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精品

最新-浅谈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精品
最新-浅谈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精品

浅谈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目前,国家在我省免征农业税,实行粮食补贴政策试点工作拉开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不仅对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以免征农业税、实行粮食补贴为起点的农村综合改革能否深化,成果能否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能否确立,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素质与战斗力,全面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全县共有10个乡镇,98个行政村,此次列入调查的5个乡镇,48个行政村,共有乡村干部620名。

经调查,620名乡村干部中,年龄30岁以下的108人,占17;31岁至40岁之间的有270人,占43;41至50岁之间的有190人,占31;51岁以上的52名,占83。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60人,占58;中专学历的有120人,占19;高中学历的有110人,占18;初中以下学历的有30人,占5。

二通过调查发现,基层干部队伍经过几年整顿,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第1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工作能力得到增强,广大乡村干部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但按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村级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知识,成为影响当前农村发展和小康目标实现的一个重大问题。

目前我县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好于村干部队伍,在一些乡镇村干部队伍结构改善程度不大。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水平偏低。

全县村党支部书记中大专以上(绝大多数是函授)文化程度的仅为18名,所占比例仅为17,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则占83;二是专业结构失衡,具有涉农专业特长的科技型、管理型干部比重较小,而经验型、资历型的干部比重较大,

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同名38906)

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同名38906)

大余县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省、市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积极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和《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市场渐趋繁荣。现将我县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在县委宣传部行政编制人员中(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 (二)新闻广播专业人才。 (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 1、机构设置:县文广局内设办公室、社会文化艺术股、宣传电影股、文化市场管理股4个职能股室。 下设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剧团。 2、编制:目前,文化系统有干部、职工71人,文广局机关16人,文化馆8人,博物馆6人,图书馆9人,采茶剧团32人。具备专业技术职称的38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的10人。各乡镇在机构改革中明确了文化站的编制为1人,7个乡镇有文化站长,统一隶属在社会事务中心。 二、我县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教育,注重学习,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条列、两个务必、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

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中心组学习会、单位支部学习会议、中青年干部培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在新闻系统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加强培训,注重实践,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近年来,我县以提高队伍操作到位、破解难题的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行了培训。近几年来,我县组织新闻理论与实践讲座3期,参培人员100余人次;文化人才培训班2期,参培人员80余人次。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干部和专业人员通过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攻读中央或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的大专、本科学历等渠道,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进一步提升了大余的知名度。如《村长家的婆娘们》、《茄子辣椒吊叮当》等,特别是《村长家的婆娘们》代表赣州市参加全省廉政文艺调演,荣获演出、创作一等奖,受到省文化厅领导的表扬,并被选赴京参加演出。2009年9月11日,在北京中国剧院成功演出,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广大观众的好评。也开创了大余采茶剧团演出史上最精彩的辉煌,更写下了大余文化建设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完善机制,注重培育,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优化。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用人机制,大胆探索,创新方法,不断拓宽选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宣传文化队伍中来。一是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县广电局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节目播音等专门人才等。这些人员到岗后,经过实践磨练,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二是跨部门选调人才。全县宣传文化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实施者,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文化程度偏低。从村“两委”成员知识结构来看,初高中文化程度的村干部比较普遍,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凤毛麟角,小学文化程度的也大有人在。二是年龄老化严重。以某市为例,目前村(居)三职干部的平均年龄超过40岁,50岁以上的超过了30%。三是素质偏低。一方面较低的文化程度和较大的年龄,影响了新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接收;另一方面部分村干部更替不快,老的村干部在经验丰富的同时带来了经验办事、创新不够。整体素质偏低已成为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突出问题。 (二)工作能力不强。 一是服务不到位。表现在服务手段相对弱化,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到村干部积极性的发挥。二是引导不够强。部分村干部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真本领,尤其在开发新产品、引进新项目、推广新技术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不强,

带动作用不够。三是方法不新颖。部分村干部工作方法、领导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不少村干部仍沿用原有的工作方法,很少用经济规律指导本村经济工作,用示范、引导、服务的办法推动工作,用法制的手段解决工作中的阻力和障碍。 (三)各种待遇偏低。 在经济上,虽然近年来各级制定了一些解决办法,但村干部待遇偏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改变。据调查,目前村主职干部年工资最高的可达万元以上,最低的仅为3000余元,大多数在5000元左右。在政治上,民选村干部提拔较少,本事再大、工作再好,当上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也就到头了,很难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在生活上,村干部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付出与获得反差较大,造成了部分村干部心理不平衡,特别是通过农村税费配套改革,村干部大幅精减,工作量明显增加,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村级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各项工作全靠村干部组织落实,村干部由“半脱产”变成了“全脱产”。由于待遇低,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村干部辞职外出打工,影响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在社会保障上,不少村干部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退下来后生活补贴远远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少数镇村由于经济拮据,对退职村干部没有任何补助。 (四)作风上存有差距。

