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消化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 大肠内细菌 多种(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呈菌
群集落方式分布,各菌群相互间能相互制约繁殖生存。若滥 用抗菌素可导致菌群失调而致病。 糖、脂肪:发酵作用; 蛋白质:腐败作用; 维生素:B族、K
水:被动扩散(小肠上部)

• 钠:空肠50% 回肠25% 结肠
• 主动吸收(水,Glu)主动吸收(钠泵)
迷走神经
• 腺体:布氏腺 李氏腺 • 小肠液:弱碱性液体,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 成分:淀粉酶、脂肪酶、肠致活酶 • 黏液:保护肠黏膜 • 调节因素: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 代谢功能: 1. 糖的代谢 2. 脂质代谢 3. 蛋白质代谢 4. 维生素代谢
胆汁
(一)胆汁的性质和特点
刚分泌的透明澄清,黄绿色、偏碱性,固体成分较少;胆囊的胆汁颜色 变深,呈弱酸性。
壁细胞:盐酸、内因子 泌酸腺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颈粘液细胞:粘液
幽门腺 粘液细胞:粘液、HCO3-、胃蛋白酶原
内分泌:G细胞:促胃液素
促胃液素
高渗溶液
肠抑胃素
蠕动、蠕动冲
蠕动:0.5-2.0cm/s 近端蠕动速度>远端 通常进行几厘米后消失 将食糜向消化道下端推送
促胰液素 CCK
管底侧 葡萄糖通过易化

扩散方式进入血液,Na+
萄 糖
则由钠泵转运至细胞间隙。
果糖:易化扩散
果糖 易化扩散
蛋白质的吸收
吸收机制 与葡萄糖相似,为继发性 主动转运。
目前已证明有分别转运中性、碱性、 酸性氨基酸和亚氨基酸的转运系统。
某些动物新生儿还可通过胞吞作用吸 收多肽和蛋白质,故可从母乳中吸收抗
(二)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1.胆盐 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增加酶作用面积 促脂肪吸收:与脂肪形成水溶性复合物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肠--肝循环 2.胆固醇:正常时,胆固醇与胆盐的浓度呈一定的比例;胆固醇↑→胆 石症。 3.胆色素
胆汁分泌和排放的调节
1.神经调节
食物→迷走→肝细胞分泌和
胆囊收缩。 迷走→促胃液素释放
• 钾:扩散。 • 钙:主动吸收。吸收与维生素D相关 • 铁:继发性主动吸收。有机铁、无机铁。 • 脂溶性维生素:乳化,扩散。 • 水溶性维生素:扩散。B12内因子 胞饮
葡萄糖的吸收
葡 萄
管腔侧 以Na+-载体-

葡萄糖复合物形式,与
Na+ 同 向 转 运 入 肠 粘 膜 上
皮细胞内;
∴ 继发性主动转运
③促胃液素
2.体液调节
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盐
(1)促胃液素(2)促胰液素 (3)CCK
3.调节特点
促胰液素促胆汁的水、HCO3分泌增加而胆盐不增加。
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袋状往返运动, 集团运动,蠕动。
集团蠕动 通常始于横结肠,快
速蠕动至降结肠或乙状结 肠,产生便意。多在早餐 或进食后发生,每日发生 3~4次。
大肠液的分泌及肠内细菌的作用 大肠液的主要成分 为粘液和碳酸氢盐(pH8.3~8.4)。 大肠液的主要作用 是保护肠粘膜免遭机械损伤和润滑大
消化系统
• 消化 • 吸收 • 机械性消化 • 化学性消化 • 细胞内消化 • 细胞外消化 • 微生物消化
下丘脑
• 胃运动的调节 • 神经调节:
– 感受器 – 食物中枢 内在神经系统 – 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
• 体液调节
– 促胃液素 – 肠抑胃素
胃粘膜中三种外分泌腺: 贲门腺:粘液腺
体,产生被动免疫。 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
蛋白酶 氨基肽酶
○ 氨 Na+
基 酸 转 运 系 统
脂肪的吸收
机制 被动
混合微胶粒
甘油
脂肪酸 甘油一脂
(中、短链酸)
甘油三脂
乳糜微粒
胞吐
淋巴管
血管
途径:淋巴途径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