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几何概型》说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第一课时)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

本节内容既是函数内容的深化,又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同时,在指数函数的研究过程中蕴含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培养学生的函数应用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1)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

(2)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已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3)学生思维已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数形结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较好方法。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性质;
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指数函数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以此为指导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 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我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采用“启发—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2.学法分析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仅限于对知识和技能的记忆和模仿。

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为此。

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道具,直观展示指数函数的图像及其变化规律,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把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即:创设情境,形成概念(约10分钟)发现问题,探求新知(约17分钟)当堂训练,共同提
高(约15分钟)小结归纳,拓展深化(约2分钟)布置作业,提高升华(约1分钟)
(一)创设情境、形成概念
教学环节与问题设计设计目的
第一环节:创设游戏情境,设疑激趣学生分成两组,动手折纸, 一组观察对
折次数与所得纸的层数的关系。

得对折次
数x与所得纸的层数y 的关系式为
y =2x
另一组观察对折次数与所得面积
之间的关系
x
y⎪




=
2
1
设疑激趣,在学生动手
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
习热情和探索新知的欲
望。

而这个例子又恰好为
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
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
图象做好了准备。

第二环节:引出具体定义,探究条件定义:
一般地, 函数y=x a(0
a且
1

a) 叫做指数函数, 其中x是自变
量, 定义域为R.
问题:为何对a有这样的要求?
(1)如果a=0 当x>0 时x a恒等于
0; 当x〈0 时, x a无意义
(2)如果a〈0 时,比如:()x
y4
-
=,

2
1
=
x及
4
1
=
x等都无意义
对a的范围的具体分
析,有利于学生对指数函
数一般形式的掌握,同时
为后面研究函数的图象和
性质埋下了伏笔。

(二) 发现问题、探究新知
(三)当堂训练 共同提高 例1,课本P56例6
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理解。

让学生明确底数是确定指数函数的要素,同时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

例2: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1) 1.72.5 , 173; (2) 0.8-01 , 0.8-02;—— 同底指数幂比较大小 利用函数单调性
(3)

——不同底但可化同底
(4)1.70.3,0.93.1 ——底不同,指数也不同,利用中间变量进行比较
x
2.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
3.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派代表阐述观点
悟能力。

(6) 得出结论,加深理解
(1)在第一象限中图像越往上底越大;(2 )当底互为倒数时,图像关于y 轴对称,
让学生体会数学中蕴
含的规律性和对称美。

感悟结论的过程中实现本节课难点的突破。

练习:1、已知下列不等式, 比较的大小 :
(l) (2) (3)



——本例题诣在对知识的逆用,建立学生的函数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

2、如图是指数函数①x
y a =,②x
y b =,③x
y c =, ④x
y d =的图象,则a,b,c,d 的大小关系是( )
A .1a b c d <<<<
B .1b a d c <<<<
C .1a b c d <<<<
D .1a b d c <<<<
(四)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在小结归纳中我将从学生的知识,方法和体验入手,带领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2)你又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3)你能将指数函数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吗?
让学生在小结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在这一部分我的设计意图是回顾知识,拓展深化。

(五)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将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作题两个部分,必做题面向全体,注重知识反馈,选作题更注重知识的延伸性和连贯性,可让让有能力的同学去探求。

最后我布置一道思考题
探究签合同问题
A先生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承担如下任务:第一天给A先生1元,第二天给A先生2元,,第三天给A先生4元,第四天给A先生8元,依次下去,…,A先生要和你签定15天的合同,你同意吗?又A先生要和你签定30天的合同,你能签这个合同吗?
答案:15天的合同可以签,而30 天的合同不能签.
(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指数的增长速度之快,同时让学生感受指数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出发,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整节课是一个动手作图、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巩固提高的动态生成过程。

以问题为驱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

而最终的思考题又将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对指数函数更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之中,从而达到知识在课堂以外的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