浅谈基层干部如何为民干实事

浅谈基层干部如何为民干实事 浅谈基层干部如何为民干实事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为民办好事实事的 高潮。习总书记的一句“实干兴邦”也随之迅速在我国各级党政部门传播开来。多干实事、少放空腔,也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准则。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习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大政方针,具体怎么干还得咱们自己多动脑筋。作为一名刚刚来到基层锻炼的年轻村官,对于基层村社干部如何实干,我得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多动脑、积累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俗话说“老百姓的材、米、油、盐都是国家大事”。基层工作有细而杂的特点,小到邻里纠纷、婆媳不和,大到房屋拆迁、征地补偿等等。虽说都不是特别重大的事情,但都需要基层的干部同志开动脑筋,既然通过深入走访了解了基层实际情况,就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何而来,从平时的工作中积累而来;从书本知识中提炼而来;从于老干部交流学习而来。只要多学习,多积累,就能不断的完善自我,从而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就不会手足无措。 二、常回头,扎扎实实搞好信息反馈 群众的呼声了解了,实际的问题解决了,但我们的工作是否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打在点上就需要我们回过头来做好信息反馈工作。邓小平同志提到: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的确,只有人民群众才最有资格评论我们的工作是否做到位。因此搞好基层工作信息反馈,对于我们完善前期工作,消除群众顾虑,总结经验教训等都有帮助。因此构建良好的基层信息反馈体系,用人民的评价来作为我们工作得失的标杆,对于我们更好的践行“为人民服务”这一历史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 现实意义。 三、多跑腿、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 “为人民服务”一直都是我党的行动指南,既然是服务人民,那么从哪儿入手就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切入点不是靠同志们在办公室里想当然猜出的“应该是”“有可能”,而是通过田间地头,高山密林的实际走访得来的金玉良言,是那些从“我希望”“我担心”所

公务员考试申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公务员考试申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背景链接】 电影院没了,文化站散了 乡镇电影院不放电影,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记者所见之处,乡镇电影放映队解体,放映员纷纷改行,机器设备闲置生锈,电影院变成了游戏厅或商品市场。 据安徽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有关人士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前,县乡电影院每年从省电影公司购买拷贝保持在3000部左右,农村每年放映电影20多万场。而2003年至2004年,两年购买拷贝仅200部左右,放映场次也下降到现在的约5000场。这位人士说:“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网络已经瘫痪。” 山西省音乐舞蹈研究所副所长韩军痛惜地说,在山西各地,过去是“城镇有戏馆,寺庙有戏楼,村村有戏台”,老百姓“宁卖二亩地,也要闹‘家戏’”。如今,艺人少了,戏台毁了,许多戏剧也渐渐地被历史尘封。从1984年至今,山西省平均四五年就有一个小剧种消亡,三分之二的剧种和曲种在艺术舞台上消失。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江苏省,农村文化建设也令人十分担忧。江都市周西镇退休干部老田说:“十多年前,江都市农村乡乡有文化站,村村都有文艺宣传队,吹拉弹唱全是农民,一到农闲或春节期间就免费为农民演出当地传统戏剧,深受农民喜爱。”而说到现在,老田则颇感无奈。他带记者来到他所在的楼庄村,能容纳上千人的大礼堂空空当当,啥也没有,飞来飞去的麻雀成了“主人”。老田说,十多年没有演出了,大礼堂也失去了作用。 在晋、豫、皖农村,记者看到不少露天演出场所,在那儿表演的是拼凑起来的草台班子,靠低级趣味甚至黄色、淫秽表演来吸引观众。在一些地方,农民在农闲时靠打麻将消磨时光,以至赌博成风。“民间文艺的潜在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如果健康的东西占领不了市场,不健康的娱乐活动自然就会来占领。”山西省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杜旭华说。 是农村真的没有演艺市场了?安徽省歌舞剧院歌舞团团长王耀武见解正好相反。他对记者说,有一年元旦,他们在安徽与河南交界的临泉县红河乡演出,开着拖拉机,顶风冒雪来观看演出的农民,竟有十万之众!所有的演职人员都被这个宏大的场景感动了。乡镇里没有接待50位演职人员用餐的饭店,乡亲们就把他们请到家中做客。这让他终生难忘!十多年来,歌舞团的足迹遍及安徽的山山水水,王耀武说:“每到一处,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农民对我们的欢迎,对文化的渴望。” “咱农民自编自演的戏最好看” 在河南省兰考县,记者看到的现象令人鼓舞。 深受农民欢迎的贺村合作社,除拥有养猪协会、养鸡协会、种植棉花协会等五六个农民互助组织外,还有一支文艺宣传队。合作社负责人王德显告诉记者,当初为了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我们试着搞农民自己的文艺宣传队,没想到一下子就吸引了50多名有表演天赋的农民参加。 村里有什么喜事,宣传队马上就组织节目,义务演出。有唱戏的,有打腰鼓的,有扭秧歌的,非常热闹。宣传队队长侯玉敏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原来有头疼的毛病,晚上睡不着觉,现在白天文

