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浇注系统及溢流排气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内浇道厚度的经验数据,见表6-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5) 内浇道厚度与凝固模数的关系。 凝固模数:指凝固物件体积与面积比,在铸造领域常以此 做为计算凝固时间,设计铸造方案的依据。 为了使金属液充满型腔后在压力作用下凝固,要求在充型 结束时内浇道只能有一半厚度凝固。 内浇道厚度与凝固模数的关系见图6-9。 凝固模数可用下式计算:M=V/A
浇注系统设计
4)由定模镶块与分流锥形成的环型通道截面积一 般为喷嘴导入口截面积的1.2倍左右,直浇道底 部分流锥的直径d3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d3 d (1.1 1.3)d
2 2
2 1
d2是直浇道底部环型截面处的外径(mm);
d1是直浇道小端(喷嘴导入口处)直径(mm)。
并满足:
d 2 d3 3mm 2
浇注系统设计
5) 图e的形式与 图d相类似,搭 接处角度增大至 60’,适用于深型 腔的压铸件;
浇注系统设计
6) 图f的形式适 用于管状压铸件。
浇注系统设计
(二)直浇道设计
直浇道的结构与所选用的压铸机类型有关,分为 卧式冷压室、立室冷压室和热压室压铸机用三种 直浇道。
1、卧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卧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一般由压铸机上的压 室与压铸模上的浇道套组成,在直浇道中压射结 束后留下的一段金属称为余料; 压室和浇道套可以制成一体,也可以分别制造, 目前后者使用得比较多; 结构如图6-11所示。
13)近似长方形、扁平形的压铸件,应尽可能在 窄边上开设内浇口。
浇注系统设计
2、内浇道截面积计算 (1)流量计算法
A内
V
充t
G
充t
A内是内浇道截面积(cm2); V是通过内浇道的金属液(压铸件加溢流槽)体积 (cm3); 充 是推荐的充填速度(cm/s),见表4-16 ; t是推荐的充填时间(s),见表4-19; G是通过内浇道的金属液(压铸件加溢流槽)质量(g); 是液态金属的密度(g/cm3),见表6-1。
5)直浇道向横浇道入口应开设在浇道套的上方,防止金属液 在压射前流入型腔。 6)卧式冷压室压铸机采用中心浇道时,直浇道的设计类同于 立式冷压室压铸机。要求直浇道位于浇道套内孔的上方, 防止金属液在压射前流入型腔,如图6-12。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2、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 ① 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一般由压铸机上的喷嘴和压 铸模上的浇道套、定模镶块和分流锥组成。 ② 从喷嘴导入口至最小环形截面(I-I截面)为整个直浇道。 ③ 直浇道的A段由喷嘴形成,B段由浇道套形成,C段由定 模镶块形成, I-I 截面处的空腔由分流锥形成,直浇道在 d1处与余斜相连。 ④ 喷嘴是压铸机的附件,备有多种规格以供选用。
浇注系统设计
4、环形浇道(图6-5)
浇注系统设计
4、环形浇道
适用于圆筒类或中间带孔的压铸件。
金属液充满环形浇道后,再沿环形型腔壁充填 型腔,可避免正面冲击型芯,排气条件良好, 压铸件的内部质量及表面质量都较高。 采用环形浇道时,往往在浇道的另一端开设环 形的溢流槽,在环形浇道和环形溢流槽处可设 置推杆,使压铸件上不留推杆的痕迹。 缺点:浇注系统金属液消耗量较大,浇道需要 切除。
设计时,不仅要认真分析压铸件的结构特点、技术 要求、合金种类及其特性,还要考虑压铸机的类型 和特点,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设计
一、浇注系统的结构及分婪
(一)浇注系统的结构
浇注系统主要由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和余料
等部分组成。
压铸机的类型及引入金属液的方法不同,浇注系 统的结构也不同。
浇注系统设计
(2) 经验公式
计算内浇道截面积的经验公式很多,根据不同的条件 可得出不同的经验公式。 达伏克对内浇道截面积和压铸件质量之间的关系提出 的经验公式: A内=0.18G A内是内浇道截面积(mm2); G是压铸件质量(g)。
