画,仙池波皱佛千影;屏山蕴景,钟鼓犹鸣响回声。
时值腊月,恰属冬时。
烟雪茫茫,群岭苍苍。
蟠龙挂玉,石棚覆雪。
日暮之时,紫焰蒸腾。
千峰流脂,万树含胭。
斫斧声声,铮铮兮动撼河畔;樵歌嘹亮,悠悠兮响遏行云。
栗园廊下,雅士咸集。
吹炭聚火,煮酒烹茶。
推棋摆枰,尺方间悠享其乐;抚琴仗剑,亭楼畔劲舞狂歌。
弃宠忘辱,其喜洋洋者矣!
吁噫!辽西名胜,普陀圣山。
无缘而秀,天工使染。
余,一介俗夫,喜游四海,尚未磨烂徐公之履;斗胆弄墨,何敢信书司马之章!幸临普陀,意怀钟名山之情,
心抒崇胜域之感。
草书为铭,勒石永志。
九华山赋九华奇秀,未入江上名山谱;丁乙曰:地藏道场,已收佛教名山经。
新罗王子金乔觉,到此潜修发大愿。
赤县诗仙李太白,偶来游历隐山林。
一山分前后,两岭别古今。
前山幽静,异代浮屠朝圣;后岭巍峨,今朝居士舒心。
前山寺院众多,地藏殿为主;信徒虔笃,肉身佛为尊。
香火繁盛,几多顶礼膜拜;游人杂沓,一片欢腾笑声。
相机闪光,拍去灵山真面;古寺留影,摄下佛像金身。
肉身菩提,激起万人瞻仰;木雕佛像,获得千秋传承。
暮鼓晨钟,唤醒愚人美梦;心香口愿,点燃信士虔诚。
灵风法雨,无愧佛坛圣地;香客游人,共营景点乾坤。
金沙泉中,李白一度洗笔;偏殿门外,诗人七律藏名。
后山壁立千仞,沿阶登岭;游客心雄万古,上殿祛尘。
天台峰最高,一览众山小;大殿庙更古,无为巨石惊。
攀藤附葛,会当凌绝顶;凭栏扶石,仰面对天心。
抚孤松而盘桓,陶潜乐趣;登青山而情满,刘勰精神。
天台真天之台,高耸云表;峰顶乃峰之顶,震动心旌。
宛如野鹤闲云,神游化外;未是凡夫俗子,性入天真。
诗兴勃发,吸天地之灵气;游情怡悦,融山川之精英。
九华如九朵莲花,秀凌天外;两岭似两座佛塔,筑入地心。
招海内之香客,醉天下之游人。
诗曰:
九华奇秀佛之庭,鼓荡心胸得性灵。
大殿金身缘肉体,天台
铁庙斗雷霆。
青莲有幸登山顶,白雪无私惠屋瓴。
暮鼓晨钟加短笛,扬声化外唤新星。
己丑年初夏,翠岩、白马二寺方丈,统领南昌、高安居士,凡一百四十八众,朝参九华佛国,夜宿祈园禅寺。
去时,老菩萨发病,众下车跪祷痊愈,噫!此非消吾等大业障之祥兆乎?归途,于彭泽午餐,参访安禅古寺。
余幸偕行,遂作拙赋。
佛经云:释迦灭度,弥勒未生,地藏菩萨,代佛宣化。
佛现道场,以遂众生之神往;化城止所,以竭凡心之躁狂。
九华灵境,其非宜乎?
