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变迁动因理论的预算管理制度(doc 7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制度变迁动因理论的预算管理制度(doc 7页)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针对制度改革的理论性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但很少有学者对这些方案是否可行以及当今中国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探讨。研究中国目前实施的预算管理制度,结合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进行分析,当今中国预算制度改革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制度变迁动因理论;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可行性

一、当前中国预算管理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历程

1992年《国家预算管理条例》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开始进行预算管理改革。《条例》规定,我国国家预算采用复式预算编制方法,分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中央预算开始按复式预算形式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1995 年开始实施,将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划分为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三部分,待条件成熟时再考虑增设其他预算。自此,地方预算也开始按复式预算编制。在这段时期内,部分地方政府试行了零基预算改革,1999

年,各地政府开始实行一些预算管理制度的创新:天津市开始实行标准周期预算管理制度;陕西省率先在全国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安徽省实施了综合财政预算等等。现今,复式预算、零基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逐渐在全国范围内确定,同时也得到了理论界的支持。

(二)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由于起步较晚加之中国比较复杂的传统观念,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欧文汉在其2004年的博士论文中从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以及审计制度四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现行预算管理制度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建立民主预算的思想。国内学者大都看到了预算编制和审批时间上的冲突从而导致的预算执行空白期、预算内容的不明确、零基预算的不彻底以及执行中的监督问题,并从制度改革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如调整人大审批时间、调整预算执行时间、强化社会监督等等。很显然,所有这些制度的改革都涉及到较广泛的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些改革是否具有可行性成为摆在国家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制度变迁的动因

(二)制度的供求

供求分析是新古典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新制度经济学在分析制度变迁时,也借鉴了这一方法。林毅夫曾经指出:“制度能提供有用的服务,制度选择及制度变迁可以用‘需求—供给’这一经典的理论框架来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制度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因素都可以作为制度变迁的动因。

三、预算管理制度变迁的需求分析

制度作为一种服务,一种商品,要进行需求分析,首先要确定其消费者。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从其面向的对象来看应该是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其消费者也理所当然的要包括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品,其需求曲线应该也具备公共品的特征。

假定只有A、B两人是某制度的需求者,由于公共品在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其消费量是一定的,两人各自愿意支付的价格PA和PB之和P0就是所有消费者对Q0产量下的需求价格。这样加总两人的需求曲线可以得到总的需求曲线D,具有负的斜率。

对于影响制度变迁的需求因素,制度经济学

家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六种。

(一)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

德姆塞茨是新制度经济学家中最早提出要素和产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影响制度变迁的,他在《关于产权的理论》一文中分析了美国印第安人土地私有权的发展历程。由于平原地区的动物和森林地区的毛皮动物在经济价值上的不同,造成了美国山区印第安人要比西南部地区的印第安人较早的出现了土地的私有产权。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实际购买力的增长以及购买结构的变化使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的培养,从而使个人的自身价值得到了提高。这样,公民对政府部门相应的支出,如教育、医疗保健等,有了更高的需求。由于政府的资金相对有限,为了满足公民的需求,也就产生了对更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的需求。

(二)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点已经被社会广泛接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社会制度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导致了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当今,技术的进步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计算机网络的

普及最为明显。电子政务的发展,使政府部门暴露出许多效率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新的制度出现以取代低效的旧制度。

(三)市场规模

戴维?菲尼曾经指出:市场规模一扩大,固定成本即可以通过很多的交易、而不是很少的几笔交易收回。这样,固定成本就成为制度安排创新的一个较小的障碍了。这段表述如果用来解释制度供给的影响因素可能会更贴切。不过,市场规模的确也可以影响制度的需求。正如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其面向的是全国的政府部门,市场可以说是有了相当的规模。有效的制度会由于其发挥作用的广度较大,而使其效用成倍地增加。

(四)其他制度安排的变迁

任何制度都不是孤立的,在不同的社会大制度下,其他制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我国政府制度影响最大的制度改革应该是国企改革。随着政府退出盈利性及半盈利性机构,逐渐转向完全非盈利性的机构,不管是其财政收入还是支出都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

(五)偏好的转变

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制度的偏好

也存在着差异。人们偏好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制度的革新。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一些价值观,不管好坏,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国的公民。我国传统的人性化、“人情味”的以人为主导的价值观念,正逐渐受到“制度”的规范。从而,对于更规范、更严密的制度的需求相对有所提高。体现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上就是对更详细的计划、更严密的审批、更有效的保障的预算制度的需求比以前有所增加。

(六)偶然事件

事件往往是在必然性的决定下,偶然性的推动下发生的。部分领导挪用公款,政府财政出现缺口的现象成为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需求增加的偶然性因素。

四、预算管理制度变迁的供给分析

由于预算管理制度属于规范性的行为准则,具有变化缓慢、难以变动等特点,通常其变化是由国家强制实施的。因此,对作为供给者的国家而言,对预算管理制度变迁的供给分析更具有实际意义。在微观经济学中,只有当某种商品的生产者获得的预期收益大于其成本时才会提供这种商品,供给曲线是具有正斜率的一条曲线。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