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域文化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地域文化论文



摘要:本文从江苏地域文化的多元性,人文精神的二重性;江苏饮食文化个方面对江苏地域文化进行分析,阐明了江苏水文化、平原文化、山文化一道构成了多元性的丰富多彩的江苏文化;来源于多元江苏文化底蕴的二重性江苏人文精神和新时期江苏人文精神的升华;江苏饮食风俗的奇特。

关键词:江苏地域文化、人文精神、饮食。

一:江苏地域文化的多元性与人文精神的二重性

江苏地域文化首先是水文化,我国著名学者 钱穆先生说过,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究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有分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后来的文化交流可使文化的固有风貌得以充实、丰富,却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区域文化的原初形态。孕育华夏文明的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在黄海和东海之滨冲积出连绵千里的平原、丘陵、河网、湖泊和大陆架。在这两大水系和海洋的拱卫、滋养中,发育出了一片传承数千年文明、汇通南北民风、守恒与开放并举、物华与人文共荣的生命和文化沃土,这就是江苏。江苏主要有以下三种水文化形态:江海文化、运河文化、湖泊文化。因为长江,江苏文化区分出了汉风和吴韵的南北差异;因为运河,又把南北文化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使江苏文化形成了多样性和一体化的特征。在长达数千年的江苏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它们相互贯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同属于一种文化系统。这种刚柔相济、阴阳互补的文化联系,在地缘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统一体,成为江苏历史文化发展的基础。应当说,水文化的概念准确地反映了江苏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平原文化在江苏地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山文化则是水文化的衬托。

水文化、平原文化和山文化孕育了江苏特征各异的人文精神,且其特征具有二重性。建立在水文化基础上的江苏人文精神的主体特征是:自强不息、机智圆通、崇尚和谐、儒雅守规、兼容开放。上几个方面作为建立在水文化基础上的江苏人文精神的主体特征,并非彼此孤立,而是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江苏人文精神的底蕴和深层形态。从另一方面看,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总会有自身的局限和缺失。江苏水文化除了承载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业绩外,也存有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与水文化相联系的江苏人文精神相应地具有一些负面特征:一是稳重守规中往往缺乏风险意识和冒险精神。这些有待江苏人的加强与完善,江苏水文化的内涵也需要伴随时代的发展得到新

的诠释。二是自得其乐中往往容易小富
即安,进取不足。这些弱点同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要求也是格格不入的,是江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精神障碍。

建立在平原文化基础上的江苏人文精神的主体特征是:富有远见、宽容明理、坚忍不拔、勤劳务实。毋庸置疑,建立在平原文化基础上的人文精神,也有某些负面特质。主要表现于:在宽容中往往蕴含着批评精神的缺乏;在富有远见、敢为天下先的同时往往也存有求稳怕乱不愿冒尖的心态。平原缺少波澜起伏,一切显得那么平静、平和、平稳,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无疑会给平原人的思想、心态和性格打上深深的烙印。对于由此而引起的负面效应也亟需加以克服,以适应新时代开拓进取、创新争先的需要。

建立在山文化基础上的江苏人文精神的主体特征是:坚毅刚强、诚实守信、团结一致。山文化中也有某些消极因素。例如,一般说来,山区条件相对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外面的新事物反应欠敏锐,眼界欠宽广,开放意识也不够强,甚至有抱团排外的倾向。生活在山区的人们也应当在保持其文化性格优长的同时,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某一区域的人文精神并非某一种文化单线作用的结果,它由区域多元文化共同孕育而成,或者换句话说,多元文化对区域人文精神发生着综合影响。在江苏,即是水文化、平原文化和山文化三者交融共同孕育了江苏人文精神;新时期江苏人文精神的提升: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江苏人文精神、“创业创新创优”是江苏人文精神在新时期的升华。

二:江苏饮食文化

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明了民俗事项的地域性很强,自然环境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环境,成为当地居民民俗心理的定向。可见地理背景决定了表现民族风俗特征的范例。大的地理区划造成的风俗特征是非常鲜明的,如饮食风俗中,北方人以面粉为主食,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东北人以玉米为主食,新疆、内蒙、西藏的放牧人以牛羊肉为主食。同样,同一省区的各市县,风俗特征也是有差别的。