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大众文艺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地基层文化惠民设施的不断完善,基层文化站、体育健身场地的相继建成,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在硬件方面有了很大改善,而且基层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但是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并不代表当前的基层群众文化已经达到了构建和谐社会、文明社会的要求,我们还要打造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文化素养的群众文化队伍,进而引导基层群众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近几年,国家、省、市不断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各地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许多地方的基层群众文化开始呈现“三多”特点,一是活动多,二是参与人数多,三是团队多。但是,基层群众文化事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他们来引导与管理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笔者通过走访调查、查阅资料,对当前我县基层的群众文化队伍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方法,以期广大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向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出其功能。 一、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严重缺乏文化专业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目前,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需要大量文化人才;市县文化馆、博物馆、艺术团等单位特殊人才引进困难,一些关键岗位长期缺岗或少岗,严重制约了事业的发展。 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由于服务群体的不断增加,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同时承担着为外来建设者文化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任务。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快速推进,现有的人员队伍数量与结构已无法适应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是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一是许多文化事业单位缺乏进人机制,使大量的非文艺类人员进入了文化队伍,而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却招收不了,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二是文化人才评价考核缺少科学有效的标准和方法,忽略层次区别和职位差异,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难以充分体现。三是文化人才选用机制不够灵活,部分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空间,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人才部门单位的壁垒尚未打破,人才流动不畅,人才资源难以有效整合,人才配置效率不高。四是人才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不足,管理模式粗放式,简单化,停留在事务层面。五是受制度、环境等因素的约束,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难以建立,激励空间和作用有限,影响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法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要充分认识基层文化队伍在建设先进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当前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把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这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抓紧抓好。要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协调,研究制定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并将其纳入当地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要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列为基层文化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各项工作落实。要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强化保障,不断提高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 2.加大基层文化人才定向培养力度 一是要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大力开展培训工作,鼓励和支持职工参加自学、函授、讲座、集训、考察、挂职锻炼等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对学有专长、事业初成、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专业人才,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到高校和国家级、省级文化单位进修培训班深造,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条件许可也可选送出国、出境深造。 二是要完善学习保障机制。建立带薪学习、经费保障和毕业奖励等制度,鼓励文化艺术各类人才在职自学,对自学成才者给予奖励;有计划地安排好学习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时间,支持并保证有关人员能按时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人才培训;继续在文化系统评选专业拔尖人才,调动文化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并以此带动文化单位其他人员的发展、进步。 3.分类管理,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工作机制 对基层文化队伍要实现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要采取不同的岗位责任、目标管理、评价考核和表彰激励机制。要坚持选贤任能、唯才是举,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等用人制度,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要加强绩效管理、考核监督,切实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符合基层文化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总之,要通过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工作机制,充分激发基层文化队伍内在活力,形成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同时,要积极推进文化行业从业资格制度,逐步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单位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做到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县级文化执法队的执法人员要通过省政府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取得行政执法资格。 4.大力培养农村文化能人 “单向传播式”的文化下乡已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培育和造就一大批农民身边的文化能人,让与农民朝夕相处的文化能人发挥榜样的力量,不仅能促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还能激发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 一是扶持组建农村艺术队,积极开展农村民间文艺活动。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让农民自办文化,让乡土艺术家在民间“红”起来。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民间艺人,充分发挥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 二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文化能人进行扶持。举行民间文艺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扶持农村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开展文化活动。 三是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文化传播功能,通过免费提供就近就便的文化服务和培训,努力实现每人掌握一项文化技能的基层文化人才培养目标。文化站可根据农民群众的文化要求,实行订单式教学,有针对性地举行文艺培训;组织农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综上所述,基层文化建设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除了改善基础设施,扩大文化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等,还要加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因为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文化建设需要的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是深入开展基层文化工作所迫切需要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文化建设的水平,努力把我国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乡镇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鲁宇天.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J].群文天地,2013(12). [2]陆吉星.基层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电影评介, 2013(06). [3]马列.对江阴市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江南论坛, 2012(02). 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崔 凯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古城乡文化站 233400) ?群文论坛? 27

