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仑奴》研究综述

摘要:中唐之后游侠风盛行,涌现出了一批描写豪侠之士及其侠义行为的传奇作品。而收于裴铏《传奇》中的《昆仑奴》正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参考可查资料,我们发现,在文史研究中,有关《昆仑奴》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个方面:裴铏写作《昆仑奴》的历史背景与因由;“昆仑”及“昆仑奴”的历史成因;《昆仑奴》中四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昆仑奴》的艺术魅力。所以,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与审视,来寻找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以期有新的发现。

关键词:《昆仑奴》;历史因由;人物形象;艺术魅力

中唐之后游侠风盛行,涌现出了一批描写豪侠之士及其侠义行为的传奇作品。虽然有学者认为中唐之后的晚唐至五代是唐代小说的衰落期[1],但作为中国文学奇葩之一的唐传奇并没有在这个时期彻底显示出式微之势,反而出现了诸如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牛肃《纪围》、薛用弱《集异记》、袁郊《甘泽谣》、裴铏《传奇》、皇甫枚《三水小牍》等含较多豪侠题材故事的传奇集。其中有许多传奇都以单篇的形式被保留在了宋代人李昉主编的《太平广记》中。而作为当时豪侠故事典型的裴铏的《昆仑奴》也同样如此,但它呈现的纷呈异彩却吸引了研究者们的眼球。

那么,本文将主要就《昆仑奴》当下的研究成果作一些概述。笔者概括了一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显著:裴铏写作《昆仑奴》的历史背景与因由;“昆仑”及“昆仑奴”的历史成因;《昆仑奴》中四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昆仑奴》的艺术影响力。因此,笔者试图窥得新的“玄机”以期有新的发现。

一、裴铏作《昆仑奴》的历史背景

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时代,无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这种领先最显著的体现就是统治者对于文化生活的相对自由态度。也因此,在卷帙浩繁的中国文学史上,向来被认为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君子弗为”的“小道”(即小说),唐人却有意为之,且始有意为之[2]。而且,这类文字在当时不仅以单篇的形式出现,更有丛集问世,篇幅也是曼长者居多。即使在当时以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为主流文学,论者们也“訾其卑下,贬之曰‘传奇’”。但世间还是很流行这样的“传奇文”,而文人群体是传奇文的主要创作者。

与主流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传奇文,它竟有如此庞大的创作群体及与之相对应的读者群,这就不得不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发出这样的疑问:是不是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呢?

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创立了科举制度,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陈规,为世家大族之外的庶族知识分子创造了出仕为官并飞黄腾达的可能。

[3]这种制度在唐代也得以沿用,所以,唐代的知识分子们有了非常强烈的入仕欲望,对于“崭露头角”的渴望也愈加膨胀。正是因着这个缘故,历来研究者多认为“传奇文”为“行卷”之作。从这个角度来看,“备众体,见史才、诗笔、议论”[4]的传奇文也就有了“行卷”或“温卷”的可能性。但这个观点并不能成为确证,就传奇文的“行卷”性质,尚存在异议。李润强的论文《唐代举子是用传奇行卷的吗——兼论唐代科举与传奇的关系》就提出了另一种意见:“唐代举子并不热衷于用传奇行卷,也没有形成风气;传奇行卷的说法是不确当的,行卷的风气没有直接促进唐传奇的发展,唐传奇的兴盛及其社会影响,是由于科举人才进入传奇创作之故。”[5]笔者以为,这个观点是值得借鉴的,因为即使如冯沅君考证的已知的四十八位传奇作者,“除二十七人生平不详外,其余二十一位中,进士十五人,应进士而落第者一人,另有三人也可能是进士。”[6]也只能说明

