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介绍解说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孔景区面试导游词
孔庙
孔庙概况: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庙宇。

孔庙同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并称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

专家对孔庙讲了四名话:建筑时间最久远、最宏大、保存最完整、东方建筑特色最突出。

南北长1130m,东西最宽处约163m,整个建筑群分为九进院落,左右对称排列。

孔庙时间之久、面积之大、保存之完整被古建筑学家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首批为5A级旅游景区。

万仞宫墙:又叫仰圣门,是明朝曲阜城的正南门,它来源于孔子得意弟子子贡。

有人提出子贡的学问博大精深,可与孔子相提并论,子贡在场,马上站起来说,我可不敢与俺老师孔子比,人的学问好比一堵墙,我这道墙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师的墙有数仞之多。

后人为了形容孔子的学问高深,从夫子之墙数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为“天下文官主,历代帝王师”,封孔子学问有“万仞”,胡赞宗曾题写仰圣门,后来乾隆为表示他对孔子的重视,亲书“万仞宫墙”来表达他对孔子的尊重。

穿过城门就是孔庙。

金声玉振坊:是孔庙的第一道门坊,是三间四柱冲天式石柱门坊,此坊建于明代,高5.6m,长13.5m,“金声玉振”是明代大书法家胡缵宗题定的,这四个字出自于《孟子》,孟子将孔子的思想比喻为一首完美无缺的乐曲,在这里借用孟子语意,就是说孔子学问精湛而完美,集古圣贤之大成,已到了绝顶的意思。

棂星门: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制改为石柱铁梁的。

“棂星门”系乾隆御笔。

相传天上星系“有二十八星宿”,其中,有个掌管文化的星叫“棂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与天上管文化的星联系起来,说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过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说法。

下马碑:在庙墙外有一座石碑,上面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过去文武百官和平民百姓到此都要下马徒步而行,以示对孔子的尊重。

二柏担一孔:过了门坊以后脚下的单孔石拱桥叫做泮水桥,与行宫旁边的泮水池是相通的,又叫盼水,盼望的盼,过去人们学习孔孟知识考入高等学府叫做入盼,做买卖的叫做盼发财,做官的叫做盼高升,在桥的两边各有一颗古柏树,这两棵树和这一座桥组成了一个景点叫做二柏担一孔。

成化碑:我们看到的成化碑是孔庙当中最为著名的一块,是1468年明代成化皇帝所立,这块碑有两个情况能引起很多文人大家的注意,第一个是碑文中的正楷字写得非常标准和规范,碑文的内容意思是古代皇帝对孔子都有评价,那么评价最高的就是成化皇帝,把孔子的思想比作吃饭、穿衣、花钱,一天也离不开。

有孔子之道则有天下,没有孔子之道则无天下,反孔子之道则失天下。

大中门:大中门在宋代是孔庙的正门,明弘治十三年进行重修,清代重建,大中门三个字是清代乾隆皇帝题写的,这个门原来叫中和门,后来改为大中门,高9.42米,长20.44米,宽7.49米,共五间,单檐歇山顶,绿琉璃瓦的建筑。

同文门:同文门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最早建于宋朝,清代初期康熙年间叫参同门,后来到了雍正年间改为同文门,同文门三字是由乾隆皇帝书写的,意思是同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干好事业,文字也要统一,同文门是奎文阁前面重要的屏障。

奎文阁:原为藏书楼,是收藏皇帝御赐书籍的地方。

建于宋天禧二年,金明重修时改为“奎文阁”,后遭遇雷火,次年扩建重修,到弘治16年完工,共三层七间,歇山黄琉璃瓦顶,这座独特雄伟的建筑,完全是木质结构,香搭积木一样,没有用一钉一卯,在中国楼的建设上称孤例。

经过几次地震,奎文阁没有震毁。

清康熙5年地震“十间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阁巍然不动”
十三碑亭:这是孔庙的第六进院落,有13座碑亭,亭内立有55块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内容都是皇帝、钦差拜孔、对孔子的追谥、评价,历次修孔庙的记载,有汉、满、蒙、八思巴文等文字。

按孔庙的建筑发展,清代碑亭应建在大中门前,清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将碑亭拥挤在各个碑亭之前,故出现了犬牙交错两角相顶是古建筑学上所讲的勾心斗角,南边八块北边五块,所以称十三碑亭,因为都是经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

大成门:大成门在宋代初期叫做仪门,后来因有大成殿起名为大成门,大成门原来有三间,宋大德六年进行重建,在明弘治十二年和清雍正二年遭到火灾后又重建,匾额上面写着大成门三个字是雍正皇帝题写的。

