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自控镇痛泵应用于漏斗胸NUSS术后镇痛的护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自控镇痛泵应用于漏斗胸NUSS术后镇痛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4-04-02T15:06:31.1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作者:诸纪华徐红贞朱红梅

[导读] 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胸腔前壁畸形,发病率约为0.1%~0.3%[1,2]。

诸纪华徐红贞朱红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040-02 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胸腔前壁畸形,发病率约为0.1%~0.3%[1,2]。病情严重时,凹陷的胸骨压迫右心房,降低肺活量影响心肺功能,需手术治疗[3]。NUSS手术是一种新兴的简单的微创手术,能够有效地纠正先天性的漏斗畸形[4],但由于 Nuss 手术材料和方法的特殊性,术后疼痛成为NUSS术后非常重要的特征,其被誉为术后最疼痛的几类手术之一[5]。严重的术后疼痛影响患儿

的深呼吸和用力咳嗽等恢复锻炼,使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最终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且长期持续的疼痛,致脊柱侧弯或可能会导致短期内将胸壁内支撑钢板提前取出,而导致手术失败[6]。因此做好疼痛管理成为Nuss术后护理中的重点内容。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0例,其中男79例,女21例,男女比例3.7:1。年龄5岁2月~15岁3月,平均7岁2月。术前均经过胸部正侧位、CT平扫和心脏B超检查确诊,其中漏斗胸呈基本对称凹陷畸形者74例,不对称者26例。合并畸形5例包括:先天性室间隔缺损2例,房间隔缺损1例,先天性肺囊肿2例。12例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症状,4例心电图提示有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1.2 手术方法[7]

本组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复合静脉麻醉,平卧位,消毒前用马克笔为Nuss术定位,主要为胸骨最凹处,两肋最高点,以及左右胸部切口部位。测量患儿胸壁后选择合适长度的支架,切皮前用模板塑形支架。两侧胸壁腋前、后线之间各做一1.5~2cm的横切口,在胸腔镜直视下,将扩展钳经右胸腔切口缓慢向左侧通过胸骨下陷处,至左侧切口穿出,把支架连到扩展钳上,引导支架凸面朝后拖过胸骨后方,支架到位后,将其翻转180°,达到预期形状后,牢靠固定支架后缝合切口。必要时放置胸腔引流管。合并畸形的5例患儿均同期行Nuss术及先心矫治术。术后均送外科监护室监护。

1.3 麻醉及术后镇痛方法

本组患儿均采用静脉给与咪唑安定0.2mg/kg﹑异丙酚2mg/kg﹑地塞米松0.2mg/kg﹑阿托品0.01mg/kg﹑罗库溴铵0.6mg/kg﹑瑞芬太尼2ug/kg,行气管插管。术中复合七氟烷2~3%和瑞芬太尼0.5~1 ug/(kg.min)微泵输入维持心率、血压在基础值±基础值×10﹪水平。术后镇痛方法分为50例为常规给药组:手术结束后患儿入SICU,对疼痛评分>6分时予曲马多1mg/(kg.次)肌注,隔6h后可重复一次,或予度冷丁1mg/(kg.次)肌注。50例为静脉自控镇痛泵(PCA)组:手术结束后给予负荷剂量芬太尼1 ug/kg/次,入SICU后予以持续泵注速度

0.3ug/(kg.h),PCA量:0.5ml/次,锁定时间15分钟。PCA芬太尼配置方法为体重×0.01mg芬太尼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

1.4 观察指标

两组分别于术后2、6、12、24、48 h分别监测并记录如下数据:呼吸频率(R)、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同时评估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观察术后不良反应。

1.5 评分与不良反应

1.5.1 疼痛评分本组选取年龄≥5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总分10分,大于4分为镇痛无效。