夫天以日月为纲,地以山川为纪。
佛借山而立势,山藉佛而显灵。
九华山者,衔长江而含平湖,携黄山而友皖公。
化佑众生,位列四大佛山;名播寰宇,荣膺东南首岳。
花岗地貌,翠屏横截。
峰岳奇突,耸插云霄。
锦嶂琼崖,峭拔秀丽。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
谷深崖险,气势磅礴;丹霞飞虹,绮丽漫天。
鸟语花香,水满碧透。
天然巨型卧佛,奇绝天下;渊潭飞瀑临悬,烟波蒸腾。
九十九峰,千姿百态,如莲盛开,奇丽灵幽。
日出、佛光、圣灯,美不胜收;雾淞、莹露、霰雪,令人神往。
青松紫柏,浓郁参天;奇花异草,馥馨笼地。
簌簌兮林海似阵,杳杳兮秋叶映潭。
古洞清幽,仙气缭绕。
鸟语啾啾兮,伴钟鼓之长鸣;猿影恍恍兮,隐云
雾于迷离。
风涛排浪,若军阵之趋进;楼殿重陈,如都市之宏雍。
莲花佛国,胜灵绝景。
佳木葳蕤,绵亘百里;怪石嵯峨,风雨亿年。
四季清凉,上方宝地。
移步换景,造化尤物。
“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
山水画卷,清新灵动自然;人文天成,交互圆融辉映。
四季分明,时景频焕。
安禅之奥境,选佛之首区。
慧风长沐中华,佛光普照寰宇。
修身养性之天堂,灵异奇绝;祈福祷告之圣地,雄浑博大。
迷失于古雾,形质得以净化;融化于圣山,灵魂得以超脱。
南朝之时,本名九子。
因峰峦奇秀,状如莲花,其数有九,高出云表。
佛光熠熠,合二气而神妙;灵山巍巍,开九华而晔炜。
昔诗仙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惊叹灵山秀异,触景生情。
感赋绝句,灵山遂得佳名也。
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
汉元封间,窦令伯玉,开神山为道祖;得道成仙,驭龙去于天柱。
三国广信,采百药炼丹;东晋葛洪,遗仙洞丹井。
唐代大兴土木,宫观满山,屡赐匾额,兴盛一时。
乾宁年间,知微创延华观,凤凰岭上仙风荡;皇帝屡诏不应,赐封星观与羽衣。
宋后易观为寺,福地化为净土。
东晋隆安间,天竺杯渡开山;唐初释檀号,创建化城禅寺。
然唯金地藏王,奠定灵山大业;梵宫林立,历代龙象辈出。
昔唐纪开元,新罗金乔觉,弃王子之尊,舍江山之位,落发涉海,万里南来,寻觅灵山胜境。
本于新罗梦奇山,终遇蓬
僧得指归。
水口庙外,神犬引来吴用之,黄精饭救圣大士。
功德洹沙不绝,闵公施地;王子神通广大,衣覆九山。
起寺神山,传法地藏,甘露为食,烟霞为伴。
斯地遂为莲花法藏世界,东南第一神山也。
胜境天工,神怡逸兴。
佛寺雄伟,宝塔精绝。
狮吼琼林,鹤鸣渊谷。
梵闻三界,香彻九天。
庙宇建筑,布局有序:台山为首,九华街为腹,五溪为足。
北依白云,巍巍耸屹苍穹;南对芙蓉,郁郁馥馨大地;西接神光,煌煌照耀六合;东拥东崖,雍雍俯视八方。
“内外峰围涌玉莲,过桥崖塔迥诸天。
”古刹林立,信士朝拜圣地;香烟缭绕,佳宾休养宝所。
峰顶悬崖,缀琼楼仙馆;山谷深壑,布梵宇兰宫。
化城古寺,依山起势,高低错落,回旋曲折,气宇非凡。
传统建筑风格,朴实典雅;庞大庙宇群落,陶瓦石墙。
昏暮洪钟,送全山梵诵彻太空;清晨灵鸟,赞圣地总持览风物。
甘露禅寺,毓秀钟灵,瑞气缭绕。
背靠雄峰,佛学院冶龙象;面临巨谷,宝殿堂势恢宏。
雕梁画栋,辉煌而凝重;曲径回廊,深邃而幽静。
松竹郁郁,流水淙淙。
凭栏远眺,山色尽览。
祗园禅寺,肇基嘉靖。
背依摩空岭,面对虎形山。
明月高照,梵音远振。