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村干部素质较低,威信不高,办事不公,带头发展能力不强,致富办法不多。 二是部分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年龄偏大,虽然威信较高,但保守意识浓烈,固守现状,导致村内发展迟缓,村内面貌多年没有变化。 三是部分村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从政目的不纯,被选上后千方百计捞取个人或家族利益,置广大群众利益于不顾,造成村内矛盾积累,严重影响村居稳定。 四是部分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处理事情凭老经验老办法,触犯法律而不自知,被发现受处分后,追悔莫及;另外,部分村干部知法犯法,坐收坐支,把公家财产当成自家财产,私列开支,套取公家利益,说拿就拿,说用就用,说花就花,群众反映强烈。 五是部分村居个别家庭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长期上访,造成村内不稳定。 六是部分村居村民自治流于形式,村干部民主意识淡薄,搞一言堂,民主议政日常年不召开,党务、政务、财务常年不公开。一些惠民政策老百姓难以知晓,或者被村干部私自拿来送人情,让个别人受益。 七是部分村居村班子不团结、不和谐,经常互相攻击,互相拆台,造成村班子战斗力薄弱,导致村内发展缓慢,长年积累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村内发展极其困难。

八是上级监督流于形式,部分领导下基层只听村干部汇报,或者走访流于形式,难以了解实情,特别是不符合实际的表扬、肯定,侧面助长了部分村干部的嚣张气焰,导致群众对村干部更加憎恶,对政府更加失去信心。 九是部分村干部作风漂浮,工作不积极主动,乐于搞形式主义,工作目的不在于让村内发展,而是借此捞取政治利益,特别是一些在外经商人士回村任职,目的就是借此多接触、认识政府人员,以求日后好办事。 十是部分黑社会性质人员、受过刑事处罚人员等,千方百计回村任职,在村内和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造成群众对选人用人上的不信任,对村内发展失去信心。

农村工作经验谈——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农村工作 精品

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农村工作 中共1号文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如何组织实施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笔者认为必须在“八个懂”和“八个增强”上下功夫。 一、懂得农村政策,增强服务水平的能力 农村基层干部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我认为必须吃透有关文件精神。如果没有吃透文件精神,掌握政策精髓,你要用政策去凝聚人心,教育村民同党保持一致;去号召村民跟党走,向先进看齐;去组织村民搞生产发展,走致富之路;去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满意;那就是一句空话。如何去消化农村政策?首先,态度一定要端正。文件出台后必须认真学,开会认真听,认真记,直到弄懂为此,然后结合实际多观察、多思考,使农村政策扎根在脑子里,其次,在比较中理解政策。要弄清今年的文件精神与去年的文件精神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共同点?重点主要是什么?这样来理解,政策在脑子里就越来越清晰,工作起来就能目标明确。三是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别人的先进经验,唯我所用,千万不能拒之门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为农村干部只有懂得农村政策,服务农村才有资本,否则上面怎么说,你就怎么说,甚至不知怎么说,那是做不好农村工作的。 二、懂得农民语言,增强交流思想的能力 有人认为,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同农民打交道,“谈笑无

鸿儒,往来多白丁”,不需要多少知识,多少技巧,殊不知,持这种想法的农村工作是危险的,工作难以开展。上级组织安排你做农村工作,将一方水土交给你,就是用你的知识文化水平,去影响周围的群众,去教育农民,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把理论的东西变成实践的东西,把实践的东西上升为理论的东西。坚持学中思,思中学,把深奥的道理变成浅显易懂的农村话语。这样同农民交流才达到思想上贴近,感情上沟通,做起工作来就有成效。记得有一次省、市、县领导到阿腰村新寨组劳务输出调研时,领导干部大谈中央、省市外出务工精神、好处等等。许多村民沉默不语。当领导用“大娘”、“大哥”的亲切称呼,采用拉家常的方式轻松愉快地交流,一下子抓住人心,缩短双方感情和心理上的距离,农民朋友讲了许多掏心窝的话,特别讲了改革开放农民致富,农村发展的新鲜事,但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是——一位农民说了“远跑不如近刨”,因为该组产业结构调整较好,外出打工的村民很少,几乎是没有外出。主要是他们一年种蔬菜要赚1万元以上,而外出打工只有5000多元。所以学好农民语言,增强交流能力,就能了解真实情况。 三、懂得农业技术,增强辅导和指导的能力 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运用普及,关键在干部。干部如何由外行变成内行,如何在培训农民,传授农业适用新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就要下功夫去学习相关技术知识,刻苦钻研,把复杂的东西变成简单的道理,快速地交给老百姓,使农业实用技术不断得到普及提高,地方经济不断发展。因为基层干部就要心想群众,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事迹材料