1.5.2 镇静评分采用Ramsay评分[6],1分为无镇静,2~4分为镇静满意,大于4分为镇静过度。

1.5.3 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精神异常等。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 2组患儿术后各观察时点的HR、R 、BP、SpO2 相比,其中HR、BP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R、SpO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对小儿疼痛认识的不断加深,小儿疼痛目前正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大多数是采用硬膜外给药和静脉镇痛等方式,而小儿术后患儿自控静脉镇痛的应用及研究相对较少。国内也有报道称小儿术后镇痛应以静脉镇痛为主[8]。普通胸外科手术,尤其是小儿漏斗胸矫形术(NUSS术),由于创伤大、疼痛剧烈等因素,导致患儿疼痛、焦虑、睡眠差,良好的术后镇痛有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康复周期[9]。

本研究以芬太尼为镇静药液,采用PCA方式输注,患儿可按需接受药物,使用方便,镇痛效果确切。芬太尼为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属于苄基哌衍生物,作用于?受体,其镇痛强度约为吗啡的100~180倍[10],作用时间约为30min,但是芬太尼应用却存在抑制呼吸、嗜睡、恶心、呕吐、多汗、皮肤瘙痒、精神异常等诸多不良反应[3]。所以在追求镇痛效果的同时,并发症同样需要我们重视。本研究观察发现有恶心、呕吐者8例,占10%,皮肤瘙痒3例,占6%,未发现呼吸抑制、尿潴留和精神异常等并发症。对恶心、呕吐者予本组应用昂丹斯琼0.1mg/(kg.次)加入生理盐水5ml中静脉推注,一天总量不>4mg,效果良好。皮肤瘙痒者采取温水和20-30%酒精擦拭,同时予听音乐、讲故事等分散患儿注意力的方法以减轻其症状。

通过VAS、Ramsay评分和生命体征变化的综合评估,本研究发现儿童NUSS术后12~24小时疼痛非常剧烈,而芬太尼采用PCA方法给药能有效地控制其剧烈疼痛,其效果显著优于以往的单次肌注曲马多或杜冷丁的镇痛方法,而且本研究观察发现PCA镇痛并发症少,出现的并发症可以通过我们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手段可以减轻或消除,给患儿造成的伤害小,因此这一给药途径为我们临床工作中更好地管理NUSS术后患儿的镇痛提供有效的策略,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Nuss D, Kelly RE J r, Croitoru DP. A 10 year review of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for the correction of pectus excavatum [J]. J Pediatr Surg, 1998, 33 (4) : 545-552.

[2] Huddleston CB. Pectus excavatum [J]. Semi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4, 16 (3) : 225-232.

[3] Sigalet DI,Mongtgomery J.Cardiopulmonary effects of closed repair of pecuts excaratum J Pedidtr Surg,2003,38(3):380-385..

[4] Kelly RE, Goretsky MJ, Obermeyer R, Kuhn MA, Redlinger R, Haney TS, [4] Moskowitz A, Nuss D.Twenty-one years of experience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 of pectus excavatum by the Nuss procedure in 1215 patients. Ann Surg. 2010, 252(6):1072-81.

[5] Pilegaard HK, Grosen K. Postoperative pain location following the Nuss procedure--what is the evidence and 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10, 38(2):208-9.

[6] Nagasao T, Miyamoto J, Ichihara K, Jiang H, Jin H, Tamaki T. Age-related change of postoperative pain location after Nuss procedure for pectus excavatum.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10, 38(2):203-8.

[7] 曾骐,段贤伦,张娜,等.大年龄组漏斗胸的微创Nuss手术.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7,23(3):193-195.

[8] 罗爱伦.患者自控镇痛[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9:35.

[9] Kavanagh B P, Katz J, Sandler A N. Pain control after thoracicsurgery: a review of current techniques [J].

Anesthesiology,1994,81(3):737-739.

[10] Marchetti G, Calbi G,Villani A.. PCA in the control of acute and chronicn pain in children [J].Pediatr Med Chir,2000,22(1):9-13.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1227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