适用于质量不大于150g的锌合金压铸件和中等壁厚的 铝合金压铸件。
压铸工艺及模具
第六章 浇注系统及溢流排气系统设计
第一节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金属液在压力作用下充填型腔的通道。
浇注系统对金属液流动的方向、溢流排气条件、压 力的传递、充填速度、模具的温度分布、充填时间 的长短等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控制与调节作用。
浇注系统不仅决定了金属液流动的状态,而且是影 响压铸件质量的重要因素。
浇注系统设计
1、侧浇道(图6-2) 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按压铸件结构特点,可布置在压铸 件外侧或内侧。 适用于板类、盘类或型腔不太深的壳体类压铸件。 适用于单型腔模,也适用于多型腔模,浇道去除方便,应 用最为普遍。
浇注系统设计
2、中心浇道(图6-3)
浇注系统设计
2、中心浇道(图6-3) 定义:顶部带有通孔的筒类或壳体类压铸件,内浇道开设 在孔口处,同时在中心设置分流锥。 优点:充填时金属液从型腔的中心部位导入,流程短、排 气通畅;压铸件的浇注系统、溢流系统在模具分型面上的 投影面积小,可改善压铸机的受力状况;模具结构紧凑; 浇注系统金属消耗量较少。 缺点:浇道去除比较困难,一般需要切除。 适用范围:立式冷压室压铸机或热压室压铸机。用于卧式 冷压室压铸机时,压铸模要添加一个辅助分型面。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卧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设计要点: 1)直浇道的直径(浇道套和压室的内径)D根据压铸件所需的压 射比压和压窒充满度确定。 2)直浇道的厚度H,一般取H=(1/3~1/2)D。 3)直浇道的起模斜度取1°30′~2°,长度15~25mm,开设 在浇道套靠近分型面一端的内孔上。 4)浇道套的长度一般应小于压铸件压射冲头的跟踪距离,便 于将余料从浇道套中推出。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5)应使金属液充填型腔时的流程尽可能短,以减少金 属液的热量损失。 6)内浇道的数量以单道为主,以防止多道金属液进入 型腔后从几路汇合,相互冲击,产生涡流、裹气 和氧化夹渣等缺陷。而大型压铸件、框架类压铸 件和结构比较特殊的压铸件则可采用多道内浇道。
7)压铸件上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且不加工的部 位,不宜设置内浇道。
M是凝固模数(cm);V是压铸件体积(cm3);A是压铸件表 面积(cm2)。
对于壁厚基本均匀的薄壁压铸件,凝固模数约等于壁厚的 1/2。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2)内浇道的宽度和长度
1) 内浇道的厚度确定后,根据内浇道的截面积即可 计算出内浇道的宽度。
2) 根据经验,矩形压铸件内浇道宽度一般取边长的 0.6-0.8倍,圆形压铸件一般取直径的0.4-0.6倍。 3) 在整个浇注系统中,内浇道的截面积最小(除直接 浇道外),因此金属液充填型腔时内浇道处的阻力 最大。 4) 为了减少压力损失,应尽量减少内浇道的长度, 一般取2~3mm。
要善于利用金属液充填型腔时的流动状态,使压铸
件的重要部位尽量减少气孔和疏松,保证压铸件的表 面要光洁完整无缺陷。
压铸件的形状复杂多样,涉及的因素非常多,设计 时难以完全满足应遵循的原则,因此在内浇道设计时, 实践经验还是很重要的因素。
浇注系统设计
1、内浇道设计的原则
1) 有利于压力的传递,内浇道一般设置在压铸件的厚壁处。 2) 有利于型腔的排气,金属液进入型腔后应先充填深腔难以 排气的部位,而不应立即封闭分型面、溢流槽和排气槽。 3) 薄壁复杂的压铸件,宜采用较薄的内浇道,以保证较高的 充填速度;一般结构的压铸件,宜采用较厚的内浇道,使 金属液流动平稳,有利于传递压力和排气。 4) 金属液进入型腔后不宜正面冲击型芯,以减少动能损耗, 防止型芯冲蚀。
内浇道直径一般为3~4mm,便于在顺序分型时拉断。
由于内浇道截面积小,金属液流速大,直接冲击型芯, 容易产生飞溅和粘模现象。
为了取出浇注系统凝料,在定模部分必须设计顺序分型 机构,模具结构较为复杂。
浇注系统设计
二、浇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设计