十方丛林,高脊飞檐,精舍佳木环合九子,佛光香火胜甲天下。
晨钟催起梵音,暮鼓镇消心垢。
“论师宣法仙苑,开方便之玄门;道侣启修义理,悟精微于幽旨”。
阅藏而心恬淡,安禅则步逍遥。
宫殿楼阁层叠,气势宏伟;巨型三世佛
像,冠冕九华。
亭院精巧,廊坊回旋;宝气凝聚,煜然炫灿。
池中荷花争艳,锦鲤翻腾。
叮当鸟鸣,如仙翁之捣药;翠竹叶味,如仙境之飘香。
疑是天上阆苑,不愧世间洞天。
五溪山色,送风光入大川;仰望九华,沐云雾覆群岳。
“不上天台,圣地未来”。
天台正顶,地藏禅寺雄踞;中天世界,金刚古洞幽敞。
偿登峰之造极、目万里之无尽。
极目远眺,长江隐约似练;静心感悟,天地浑然如一。
莲花三峰,耸青霄而流碧彩,浮岚气而滴三秋。
探寻莲花胜迹,体验古朴风情。
龙头峰,青龙戏珠,守圣山之龙脉;十王峰,迎面相向,朝地藏之金身。
天柱峰,森林浓郁,世外桃源;狮子峰,雄狮横卧,巨岩交叠。
索道缓行,观山川之真幻;心灵涤荡,得安静而恬然。
流水逶迤,绚丽多姿。
五龙飞瀑,龙池双流汇合,神龙居藏。
水出峭壁,万翎齐发。
撞击山石,雪浪倒旋翻滚;水银泻地,洪声钟震鼓鸣。
弄珠潭,喷雪播霰,慰为壮观;激流直下,珠溅玉碎。
舒溪雪潭,三瀑相连,断崖飞帘,卷雪席浪。
忆舒女轻歌兮,飞鸟停落;蝴蝶起舞兮,游鱼露头。
化鲤仙于清泉,印禅心于皎月。
九子岩,泉鉴翁影安祥,童戏碧岩欢乐。
流水泽众生,鸣声彻双溪。
碧桃瀑布,桃枝影印华水;岩降谛仙,布流德润人天。
石观音像,襟带飘飘欲行;大鹏听经,神通感应造化。
木鱼石,常警迷途;石佛像,智启觉海。
“罗汉晒肛皮”,惟妙惟
肖;猴子拜观音,景象殊奇。
岩洞幽深,清静雅致。
“华严”、“地藏”,僧道禅居之所;“长生”、“飞龙”,官民休怡之地。
晏坐东岩,感阳明修道之艰;伫立云舫,体“巨舰航海”之壮。
北眺长江似练,南望天际似横。
佛祖布经,法坛光芒万丈;凤凰挑水,映留展翅雄姿。
北斗星神,持杖助阵九英;女巫海魔,身碎化为宝山。
宝树遍布,地藏摘金钱;庙坛崛起,香火甲天下。
九华绝险,平岗独平。
王母仙园,雪天澄澈添白莲;琉璃世界,积玉堆金拾不尽。
闵园竹海,绿波千顷起舞;清韵如涛,风拂万马长鸣。
花台山花繁茂,嘉木葱茏;清香飘溢,争奇斗艳。
宋留荆公篇章,明遗阳明崖刻。
“悯子京之故宅,款知微之碧桃”。
费冠卿弃官而隐,杜荀鹤隐复为官。
千年以降,文圣隐仙不绝也。
仙山佛地,特产珍奇。
金地源茶,传西域之梵味;闵地源茶,旗枪不展之紫色。
“仙铛气味冷芝耳,僧碗芳香点茗芽”。
黄精药食同源,补中益气;葛粉洁白如玉,明目清心。
山笋野菜,鲜嫩爽口;冬菇石耳,绿食保健。
纸折扇清风徐徐,天竺筷清香淡淡。
塔影横天,诗韵飘逸。
九华山川,诗涌如泉。
圣僧与诗人唱和,书堂和寺庙同辉。
“染得灵山奇秀气,熏风拂面润吟笺”。
萧统乐而忘忧,编《昭明文选》,李白闲情雅致,著秋浦名篇。
千载诗人地,山山诗馨千首;润物必有声,村村文照百世。
一诗一句,皆可入画;一联一匾,尽引禅机。
灵山与佛
教共体,人文和净土同彰。
历代肉身频现,化佑众生默然。
以身弘法说教,接引度尘随机。
乔觉九九圆寂,山崩地裂;悬钟无声坠地,群鸟哀鸣。
置身石函三载,颜状如生;摇撼肢体骨节,声如金锁。
《藏经》云:“菩萨钩锁,百骸鸣矣,知其为圣人降世也”。
遂视地藏示现,建塔供奉;辟菩萨道场,沙门云集。
无瑕扬清吐浊,黄精野果为食;艰韧不拔,血书《华严》宝典;百岁宫中,抬臂灭焰,应身菩萨再来。
大兴牧牛隐修,深入慧海;慈济天下苍生,施药疗疾;化身常驻双溪,人天表率。
慈明东崖撞钟,上禅堂趺坐;明净闭关精进,旃檀林苦行。
