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平安乡村建设简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平安乡村建设简论

作者:陈旸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30期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重视和强调的平安乡村建设,事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体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体现了未来乡村治理现代化变革的方向,是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平安乡村建设,应注重思路创新、模式创新和创建氛围的营造。

关键词乡村振兴平安乡村新时代

作者简介:陈旸,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10.310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从习近平总书记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问题,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体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重视和强调的平安乡村建设,事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体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体现了未来乡村治理现代化变革的方向,是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关键所在。乡村振兴离不开平安乡村建设,本文从意义和创新创建思维等方面,就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平安乡村建设进行探讨。

一、乡村振兴视域中平安乡村建设的意义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平安乡村建设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的重要举措,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建设平安乡村,是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最终落脚点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平安乡村建设,蕴含在习近平新的发展理念里,蕴含在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蕴含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布局中,体现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理念。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我们着力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全面的小康,是更高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小康,是包括每个人切实利益的小康。正是因此,占有大多数人的农村,是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重点,更是难点。从建设领域而言,全面小康社会,不只是强调经济发展,在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注重精神文明,注重社会和谐、秩序稳定以及人民生活的安居乐业。平安乡村建设的这一举措,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提高物质保障、精神支持、动力支撑,有利于更好地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法治氛围。同时,随着平安乡村的建设推进,村民的文明意识提高,有利于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腐朽反动文化的侵蚀;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总之,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平安乡村建设,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保证了基层的安定发展,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和愿望,符合农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实施和实现乡村振兴,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极为重要。

(二)建设平安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农村的稳定是前提和保证,农村的生产发展与生活水平提高是关键,最终目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平安乡村建设,就是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提高农民的素质,促进农村的发展,在淳朴、文明的乡风中振兴乡村。可见,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实施,离不开平安乡村建设。平安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应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着力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安全有序、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才有可能,因为只有建设平安乡村,才能修复农村政治生态,为建设幸福、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乡村振兴创造和谐稳定、民风清纯、民心凝聚的良好治理局面。

(三)平安乡村建设,有利于贯彻实施党中央近年来一些重要决策部署

平安乡村建设,是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计划的具体要求和体现。早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就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人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治安形势更加复杂,建设社会主义平安乡村、维护农村稳定就显得极为重要。

(四)平安乡村建设研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力支撑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安定有序。平安乡村建设所致力追求的就是实现农村的社会秩序稳定。和谐农村建设,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应有之义。和谐农村建设中,平安乡村建设是重要的路径,没有平安乡村建设这一重要的抓手,和谐农村的建设就没有依托,没有支撑。因此,实际的工作中,认真地把平安乡村建设抓好落实,才能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道德风尚、人际和谐。增强农民对规范认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严格自我约束,才能有效化解农村现存的各类突出矛盾,才能妥善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平安乡村建设的创新实践

平安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是不是务实,是不是能体现新思维,直接关系到平安乡村建设的成效和实效。为此,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平安乡村建设必须注重创新,抓好几个着力点:

(一)创建和推进的思路创新

因为平安乡村建设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所以,平安乡村建设实践中,站位要高、思路要新、视野要广。从治理模式的主体转变、从平安乡村建设的着重点和切入点、从各种机制创新等方面,求新求变,突破传统。

平安建设应当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第一,平安建设的体系设计上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工作体系。第二,平安建设的方式应当由行政指令式向平等互动式转变。第三,平安建设的领域重点是治理社会不良环境。第四,平安建设应当建立坚实有力的工作保障。

(二)注重创建标准的可操作性

平安乡村建设的载体主要是平安家庭和平安村,因此,平安家庭与平安村的创建标准设定,就必须方圆现代社会的发展,反映家庭建设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应注意的事项。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接地气而不是虚、空、大、高,就优秀平安家庭标准而言,不仅要有宏观的规定,例如遵纪守法无案件;邻里和睦无纠纷;安全防范无事故;健康文明无赌毒;依法诉求无非访;勤劳致富有爱心。而且要有微观的规定,例如有没有因为沉迷网络而导致家庭矛盾的,有没有不及时关注孩子学业的,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能不能跟上,孩子安全防范意识的强弱等等。都应是平安家庭创建过程中应该涉及到的内容。

就平安村标准而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工作。涉及到综治工作组织网络和工作制度健全,治安秩序稳定,防范措施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安置帮教工作扎实,平安创建氛围浓,等等。二是乡风文明方面,包括孝老爱亲、邻里和睦、没有黄赌毒、安全意识较强等等。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努力,使辖区内平安家庭达到90%以上,平安创建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90%以上,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达9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