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教学设计

《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了解内流河、外流河的概念、分布特点和水文特征;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中国河流分布图、河流流量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综合分析并归纳河流的水文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读图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及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读图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的家乡有什么大河?冬天是否结冰?河流除了能养鱼、浇灌,还能给我们日常生活提供哪些便利?通过这些问题引入新课。

第三节河流(板书)

【讲授新课】

1.河流概况

(1)引导学生读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找出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和额尔齐斯河。

(2)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

2.学生看图回答,教师引出流域、水系、外流河和外流区、内流河和内流区的概念。

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板书)

3.讲解: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不同。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流量、含沙量、汛期、枯水期、结冰期等。

学生读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讨论:

(1)横坐标、纵坐标各代表什么?单位是什么?

(2)在哪个季节外流河水量大、水位高?

(3)在哪个季节外流河水量小、水位低?为什么我国外流河具有这样的水文特征呢?

学生读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图及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原因(板书)

引导学生归纳:我国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每当夏季风盛行时,雨季来临,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夏季风逐渐减弱,降水减少,水位逐渐下降。当冬季风盛行时,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北方的一些中小河流甚至断流。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量多,所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量少,因此,辽河、海河、黄河水量不太大,汛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由于有冬季积雪融水补给,蒸发量小,河流水量也比较丰富。

引导学生结合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和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讨论:我国外流河中,南方和北方的含沙量有何差异?

辽河、海河、黄河多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夏季多暴雨,且河流的上游、中游地区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每年向海洋输送16亿吨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流经气候湿润区,植被覆盖较好,因此含沙量小。

冬季,南方、北方的气温有什么不同?对河流有什么影响?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冬季,秦岭─淮河以南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河流无结冰期;越往北越冷,辽河、海河、黄河冬季结冰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冬季结冰期长。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塔里木河、弱水、和田河等,提问:部分河段用虚线表示,为什么?

思考: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哪里?内流河的水量变化有什么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板书)

总结: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高山积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内流河水量变化大,水位变化也大。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山地降水也多,河流水量较为丰富;夏季过后,气温降低,无冰雪融水,河流甚至断流。因此,大部分内流河是季节性河流。在地图上,季节性河流用虚线表示。

4.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还有许多人工河流。你们知道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叫什么名字吗?是哪一个国家的?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8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全世界。

学生读京杭运河示意图,思考:京杭运河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域?沟通哪些水系?(请学生自主完成)

5.除河流外,湖泊也是陆地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出我国有众多的湖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