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中华谚语中的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

作者:李茂增王德怀《光明日报》(2017年01月29日 03版)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呈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华民族高度重视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不仅在观念上形成了很多至今仍极富启发意义的思想,而且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智慧,这在各民族的谚语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大量谚语表明,和而不同、对立统一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和基本规律,也是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法则和依据。如“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汉族)、“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独砖不成墙,独花不是春”(藏族)、“一个人唱不成全家福”(赫哲族)、“一只燕子造不成春天”(维吾尔族)等。维吾尔族圣典《福乐智慧》写道:“绵羊和野狼,一池清水同饮。”谚语的字面意思是,即使狼和羊,也不只是敌对关系;从造化和自然的角度看,二者既然共同生长在同一片草原林地,那么就还是一种共生关系,就理当“一池清水同饮”。谚语的隐喻意义是,不同族群的人虽然人种、肤色、信仰、宗教、文化、习俗各不相同,但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共生共存。即使是历史上曾经有过流血、冲突的民族之间,也应该捐弃前嫌,化敌为友,和平相处。谚语所蕴含的智慧既来自于维吾尔族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也来自于维吾尔族对民族历史的反思。

“争吵过一次的家庭,四十天后也兴盛不起来”“和谐的国家无灾难,战乱的国家无幸福”(维吾尔族)。各民族充分认识到,战争让生灵涂炭,和平弥足珍贵。唯其如此,中华民族不但强烈反对战争,而且主张以德报怨,即以最大的善意、最诚恳的心态、最积极的作

为将仇恨和矛盾转化为友谊和信任。各民族都不乏相关谚语,如“吃亏是福”(汉族)、“他不给你水喝,你给他牛奶喝;他给你拳头吃,你给他饭食吃”(维吉尔族)等等。这些表明,中华民族深信道德的力量胜过拳头和武器。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只要待人以诚、待人以善、待人以爱,就一定能化解矛盾、消除仇恨。反之,如果锱铢必较,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就会陷入冤冤相报、无休无止的恶性循环。

民族团结的目的是营造一个统一、安宁、和平、稳定的国家。各民族充分认识到,国家是民族的依托和保障,没有国家的统一、安定,就谈不上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昌盛。维吾尔族谚语说:“富饶不算富裕,统一才算富裕”“统一能长治久安,分立会离散衰落”“国家不统一,人民无生计”;蒙古族谚语说:“祖国生长之土胜于金”“爱祖国胜过生命的人,纵然死去还有生命”;柯尔克孜族谚语说:“生长在花园里的花朵是美丽的,生活在祖国土地上的人是自豪的”;乌孜别克族谚语说:“对祖国不要吝啬你的本领”;哈萨克族谚语说:“大地养活人民,英雄保卫祖国。”各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凝结在了言简意赅的谚语里。历史证明,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饱经忧患却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重要保证。

(李茂增、王德怀,作者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