区域饮食文化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带有区域传统文化的强烈特征。所以,近代江苏大体可分为四个饮食文化圈:苏锡常饮食文化圈、徐海饮食文化圈、宁镇扬淮饮食文化圈与通盐饮食文化圈。

在主食方面 ,江苏除徐海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主食以米饭、米粥为主,佐以面粉制作的面点,米以粳米和籼米为多,苏南地区更多地偏爱粳米,而苏北广大地区大多偏爱籼米。苏南、苏北人爱吃糯米,苏北地区往往将糯米用于妇女生孩子后

遍送亲朋庄邻和腊月祭送灶王爷,以及平日酒宴中的甜食—八宝饭,故消费量不
很大;而苏南的面食糕团中均要用糯米兑粳米,以6 :4 或7 :3 掺好,磨粉制作,需求量较大。徐海地区的主食以麦面和杂粮面为主,主要制作成馒头、馄饨、饺子、煎饼等品种。俗称“非干不饱”,干食有三种:一是炕、烙、烤出的各种发酵饼和呆面饼;二是蒸出来的糕馒;三是去皮壳的粮食仁子煮的干饭,有大米干饭、小米干饭、豆干饭、麦仁干饭,以及用粘、粘秫等杂粮煮成的干饭,与苏南地区干饭的概念大相径庭。其特色主食是煎饼,即将面粉糊摊在鏊板上,烙成一张张直径二尺左右的薄面片。摊煎饼时可加入鸡蛋、葱花、虾皮,制成高档的蛋煎饼;煎饼卷大葱、甜面酱为中档;最不济的是“小鬼裹单被”,即煎饼卷油条一根。煎饼有咬劲、耐饥,极符合徐海人刚强、爽直的性格。

在小吃方面,苏锡常相对徐海地区的主食差异是明显的,而相对于宁镇扬淮、通盐等地,其差异突出地表现在米食糕团的广泛使用上。苏南米粉制成的食品主要有各式糕团、汤圆(无馅,一称元宵) 、汤团(有荤素各式馅心) 、船点。糕团已成为苏州小吃的主力军,苏南人一年四季各时令节日中大量食用。

在节令食品方面,苏南和徐海以外的地区,在节令中也有当地的特色饮食习惯。苏中地区正月有“上灯圆子落灯面”和“十五十六炒圆子”之说,这里将十五元宵花灯的时间提为正月十三开始,家家吃带馅的汤圆;落灯延长至正月十八,家家吃面条。端午节中午,全家吃十二红,四冷盘:拌黄瓜、糖醋扬花罗卜(红皮) 、咸鸭蛋、拌凉粉皮;四热菜:刀豆烧肉、烧黄鱼(或红烧籽鹅) 、炒虾、炒花菜;二水果:枇杷(或红樱桃) 、和杏;点心为虾籽酱油肉粽子和烧鸭汤。农历六月六,里下河地区俗食“焦屑”,民谣“六月六,吃了焦屑长了肉”,焦屑即炒面。中秋节,镇扬一带除月饼和芝麻糖馅的发酵炕饼外还时兴烂面萝卜丝饼,即先将面粉和水调成粘糊状,再放在一边“醒”半个时辰,用水兑了油,煎炸搁上香喷喷的萝卜肉丝开阳蟹黄馅的烂面团,在锅内放少许油水,炕成薄饼,其风味独特。

在丧事、祭奠方面,苏南苏北的丧俗也各有特点,吴俗祭奠“五七”的35 天,苏北重视“六七”这一日。苏南亲友守灵,夜宵多吃面条,平日饭菜以素为主,必取单数,出殡后,亲友要吃“离事饭”散席时要送上“离事糕馒”。苏北丧宴办,“三荤三素”烧肉、豆腐、青菜、韭菜炒百叶等。菜肴种类和贱贵完全看“六大碗”,烧鱼、蛋饺、丧家的经济而定

,但忌讳用黄鳝,苏北人称黄鳝为“长鱼”,谐音“常余”,恐犯“积恶余殃”的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