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i)
引言 (1)
第1章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
1.1偏重智育 (1)
1.2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 (2)
1.3 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 (2)
第2章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 (2)
2.1制度原因:选拔和用人制度的价值取向误导家庭教育 (2)
2.2家庭原因 (3)
2.3社会原因 (4)
第3章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 (4)
3.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育人观 (5)
3.2家庭教育全面关心独生子女,使孩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5)
3.3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6)
结束语 (6)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6)
i
引言
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我国独生子女人口的数量将近1亿。
如今处于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物质丰富,大众流行文化、信息技术和和电子媒体发达的时代。
社会变迁和转型期的矛盾困惑,无不反映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之中,并对成长中的一代独生子女们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给新时期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带来全新的挑战。
第1章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如今愈发完善的教育制度下,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日渐多样化,教育观念现实化,教育成果凸显化,使得青少年学生逐渐孕育形成了许多崭新而进步的道德品质,如重时间、讲效益、讲实际、求进取,肯定开拓,鼓励竞争,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等等……但是,理性地审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时,不难发现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面临许多困惑:孩子生活条件更好了,身材越来越胖,但动手能力却越来越差,责任心不强:孩子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知识更丰富,多才又多艺,但心灵更脆弱,心理问题更突出……。
当今学生身上独生子女的习气太重,表现为不合作、过于自我、追求享受、怕吃苦。
……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在个人道德特别是在创造性、独立性和勤劳节俭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独生子女身上出现的种种不良情况,足以说明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不断凸现,己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若不及时矫正,不仅会影响到独生子女自身的发展,破灭家长们的幻想,也将会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1.1偏重智育
1.1.1以分数衡量孩子的成功
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使得众多家长形成了“分数决定命运”的不合理观念。
分数几乎成了孩子立足家庭的支柱,家长的喜怒哀乐几乎都系于孩子的考试分数和升学情况。
因而一些家长为了促使孩子提高成绩,对孩子的成绩实行奖惩措施,就连过年的压岁线也根据孩子的成绩发放。
他们用金钱和物质刺激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这种不注重孩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只关心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既不符合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求。
1.1.2重“金”投资
孩子能否成才必要的财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独生子女的家长们认为自己只要舍
得投资就会有收获。
于是家长们不惜耗费重金和精力,为孩子请家教,买参考书、辅导书,几千上万的诸如钢琴类乐器眼睛都不眨一下买回家。
孩子成长的黄金年代逐渐被书法、绘画、音乐、作文、英语等兴趣班所占据,家长们也不辞劳苦地迎往接送。
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们从小就受到心灵和身体的摧残,不少孩子厌学,逆反心理重,小小的年纪就被磨损了灵性,失去了童趣。
1.2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日异,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学历加名牌,而是人的知识水平、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要求。
但不少家长们仍然按照个人经验和普通惯例,认为智育是孩子成功的唯一途径,而对孩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情绪情感、思想志向、兴趣爱好不闻不问,完全忽视对孩子思想品德培养。
家长们不让孩子担任班干部,不准参加双休日的公益劳动和学校的演讲合唱等文体活动,一味地安排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生怕一些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孩子的学业。
甚至有些家长认为知识学多了,道德品质自然就好了。
1.3 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
现代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家长们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甚至连一些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
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当成了拐棍,一步也离不开,养成了孩子的惰性心理。
由此一来,孩子不仅不能成为强者,倒可能会成为家庭和社会寄生虫。
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
从吃到穿,从里到外,事事替孩子办好。
这实际是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
使孩子越养越娇,弱不禁风,不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性格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
