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解毒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解毒药
第一节特效解毒药(专一性解毒药)
特效解毒药是指对某些中毒病的解救起特殊治疗效果的药物。
解救中毒病时应采取综合措施,即包括毒物的清除、阻止吸收、促进排出及针对中毒症状而进行的对症治疗,而特效解毒药主要是针对中毒的原因进行解毒的对因治疗药物。
在目前多种常见中毒病中,如有机磷酸酯、有机氟、重金属与类金属、亚硝酸盐及氢氰酸等中毒病的特效解毒药,其解毒机理的研究较为深入,对合理的选用解毒药物具有指导性意义。
一、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解毒药
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简称为有机磷)是防止农业害虫及人类疫病媒介昆虫的常用药物,其中有些对家畜毒性较小的有机磷用作体内驱虫药,体表及环境卫生的杀虫药。
有机磷化合物很多(均有其共同的化学结构)如敌百虫、敌敌畏、对硫磷、对氧磷、乐果等广泛地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
如果应用和管理不当,易使畜禽发生中毒,严重的会造成死亡。
【毒理】
有机磷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如下:
有机磷由于误用误服,可经皮肤体表、呼吸道或胃肠道吸收而进入体内。
此时有机磷与分布在神经系统、肌肉、血浆及RBC的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后者失去原来的胆碱酯酶水解HAc的活性,导致体内HAc蓄积过多而中毒,临床表现为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唾液腺、泪腺、鼻液、汗腺分泌增加,肠蠕动增强、腹泻,瞳孔收缩、肌肉震颤、呼吸加快,家畜先是兴奋不安、狂躁、继而精神沉郁、离群独卧、甚至昏迷,最后由于气管痉挛、呼吸肌麻痹及呼吸中枢抑制而死亡。
【解毒机理】
有机磷解毒药的解毒机理,主要从生理机能对抗及恢复胆碱酯酶活性进行解毒。
目前常用的特效解毒剂主要有两类:
1、生理对抗解毒剂:用于解除因HAc蓄积所产生的中毒症状。
主要是阿托品类的抗胆碱药,其解毒机理主要在于阻断HAc对M-胆碱受体的作用,使之不出现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的临床症状。
对有机磷中毒,主要的解毒措施是大剂量阿托品注射,但是阿托品不能解除HAc 对横纹肌的作用,也不能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对轻度中毒的家畜可单用阿托品解毒,对严重中毒者应加用胆碱酯酶复活剂,两者需要反复应用,直至病情缓解为止。
在应用阿托品解有机磷中毒时,愈早愈好,剂量可适当加大或重复用药,至所谓的“阿托品化”,即畜禽表现为口腔干燥、瞳孔散大、呼吸平稳、心跳加快。
2、胆碱酯酶复活剂:能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迅速恢复正常的药物。
目前兽医临床广泛使用的是碘磷定、氯磷定、双解磷等。
本类药在体内吸收迅速,较多地分布于肝、肾、脾、心等器官,其次是肺、肌肉、血液、主要由尿排出。
其结构中的醛肟基(-CH=NOH)或酮肟基(-CR=NOH)具有强大的亲磷酸酯作用,能将结合在酶上的磷酸基夺过来,使胆碱酯酶与结合物分离,恢复活性。
如果中毒时间过长,则磷酰化胆碱酯酶变成稳定的单烷基或单烷氧基磷酰化胆碱酯酶,这时即使应用胆碱酯酶复活剂也不能恢复酶的活性,所以,对于胆碱酯酶复活剂应早期应用。
另外此类药物也能直接与进入机体的有机磷化合物起作用,使有机磷化合物失去毒性,成为无毒物质而由尿排出。
胆碱酯酶复活剂的出现,使有机磷中毒的治疗获得了新发展,它不但使单独用阿托品不能控制的严重病例得到解救,并且显著缩短了病程,阿托品所不能对抗的肌肉震颤、抽搐等症状也迅速获得制止。
碘磷定Pyraloximi Methiadidum
化学名为吡啶-2-甲醛肟碘甲烷,又称解磷定或派姆。
黄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
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易水解成氰化物,有剧毒,故忌与碱性药物配伍使用。
【作用特点与应用】具有迅速复活胆碱酯酶的作用,对中毒不久的病例,显效很快,静脉注射后数分钟即可出现效果,但在体内很快被肝脏分解,从肾排出,作用仅维持约1.5小时,所以必须反复给药。
