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个1”资源建设的幼儿园微课程建设行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立于实践的课程推进经验
1.环境创设
在环境创设上,我们关注四个方面:一是哪些内容需要调整,并让幼儿说清楚理由,为什么要调整;二是讨论新环境内容是什么、如何设计;三是如何向同伴介绍新内容和新约定;四是讨论游戏中的作品哪些需要保存、哪些需要收纳、保存的位置要不要调整。
2.材料整理
在材料整理上,通过“分组—讨论—调整—整理—维护”的思路来实施。按区域或者本周任务来划分整理小组(以自主选择为前提),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小组协商分工安排与计划,并提出要求:维修和变更材料,应与幼儿园和班级门口的资源收集箱建立关系;对于重新分类摆放或者添置的材料,让幼儿自主去做标签。在此过程中,我们运用多种方式,借助环境上的经验共享和步骤呈现,让幼儿掌握整理的方法。在后期的维护上,通过自我检查、同伴互促、家园携手、值日生制度、教师抽查等方式,帮助幼儿形成习惯。
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探索力。教师在组织种植活动时,应该注意激发幼儿的情感,鼓励他们观察、发现、探索,培养幼儿对大自然一生的热爱。
(一)基于《指南》的价值分析
园内植物作为一直存在于幼儿生活中的自然资源,有什么价值和发展点呢?我们对接了《指南》,找到了可能的发展点:
由此可见,整理教室物品不能只是教师的“责任”,更应是儿童自己的责任。同时,教室整理也是幼儿成长与发展的“必修课”。让幼儿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具有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是整理课程的核心。
(二)站位儿童立场的行动思路
第一,时间要充裕。时间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保障。为了保证时间上的充裕,我们用整个下午的时间来开展班级的整理课程。具体哪天下午在有大致规律的同时,又机动灵活。如果在日常的分享交流中遇到与整理相关的话题,会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弹性调整。
基于“三个1”资源建设的幼儿园微课程建设行动
作者:徐志国高丽泽
来源:《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19年第12期
课程游戏化改革以来,课程资源建设已成为重要课题。关注课程资源建设,就是关注幼儿,关注幼儿的生活,也意味着我们的课程从文本主义开始走向幼儿的生活和行动。为全面、有效地推进课程资源建设,让生活中常见的资源与幼儿的游戏、生活发生互动,进而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我区开展了基于资源建设的“三个1”微课程行动,即:每周1次班级整理课程,半月1次户外植物资源观察课程,每月1次社区资源体验课程的专项活动。借助“三个1”微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对课程资源建设的理解,提升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敏感性以及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现将我们第一阶段的实践经验作初步总结与反思。
2.整理的最终目的是幼儿的发展
在整理的过程中,幼儿从最初的简单整理,到后来使用分类、排序、设计标签等多种方法来整理,他们不只学会了简单的整理方法,还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这既有前文提到的《指南》中所列的价值点,还有孩子的学习品质、与人合作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整理的最终目的还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半月1次户外植物资源观察课程
第二,要基于问题和需要。课程要来源于幼儿的问题和需要。遇到问题,首先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比如,老师发现幼儿的物品总是随处乱丢、收纳柜总是杂乱无序等现象,针对性地开展了整理柜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系列整理活动。
第三,从讨论与计划开启。发现问题,还要组织幼儿一起解决问题。谈话讨论是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梳理路径最常用的方式。关于整理课程,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的话题有:谁来整理、如何分工、怎么整理、不同区域整理方法是否一致、整理之后怎么维护等。
《指南》关于科学领域的教育建议提出,成人应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生活物品的图形特征,鼓励他们按形状分类整理物品。这一教育建议希望幼儿能够达到“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能感知物體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的目标。
《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建议是:“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好,也应该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一)基于《指南》的价值分析
整理课程到底是谁的课程?整理教室到底是谁来整理?它又有着怎样的发展价值?带着这样的思考和疑惑,我们寻找了相关的理论支持,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寻找到了以下价值点:
《指南》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5~6岁幼儿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在其教育建议部分也提出,成人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如:提供一些纸箱、盒子,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
(四)行动思考
1.整理课程来源于幼儿生活并服务于幼儿生活
整理课程不是无来由的,它来源于幼儿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对幼儿来说,整理能为自己生活的环境带来舒适和方便。在此过程中,面对挑战,他们能去试一试,即使是做起来有困难的个别孩子,也能够通过同伴合作,一起克服。幼儿通过整理课程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自己更加舒适。
一、每周1次班级整理课程
虞永平教授在《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中指出:幼儿园课程就是幼儿园一日生活。针对班级材料的整理课程,我们可以从整理教室和劳动教育两个方面来尝试开展。从整理教室的角度,可以和孩子一起定期对班级游戏材料进行盘点和整理,知道班级有什么、怎么放;还可以定期对班级中的规则性环境,比如班级公约、各区域游戏规则进行调整和补充。从劳动教育的角度,帮助孩子树立“我是班级主人翁”的意识: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让他自己想。比如整理柜子、铺床、擦桌子、抹窗户、扫地、洗碗等。
①观察力: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
②探究力:通过观察课程的展开,发展探究能力。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
③好奇心: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现象充满 Nhomakorabea好奇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