先师手植桧:大成门里面的这颗桧树树是孔子种植的,据记载孔子曾在这里栽过三棵树,后来毁于大火,这棵树三枯三荣,也有这样一种说法,桧树日茂则孔氏日兴。

先师手植桧这五个字是明万历年间才子杨光训题写的。

杏坛:是在宋代为了纪念孔子讲学而建的,杏坛现在的位置是宋代以前孔庙的正殿,孔子当初是在土台上大杏树下给弟子们讲学。

宋代公元1018年,孔子45代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扩建,在正殿旧址建亭,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亭子里面有两块碑:杏坛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

另一块是乾隆皇帝御笔“杏坛赞”,这是他第一次来曲阜写的正楷,碑反面是第二次来写的行书。

大成殿:这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它和北京的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建筑,又称东方三大殿。

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宋崇明三年,赞颂孔子的思想是空前绝后的,完美无缺,集古圣贤之大成。

大成殿始建于宋天喜2年,现在看到的是清雍正时期所建,是孔庙的最高建筑,四周环有28根用整个石头雕成的龙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滚龙柱实为世之罕见,10棵柱子20 条龙,上下对翔,升腾盘绕戏一颗珠子,神态各异,无一雷同,越看越有动意,跃然石上栩栩如生。

这是徽州工匠的杰作。

皇帝来曲阜朝孔时,孔家都用黄绫把龙柱裹起来,不让皇帝直接看到龙柱,因为龙柱超过了金銮殿,怕皇帝不高兴,加以责怪。

其余18根柱是八棱的浅浮雕龙柱,一个棱面刻九条龙,每根柱子八个棱,八九72条龙共计雕刻1296条龙。

“生民未有”的匾,是雍正皇帝题写的,是孟子赞孔子,有人类以来,还没有文化全面超过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

“万世师表”是乾隆题写,封孔子为“万世皇帝之师,千古人类之表,皇帝的老师,做人的表率。

”“斯文在兹”是光绪写的,大殿正中就是孔子,孔夫子在中央,头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

东西两庑:大成殿两侧是东西两庑,是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两庑各88间,连廊带门整整100间,每庑全长163米,屋顶用绿色琉璃瓦,东西两庑祭奠的先贤原为画像,金时改为雕像,明朝扩修孔庙时一致改为木质牌位,两庑供奉的先贤先儒共156人,现在的东西两庑是1998年恢复的。

玉虹楼法帖:在东西两庑的北端陈列的就是玉虹楼法帖,一共是572块,在清乾隆年间孔子的后人孔继苏收集了历代文人大家的手迹临摹雕刻而成的,发帖原来放在曲阜十二府的玉虹楼内,1951年移入孔庙,1964年展出,供书法爱好者欣赏。

寝殿:寝殿是祭祀孔子夫人的地方,是孔庙第三大建筑,孔子夫人是春秋末期宋国人,复姓亓官19岁嫁给孔子,后生了儿子孔俚,她是贤妻良母,先孔子七年去世,被封为至圣先师夫人,同孔子一样享受祭祀,寝殿周围28根石柱上雕有凤凰,每条柱子凤凰72只,同龙的数量是一样的,所以叫做龙凤呈祥。

圣迹殿:这里以时刻连环画的形式记载了孔子的事迹,有120块图文并茂的石刻,有孔子的后裔和明代的巡抚何楚光一起主持修建的,是我国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连环画,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殿正中的万世师表是康熙御笔,正中孔子画像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画的,殿东是康熙朝孔的御碑,其中有近代名画家顾恺之画的孔子行教像,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征。

还有米芾赞颂孔子的小篆。

孔府
孔府前堂楼:是孔子第76代孙孔令贻及其夫人居住的地方,在这里能够体会到封建社会王公贵族的起居生活。

前堂楼现存是清光绪12年重建的,七间二层,高13.1米,长30.96米,宽11.3米,楼两侧有东西配楼,是清代的建筑,三间两层。

孔令贻是光绪年间生人,5岁时袭封为衍圣公,先后娶孙、陶、冯、王氏为妻,孙氏早逝,陶氏没有生养,又娶了冯氏,冯氏又过早病逝,于是将孔令贻的丫鬟出身的王氏纳为妾了,先后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是孔德成,堂内正上方悬挂孔令贻书写的四个大字,意思是孔氏家族长盛不衰,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下面的一副对联是著名书法家冯硕写给孔令贻的,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孔府三堂:孔府三堂也叫做退厅,是衍圣公在此处理家庭纠纷,出发仆役的场所。

