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20套中考模拟试卷】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力旺实验校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力旺实验校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这一年的化学学习中,同学们学习了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在分子和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及变化等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物质遇冷凝固为固态物质时分子会静止不动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通过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若增加一个铜锌活动性比较的实验,则可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C.通过实验①和③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出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通过实验②的反应现象,可以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3.“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的归纳与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H4+、Na+、NO3-、CO32-B.NO3-、Cu2+、SO42-、OH-
C.Mg2+、K+、SO42-、Cl-D.Ca2+、Na+、HCO3-、Cl-
5.在25℃时,向不饱和氯化钾溶液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至溶液刚好饱和,在这一过程中,下列各量:①溶液中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③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④ 2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⑤氯化钾溶液的质量。

其中不变的是()
A.①和④;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
6.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受热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C.做完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为避免药品浪费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7.下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CaO起催化作用B.该反应中CO2是生成物
C.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8.潜水员在水下作业,需要呼吸富氧空气。

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普通空气中的含量,富氧空气中氧气与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以是()
A.1:5 B.21:79
C.1:2 D.以上都有可能
9.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

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需要氧气,因此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属于燃烧现象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因此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10.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

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c>b>a
B.b>a>c
C.a>c>b
D.b>c>a
11.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12.物质X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点燃
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
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g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和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过滤实验中,A仪器的作用是_____;
仪器C在实验中的用途是_____;描述装置D进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_____,并放出大量的热;装置E中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的性质是_____。

14.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 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

② t1℃时,100g水中放入50g乙,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③ 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a%,其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④ 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t1℃时溶质质量分数:甲=乙B.t1℃时溶质质量:甲=乙
C.t1℃时溶剂质量:甲>乙D.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15.用化学用语表示:2个氧分子_____________;混盐一般是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如Ca(NO3)Cl漂白粉中有一种混盐CaOC12(其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①写出氯化钙的化学式_____
②已知CaOCl2中的一种酸根离子是次氯酸根离子(ClO-),则另一种酸根离子为_______。

若将CaOC12改写成如Ca(NO3)Cl以两种酸根表示的形式,其化学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16.如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


将氯化钠从其溶液中提取出来,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

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除增加溶质还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

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已知: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2.5g,需要量取水_____。

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填字母序号)。

上述步骤A中玻
璃棒的作用是_____。

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18.化学常通过对比实验来获得信息。

请根据图中三个对比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A中,通过对比铜片上白磷和水下白磷的不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某同学针对实验B提出:空气中的氮气是否也参与到铁生锈的反应中呢?请改进上述B实验为该同学释疑(只需写出改进操作即可)_____。

依据实验C的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某些不法厂商制售劣质汽油的事件,劣质汽油中的甲缩醛(C3H8O2)等物质会损伤汽车并产生有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甲缩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甲缩醛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详解】
A、液态物质遇冷凝固为固态物质时分子不断的运动,故错误;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是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带负电但不是离子,故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故正确;
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错误;
故选:C。

2.B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①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氢强;②铜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③锌与盐酸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比氢的强;①③对比,锌比铁反应快,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但是不能比较铜和铁的活动性强弱,若增加一个铜铁活动性比较的实验,则可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故选B。

3.C
【解析】
【详解】
A、根据化学式可知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B、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故不符合题意;
C、用于人工降雨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故符合题意;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解析】pH=3的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A、CO32-能与H+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共存,错误;B、OH-能与H+结合产生水,Cu2+与OH-结合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不能共存,错误;C、四种离子相互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正确;D、HCO3-和H+能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故选C。

点睛:离子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则离子不能共存。

5.A
【解析】
向不饱和氯化钾溶液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至溶液刚好饱和的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增大,2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不变,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增大.
故选A.
6.C
【解析】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错误;
B、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正确;
C、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缘故,正确。

故选C。

点睛: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D
【解析】
【详解】
根据图中CaCO3、CaO、CO2这三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比例变化,其中CaCO3增加,CaO、CO2减少,说明CaO、CO2是反应物,CaCO3是生成物,是化合反应,故选D。

8.C
【解析】
【详解】
A.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为1:5时,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6.7%,不属于富氧空气,故A错误;
B.21:79与空气的成分相差不大,不是富氧空气,故B错误;
C.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的平均氧气体积分数的空气称为富氧空气,即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1:2大约是33.3%,属于富氧空气,故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AB不可能,故D错误。

故选C。

9.D
【解析】
A、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不一定属于燃烧现象,有氧气参加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燃烧现象,有氧气参与的缓慢的氧化反应不是燃烧现象,错误;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如果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则一定是催化剂,错误;
C、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氮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比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等都是无机物,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正确。

故选D。

10.B
【解析】
【分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在氢元素前面的金属能将氢元素从稀硫酸或盐酸中置换出来;除钾、钙、钠外,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由于三种金属只有金属b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说明金属b的化学性质最活泼;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说明a的金属活动性比c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b>a>c,故选B.
11.C
【解析】
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1.8g×100%=0.2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1.8g水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2g=1.4g,1.4g <3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3g﹣1.4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化合物原子的个数比=,则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2.B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2.2克+6.4克-4.8克=3.8克,故选项错误;
B.设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222
X+3O RO+2SO
a96
3.8g
4.8g
点燃
列比例式得:a:96=3.8g:4.8g 解得a=76,故选项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知X中含有R、S元素,不含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D.因不知R的元素种类,所以无法判断RO2是否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引流吸和滴加少量液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的固体物质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
【详解】
(1)在过滤实验中,A仪器是玻璃棒,作用是引流;
(2)仪器C是胶头滴管,在实验中的用途是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3)描述装置D进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的固体物质,并放出大量的热;
(4)装置E中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故答为(1)引流;(2)吸和滴加少量液体;(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的固体物质;(4)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4.甲140甲≤37.5%AD
【解析】
根据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解答;
根据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解答;
根据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解答;
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解:①由图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00g,乙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故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甲;
②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40g,故t1℃时,100g水中放入50g乙,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40g;
③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甲,故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a%,其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甲;由于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a%,又甲的溶解度较大,
故a%的最大值即为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600
1000
10060
g
g