参与传奇创作的举子之多,而不能直接得出用传奇文行卷的结论。

基于这个原因,在审视《昆仑奴》文本的时候,它的豪侠题材就显得异常突出了。如前所说,豪侠题材在裴铏写作《昆仑奴》的时代是异军突起的题材,也是熠熠生辉的题材。

《昆仑奴》写的是大历年间(唐代宗李豫当政,公元766~779年)的故事,也就是安史之乱平息后的十多年间;地点在唐代都城长安。豪侠题材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墨子笔下的“墨侠”,而最著名的则是西汉史家司马迁的《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而且长安的豪侠之风也是由来已久,据考证,“汉代长安游侠少年杀人越货,滥杀无度。唐代长安积前代豪侠之达成,以豪壮、豪气为荣。”[7]可见,豪侠之风的盛行是有其渊源的。而且,从时间角度来看,晚唐五代,天下纷乱,消弭战端祸乱,渴求和平安定是人心所向。

所以,百花齐放的文化生活、开明的科举制度、对和平生活的企盼、源远流长的豪侠风,这四个因素便组成了裴铏创作《昆仑奴》的基本历史背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磨勒的出现有了可能性。

二、昆仑奴与昆仑

磨勒是昆仑奴,那么什么是“昆仑奴”呢?“昆仑奴”是不是来自“昆仑”那个地方的奴隶呢?爬梳中国历代文献,关于“昆仑”和“昆仑奴”的记载散见于各种材料中,兹列部分如下:

1. 唐代张籍《昆仑儿》诗:“昆仑家住海州中,蛮客将来汉地游。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洲。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棉裘。”

2. 唐代苏颋《咏昆仑奴诗》:“指头十挺墨,耳朵两张匙。”

3. 《隋书•南蛮传•真腊》:“人物小而色黑,妇人亦有白者。悉卷发黑身,性气捷劲。”

4. 《旧唐书•林邑国传》:“自林邑已南,皆卷发黑身,号为昆仑。”

5. 《旧唐书•真腊国传》:“真腊在林邑西北,本扶南之属国,昆仑之类。”

6. 《新唐书•南蛮传•扶南》:“其人黑身、卷发、裸行。”

7. 《宋史卷四百八十九列传第二百四十八》:“三佛齐国,盖南蛮之别种,与占城为邻,居真腊、阇婆之间,所管十五州。……四时之气,多热少寒,冬无霜雪。人用香油涂身。……乐有小琴、小鼓,昆仑奴踏曲为乐。……泛海使风二十日至广州。”

8. 唐义净《南海寄归传》:“从西数之:有婆鲁师洲,末罗游洲,即今尸利佛逝国是也。莫诃信洲,诃陵洲,奠奠洲,盆盆洲,掘伦洲,佛逝补罗洲,阿善洲,末迦漫洲,又有小洲,不能具录。斯乃咸遵佛法,多是小乘,唯末罗洲,少有大乘耳……良为掘伦,初至交广,遂使总唤昆仑焉。唯此昆仑,头卷体黑,自馀诸国与神州不殊,赤脚敢曼,总是其式。”

7. 宋代李昉主编的《太平广记》中,涉及到“昆仑奴”的故事尤其多,比如:“卢顼”故事中可在“手掌中研黑”的昆仑奴;“陶岘”故事中深谙水性的摩诃……

根据这些文献资料,文史研究者对此展开了研究与考证。比较普遍的观点[8]认为:

“昆仑奴”属于尼格里托人种,即矮黑人种,居住在东南亚及南亚地区,也就是所谓的“昆仑”地区。唐代前后,我们所称的“昆仑”地区主要是泛指今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昆仑”又名古龙、骨仑、堀伦、骨论等,如《新唐书•南蛮传》:“盘盘,在南海曲……其臣曰勃郎索滥,曰昆仑帝也,曰昆仑勃和,曰昆仑勃谛索甘,示曰古龙。古龙者,昆仑声近耳。”“昆仑奴”的普遍特点是:体黑发卷,身短体小,深谙水性,力大如牛。他们一般通过战争掠夺、国家进贡、人口贩卖等途径进入到中国,从这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唐代南海交通之发达。由于通过海路来到中国,所以,昆仑奴在中国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广州和扬州,还有首都长安。

三、以崔生为主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