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苹果行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我国苹果供需情况 (3)
1.1、产量与消费量 (3)
1.2、产业链上下游流程图 (4)
1.3、供需平衡表 (4)
1.4、苹果存储情况 (8)
二、苹果价格情况 (10)
2.1、价格总体特征 (10)
2.2、分地区价格 (12)
三、种植成本和盈利 (13)
3.1、成本分拆 (13)
3.2、盈利情况 (14)
3.3、利润走势 (15)
3.4、影响苹果价格的重要因素 (15)
四、周期规律总结 (17)
4.1、供给 (17)
4.2、需求 (18)
4.3、价格 (18)
4.4、种植成本和盈利 (18)
4.5、大级别行情复盘分析 (19)
五、风险提示: (20)
一、我国苹果供需情况
1.1、产量与消费量
2017年全世界苹果产量为7621万吨,主要产区是中国、欧盟、美国、土耳其和印度。

自2012年以来,世界范围内苹果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除2017年由于气候原因,欧洲地区产量下降200万吨。

世界生产苹果的国家有80多个,年产量超过或接近100万吨的主产国有12个,按产量排,依次为中国(46%)、美国(9%)、土耳其(6%)、意大利(5%)、法国(5%)、波兰(5%)、德国(3%)、俄罗斯(3%)等。

不包括中国,元帅系和金冠是世界两大主栽品种;若包括中国在内,富士则成为世界第一大栽培品种。

美国、意大利、法国、智利、南非等新发展的果园中红富士占50%以上,中国富士栽培面积占苹果总面积的49.6%。

2017年全世界鲜果消费量为6458万吨,深加工消费量1125万吨。

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约有30%的苹果用来制作苹果酒和白兰地;用来制苹果酒的苹果占世界产量的1/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消费国,消费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我国人均年消费量为30公斤,超过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

鲜果消费占我国苹果总消费量的90%左右,且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余下的深加工消费量则占到10%左右,主要产品为果脯、苹果脆片、苹果醋和苹果酒等。

据资料显示,2017年全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苹果进口国包括俄罗斯、欧盟、白俄罗斯、印度、墨西哥等九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的出口国则为中国、欧盟、美国、智利、南非等九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苹果进口量历来较少而出口量较多,2016年以来我国连续两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苹果出口国。

我国鲜苹果出口远大于进口,常年保持贸易顺差,且出口主要集中在以孟加拉国和泰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

1.2、产业链上下游流程
我国苹果产业链较短,根据消费形式分成了以贸易商为主和以加工企业为主的两条支链,其中鲜果消费为我国苹果消费的主要形式,主要通过各级贸易商对收购的苹果进行分拣、筛选、包装等初级加工后直接提供给消费者。

加工消费主要通过加工企业将收购的苹果制成果脯、苹果脆片、苹果醋、苹果酒等深加工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目前我国苹果产业碎片化特征较为明显,产业集中度低。

根据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种植面积5亩以下的果农占比达到80%,行业内排名前十的贸易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2%。

1.3、供需平衡表
供给侧
苹果产量可拆分为种植面积与单产的乘积。

1999年至
2004年由于一些老果区伐除衰败果园和新果区挖掉管理不善的幼园等原因,苹果面积呈负增长,其余时间皆呈稳定上涨的趋势。

2015年开始由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使得苹果市场较为低迷,果农种植苹果的意愿受挫,导致种植面积出现了较小波动,因此预测未来3年苹果种植面积将仍然保持增长的趋势,但增速放缓。

单产方面,由于果园疏密改形和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等技术上的发展,苹果单产基本做到稳中有增,增速大幅下滑的几年皆因气候影响。

基于未来气候恶化可能性不大的假设下,预测单产仍将继续提高。

1999年调整阶段开始后,非适宜区、适宜区内老劣品种较多的地区以及管理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的地区的苹果栽培面积大幅减少,优势地区的苹果生产稳步发展,由数量扩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栽培面积日趋合理,苹果总产量稳步增长,从2004年的2367.55万吨到2016年的4388.23万吨几乎翻了一倍之多;但由于近几年市场较为低迷,因此增速逐年放缓。

根据未来三年种植面积与单产的预测得到的总产量预测也基本符合这一趋势。

需求侧苹果消费量可拆分为人口与人均消费量的乘积。

根据卫计委预测,我国人口将于2020年达到14.2亿,根据2016年总人口数138,271万人可算的未来四年人口复合增长率将为0.67%,因此预测我国人口在未来几年将按照0.67%
的增长率稳定增长。