陕县文化馆现有职工人,内设个部室,即办公室、群文调研部、文艺演出部、艺术展览部、民间艺术部、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物业管理部、艺术幼儿园。馆舍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文化馆大楼平方米、艺术培训中心平方米。固定资产从原来的万元增加到多万元,是年前的倍,馆内各种设备价值万元左右。 近年来,我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落实“三贴近”要求,进一步加强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了良好文化环境,取得显著成效。陕县文化馆先后被省文化厅表彰为“全省先进文化馆”、被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被三门峡市委宣传部评为“全市文化下乡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全县服务兴县富民标兵单位”、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二级馆”。 一、改革创新,注重发展,着力抓好基本阵地建设 基本阵地是开展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也是文化馆职工施展才华的舞台。对此,我们有非常深刻的体会 。 闹非凡的场面,自感无趣,只得灰溜溜走了。年月,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以《陕县文化兴隆,××县算命成风》为题,对我县的文化大院活动进行了报道,起到了很好的鼓舞和促进作用。 二、采取措施,组建队伍,围绕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我们从年月,想方设法先后组建了支文艺团队。一是从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艺爱好者中选拔优秀表演人才多人,组成了“兴县富民文化下乡艺术团”,到农村、到基层巡回演出;二是将活跃在文化馆周围的一些戏剧爱好者组织起来,利用馆里的排练厅和音响设备,成立文化馆群乐艺术团,在县城社区和附近乡村开展戏剧广场演出,大约有多人,先后排演了极富教育意义的《打碗记》、《雨过花更艳》等剧目,演出多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三是以艺术幼儿园幼师和文化馆音乐舞蹈老师组成文化馆舞蹈队,利用晚上和节假日举办广场文艺晚会,共有人。这三支馆办文艺团队的所有人员都是义务演出,不要任何报酬,服装、道具和演奏乐器也大部分都是自己掏钱购置的,他们平时分散在各自的工作单位和县城社区,一有活动,电话通知,基本上都能做到召之即来,即满足了他们的娱乐需求,又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弥补了文化馆活动经费的不足,可以说各得其所。 有了这三支人员相对固定馆办文艺团队,文化馆开展活动的实力得到了增强、范围得到了扩展、水平得到了提高。我们紧紧围绕县里的中心工作,立足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例如:围绕县里“强农富民、强工兴县”的发展思路,我们创作了《兴县富民之歌》;围绕县城建设,创作了表演唱快板《说县城、唱县城》、《逛县城》、小品《父母心》;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作了戏剧小品《家庭擂台赛》;围绕农村稳定,创演了小品《乡里乡亲》等。还结合平时的一些中心工作创作了多个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山东快书、对口词、三句半、诗朗诵等短平快的文艺节目,通过兴县富民文化下乡艺术团,在全县农村巡回演出。五年来,共行程多公里,下乡演出场次,受教育群众达多万人次。这些活动规模大、效果好,极大地提高了文化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此外,县里搞旅游项目建设,我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a2808706.html,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胡新华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8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没进一步加强,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省、州、县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在十三五时期,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有了实施的标准和执法依据,要达到相关标准,基本的设施建设是基础,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人才建设;队伍建设 一、人才队伍建没的重要性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随着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文艺骨干及公众的教育培训,需要从业人员有更高的文化素养、专业水平、现代化的技能手段和丰富的社会经验,才能满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备条件。 二、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1、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结构情况。 一是县级层面。县文化馆县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13名,平均年龄45岁,副高级以上职称1名,中级职称7名,初级职称2名。 二是乡镇层面。基层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现有工作人员36名,平均年龄45岁,中级以上职称15名,初级职称20名。 三是村级层面。全县263个行政村,每村配有一名兼职文化宣传员。 四是全县建有村级社会文艺团队160余支,社会文艺骨干300多名,文化志愿者100多名。 2、人才队伍培训情况。 一是专业人才队伍培训,每年派人参加国家、省、州组织的业务培训20人次,每次培训时间一周左右。

浅谈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农村基层工作

浅谈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农村,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是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农村基层的重要性,我认为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由于农村基层的极端工作重要性,因此,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在农村开展基层建设活动,如何做好农村工作?我认为首先必须解决好自身定位的问题。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出口乏力、内需不振、通涨不下的国内局面;处身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以及转型期各种矛盾问题交织互联的复杂局面,农村基层干部以怎样的心态应对如此局面,或者说以怎样的思维方式、指导思想,承接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显得尤为重要。搞不清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工作定位,不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就永远不可能有共产党员的历史担当。那么,重新审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自身方位,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当有什么样的自身定位呢?这个定位就是: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干部,我们这帮人组成基层政权代表共产党在基层为共产党、为人民执掌政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执政。请注意我们是在“执政”,而不是在“革命”。我们是“执政党”,不再是过去曾经的“革命党”。 基层干部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做好群众工作 一是掌握发扬民主的工作方法。积极推行党务、政务等

