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三上册历史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高三上册历史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8高一下·郑州期末) 1992年许多国家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纷纷举行500周年纪念活动,但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与该纪念活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 郑和下西洋
B .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C . 麦哲伦环球航行
D . 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2. (2分) (2018高一上·茶陵月考) 孙中山在评价“科举制”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
A . 利弊参半
B . 利大于弊
C . 弊大于利
D . 主张废除
3. (2分) 1683年,山西遇灾,巡抚穆尔赛奏请皇帝开本地常平仓储,发帑银二十万赈济饥民,康熙回复“亟宜赈济,稗各得所”,遂开仓赈灾;数年后山东遇灾,巡抚王国昌等人因未上奏,“擅动常平仓米谷赈济”,被降职一级,并要求赔补所动米粮。

清初巡抚的赈灾举措表明()
A . 官员命运由君臣亲疏关系决定
B . 地方官有执行权而无决策权
C . 区域位置决定了巡抚职权不同
D . 君主决策的随意性逐渐增强
4. (2分)上海20世纪70年代的“四大件”是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当时都要凭票供应,为了分到一张票,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才能轮到一个。

这反映上海当时实际情况
A .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 .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
C . 工业化已初具规模
D . 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5. (2分)根据对英国南哈姆斯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238人,到1910年降至118人(萨维尔:《黄梅兰和威尔士农村人口的减少》,第212页)。

出现
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 机械化和工厂化的冲击
B . 人口流动的频繁
C . 圈地运动和农业革命
D .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6. (2分) (2017高一下·鸡西期中) 某一时期,农民开垦荒地,改善灌溉条件,役使牲畜,使用有机肥料,增加农业收获。

生活上已经过着农耕的定居生活,并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该情况最早可能出现于()
A . 西周
B . 春秋战国
C . 西汉
D . 魏晋
7. (2分)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

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 . 《十二铜表法》
B . 《王位继承法》
C . 公民法
D . 万民法
8. (2分) (2019高一下·临漳月考)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

”中国的洋务派选择的是哪种方式()
A . 第一种
B . 第二种
C . 第三种
D . 三种都不是
9. (2分)(2019·杭州模拟) 下图《祭侄文稿》是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纸本书法作品,该作品字体特点是:()
A . 字形结构平衡,整齐安定
B .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C . 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D . 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10. (2分)在这一时期,苏联的整体实力大有提升,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同时苏联在这一时期四处扩张势力,并把大量资源花费在与美国进行的军备竞赛中,而国内的经济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逐渐暴露出了危机。

“这一时期”执政的是()
A . 斯大林
B . 赫鲁晓夫
C . 勃列日涅夫
D . 戈尔巴乔夫
11. (2分)《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 . 皇权的独尊
B .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 等级制度的森严
D . 文化专制的扩展
12. (2分) (2017高一下·宝安期中) “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散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

”由此可见,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的主要作用是()
A . 列强控制中国水运局面被打破
B . 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冲击
C . 列强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被扭转
D . 人们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
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55分)
13. (25分) (2017高一下·武威期末)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古今中外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材料二: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

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材料四: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14. (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全球存在两种相互竞争的发展趋势:其一是传统强国将继续维持全球治理现状,其二是新兴挑战者试图促进全球治理发生变革。

如果新兴大国基本认同目前的全球治理的制度和规范,那么出现冲突和谈判僵局的可能性较低。

虽然新兴大国可能拥有潜在的全球治理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国内或国际因素的制约,此种能力可能无法充分发挥。

新兴大国与传统强国间的谈判会直接导致全球治理发生变化,因而传统强国对新兴大国的回应将是全球治理的关键因素。

——摘编自【美】迈尔斯·凯勒《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的未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15分) (2017高一下·盐城期中)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

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

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

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二: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

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两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

16. (10分)(2017·山西模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义净(635-713),七岁入土窑寺修习佛教内典。

贞观二十二年(648),正式出家为僧,先后来到佛教中心洛阳、长安,修习佛经。

此时,佛教各派纷争,观点歧异,典籍记载与解释亦互不统一。

高宗咸亨二年(671),义净从广州出发搭乘商船远赴印度取经求法。

在印度+年年间,义净向当地名僧学习经典,研究瑜伽、中观、固明、俱舍论等学,并进行佛放经典的翻译,同时考察印度佛教教规和社会习俗。

大约在垂拱元年(685),义净乘船离开印度东归。

归国途中,义净写了《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书,书中记述了许多有关印度和南海各地的资料。

武周证圣元年(695),义净回国,并带回近四百部合五十万颂佛经、全刚座真容一铺和舍利三百粒。

武则天对义净的归来十分重视,亲自率众人到洛阳上东门外迎接,召命义净住在洛阳佛授寺。

此后,义净先后在洛阳、长安的寺院翻译佛经。

玄宗先天二年(713)正月,义净圆寂,享年七十九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义净取经求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义净的贡献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
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
考点:
解析: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55分)答案:13-1、
答案:13-2、
答案:13-3、
答案:13-4、
答案:13-5、
考点:
解析:
答案:14-1、
考点:
解析:
答案:15-1、
答案:15-2、答案:15-3、考点:
解析:
答案:16-1

答案:16-2、
考点:
解析: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