人均消费量方面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自1999年开始至2016年我国人均苹果消费量涨幅超过1200%,2000-2013年的减少主要由于金融危机后消费低迷以及供应量减少导致。

最近几年增长速度放缓,预测增速将趋于稳定。

同时根据国务院预测,2020年我国人均年水果消费量将达到60公斤,根据以往各年苹果占我国人民水果消费量的平均比例折算,预测未来几年苹果人均消费量将在2016年的基础上以接近2%的增速继续增长。

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与总产量即供应量的变动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自1999年开始至今增长迅猛,减少的几年同样是由于供应量减少供不应求所导致;最近几年开始则以较低的增速继续缓慢增长,因此预测我国苹果消费量将继续保持这一缓慢而稳定的增长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消费国,消费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

人均年消费量为30公斤,超过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

鲜果消费占我国总消费量的90%左右,且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余下10%则主要是进一步加工成果脯、苹果脆片、苹果醋、苹果酒等深加工产品之后,再提供给消费者进行食用。

进出口
中国鲜苹果出口贸易数量在1993-2015年22年的时间
里,经历了稳定增长、快速增长和缓慢下降三个阶段。

2009年中国鲜苹果出口量达到117万吨后,2010-2015年出口量持续走低,年平均下降速度接近6%。

2016年这一下滑趋势得到扭转,中国鲜苹果出口创记录首次突破130万吨,同比增长62%,重新成为世界第一大苹果出口国。

总的来说,中国鲜苹果出口总量是在波动中增长,占我国苹果产量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按照各国和地区鲜苹果进口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中国鲜苹果出口世界各地的市场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4国为代表的高端鲜苹果出口市场;以欧盟为代表的中高端鲜苹果出口市场;以俄罗斯、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低端鲜苹果出口市场。

我国鲜苹果出口仍然以亚洲市场为主,占到出口总量的85.27%。

其中孟加拉国和泰国分居第一、第二位;2016年印度市场替代俄罗斯市场,居第三位。

按照中国鲜苹果出口目标市场的贸易额排名分析,泰国、菲律宾、印度分别居第一、二、三位。

我国苹果的进口量一直较少,不足消费量的千分之二。

我国鲜苹果进口来源国比较集中,2011年-2015年进口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为智利、美国、新西兰、法国和日本,上述五国的进口苹果占我国苹果进口总量的95%以上。

其中智利苹果累计进口总量为14.67万吨,占中国苹果五年累计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

2016年中国鲜苹果进口最大来源国前三
名分别是新西兰、美国和智利。

1.4、苹果存储情况
苹果属典型呼吸跃变型果品,采后具有明显的后熟过程,果实内的淀粉会逐渐转化成糖,酸度降低。

果实退绿转黄,硬度降低。

长期的不当储存,会造成苹果变得质地绵软、失脆、少汁,进而衰败、变质、腐烂。

因此,合理地储存苹果对于保持苹果的商品性以及流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储存方式
(1)简易储存。

指不具备固定储存库设施,而是利用自然环境条件来进行的窖藏等。

这种储存多数是在产地进行,储存操作简便易行,储存成本低,但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2)通风库储存。