公开工作,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完善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情民意信息征集体系,不断扩大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是掌握宣传教育的工作方法。加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村文化大院、城市文化广场等平台,切实发挥群体活动在宣传政策、联系感情、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中的独特作用。 三是掌握依法行政的工作方法。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做事先要考虑一下职责是否越位、程序是否健全、内容是否合法。审慎地依法行政,考虑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是否符合当前社会心理、是否可能引发社会矛盾。 四是掌握思想政治的工作方法。概括地说要增强“三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使群众在遇到问题时能见到领导、能听到真相、能了解到政策、能解决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群体、同一群体内部的诉求差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对于诉求过高的群体,适当放缓处理过程,待群众诉求降到相对合理时迅速予以解决,决不能久拖不决。 五是掌握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通过试点推进的方式积累经验,同时注重挖掘、培育工作一线典型,发挥典型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为全面推进工作提供样板。 六是掌握化解危机的工作方法。在遇到公共危机事件时,

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各项事业的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各项创新活动的实践,都需要干部树立并保持良好的作风。近几年来,通过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干部作风有了明显的改进,干部队伍出现了新气象,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积极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新时期基层工作对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我就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习应景无实效。一是文凭高、水平低。不少干部一味追求高学历,但实际的文化水平与该学历应具备的知识相差甚远。放松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不能很好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二是制度多、落实少。各单位一般都制定了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和政治学习日制度,但能够坚持学习的很 。 己在第一线。”光有唱功,没有做功。习惯于简单的说教,不会做群众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以至于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甚至使矛盾激化。手脚不勤,拿文做武,发言必须要有人代笔,即使是个人的心得体会、述职报告之类东西,也要由办公室撰写。 4、奢侈享乐不自律。吃喝风、玩乐风盛行。一些领导干部常年吃高档烟,喝高档酒,进高档娱乐场所,其消费与个人收入相差很大;用公款相互宴请吃“磨盘餐”现象严重,认为只要没有将钱装进自己的腰包吃点喝点无所谓。许多干部对生活领域中的腐败行为习以为常,逢年过节就去拉关系,用公款送人情走上层路线,为自己将来铺路;有些部门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5、纪律散慢不严明。机关管理松驰,干部上班时间打牌、下棋、玩游戏,部分单位11点以后办公室里就基本上找不到人,下午就更不好说。民主制度形同虚设,有些单位“一把手”借“民主”之名行“一言堂”之实,威逼利诱的情况也不乏存在。 二、干部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理想、信念不坚定,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学习引导不够,宗旨观念淡薄,官本位意识严重。有些干部平时放松自己的理论学习和政治锻炼,放松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政治信仰发生动摇,从而丧失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丧失了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以至于事业心、责任感不强,人生坐标错位,工作目标失落,不敢面对困难和矛盾,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工作漫不经心。 2、缺乏求真务实、实干创业的精神。基层工作繁、杂,涉及方方面面,可谓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立足岗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发扬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工作作风。但也有少数干部,图安逸、贪享受,浮在面上,沉不下去,形式主义严重,工作华而不实,基层工作机关化,喜欢泛泛而谈做虚文章,更有甚者,忙于跑关系,挖空心思投机钻营,热衷于为自己谋利益,甚至于自己不干事还攻击创业干事的干部。 3、疏于教育,松于管理,乏于监督。执行制度不严,督办检查不到位,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干好干坏都一样。对发现问题倾向,没有做到及时沟通,或不能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甚至放任自流,不加约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扭曲了人生价值取向,利己主义思想严重。腐败现象依然突出,特别是用人不当带来的错误导向影响深远。 4、缺少实践锻炼。基层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增添了新的更多的内涵,同时也给我们基层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以管理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和依法行政工作等等。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主动适应它的多样性变化。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积极主动地投身工作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增长自己的才干。 三、干部作风建设存在问题解决的对策

浅谈基层干部的担当精神

浅谈基层干部的担当精神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向上面对的是上级众多单位,向下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既要传达贯彻落实好上级政策,又要做好人民群众工作、帮群众排忧解难。因此,作为基层基层干部更要敢于担当。要做到敢于担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要有勤学之心。只有学好知识、增强本领,才能从容应对遇到的难题,才能正确处理问题。学习要在学好理论的同时,还要在实践中学,要带着问题下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促膝交谈,解决民众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是要有为民意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每一个基层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为民创造幸福。基层干部每天面对不同的群众,面对不同的利益,只有在心中树立强烈的为民意识,做工作才会有勇气,解决问题才会有方法,才会有自觉的担当意识。 三是要有实干精神。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积极落实责任,真抓实干,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迫切要求基层干部要勇于担当、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迫切要求每一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劳。只有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躬行实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一线,重实干,加巧干,求实效,才能取得实

实在在的成绩,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四是强化责任观念。要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履职尽责,在改革实践中勇于担当。要有不担当就追责的意识,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舍得奉献,自愿吃苦吃亏。要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五是强化能力建设。基层干部不但要具备指挥能力,协调共进能力,还要有创新能力。要着力提升履职能力,勤于抓落实、善于抓落实,靠实干创新凝聚广大群众,靠担当精神务实作风开拓新局面。