+
=37.5%。

故a%的取值范围是
≤37.5%。

④A.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乙均有固体析出且均为饱和溶液。

又t1℃时甲、乙溶解度相同,故t1℃时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正确;
B.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由于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故溶解的甲物质比乙多,需要溶剂的质量比乙少。

故t1℃时溶质质量:甲<乙,错误;
C.由B知,该选项错误;
D.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由于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故溶解的甲物质比乙多,故析出固体的质量比乙多。

因此正确。

故选AD。

15.2O2CaCl2Cl-Ca(ClO)Cl
【解析】
【详解】
(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氧分子可表示为:2O2;
(2)①在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氯元素为-1价,氯化钙的化学式为CaCl2;
②CaOCl2中钙元素化合价为+2,氧元素化合价为-2,钙、氧两种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其中氯元素定有正、负两种化合价且分别为+1、-1;故另一种酸根离子应该是氯离子Cl-;
若将CaOC12改写成如Ca(NO3)Cl以两种酸根表示的形式,其化学式可表示为Ca(ClO)Cl。

16.=蒸发结晶降低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11:10 (或110:100)
【解析】
【详解】
(1)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等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有交点;故答案为=;
(2)要将氯化钠从其溶液中提取出来,应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3)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除增加溶质还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恒温蒸发溶剂;故答案为降低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
(4)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110g:100g=11:10;故答案为11:10 (或110:100);
【点睛】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结晶的方法、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47.5mL CBDEA 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①②③
【解析】
【分析】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详解】
(1)实验室配制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50g 5%=2.5g ⨯,需要量取水的
质量为50g 2.5g 47.5g ﹣=,水的密度为1.0g/mL ,水的体积为47.5mL 1.0g/L
=m 47.5g 。

(2)配制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CBDEA 。

(3)步骤A 为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4)①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点睛】
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18.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或燃烧需要氧气) 将实验B 中的空气换成氧气 能与水反应
【解析】
【分析】
燃烧条件: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详解】
(1)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对比铜片上白磷和水下白磷的,所处环境的温度一样,铜片上的白磷接触氧气而水中的铜片没有接触氧气,因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或燃烧需要氧气)。

(2)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生锈,中间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而左边与空气和水,右边是与空气接触,为了排除氮气的干扰,可将空气换成氧气。

(3)C 中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而干燥的紫色石蕊没有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一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

【点睛】
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没有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147.4%
【解析】
【分析】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8+16×2=1.
(2)甲缩醛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23
76

×100%≈47.4%.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甘肃省普通高中学招生考试数模拟试题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钾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右图。

下列有关钾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原子序数是19 B.元素符号为K
C.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 D.钾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
2.制作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纯羊毛衫B.木制桌椅C.纯棉毛巾D.食品保鲜膜(袋)
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4.美国科学家卡尔•克利特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设备.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有关“氮5”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5”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每个N5分子由5个氮原子构成
C.“氮5”是一种化合物
D.真空条件下“氮5”是一种气体
5.在2A+3B=2C+4D中,3.2gA与9.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6gC,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l8,则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l6 B.28 C.44 D.64
6.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

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B.观察C.假设D.做结论
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8.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

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 2N2O4=2X↑+ 3N2↑+ 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O
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14:9
9.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2C.H D.H2
10.由C2H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之比是44:9,该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A.C2H2和CO B.只有C2H2
C.C2H2、H2和CO D.CO和H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实验室利用图8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8中仪器甲、乙的名
称: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8中的______(填标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用充满水的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需从_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____________(填“a”或“b”)端,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①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8中____(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在消毒中常使用到过氧乙酸,其化学式为C2H4O3,其由_____种元素组成.学校在消毒中需要用到0.2%的稀溶液100g,则需用10%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g加水稀释配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含有相同离子的盐具有相似的性质。

CuSO4溶液和FeSO4溶液都含有大量的_____(填离子符号)。

向FeSO4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铜加入稀硫酸中完全溶解后,得到溶液A。

然后再向溶液A中加入光亮的过量镁条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将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2g。

①向溶液A中加入光亮的过量镁条,请在图中写出反应后溶液中2个“”代表的离子符号_____。

②原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g。

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CuSO4和Fe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______(填字母)。

A NaOH
B Fe
C Ba(NO3)2
D MgCl2
14.纯碱工业始于18世纪,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其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有:①NH3+X+H2O= NH4HCO3 ②NH4HCO3+NaCl= NaHCO3↓+NH4Cl; ③2NaHCO3=
Na2CO3+H2O+CO2↑。

反应①中的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反应②所得的NH4Cl属于化肥中的________肥。

NH4Cl中N的化合价为_______。

所制得的“碱”的化学名称为______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为探究催化剂对双氧水(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图中的实验能否证明MnO2是双氧水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并说明理由______。

数据记录表
1%H2O2溶液(mL)50 50 50
加入MnO2的质量(g)0.1 0.2 0.4
测量40秒末得到O2体积(mL)
实验二:从上面表格的设计可以看出,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