通风库因储存前期温度偏高,中期又较低,一般也只适宜储存晚熟苹果。

储存后期,库温会逐步回升,还需每天观测记录库内温度、湿度,并经常检查苹果质量,检测果实硬度、糖度、自然损耗和病、烂情况。

(3)冷库储存。

苹果适宜冷藏,在储存时最好单品种单库储存。

苹果采摘后应在产地树下挑选、分级、装箱(筐),避免到库内分级、挑选。

入冷库前应在走廊散热预冷一夜再入库。

冷库储存管理主要也是加强温湿度调控,通过制冷系统经常供液、通风循环,调控库温上下幅度最好不超过1℃。

冷库储存苹果,往往相对湿度偏低,所以,应注意及时人工喷水加湿,保持相对湿度在90%~95%。

冷库储存元帅系苹果可到新年、春节,金冠苹果可到3~4月,国光、青香蕉、红富士等可到4~5月,质量仍较新鲜。

(4)气调储存。

气调冷藏比普通冷藏能延迟储期约一倍时间,可常年储存。

气调储存的苹果要求采摘后2天内完成入库过程,并及时调节库内气体成分,使氧降至5%以下,以降低其呼吸强度,控制其后熟过程。

一般气调储存苹果,温度在0℃~1℃,相对湿度95%以上,调控氧在2%~4%、二氧化碳3%~5%。

气调储存苹果应整库储存,整库出货,中间不便开库检查,一旦解除气调状态,应尽快调运上市供应。

目前,早熟苹果品种不耐储存,一般采摘后立即销售或在低温下进行短期储存。

中熟苹果品种储存性优于早熟品种,在常温下可存放2周左右,在冷藏条件下可储存2个月,气调储存期更长一些。

但由于不宜长期储存,故中熟品种采摘后也以鲜销为主,有少量的进行短期或中期储存。

晚熟苹果品种由于干物质积累较多、呼吸水平较低、乙烯发生晚且较少,因此一般具有风味好、肉质脆硬而且耐储存的特点,在常温库一般可储存3~4个月,在冷库或气调库的储存条件下,储存期可达到5~12个月。

其中红富士以其品质好、耐储存而成为我国苹果产区栽培和储存的当家品种。

库容分布情况
2016年我国苹果可用仓库库存容量约为1100万吨,占苹果总产量的30%左右,其中入库储存量约为1000万吨,入库率达到90%。

目前我国苹果采取机械冷藏方式的约占总储存量的55%,土窑洞、通风库等简易储存方式的约占总储存量的40%,气调库储存方式的约占5%。

目前苹果储存省份主要集中在山东和陕西,两省的储存能力占到全国70%左右。

2016年,山东储存能力约为458万吨,陕西储存能力约为230万吨。

近年来陕西省实施的“果蔬储存百库工程项目”对千吨级冷藏库级别为主的储藏设施进行财政补贴,促进了该省果蔬储存能力的大幅提升。

其他主要省份的储存能力分别为:河南80万吨、甘肃70万吨、河北50万吨、山西48万吨、辽宁45万吨。

二、苹果价格情况
2.1、价格总体特征
长期来看,国内苹果价格变动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99年至2004年的剧烈震荡阶段、2005年至2014年的中枢上行阶段以及2015年开始的价格下行阶段。

第一阶段,即1999~2004年间,首先是国内经济形势较不稳定,其次国内整体消费需求疲软,两者共同造成了这几年间国内苹果价格剧烈震荡的现象。

第二阶段,即2005~2014年间,国
内经济形势好转,人均消费量大幅提升,苹果价格的上升契合了需求主导的大周期,尽管期间有多次波动,但价格中枢仍旧呈现稳步增长的状态,并于14年达到价格峰值。

第三阶段,即2015年至今,由于第二阶段的盈利趋势良好,国内苹果持续增产,然而消费增长比例却并未较好匹配增产速度,使得供需偏松、产需差变大,同时水果价格整体也较为不景气,多方面因素使得苹果价格开始呈现整体下行。

中期来看,价格主要受到供求和天气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999~2003年间的小周期波动,主要源于需求的长期疲软,因此苹果价格波动明显但整体价格水平较低。

2005~2007年间于2006年中段出现明显的波峰,前期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2005年主产区冰雹造成的2006年供给紧张以及当年水果价格的普涨,后期跌回原先水平则是因为天气良好、气候环境改善,使得供给恢复、价格回落。

2010年全年的持续走高则是因为2009年年末倒春寒以及秋季干旱同时叠加宏观经济的通胀因素,最终导致果蔬普遍大幅涨价,随后的回落与06年一样是源于气候的改善与供给的恢复,因而不再赘述。

2013年,年初霜冻现象较为严重,同时春季花期降雨量过大,使得水果产量下滑,供求关系紧张,价格快速上涨。

2015年开始,在年初的短暂上涨之后,苹果价格开始呈现明显的下跌趋势,究其原因则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苹果面积逐年扩大,总产量不断提高;第二,苹果出口有所减少;第三,
苹果贮藏数量减少,产地集中上市量增加;第四,普通果“卖难”而优质果畅销;第五,宏观经济的整体下行,对苹果的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

短期来看,苹果价格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特征,主要受季节性供需情况的影响。

每年10~11月正是苹果的集中收获期,供给量大幅增加,在此期间价格往往处于下跌状态,一般在12月份达到价格低谷;之后在春节前后,因节日需求增加而出现小幅度的回升,次年的3~4月有小幅度震荡,4月份后随供应量减少价格逐渐提升;6~7月间,全国产区新果还未采摘上市,而上一年的苹果进入库存尾期,市场处于供不应求、“青黄不接”的状态,因而价格达到季节性波动的最高点。

但是对各年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苹果价格季节性波动的幅度在逐渐减小,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冷库仓储技术的发展,苹果的保鲜库存使得苹果全年供应更加灵活和均衡,平抑了苹果供应量的季节差异,减缓了季节因子的波动影响,因而季节波动的峰值差越来越小。