碘磷定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症状几乎无效,对有机磷中毒的敌敌畏、乐果、敌百虫、马拉硫磷等中毒的疗效较差,应当与阿托品合用。
碘磷定是相当安全的药物,治疗剂量副作用甚少,不产生中毒现象,连续用药无蓄积性,但大剂量静注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注射过速会产生呕吐、心动过速、运动失调等。
如果药液漏入皮下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应予注意。
氯磷定Pyraloximi Methylchloridum
亦为吡啶肟类化合物,其不同点是氯盐(而碘磷定为碘盐)药理作用同于碘磷定,其对胆碱酯酶的复活能力比碘磷定略强,性质较稳定。
水溶性较碘磷定高,可静注或肌注,使用方便,作用较快,肌注后几分钟即显效。
使用时亦应注意中毒后尽快使用解救药。
另外本品对乐果中毒无效,内吸磷、对硫磷、敌百虫、敌敌畏中毒48-72小时后,也无效。
由于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应当与阿托品合用。
双解磷TMB4
对胆碱酯酶的恢复作用比碘磷定强3.5-6倍,作用持久,对缓解腹痛、呕吐等效果显著,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其水溶性较好,可配成5%溶液肌注或用葡萄糖生理盐水溶解后静注。
双复磷DMO4
其作用比双解磷还强一倍,能通过血脑屏障,对缓解各种中毒症状效果均较好,水溶性高,可进行肌注或缓慢静注。
副作用小。
二、亚硝酸盐中毒的解毒药
家畜内服大量亚硝酸盐或者硝酸盐进入胃肠后,转化为亚硝酸盐均能引起中毒。
如植物性饲料瓜、菜、藤叶等,用慢火焖煮在锅里,在适当的时间、温度、和酸碱度条件下,由于细菌和酶的作用,饲料中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而引起中毒。
青菜中硝酸盐含量较高,但如果蔬菜贮存、加工处理过程不当,如淹制咸菜、酸菜后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易使人、畜中毒。
另外,从耕地排出的水或浸泡过大量植物的坑塘水、枯井水中也常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家畜饮后也可中毒。
此外,还有误食硝酸铵(钾)等化肥而中毒。
【毒理】亚硝酸盐对血管运动中枢毒具有抑制作用,可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但它最主要是一种血液毒,进入机体后将原来含有二价Fe2+的血红蛋白氧化为Fe3+的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这时所产生的高铁血红蛋白速度超过RBC本身还原它的速度,导致血液不能对组织供氧而产生中毒。
家畜中毒后表现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粘膜发绀,流涎、呕吐、精神委顿,有时出现一时性兴奋,运动失调,重者呼吸困难、痉挛,很快倒地昏迷,窒息死亡。
其血色特征:死前放血或死后血液呈酱油色,血凝时间延长。
【解毒机理】针对亚硝酸盐的毒理,常使用还原剂,如亚甲蓝、维生素C静液,能将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以恢复其携氧的功能。
亚甲蓝Methylenum Coeruleum
又名美蓝、甲烯蓝,深绿色有光泽的柱状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和醇。
【作用与应用】具有氧化、还原作用。
小剂量的亚甲蓝在体内脱氢辅酶的作用下,还原为无色亚甲蓝(甲烯白),将高铁血红蛋白(Hb)还原为低铁血红蛋白,用于解除亚硝酸盐中毒(猪的饱潴症)、苯胺、乙酰苯胺中毒及氨基比林、磺胺类等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症。
大剂量
亚甲蓝则能够直接升高血中药物浓度,产生氧化作用,将血红蛋白的铁氧化为Fe3+,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也可用于解除氰化物中毒。
小剂量1-2mg/kg·B·W,大剂量2.5-10mg/kg·B·W。
三、氰化物中毒的解救药
氢氰酸和氰化物是极速作用的毒物。