在内部正中有“六代含饴”的匾额,正上方镶金紫乾隆玉玺大印,是乾隆皇帝御赐的,在乾隆22年,第四次来朝圣孔子,孔子第六十七代孙孔毓圻的夫人黄氏已经八十一岁高龄了,而孔子第七十二代孙孔宗贤也已经出世了,从黄氏到孔宗贤已经是六代同堂,乾隆皇帝看到孔府人丁兴旺,生活像吃了蜜糖一样甜蜜,于是御赐了六代含饴四个字,突出了中国人对家庭关系的重视。

在两边有衍圣公出巡时乘坐的两顶八抬大轿,室内两侧陈列的是铜镜和鹿角等物品。

孔府贪壁:孔府内宅门上像麒麟形状的动物叫做贪,传说它是天界的神兽,非常的凶恶,能吞金银财宝,它的身边和脚下全是宝物,连八仙的宝物都归他所有,但是他还是不满足,想吃掉天上的太阳,非常贪得无厌,过去官宦人家经常将此画绘在容易看到的地方,借以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孔府将贪画画在此处,一出门就可以看见,也是告诫子孙不要贪赃枉法,也算是一条家训。

孔府概况:孔府位于孔庙的东侧,即“衍圣公府”,又称圣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处理府务和居住的地方。

现在看到的是明洪武10年建成的。

孔府有9进院落,分东、中、西三路布局,共有房间四百八十间,加上后花园,总占地面积240亩。

孔府是按照明朝一品官员的府邸形式建造的,是我国保留至今为数不多的明代典型官宅和一品官建筑群。

建筑规模堪比皇宫,历时千年而不衰,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通过孔府的建筑、装饰、和布局我们可以认识中国的家族观念,也可以品味中国的传统文化。

大门:大门上方是挂着蓝底金字的竖匾,上书“圣府”二字,是指圣人居住的地方,是清代严嵩题写的。

大门两侧有对联一幅,大家仔细看一下对联,在这两联中分别有一个形式错字,上联中的“富”字少了上面一点;下联中的“章”字一竖通到上面,叫文章通天。

相传孔子第42代孙孔光慈娶亲之日有神仙过来指点,碰到写富字的要把富字上面的点去了,并且告诉孔家富字有点不吉利,至此以后,孔府凡是书写富字都没有上面的点,缺了一点是富贵无头的意思,也寓意孔府的富贵世代相传永无止境。

又相传在乾隆时纪昀为了写孔府的这幅对联,写到章字时,写了很多遍也不中意,在休息时梦见一位老翁在他写的章字上面画了一笔,将章字下面的笔画通了上去,寓意孔府的文章可以通天下,这副对联是清代纪昀所写。

进入孔府的大门由此向后分为三路,中路是孔府的主体建筑。

二门:二门是周围不接城峘的一个门楼,门上匾额写着恩赐重光,是明代皇帝朱厚熜所颁,因此又叫重光门,按照清定制,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或进行重大的祭祀活动时才在十三响礼炮声中将此门打开所以又称为仪光门,两侧的廊坊是孔府的管理机构,仿照封建王朝六部而设立六厅,
大堂:大堂是当年“衍圣公”接诏书、会见官员和审理案件的地方,里面陈列正一品爵位,称十八块云牌銮驾,历代衍圣公持这些牌子进京可以畅通无阻,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音能够繁衍接续,其子孙可以世代相袭,辈辈相沿,衍圣公是北宋时宋仁宗赐给孔子第46代孙的封号,历经宋元明清民国,前后共有43人袭封这一爵位,是我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
族。

宋代相当于五品官,元代升为三品,明代升为一品文官,清代不仅班列群臣之上,还特许在紫禁城起码,在宫中御道上行走。

二堂:是明代所建,衍圣公在这里会见四品以上的官员,也是受皇帝的委托在这里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同生的地方,二堂面阔五间,灰瓦悬山顶,这里有七块玉质的石碑,其中有清道光皇帝手书的福寿碑,也有慈禧太后手书的寿字,这个寿字是60大寿的时候慈禧写给孔家的,所以大印在寿字的上方。

另外还有慈禧太后的松鹤图等等。

内宅门:内宅门是明代的建筑,官衙和内宅的界线,通过内宅门往里走,就是孔府的内宅,也是进入孔府住宅院落的唯一门户。

此门从前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严禁入内。

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孔府又是书香门第,所以对内宅的控制非常严格,门两旁有皇帝特赐的虎尾棍、金顶玉棍等各种兵器,如有不尊禁令擅自入内者,严惩不怠,“打死勿论”。

内宅门西边的水槽叫石流,过去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能把水倒入石流,淌入内宅。

中国古代的传统家庭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前上房:衍圣公在这里接见至亲和近支族的家人,另外也是举行家宴和婚丧嫁娶的主要的场所,里面的大寿字是慈禧太后送给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孔令贻的礼物。