2.2、分地区价格
由于苹果交割地就位于主产区,即陕西、山东、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六省,因此主产区及交割库地区价格实际并无差别。

甘肃的苹果主要以静宁品种为主,而静宁苹果作为国内
知名的高品质苹果,其受果商欢迎的突出优点是耐贮藏、货架期长,还有优于其他产区的脆度以及鲜艳亮丽的色度,因而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静宁气候环境得天独厚,年平均气温8.6℃,年降雨量472.7毫米,昼夜温差大,透风透光好;栽培模式效仿日本,大树冠,开心形,披垂式结果——正是这两大因素使得静宁能产出国内最高“颜值”的苹果,深受消费者喜爱。

因此,甘肃苹果价格相较其他地区,一般会高出许多。

河南价格相较其他省份偏低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缺陷,海拔较低、气候较差,因而使得苹果在糖度上无法和其他省份相比,因此价格会相对较低。

三、种植成本和盈利
3.1、成本分拆
成本及利润的总体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6年我国每千克苹果的种植成本、平均产值和净利润分别为为4.29元、5元和0.71元,相对应的每亩苹果树的种植成本、平均产值和净利润则分别为5389元、6286元和897元。

总成本和总产值皆呈现总体上涨的趋势,但近几年相较前几年的峰值有所回落,利润则下降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成本较高而产值下降的缘故。

成本分拆总成本=生产成本+土地成本生产成本=物质与
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流转地租金+自营地折租物质与服务费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人工费用=家庭用工折价+雇工费用
直接费用=化肥费+农家肥费+农药费+农膜费+租赁作业费+其他费用间接费用=国定资产折旧+保险费+管理费+销售费化肥费=氮肥费用+磷肥费用+钾肥费用+复混肥费用+其他肥料费用
各项成本变动情况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肥料费、农药费等费用逐年下降,农膜费、租赁作业费等则基本维持不变,因而直接费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同时,间接费用逐项变动不大,基本维持稳定,因而物质与服务费用整体亦呈现下降趋势。

由于近几年各项人力成本都在逐年上升,苹果种植的人工成本也在逐步增长,但增幅不及物质与服务费的下降幅度,故两项加总的生产成本整体呈下降趋势。

土地成本基本维持不变。

汇总来看,苹果种植的总成本逐年下降,因而预测未来三年将继续保持微降的势头。

3.2、盈利情况
根据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果农人均可打理5亩左右苹果树,则正常家庭夫妻2人一年可打理苹果树约10亩。

结合2016年苹果单产1,256千克/亩换算可得,16年苹果每亩种植成本约为5,389元,每亩总产值约为6,286元,每亩净
利润约为897元。

照此计算,若种植苹果,正常家庭的年种植利润约为8,970元。

但是实际上,家庭自己种植苹果,家庭用工费用和雇工折价实际上可以忽略不计。

加上这两项成本后,正常家庭种植苹果的年收益约为42,660元;若再加上土地成本减免,正常家庭种植苹果的年收益约为46,040元。

表6、2016年正常家庭种植苹果每亩年收益概览
3.3、利润走势
我国种植苹果的成本和利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4年及之前,第二个阶段2015年及以后。

第一个阶段,苹果亩产成本和亩产利润的上升期,与苹果总产量即苹果价格皆成正向关系,互相匹配。

第二阶段,苹果亩产成本保持稳中有降,利润则由于价格的大幅下滑开始同步减少,与总产量成负向关系。

3.4、影响苹果价格的重要因素
供求变化供求变化是影响苹果价格的根本因素。

从供给端来看,一般而言,供给量与价格呈负相关关系。

自2002年以来,苹果的供给量一直呈上升趋势,随着每亩生产成本的提高,单产水平也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苹果的价格自2010年以来缓慢降低,每亩净利润也与日俱减,从2010年每亩
净利润5031.68元跌至2016年896.8元。

从需求端来看,需求量与价格呈正相关关系。

近几年鲜果消费量基本稳定,上升空间不大。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我国苹果鲜果消费从2012年3231.7万吨增长至2017年3830万吨。

此外,由于苹果生产周期长,加上库存量,总供给不太可能在1-2年内急剧增加或减少,也就是说,需求量变动后供给端存在滞后性。

供给弹性较小,在价格变化上体现出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幅变动,但一定时间段内有惯性波动。

