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区域活动前的引导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前的引导策略研究
一、内容摘要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为幼儿提供游戏、探索、操作等活动的一种课程活动无法替代的活动形式,它为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和条件,为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合作;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幼儿获得相应的生活经验、社会交往能力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但是在目前所开展的区域活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幼儿不知道该去哪个区玩;进到区域之后不知道材料怎么玩;玩了没多少时间后就不想再玩了。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在着力准备区域活动的各项要素时忽视了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在开展区域活动前如何引导让幼儿想玩、会玩并玩得起来。因此本课题将结合已有的相关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大班幼儿区域活动前的引导策略,以提高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二、关键词:大班幼儿区域活动导入引导策略
三、正文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每位幼儿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那么,如何才能让每位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我发现区域活动作为一种轻松自由的个体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智能结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每位幼儿在自由的操作摆弄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因此,无论是角色游戏还是筐筐材料,在活动开展前,如何引导幼儿较好地进入区域进行活动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在鉴于《中班幼儿区域活动前的引导策略研究》已经获得良好的成效,因此本课题在基于中班区域活动前引导策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研究的是大班区域活动前的引导策略。
1.研究引导策略的内容:
(1)介绍区域内容的导入策略
内容导入:在区域活动前,教师有针对性地向幼儿介绍今天开放的重点区域是什么,这个区域是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水平和能力特点而确定的,带有一定的指向性,有教师的带动与指导,体现教师对幼儿有针对性个别指导(重点区块);其次介绍其它开放区域有哪些,让幼儿知道除了重点区域外,还有哪些区域可以进入。
1.兴趣引入:针对于在开学初期,班级的区域新创设完成,或者是有新的区域增加的时候。
2.重点推荐: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创设的具有提高幼儿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操作材料来向幼儿进行介绍。
案例1:
今天又是轮到玩筐筐材料的活动时间,孩子们依次围坐成了半圆等待着教师,而教师一边拿起桌上的一筐材料,一边对大家说:“老师这里有一筐材料,小朋友你们看,这个筐筐里都有些什么呀?”
天天:“青蛙,下面还有好多只。还有眼睛,应该是青蛙的吧?”壮壮:“还有青蛙的腿。老师我们要怎么来玩这筐材料呢?”
师:“有没有小朋友来帮助超超,告诉他我们可以怎么玩这筐材料?”
宁宁:“老师我觉得这筐材料是要我们来统计上面花的青蛙有多少只眼睛和多少条腿吧!”多多:“老师我知道一只青蛙有两只眼睛和四条腿。”
师:“对,但是青蛙越来越多了,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的又快又正确?”
恬恬:“老师我知道,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加法来算,两只青蛙的话就是四只眼睛和八条腿,下面两只青蛙的旁边应该写4和8!”
师:“恬恬说的对,而且你们发现没有青蛙是按照什么规律越来越多的?是什么数?它的眼睛和腿又都是什么数?”
圆圆:“老师我发现了,青蛙是一只一只多起来的,是单数,眼睛和腿都是2、4、8的双数。”
师:“说得很好,这筐材料就是像大家说的那样来玩,那么除了这筐材料以外,其他材料和以前一样,请根据上面的数字来拿取自己的筐,下面大家就开始吧。”
(2)材料导入
介绍层次性材料可以让幼儿知道所开放的区域材料有哪些,特别是新投放的材料玩法,要让幼儿明白其中的玩法,增强幼儿进区兴趣。
1.层次性投放:教师在选择和投放操作材料时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与幼儿的认知和发展相吻合。
2.阶梯式激趣:
案例2:
师:“今天我们要开展的区域活动是筐筐材料,还是和以前一样,按照学号每人一筐,现在老师这里有一筐新材料,小朋友们看看里面有些什么?这筐材料是我们以前没玩过的,你们觉得可以怎么玩这筐材料呢?”嘟嘟:“皮尺、筷子、彩色小棒、吸管、绳子。里面还有一张纸,上面画了一张表格,还有椅子和桌子”大大:“老师,还有刚才我们看到的皮尺、筷子;而且旁边还有字。”西西:“老师,那要怎么玩呀?是要我们测量上面画的椅子和桌子吗?”
师:“妞妞说的对,那么小朋友觉得我们应该测量的是整一张椅子或者桌子还是其他的呢?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桌子和椅子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妞钮:“发现了,有的地方被涂黑了,有椅子的脚,还有桌子的脚嘞!”雯雯:“噢,老师我知道了,你肯定是要我们测量涂黑的那部分对不对?”
师:“雯雯说对了!”东东:“老师,那要怎么测量呢?”师:“有没有小朋友来帮助欣欣,可以怎么样用这些工具来测量呢?”鑫鑫:“老师我知道,皮尺我们以前数学课时给大树量粗细的时候用过的而且我们已经会用了,先找到皮尺上面的‘0’,然后用数字多的这一面来测量,把皮尺拉直就可以了。俊俊:“那彩色小棒要怎么用呢?”君君:“彩色小棒嘛就是从头上开始,上下两根连牢,再一根一根往下接呗。老师对不对?”冰
冰:“老师,那筷子、吸管和绳子都比彩色小棒要长,要怎么测量呢?”师:“有没有小朋友来告诉贝贝要怎么办?”布布:“那不是很简单的啊,就用圆圆的方法,一根接着一根连下去就好了呀。”教师:“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就像刚才天若岚小朋友说的那样,最后把你的结果记录到表格上去就可以了。那么除了这筐材料以外,其他材料和以前一样,请根据上面的数字来拿取,下面大家就开始吧。”
(3)经验导入
可以请上一次在该区域参与过活动的幼儿将自己成功或者玩得好的经验与大家做一个分享,为本次想玩该区域的幼儿提供一个较好的经验基础。
1.案例回放:
2.作品比较:
3.经验传授:
案例3:今天我们的区域活动是继续上一次的筐筐材料,但是规则有所不同的是每个人操作的是后面一个小朋友学号的那筐,为了使大家都能更好的操作材料,教师拿起了其中的一筐材料说到:“这筐10号的今天应该是谁玩呢?”幼:“11号翔翔。”师:“翔翔你玩过这筐材料吗?”翔翔:“没有。”教师:“因为翔翔没有玩过,不知道怎么玩,那么我们请之前玩这筐材料的东东来介绍下要怎么玩吧,东东你来说说看这筐材料要怎么玩?”东东:“哦,这筐材料先是要找到这张图上的一种动物,然后再找那个画有相应动物可以折叠的大纸,像这样折,而且还可以正面折,反面折,一直折到最后和这张图上一样的动物后就可以在后面的框框里打勾了。”翔翔:“原来是这样的,那我会玩了。”于是翔翔拿着材料开始折了起来。
四、成效反思
1.“数青蛙”这筐材料来源于日常教学活动,是为了巩固幼儿对单双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的加法运算,而通过在区域活动前对材料的认识及讲解之后,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对材料的把握和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所没有掌握的部分,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