后堂楼: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及其夫人居住的地方,孔德成是1920年出生,不到两个月,被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任命为袭封衍圣公,1936年与孙启芳女士结婚,其大部分时间都随国民政府在重庆和南京,1949年在大陆解放前夕,从南京前往台湾,曾任台湾考试院的院长。

后花园: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后来经过三次大修,共占地五十余亩,清嘉庆年间孔子第七十三代孙衍圣公孔庆荣重修时,将大型的铁矿石置于园内,所以又叫铁山园,后花园里有一段奇景,就是古柏抱槐,这棵树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周围是柏树,中间是槐树,以此象征孔子家族几百年以来互爱互助、同舟共济的家族生活。

孔林
孔林概况:孔林是孔子及其孔氏家族的专用墓地。

是世界上延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占地三千余亩,周围环墙高三米,厚一点五米,长十四点五华里,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有四大类“宫殿、寺庙、园林、林木”。

孔庙孔府集中体现宫殿、寺庙、园林的特点。

孔林是林木功能与园林特色兼而有之。

孔庙、孔府显示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大家族的庄严,而孔林则体现了孔子以及后裔子孙过世后的荣耀。

自孔子死后,与妻合葬于泗上,弟子们筑坟植树为孔林之始,孔子以后,其子孙围绕孔子墓接踵而葬,经过两千多年,七十多代的不断延续拓展,逐渐形成了面积广大的孔氏家族专用墓地孔林。

孔林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葬群,也是一座少有的人造大园林。

孔林孔汲墓:孔汲是孔子的孙子。

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在世时孔汲还很幼小,孔子死后,孔汲拜曾子为师,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继承了孔子学说的真谛并传授给孔汲。

孔汲潜心研究孔子学说,著成《中庸》一书,孔汲的学生又把孔子思想学说传给孟子,孟子上乘孔子之学,著成《孟子》一书,因此孔汲是儒家思想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孔林孔俚墓:孔俚是孔子的儿子,一生没有大作为,五十岁先于父亲去世,因为是圣人的儿子,所以宋徽宗封他为泗水侯。

孔林孔子墓:孔子墓像隆起的马背,所以被称为马烈峰。

是一种特殊尊贵的墓地形式,旁边是他儿子孔鲤和他孙子孔汲的墓地。

这种呈“携子抱孙”之状的墓葬格局。

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黄养正所书。

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去世,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亭帝追封为公爵,称宝城宣尼公。

唐朝唐玄宗李隆基给孔子谥号文宣,开始称为文宣王,到元武帝大德十一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有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历代王朝都有对孔子的封号选择最高的赞誉之词,可见孔子的思想对他们多么重要。

孔林神道:出曲阜城的北门,有一条大道两侧有一些古树,往前走直通孔林,所以称之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或称为孔林神道,在古人观念中,神道是联接世俗社会和神界的,神道就是孔子接受祭祀时魂灵进出的通道,通道长1266米,青石铺路,道路两旁很多的桧柏,像历经沧桑的老人,屹立于神道两旁。

孔林孔子墓甬道:甬道上有四对巨型石雕,从南向北依次是华表、文豹、甪(lu)端、翁仲。

华表:又称为望柱,是进天门的标志。

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喷火,性情温和,用来守墓,以示灵异。

甪端:传说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

文豹和甪端都是想象中的怪兽。

翁仲:传说是秦代大将,威震边塞,后来为了对称,雕刻了一文一武两个雕像,用来守墓。

尽头大殿是祭祀孔子设香坛的香殿,解放战争时朱德总司令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所以又称为革命历史文物。

孔林至圣林坊:原名叫做先圣林,在清朝雍正七年和孔庙一同将先圣改为至圣。

此坊建于明永乐22年,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仍保持明代早期的建筑风格,为四柱三间三楼式木质
牌坊,前后用彩画斗拱,十分精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重修,至圣林三字字表面贴金。

坊前的一对石狮子是明朝崇祯七年雕刻的。

孔林洙水桥:洙水桥下面流的是洙水河,因为洙水河流经于孔子的墓前,所以与圣脉有关,被后世誉为灵源无穷天地共长久的圣水。

与泗水并成为洙泗,后来成为孟子发祥地的代称,古洙水早已经没有了,河上有三座桥,左右都是平桥,中间的一座拱桥在孔子墓前,所以叫做洙水桥。

孔林子贡庐墓处:在孔子墓西边的三间小屋是子贡庐墓处,是子贡在此为孔子守墓的地方,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也是孔子弟子中善于经商的学生,孔子死后,众多弟子为孔子守墓,唯有子贡在此守墓六年,为了纪念他在此建了房屋三间,取名子贡庐墓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