农业上用的除草剂如石灰氮、熏蒸仓库用的杀虫剂如氰化钠、工业生产中用的氰化钾,均可引起氰化物中毒,植物中的桃仁、杏仁、甜菜渣、高梁苗,玉米等均会有氰苷,家畜食后在胃肠道内水解释放氰而引起中毒,但中毒过程较慢。
【毒理】
在正常生理状态时,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生物氧化体系中的一种酶,含二价铁色素,二价铁色素在带氧时失去电子被氧化为Fe3+色素,当Fe3+色素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后又得到电子还原为Fe2+。
氰化物主要是由所含的氰离子(CN-)与体内多种酶结合,其中最重要是在线粒体中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呼吸酶)中的Fe3+结合,形成氰化细胞色素氧化酶而产生毒性。
进入体内的氰离子与氧化型的Fe3+色素的亲和力较强,阻止酶内Fe3+色素的还原,使组织细胞不能及时获得足够的氧,造成组织细胞缺氧而中毒。
家畜中毒后表现流涎、呕吐(猪)、心跳加快、瞳孔散大、呼吸困难、重者抽搐、惊厥,常于几分钟内死亡。
由于血中的氧不能为组织细胞利用,故死前放血或死后血液呈鲜红色。
【解毒机理】应用氧化剂(如亚硝酸盐或亚甲蓝),使部分低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由于高铁血红蛋白的Fe3+与氰化物有高度亲和力,结合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可以阻止氰化物与组织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又因所形成的高铁血红蛋白还能夺取已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氰离子,恢复酶的活性,从而产生解毒作用,但因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仍可部分离解出CN-产生毒性,所以还应进一步用硫代硫酸钠解毒。
亚硝酸钠 Natrii Nitris
微黄色或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易潮解,易溶于水,水溶液不稳定。
它使亚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与氰化物具有高度亲和力,用于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中毒时,可静注给药,注射后2-3分钟,再应注射硫代硫酸钠,临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成3%溶液,剂量过大可因Fe3+血红蛋白生成过多→亚硝酸盐中毒。
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次硫酸钠)
无色透明或结晶性粉末,在湿空气中易潮解,极易溶于水,本品在体内酶(转硫酶)的参与下,和游离的CN-或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的氰离子结合,变为无毒的硫氰酸盐(SCN-)排出体外。
不能直接先用它,因为它和Fe3+亲和力不强,结合速度极慢,来不及急救。
本品还具有还原剂特性,在体内与多种金属、类金属形成无毒硫化物由尿排出,所以也用于I、As、Hg、Pb、Bi等中毒,但疗效不及二巯基丙醇。
四、金属及类金属中毒的解毒药
【毒理】Hg、Ag、Pb、Cu、Mn、Zn、Ni等金属,As、Ti、P、Bi等类金属,均能引起家畜中毒,其毒害作用主要是通过与机体组织细胞的氧化还原酶系统的巯基(-SH)结合,抑制此酶活性而影响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特别是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
【解毒原理】主要有两类解毒剂:
1、含巯基的解毒剂:如二巯基丙醇(对As、Hg中毒,反复用药),二巯基丙磺酸钠(Hg 中毒)、二巯基丁二酸钠(对锑等中毒)、青霉胺(Cu、Zn、Hg、Pb的有效结合剂)等。
它们是一种竞争性解毒剂,所含巯基易与金属及类金属络合成无毒、难离解的环状化合物,由尿排出,因它们与金属及类金属的亲和力比酶强,不仅可防止金属及类金属与含巯基的酶结合,还能夺取与酶结合的金属、类金属,使酶系统的巯基释放出来恢复活性,可起解毒作用。
2、金属络合解毒剂:为一种强力络合剂,如依地酸钙钠(用于Pb中毒)、依地酸二钠、