从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的那一刻起,家长们就己经把孩子作为家庭的成员中应尽的一份义务给埋葬掉
第2章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
2.1制度原因:选拔和用人制度的价值取向误导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通过国家办的“统考”为有才华的非特权的平民百姓开辟了一条可能通向名利和荣华富贵的殊途。
现今中国也通过累似科举的高考来选拔人才。
大多数家长也将高考这座“独木桥”作为孩子“摆脱现状、飞黄腾达”的最直接途径。
然而高考存在着一考定终身,考试形式单一,录取模式并非对所有考生一视,缺乏一定的工作性和合理性。
虽然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成功跃近“象牙塔”,
圆了自小被灌输的成功之梦,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
于是家长们对大学的追逐演变成名牌大学,这也在客观上加剧了分数教育的变奏。
加上众多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在衡量人才时,始终把人们的学历水平看得很重,把学历、文凭和人们的晋升、晋职紧密联系在一起,愈发加剧了家长的“分数决定命运”心态。
2.2家庭原因
2.2.1家长的素质低下
(1)思想意识上的愚昧
由于中国的经济还不够发达,教育重视程度和普及不够,未达到预期效果。
在我国文盲、半文盲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左右,这就决定了家长自身教育意识的局限性,无法认识到科学育子的意义。
很多家长们认为家长的话是绝对真理和圣旨,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作为家长不用加强自身修养。
(2)自身经验的局限性
家长自身通过父母的教育,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养成了如何教育子女的最直接思想,掌握了一些培养孩子的“能力”。
然而,就是这种“上承”的不合理教育加之自身受教育的局限制,致使“下效”的过程中,错误引导孩子的观念,使得孩子的成长轨迹发生偏离、
(3)知识、观念的更新跟不上时代
在新的世纪,知识更新和信息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孩子掌握的知识和信息量往往比家长掌握的更多,涉及面更宽。
而许多家长还未认识到这一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去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注重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和技能,沿用旧知识、旧方法来教育孩子,仍然一如既往地维护自己的家长威严和尊严,却早己被孩子所不耻和看不起。
2.2.2家庭的结构不完整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昔日稳固的家庭日益受到一定冲击,越来越来多的家庭解体了,中国单亲家庭逐渐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单亲家长一方面要照顾孩子和上辈的生活,另一方面要努力工作获得必要的经济来源以维持和保障生活,这些单亲家长们总是忙忙碌碌从而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忽视了对孩子教育问题。
离婚率的增长和单亲家庭的增多给孩子的成长乃至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学校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在学业、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在正常家庭的孩子远远多一些。
一般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一方面本身得不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另一方面单亲父亲或母亲因忙于生计,常常忽视了对孩子心理、生理的引导和学习、生
活方面的关心、帮助,独生子女们又缺少至亲的兄弟姊妹倾吐心声,往往在身心等诸多方面受到创伤,出现了人格不健全或心理扭曲,甚至发展成为社会进程中较为特殊的“心理畸形人”。
孩子在缺乏亲情和温暖的环境中往往容易形成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性格,进而与社会产生对立情绪或出现心理障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而大部分青少年犯罪的人主要来自于家庭成员残缺的家庭。
2.3社会原因
2.3.1生活方式的改变
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竞争越来越激烈,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了。
家庭成员往往是各忙各的;家长们为了生计,忙于充电、赚钱和工作;孩子们忙于学习和各种考试,使一些人的家庭观念淡漠了许多。
家庭成员相互之间感情交流却越来越少,相互理解也更差。
2.3.2迅猛发达的网络的冲击
当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以始料未及的速度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
在家庭中,过去那种家长是青少年儿童道德的主要教化者的地位发生了动摇。
通过网络,孩子们可以迅速了解社会的各类信息,扩大了其知识面,他们开始对家长们“老生常谈”的东西不感兴趣,以致产生抵触情绪;同时网络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社会环境,并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适应社会的指导。
而这些是家长难以做到的。
然而,青少年儿童从电子媒介中也学会了许多他们这个年龄段无需懂得的东西。
在新兴的网络面前,青少年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足,道德自律行为和意识淡薄,容易产生网络特别自由为所欲为的感觉和冲动,进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多数家长们自身教育水平和能力的偏低,对网络冲击感到手足无措,岂料网上一些不健康暴力色情毒害了青少年,侵蚀着他们的孩子们的心灵。
独生子女本来伙伴就少,又没有兄弟姊妹,孩子们感到心灵受到伤害或心理压抑时,对于没有时间、地域、年龄、背景等诸多方面限制的网络来说几乎成了孩子们的一个主要且他们认为很好的宣泄渠道。
为了有效地控制孩子,对待孩子上网的问题多数家长采取的是禁止和打压模式,结果常常适得其反。
第3章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已进入开放时代、信息时代。
中国也进入了经济建设为中心新的历史时期。
因此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文化修养,道德个性、行为习惯,家庭生活环境等,无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适应孩子的成长需求。
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
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完善:
3.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育人观
3.1.1提高认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其作用至关重要。