气候状况产区气候状况对苹果的产量影响较大,尤其是温度与极端天气因素。

如果本年温度适宜,无恶劣天气,那么苹果的品质与产量能够得到保证。

假若本年度受冰雹、霜冻影响大,最大可使苹果减产30%左右。

成本因素苹果的主要成本来源于生产成本、土地成本还有部分仓储成本。

近几年苹果的生产成本如化肥农药、人工等不断提升,仓储成本也不断提高,导致了果农丰产不丰收的情况。

替代品的竞争替代品水果价格和苹果价格相比的竞争优势,对苹果价格影响负相关。

另外,目前国内消费者的水果消费偏好从大宗水果转向多元化消费,也使得苹果需求份额受到一定的挤占。

政策因素一是整体的宏观经济政策;而是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和政策规划等。

如针对果农的补贴和减免等政策,一般
有利的农业政策出台会刺激果农生产苹果积极性,加大投产力度,从而提升供给量;虽然价格会下降,但因为存在补贴和减免,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果农利益。

四、周期规律总结
4.1、供给
1、种植面积增速放缓。

2000年以后种植苹果收益较好,农民种植积极性较高,且苹果经济寿命较长,种植面积趋势增长,但苹果价格自14年开始回落,种植面积的增速放缓。

目前种植苹果盈利良好,且2000-2014年新增的苹果园将持续释放产能,另外陕西等主产区以种植苹果扶贫的项目较多,种植面积短期估计不会下滑。

2、天气是单产波动最主要的来源。

受益于规模化和现代化推动,单产整体保持增长,但个别年份受天气影响导致单产波动,进而影响供给。

近几年正常年份,单产波动范围在3-6%之间。

3、进口量较小(10万吨以下),出口量近几年在100万吨左右,对供给难以造成实质性影响。

4.2、需求
苹果消费增速放缓。

一是由于13年之后经济“L”底,社会整体消费需求带动减弱。

二是由于近年樱桃、猕猴桃、
石榴、柑桔等新兴水果消费增多,替代了苹果的部分消费。

根据国务院预测,2020年我国人均年水果消费量将达到60公斤,预测苹果消费年增速1.6%左右。

4.3、价格
1、长周期价格由需求主导,中周期由供需主导,短周期季节性规律恒定。

2、苹果价格步入下行周期。

水果的可替代性较强,各种新兴水果不断崛起抢占了苹果的部分市场。

此外,自14年以后水果整体产量增速较快,水果整体平均价格下行,叠加苹果自身供需格局宽松,苹果价格步入下行周期。

3、苹果淡旺季价差约0.5元/kg,弹性7%左右。

年内价格高点出现在6-7月份,过去10年均价为7.4元/kg,低点出现在11月份,过去12年均价为6.9元/kg。

4.4、种植成本和盈利
1、化肥、农药等农资成本下降,人工成本略有上升。

自2014年开始,苹果每公斤的种植成本以1毛钱/年的速度下降,2016年种植成本为4.3元/kg。

2、每亩种植收益在2014年达到5432元的历史峰值,随后由于苹果价格走低,种植收益逐年下降,2016年每亩盈利897元。

一般2人家庭可种植10亩苹果园,若刨除家庭
用工费用和雇工折价,2016年正常家庭种植苹果的年收益约为42,660元;若再刨除土地成本,年收益约为46,040元,盈利情况比较良好。

3、淡季在盈亏平衡线附近。

最近两年收购价格和批发价差在2.6元/kg左右,按4.3元/kg的种植成本计算,淡季价格在盈亏平衡线附近。

4.5、大级别行情复盘分析
1、大级别行情主要由供给端驱动,驱动因素有两个:(1)天气因素不仅影响苹果的产量,其他种类水果的供给也会受限;(2)通胀造成水果价格普涨,从而带动苹果价格上涨。

2、历史上大级别行情有3次:
(1)2005年8月-2006年2月,苹果价格由2.7元/kg 涨到7.1元/kg,涨幅162%。

2005年因冻害、台风等灾害气候袭击,苹果产量受到影响,当年单产几乎没有增长。

另外东南沿海部分主产区水果生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造成水果整体供给紧张,且当年水果价格普涨。

(2)2009年12月-2011年1月,苹果价格由4.2元/kg 涨到7.9元/kg,涨幅88%。

2009年倒春寒,秋季干旱,苹果单产增速锐减,当年水果产量整体下滑4.3%,导致水果价格暴涨。

另外叠加通胀,苹果价格走出一波行情。

(3)2013年12月-2014年8月,苹果价格由6.2元/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