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无毒性、相当稳定、不离解,但可溶解的络合物,由尿排出。
(应当注意作为金属解毒剂时,并不使用依地酸或依地酸二钠,因可与血中的Ca2+络合,使血中的Ca2+急剧下降,重者可引起抽搐或心搏停止。
)依地酸钙钠不会进一步与Ca2+络合而降低血钙。
主要用于铅中毒。
第二节非特效解毒药
葡萄糖(右旋糖)
用酸水解淀粉制得,供注射用的葡萄糖,其纯度要求高达99%以上。
【作用与应用】葡萄糖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1)可利用葡萄糖等渗液补充体液,5%等渗液输入循环后,葡萄糖很快被组织利用,并供给机体水分,多用于高渗性脱水。
(2)供给能量:葡萄糖在组织中分解氧化放出能量,供机体需要。
适用于重病、久病和过度虚弱的家畜,与V B1同用有助于葡萄糖的利用。
(3)强心利尿:葡萄糖供给心肌能量、改善心肌营养,从而增强心脏功能,大量输入葡萄糖,尤其是高渗葡萄糖,自肾脏排出时,呈现渗透性利尿作用,用以清除水肿。
(4)解毒:葡萄糖在肝脏中氧化成葡萄糖醛酸,可与某些毒物结合从尿排出而解毒,用于各种中毒,如化学药品、细菌性毒物等中毒的解救。
维生素C (抗坏血酸维生素丙)
维生素C具有防治坏血病的功能,由于其分子中2、3位上两个羟基易释放出H+,呈酸性,故又称抗坏血酸,Vc广泛存在于新鲜的水果、蔬菜和青绿饲料中,桔子、柿子中含量丰富,药用Vc为人工合成的白色结晶粉末,内服易吸收。
【生理功能及缺乏症】哺乳动物中除人、猴和豚鼠外,大多数能在体内合成,不需由食物中取得。
人缺乏Vc引起坏血病,其特征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广泛的皮下出血和内脏出血,齿龈出血肿胀、贫血、牙齿松动、易脱落、骨骼生长不良,创伤愈合缓慢、抗病力下降。
家畜极少发生坏血病、偶尔见于猪、犊牛和狗,但家畜在发热性传染病,严重创伤时常见血液中Vc水平下降。
生理作用①和结缔组织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缺乏时血管通透性增加、脆性提高、容易出血,齿质和骨质生长不良。
②促进叶酸转化(二氢叶酸→四氢叶酸)。
③增强机体抵抗力,尤其对发热机体。
④解毒作用,Vc在体内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而发挥重要作用。
【应用】①防治坏血病。
②常用于家畜各种传染病和高热、外伤或烧伤,以增强抗病力和促进创伤愈合。
③用于贫血、有出血倾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Fe3+→Fe2+)和过敏反应性皮肤病(抗炎、抗过敏)。
④用于As、Hg、Pb和某些化学药品的中毒,以提高解毒能力。
Vc有片剂、针剂。
氯化钠
普通食盐精制而得,机体的钠盐大部分以氯化钠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在肠粘膜吸收很快,分布全身。
血液中常保持0.9%水平,经尿排出,小部分以尿排出。
【作用与应用】①调节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容量:细胞外液中Na+为阳离子含量的92%,细胞外液中80%渗透压由NaCl来维持,因而具有调节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的作用。
0.9%NaCl 注射液与哺乳动物体液等渗,故名生理盐水。
②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在血浆缓冲系统中,以NaHCO3与H2CO3组成缓冲系统最为重要,其中常因Na+的增减而影响其升降,从而影响酸碱平衡的调节。
③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神经-肌肉的应激性需要体液中各种电解质维持一定的比例,Na+、K+增高时,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相反,Ca++,Mg++、H+浓度增高时,应激性降低。
NaCl主要用以防治血钠综合症,对于以丢失电解质为主的低渗性脱水和以丢失水与电解质几乎平衡的等渗性脱水均可应用。
④静注后可促进机体恢复血压,促进代谢产物及有毒物质的排泄,可应用于药物中毒,饲料中毒等治疗。
【应用注意】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病的畜禽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