浅谈村干部工作十大方法

浅谈村干部工作十大方法 工作方法与工作艺术是村干部开展为民服务、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手段。它是村干部综合能力的表现,它与个人政治素质、文化素养、工作思路、工作经历、工作经验紧密相关。 工作方法与艺术是我们执政党的工作体系,它事关民心向背,事业成败。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工作方法与艺术;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工作方法与艺术;不同的工作场所和服务对象有不同的工作方法与艺术。那么,作为“村官”,身体力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当遵循哪些规则?讲究哪些方法?注重哪些艺术?才能做到制定目标与完成阶段性任务的统一,农村发展与农村稳定的统一,对上负责与群众满意的统一。在矛盾中构建和谐,在和谐中解决矛盾,建立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十大方法:一、讲民主、重调查、遇事同群众商量的方法 毛泽东同志曾经教导我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和本质特征。村干部工作在农村,服务于三农,是党的政策的宣传员,是为民办事的服务员,是执行决策的指挥员,又是身先士卒的战斗员。因此,尊重群众、团结群众、遇事同群众商量,群众才能信任和支持你。一切工作只要有了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就

没有解不开的疙瘩,翻不过的坎。黄金村地处偏僻,土地贫瘠,是一个纯农业、经济欠发达的村。多年来积弱积贫,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多,经济债务多,贫困户多。由于我们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至上以人为本的原则,工作中走访群众,坚持民情日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分类梳理汇总,村里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作好解释与汇报;对比较复杂的问题,组织村民代表集体商议后解决,最后把解决的结果交给群众来评议。近年来,正是凭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理顺了一桩桩、一件件疑难问题,还掉了60多万元的历史债务,投入500余万元用于公益性基础建设。村民从中得到了实惠,村干部也逐步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二、学法律、讲原则,坚持依法办事的方法。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磨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变得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做好农村工作,既需要学法、懂法,把党的政策交给农民,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又要求我们讲原则,讲立场,不回避矛盾,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近年来,我们村修建桥梁8座,铺筑村级道路10多公里,浇筑水泥路5公里,还有建桑园、土地复垦、空心村改造、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国家、集体建设用地、创建、“新三清”等工作。这些事表面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结束之后,各地的文化建设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加强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一个国家的兴盛,不仅仅只是物质方面的富足,文化方面的匮乏,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小康社会的实现,更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笔者深深感受到,作为民族之灵、兴国之魂,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处于被淡忘的状态,尤其是在农村。在当下农村,与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反的是,农村的文化建设趋于停滞,这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极不适应。农村基层文化是我们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缺少这一环,新农村建设便不可能实现。加强文化建设,难点是在农村,重点也应该放在农村,加强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满足人民对文化的不断需求,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繁多,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文化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的文化活动过于单调,只有在传统的节日才会有秧歌、大鼓等活动,内容陈旧,而且受困于经费紧张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因素,不少业余文化团体将精力放在演出上,缺乏平常的专业训练,演员基本功不扎实,难以向百姓传送优秀的文化内涵。 二是文化人才队伍匮乏。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待遇难以落实,许多文化工作者纷纷上调,不仅如此,就连当地民间艺人也因为生活所迫纷纷改行,人才队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这对于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不斥于雪上加霜。 三是资金匮乏,正常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活动站依赖于乡镇资金的拨款支撑,不少乡镇本来财政就比较窘迫,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工作更是难以为继。许多农村文化工作站也只是流于形式;有些地方的“农家书屋”虽然也普遍成立,但是书刊、报纸仅限于上级发放,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无从发挥。 加强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上下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才真正有可能把农村的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开创农村文化繁荣的新局面。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的操作者和执行者,他们的素质高低关系着农村基层的稳定与繁荣,关系到党的方略能否落到实处,关系到党的执政之基,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当前我党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现状 1.优秀人才很匮乏。以丁家港乡为例,共1*个行政村,村支两委干部**名,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名,占*%,村干部平均年龄**岁,60岁以上**人,50-60岁的**人,40-50岁的**人,40岁以下**人。 2.优秀人才留不住。受城镇化影响 。 障正常运转,一个村3-5名村干部的误工补贴、新农村建设经费、党员活动经费、年底慰问资金、办公经费等至少需要10万元,缺口资金筹措压力较大。二是报酬偏低。我区村干部的平均误工补贴在1万元左右,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最高的也只有1.5万元。目前,一个普通劳动力的日工资水平在150元左右,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村干部的误工补贴远低于这一水平,造成了村干部工作动力不足。三是退有所养得不到保障。省、市没有出台统一为村干部购买养老保险的政策,有的县市区、乡镇为村干部购买了养老保险,但覆盖面和资金支持的比例偏低,难以达到全覆盖。 2.发展渠道不畅。虽然有的地方已经探索从村干部队伍中招录公务员、公选乡镇或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招聘乡镇站所事业编制人员,但由于中央、省、市没有统一的规定,招考的次数有限、人数较少,仅限于支部书记,而且对年龄、任职年限有明确规定,对村干部队伍的激励作用不明显。 3.思想不解放。目前,我区村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一些支部书记不愿意培养年轻的接班人,守摊思想严重;二是党员群众对年轻人担任村主职认可度不高,年轻人回村当选难;三是年轻人回村创业的认识不高、吃苦精神不足,没有看到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对策和建议 1.提高保障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村级低限运转保障水平。二是取消村干部误工补助,探索建立村干部工资待遇实施办法,制定出台全市统一的村干部薪酬待遇标准,由乡镇按月打卡发放。 2.畅通发展渠道。目前,统一招录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公务员队伍,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说不了贴近群众的话,办不好贴近群众的事,做不好贴近群众的人,短时间难以成为乡镇干部的骨干力量。市委应出台村干部招考招录的实施办法,加大从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公选乡镇或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招聘乡镇站所事业人员力度,增强村干部岗位对优秀年轻人才的吸引力。 3.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机制。