(一) 内浇道设计 在浇注系统的设计中,内浇道的设计最为重要。 设计主要主要内容:确定内浇道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设计要求:
浇注系统设计
热压室压铸机浇注系统 如图c所示;
由直浇道1、横浇道2、 内浇道3组成;
由于压室与坩埚直接连 通,所以没有余料。
浇注系统设计
全立式冷压室压铸机浇注系统如图d所示; 由直浇道1、横浇道2、内浇道3组成;
余料与直浇道合为一体。
浇注系统设计
(二)浇注系统的分类 按照金属液进入型腔的部位和内浇道 的形状,浇注系统一般可分为侧浇道、 中心浇道、直接浇道、环形浇道、缝 隙浇道和点浇道等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设计
3、内浇道尺寸 内浇道的形状除点浇道、直接浇道为圆形,中心浇道、环 型浇道为圆环形外,基本上为扁平矩形状。 (1)内浇道厚度
1) 内浇道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0.15mm。
2) 内浇道过于薄,加工时则难以保证精度;压铸时分型面 形成的披缝会使内浇道截面积发生很大的波动。此外,内 浇道过于薄,还会使内浇道处金属液凝固过快,在压铸件 凝固期间压射系统的压力不能有效地传递到压铸件上。 3) 内浇道最大厚度一般不大于相连的压铸件壁厚的一半。
浇注系统设计
5、缝隙浇道
浇注系统设计
5、缝隙浇道
适用于型腔较深的模具;
为了便于加工,常常在型腔部分垂直分型,如 图6-6所示。 内浇道设置在型腔深处,金属液呈长条缝隙状 顺序充填型腔,排气条件较好。
浇注系统设计
6、点浇道
浇注系统设计
6、点浇道
中心浇道和直接浇道的一种特殊形式; 适用于外形基本对称、壁厚较薄、高度不大、顶部无孔 的压铸件,如图6-7所示。
8)内浇道的设置应便于切除和清理。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9)浇口位置应使金属液流至型腔各部位的距离尽 量相等,达到同时填满和同时凝固。
10)尽量减少和避免金属流过多的曲折和迂回, 以减少气体包卷、涡流、金属流汇集。
11)内浇口位置应使压铸模型腔温度场的分布符 合工艺要求。 12)内浇口的设置应有利于金属液的流动。
⑤ 结构如图6-13所示。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⑥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设计要点: 1) 根据内浇道截面积选择喷嘴导人口直径。喷嘴导人口小端 截面积一般为内浇道截面积的1.2~1.4倍。
d1 2
(1.2 1.4) A内
d1是喷嘴导人口小端直径(mm); A内是内浇道截面积(mm2)。
2) A、B、C各段均有脱模斜度,A段为1° 30′,B段为1° 30′ ~3° , C段脱模斜度根据镶块厚度来确定,镶块厚脱 模斜度小,镶块薄则脱模斜度大。 3) 直浇道各段连接处的直径单边放大0.5-1mm。
浇注系统设计
3、直接浇道(或称顶浇道)
浇注系统设计
这是中心浇道的一种特殊形式。 顶部没有孔的筒类或壳体类压铸件,不能设置分 流锥,直浇道与压铸件的连接处即为内浇道,如 图6-4所示。 由于内浇道截面积较大,有利于传递压力。 缺点:压铸件与直浇道连接处形成热节,易产生 缩孔;浇道需要切除。
浇注系统设计
立式冷压室压铸机浇注 系统如图a所示;
由直浇道1、横浇道2、 内浇道3和余料4组成。
在开模之前,余料必须 由反料冲头先从压室中 将其切断并顶出。
浇注系统设计
卧式冷压室压铸机浇注 系统如图b所示;
由直浇道1、横浇道2、 内浇道3组成,余料与 直浇道合为一体;
开模时,整个浇注系统 和压铸件随动模一起脱 离定模。
浇注系统设计
5) 直浇道与横浇道连接处要求圆滑过渡,圆角半径一般取 R5-R20mm,以使金属液流动顺畅。 ⑦ 分流锥的结构形式如图6-14所示。 1) 图a所示的圆锥形分流锥导向效果好,结构简单,应用较 为广泛; 2) 图b所示的分流锥中心设置推杆,有利于推出直浇道,推 杆形成的间隙有利于排气;
浇注系统设计
4、内浇道与压铸件和 横浇道的连接方式 图6-10 1) 图a为内浇道、横浇道 和压铸 件在同一侧的 形式;
浇注系统设计
2) 图b为内浇 道和压铸件在 一侧,横浇道 在另一侧的形 式;
浇注系统设计
3) 图c与图b类 似,只是在横 浇道上增加了 一个折角;
浇注系统设计
4) 图d中,内浇 道设在压铸件与 横浇道的接合处, 称为搭接式内浇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