其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家长素质较高,往往可以采用较为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思想,有较为主动教育子女的自觉性,选择较为恰当的教育方法,运用较高的教育艺术,妥善解决和处理教育孩子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其二,高素质家长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对孩子具有示作用。
3.1.2更新观念
每个人一生的成长应该独立经历和面对很多风雨和挫折。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有所作为且能独立面对纷杂社会的人。
如果家长们永远让孩子躲藏在家长的羽翼下,孩子就不可能象雄鹰一样搏击蓝天。
新时期家长的角色要由对孩子遮风避雨的保护角色改变为培育孩子的辅助角色和助力的提供者,使家长们自己现有的知识、能力、家庭环境成为培育孩子的肥沃土壤,可以让孩子们在这片土壤中自由呼吸、良性发展、快乐地健康成长。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社会,融入社会;要努力让他们参与家庭活动,使他们感觉是家中平等的一份子。
家长还可积极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演讲合唱等文体活动等,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3.2家庭教育全面关心独生子女,使孩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3.2.1偏重智育转向教育孩子成人
综合性素质高、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在二十一世纪将倍受欢迎。
任何一种只注重侧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是和社会、时代发展相违背的。
家庭作为孩子进入社会前的“演习场”,其首要任务就是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道德规教育,即“学会做人”的教育,使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这要求家长们在弘扬传统道德精华的基础上,更要关注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品质的培育。
如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同时家长要指导独生子女通过接触社会、通过各类传媒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领悟传统道德的精华,学习新的具有生命力的社会道德规,以提高其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的能力。
再者在家庭思想教育中,加强养成教育,把一向做人的品德和思想逐步化为孩子的信念。
3.2.2既关心物质生活也关心精神生活
独生子女成长的过程中既要有必要的物质生活,还要有富有的精神生活。
因为纯粹的物质生活的优越是不能替代精神生活的。
物质生活固然必要,但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
会使孩子以为美好生活得来轻而易举,易丧失对未来的追求和人生奋斗目标的斗志;同时过于富足的生活,令人终饱思淫,可能养成浪费的习惯,丢掉勤俭节约的美德,造成空虚状态。
青少年儿童时期是独生子女的一生中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父母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要按孩子的求知兴趣因势利导。
家长要经常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爱孩子并尊重孩子,帮助孩子扬长避短,认真思考、分析、处理现代社会给孩子带来的困惑及错误理想观,帮助孩子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如何与人竞争与交往。
在不伤害孩子心灵的前提下,鼓励孩子们多锻炼自己的意志,教导孩子学会关心、爱护他人。
精神富足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他们大多心胸开阔,性格开朗,不易被生活工作的挫折和困难吓倒,不至于因为一些打击做出过极的事情,甚至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3.3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3.3.1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因而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完善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多看修身养性的书籍,端其行正其身。
3.3.2培养文化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
家长应多读些书,多掌握一些尤其是科技方面的知识,以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知识涵来影响孩子的。
同时,家长要求独生子女全面发展,自己也就在努力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学习了解艺术方面的书籍,收听和观看艺术方面的节目、收集文艺方面的资料,在与孩子的共同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不断交流、沟通。
孩子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能培养艺术素质,家长就能更容易地诱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行,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上的研究也将会更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会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候书新.《如何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延边人民,2001年。
[2]丰收.《天才少年成功之路》,中国青年出版,2001年。
[3]宇飞.《千万别“管”孩子》,中国经济出版,2001年。
[4]庸.《不要为孩子烦恼》,人民出版,1999年。
[5]周艳.《独生子女教育》,载《小学时代》,2003年第3期。
[6]颖.《对独生子女为主要群体的体育教育探讨》,载《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年第1期。
[7]云凤.《谈小学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载《教育探索》,2005年第7期。
[8]文.《独生子女现象和家庭教育》,载《独生子女》,2005年第8期。
[9]韩立娟,徐东芸.《独生子女学生人格教育探析》,载《教学与管理》,2006年第30
期。
[10]兰金刚.《浅谈独生子女中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成因及教育策略》,载《科教文
汇》2007年第1期。
[11]朱立华.《独生子女大学生教育漫谈》,载《中国市场》,2007年第14期。
[12]周丽萍.《浅析独生子女教育中家庭的责任》,载《青少年日记(教学交流版) 》,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