分析骨干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骨干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问题: 一、能力不强、责任不明的问题。 (一)骨干不知管什么的问题。 在日常管理中虽然能够单位对骨干严格要求,压担子、给台子、提要求,但是却没有明确骨干职责和工作。他们习惯性工作多,事务性工作多,救火式工作多,抓基础、管长远、成规范的工作少。因此,多数骨干仍然存在当普通战士的时候是什么样,转了士官当了骨干还是什么样的样子,只是自己干的多点,受到批评多点,日常日常安排工作的时候仅仅是个传话筒和执行者,没有站到管理者角度看问题、想办法、谋思路,从而导致骨干平时管理的时候不知道该管些什么,有个什么样的标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管好了会得到什么样的表彰,没有做好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二)骨干自身不愿管的问题。 有的骨干立了功、入了党、改了士官,感到想得到的都得到了,便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工作开始滑坡了,他们认为:当兵期间,只要不犯大错,不受处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到期复员就行了。有的骨干由于在一个中队工作生活了很多年,所以产生了厌烦的情绪,长时间面对着同样的环境和人,以及紧张繁重的工作,使得他们对工作提不起精神来,积极性不高。有的骨干开始上进心很强,标准也很高,但干了一两年,一看入党排不上队,功也立不了,便感到辛苦几年白费劲了。于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降低标准,放松了要求。 (三)骨干有时不敢管的问题。 “老士官”的增加,这一现状给一些骨干在管理工作开展时带来困难。有些骨干由于能力问题不敢管;有些人认为“老同志”都很了解部队的情况,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不用管;有的则干脆不去管,工作上不安排“老同志”,生活上放任,私下“称兄道弟”,不讲原则等情况仍时有发生。同时,在这种环境下,个别“老同志”越来越的对自己要放松要求,不服从管理,违反纪律。使部队日常管理工作陷于被动,一些相对比较“新”的同志对部队管理的产生错误认识,对部队作风,纪律带来很坏影响。 二、能力不足、进取不够的问题。 (一)骨干不知如何管的问题。 现在骨干普遍存在工作经验缺乏,管理能力偏弱的情况,这在一些新提拔的班长特别是副班长身上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日常管理能力较差,灵活性不强。在班内管理上用心不够,钻研不深,工作起来缺乏主见和能动性,喜欢服从现成的主义和指示,完全充当领导的“传声筒”。(二)组织训练能力差,表率作用不突出。表现在班长在训练过程中的组织能力不强,只等干部布置,不会根据情况变化合理安排训练。(三)管理经验不足,指挥能力较弱。部分骨干本身兵龄较短、管理经验较少,对合理安排版内人员任务,发挥各自作用的能力差。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大部分时候只是充当了一个战斗员的角色,而没有真正挑起指挥员的重任。 (二)骨干不想怎么管的问题。 士官队伍现在也逐渐呈现中高级化的现象,中高级士官在部队工作多年,可以说对工作任务的开展比较得心应手,该学会的都会了,该做的都能做了,他们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没有足够的动力和积极性,而且这些骨干要结婚成家等方方面面的困难都有,这些都牵涉了士官的精力,给士官队伍管理带来了困难。有的骨干婚恋问题解决难度大,日常工作繁重,休假时间少,个人可支配时间有限,很难找到对象,思想包袱沉重。有的骨干长期服役,经常都是身患顽疾,心理负担重,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还有的骨干觉得军地收入的反差大,使部分士官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要想奔小康赶快脱军装”,地方上少数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