仁义师太,医德高尚济世;女尼肉身,天下无双名扬。
王守仁游寺庙,睹前世之肉身。
提诗曰:“五十年前王守仁,开门原是闭门人。
精灵剥后还复原,始信禅门不坏身”。
真乃圣地育出弘法士,莲台静悟护国禅也。
“水色山光,为谁流彩?紫气晴岚,凭何吐纳?”夫佛法三主要道,出离菩提空性:地藏王经,地狱引发出离;悲心广大,孝道指向菩提。
四大佛山,意涵各表:地藏王大愿、观世音大悲、文殊师大智、普贤王大行。
犹台阶逐升,实修行次第。
故地藏道场,立佛法之根基也。
九九米地藏像,中华绝响;亿万颗众生心,八方归从。
灵海澄澈,犹浩月之辉煜;炳照万方,遍清凉而无极。
心同佛定兮,境合空明;目极月升兮,身归大梵。
妙庄严于神州,驾慈航之普度。
拔苦离趣兮,大誓法轮常转;赐慧予福兮,大慈绀目永垂。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虚空尽而此愿无尽,法界止而此愿不止。
真神天师表,世人楷模也。
霓涛乎卷苍穹,霞辉乎耀亘古。
甘露撒于大地,化诱玄根;圣种播乎有情,妙香国土。
莲花吐瑞兮,佑黎民之安康;佛光呈祥兮,启天下之真慧。
凡骨脱胎,衣珠焕彩。
悲欣灭圆,佛子人天相应;信解行证,善士心身欢愉。
一柱心香,勾通佛主苍生;三声福钟,充满活力希望。
神思广大兮,兴量万物;厚德载物兮,泽润福田。
云护钟灵仙气兮,祈青山之永茂;松留太古圆音兮,养净水之恒流。
野被含慈,生灵念佛。
名山鼎盛,四海来仪。
磐石常安,神光永照。
灵秀九华,万古流芳!
峨眉山赋(作者:沈弋然)嵯嵯仙山,巍巍雄秀。
拔地蜀国西陲,名震神州广袤。
郁郁苍苍,葱葱茏茏。
覆蔽天之绿荫,滋潺湲之溪水。
鹤驻云归,猿攀兽戏。
带江河以方泽,尊山岳之独圣。
雄奇千古,慕仰万方。
流萝峰之晴云,纱暝岚绕;润洪椿之晓雨,翠滴烟濛。
妙曲净耳,演双桥之清音;银妆怡目,印大坪之霁雪。
象池朗照夜月,旷妙明之虚空;圣积静喧晚钟,震金呗于山野。
三夏灵岩迭翠,云雾腾漫,岩壑露岛;万年白水秋风,蛙琴和唱,水月闲酬。
九
老仙府瑞气,千叠莽丛峥嵘。
幽绝藏乎峻险,苍郁散之烟岚。
至若金顶祥光(1),瑰奇玄幻,寰宇惊之罕绝;婀璀诡溟,旷世叹为观止。
显佛光之神功,集造化之妙相。
隆虹彩之瑞呈,摄身光之清现。
玉兔娇天,神灯(2)烁夜。
霓涛乎卷苍穹,霞辉之耀亘古。
多少秀色幽光,椽笔难尽其妙。
邈邈仙翁隐叟,乐此不疲:赵帅(3)席洞修行,葛由(4)骑羊诱道;楚狂(5)负釜匿居,思邈(6)炼丹藏岭;吕祖陈抟(7),栖游遗迹;白娘仙子(8),修炼无踪。
林林迁客骚人,吟之谓盛:岑参罩袍(9)哦咏,伯玉(10)痛俯感怀;石湖(11)临峰游记,升庵(12)拄杖卧云;乐天元稹(13),唱和酬情;遗作佚文,册书有载。
然惟诗仙太白,听琴咏月,竟成千古煌音;不独词客东坡,怀故思乡,岂止一时挂念(14)。
丝竹婉约,鍠钟发聩。
词涌饮者风流,曲张豪杰真意。
无数凤藻韶章,长留人间天地。
熠熠普贤道场,悠悠汉代伊始。
蒲公(15)结舍,祖殿初成。
宝掌(16)开基,佛事方盛。
印度阿婆多罗(17),万里跋涉来礼,疑是化城(18)。
天国摩诃般若(19),数朝筑修笃诚,遂添宝刹。
台阁隐诸虬林,梵宇罗于岫壑。
碧瓦飞檐,红墙露璀。
化清莲于台座,发玉牒(20)之印光。
僧伽整肃法服,净土庄严光像(21)。
晨钟催起梵音,暮鼓镇消心垢。
论师宣法仙苑,开方便之玄门;道侣启修义理,悟精微于幽旨。
香蜡袅袅,鸣天鼓于法堂;木鱼铮铮,启元明之真性。
别传寂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