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
内容提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如何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一、平等对话,意味着动态生成二、精心“预设”,即时“生成” 三、即时生成,源于教师的素养四、关注生成,贵在价值引导
关键词:预设生成对话素养引导生命力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新课程的实施更使我们紧迫地感到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多角度的反思,其中之一便是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本文着重通过几则案例谈一谈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平等对话,意味着动态生成
【案例一】《穷人》
师:大家在读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
生:我觉得“温暖”和“舒适”用在这里不够准确。
师:有和他一样看法的吗?能说说不准确的原因吗?
生:渔家的屋子只有一个没有熄的炉子,外面寒风呼啸。在里面听得清清楚楚,说明屋子是漏风的,屋里怎么可能是温暖的呢?
生:渔家的屋子是个小屋,炉子、食具、床挤在一起,这样的小屋怎么能说是舒适的呢?
生:地扫得干干净净,食具擦得闪闪发亮,小屋最多只能说是整洁。五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这哪里谈得上舒适?
师:是呀,厨房、餐厅、客厅、卧室都合在一起了,而且又漏风,怎么能算是温暖、舒适的呢?看来托尔斯泰这位大文豪也不过如此,用词不当的毛病还需要我们来帮助修改。对你们大胆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我由衷地表示敬佩!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生:我觉得“温暖而舒适”用得非常准确,因为小屋跟外面相比是“温暖而舒适的”。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外面狂风怒吼,又黑又冷,而小屋即使漏风,肯定也不会有多大,更何况小屋里还生着火炉。所以跟外面比,家里相对来说还是温暖的。
师:有道理!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联系思考,说明你已掌握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联系上下文。“舒适”用得准确吗?
生:……
生:我认为文章表面上写渔家“温暖而舒适”,实际上是为了反应渔家生活的艰难和贫穷。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那样一个在我们看来简陋无比的屋子,对渔家人来说,就算是温暖而舒适的了,可见他们对温暖而舒适的要求是极低极低的。读到这里,我感到渔夫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生:这里的“温暖而舒适”的写法就像《买火柴的小女孩》中最后写小女孩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一样,表面上是写“温暖而舒适”,实际上是写桑娜一家过着艰难困苦的日子。
师:“从温暖而舒适”居然能看出渔家的生活艰辛。真是了不起的发现!在这一点上我不如你们,你们是我的老师,谢谢!同学们,只要我们在阅读时真正动了脑子,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说真话,表真情,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这样才能将孩子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都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教学“动态生成”,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而这样的“动态生成”需要有积极的“生态环境”,即建立在师生双方真诚平等基础上的民主对话。案例一中,那个“我觉得温暖和舒适在这里不够准确”的
声音,似乎是一个与本节课内容极不和谐的音符,甚至与本节课预设的目标背道而驰。面对这一“另类”的声音,教师的处理是尊重的、民主的。老师一句“能说说不够准确的原因吗?”亲切地询问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教师以一个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关注生成,教师就应尊重孩子的理性思考,蹲下身来与之平等对话,用心捕捉学习活动中利于孩子们语文素养可得到持续发展的课程资源。
二、精心“预设”,即时“生成”
【案例二】《操场上》
师请学生给“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6个词语分一分类,要求把它们分成两类。
生分类如下:
1、打球拍皮球踢足球拔河跳高跑步
2、打球拔河跳高跑步拍皮球踢足球
3、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
学生的理由是:第一种分法,左边是用球的活动,右边是不用球的活动;第二种分法,左边是两个字的,右边是三个字的;第三种分法,左边是用手的活动,右边是用脚的活动。教师肯定了三种分法都有道理,然后着重引导学生研究第三种分法,从中感悟表示用手动作的字用“提手旁”,表示用脚动作的字用“足字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因此,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而是珍视孩子们变化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
案例二中的这种教法与教师直接揭示规律相比,虽然多花了一些时间,却生成了一些重要的“副产品”,如学生知道了有的体育运动主要是用手的,有的体育运动主要是用脚的;有的词语是两个字的,有的词语是三个字的。这些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并非没有认识价值。更重要的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从小感
受到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路,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只有一个,这恰恰是中国人传统思维模式中十分缺乏的思想方法。再如:一位老师在执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他只预设了两块:
1、请你在阅读课文后,当一回“体育节目主持人”,向大家介绍田忌赛马第二场的经过。
2、读了课文,你想对孙膑、田忌、齐威王各说些什么,谈一谈。
这样的设计,意在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适应学生的即时生成性问题。课堂上同学们果然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有的同学认为齐威王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那样“骄傲自满”,他要为齐威王“平反”,于是就延伸到搜集这三个历史人物的其他故事,了解“他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个问题,延伸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等这样一些更具综合性的问题。
我们关注“生成”并非摈弃“预设”。兵法中有“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同样如此。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精心“预设”通过预测“学情”,预想“可能”,突出教学重点,简化头绪,使之目标集中,成效明现,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如: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对《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就是一种为生成的预设:
1、学生默读课文,发现并提出问题。估计学生的问题有:
(1)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2)为什么说地球像一叶扁舟?
(3)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
(4)为什么要用很小很小来形容人类的活动范围?
……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随机点拨:哪些问题书上没有答案,哪些问题之间有联系,哪些问题需要重点思考。
2、引导学生自主释疑。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读书并寻求答案,组织学生汇报,在随机汇报中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以下几点:
(1)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2)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