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及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通过护理措施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外,对高危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胃肠减压、预防应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早期肠内营养等护理措施。

结果92例患者通过护理,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例(8.70%),经治疗后好转,疗效满意。

结论重形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可以通过早期胃肠减压、预防应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早期肠内营养等护理措施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是由于创伤所致的脑部损伤,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可达40%-80%,许多作者均强调重在预防[1]如何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预防、周密治疗及合理营养等预见性护理,减少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外科护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92例,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护理,疗效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92例,男45例,女47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61.6岁;患者均为受伤后24h内入院,经颅脑ct检查诊断证实,其中原发性脑干损伤14例,单纯脑挫裂伤15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16例;
脑挫裂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硬膜外血肿22;硬膜下血肿11例;以上患者均不合并其他损伤。

1.2方法采用格拉斯哥(gcs)昏迷分级和计分方法将以上病例划分为:重型:3-8分;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胃肠减压、预防应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早期肠内营养等护理措施。

1.3诊断标准[2]①若胃管中抽出咖啡色胃内容物,呕血及排柏油样便应考虑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②大失血等异常原因外,有出血性休克的表现,应视为消化道出血。

1.4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目前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可能的发病机制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或脑干、丘脑下部,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胃泌素分泌增多,促使胃酸分泌增加,黏液分泌减少,粘液-hco3-屏障受损,同时儿茶酚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增多大量释放,全身血管收缩,引起机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胃黏膜血管强烈持续收缩,出现缺血缺氧,在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缺血缺氧的情况下致出现黏膜损害进一步加重,出现消化道出血。

是颅脑损伤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此外中枢性高热、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血症、低血压、去大脑强直;颅脑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过量释放,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及神经细胞的钙超载,导致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均可以引起应激溃疡。

为降低颅内压防脑水肿,应用糖皮质可促进了胃酸的分泌,损伤或减弱胃黏膜屏障,诱发消化道出血。

2结果
92例患者通过护理,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例(8.70%),经治疗后好转,疗效满意。

本组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相关报道。

3护理
3.1患者入院时详细询问病史,做好消化道出血危险评估,对于有长期酗酒吸烟史、慢性胃溃疡史、糖尿病史,或近期内无消化道疾病既往有无消化道出血史,是否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

颅脑损伤后并发消化道出血常发生在多数发生于伤后5-7d或更长时间,因此早期护理人员应在重点时段内重点观察患者是否恶心、呕吐呼吸异常、呃逆等现象则应重点监护。

在护理时应采取头高位,抬高头部30-45°,防止食管反流。

如果患者感觉腹痛更应严密地护理观察。

3.2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床位、被单等干净,整洁、干燥护士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对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持续监测,对于术后患者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行颅内压监测,通过颅内压监测值,调整甘露醇的用量,避免盲目应用激素类药物。

要建立良好静脉通道,如果患者并发大出血,能够做到及时补液、输血。

3.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避免和减轻脑组织的继发损害,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高危患者伤后24h内早期留置胃管,胃管选择质量好,刺激小,型号适宜的硅胶管胃管,用石蜡油与利多卡因胶浆充分润滑全管后轻柔插管,插管后妥善固定。

每日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h
引流总量,观察胃液颜色判断有无出血情况。

询问患者是否大便以及大便的颜色性状。

区分鼻衄、呕血,如果胃液呈现咖啡色,柏油样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则发生应激性反应。

患者呕血时应立即吸出鼻腔内呕出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4患者常规应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采用静脉给予雷尼替丁、洛赛克、泮托拉唑等制酸剂,预防用药,因其特异性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氢钠atp酶活性,从而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同时口服氢氧化铝凝胶,加强胃黏膜保护。

3.5早期肠内营养对于预防消化道出血有重要作用,采取少量多次给予营养液,肠内营养物质可中和胃酸,增强胃轴膜屏障功能,对于留置胃管早期进行营养支持,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可降低肠黏膜耗氧量,增加肠黏膜下的血流量,减轻肠黏膜再灌注损伤。

对胃肠道黏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及胃肠功能的恢复,起到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保持肠内正常菌群分布,为颅脑损伤的恢复建立一个良好的内环境,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通过肠内营养可随时调配,以最大限度维持水、电解质和氮的平衡。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热量摄入是危重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接受合理营养治疗可以避免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度。

肠内营养越接近目标值,越有好的临床结局[3];早期肠内营养可刺激肠蠕动,防止胃潴留、促进排气、排便,保持大便的通畅,减小腹压,避免引起颅脑出血。

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针对此并发症以预防为主。

因为颅脑损伤患者年龄跨度大,有因外伤致病的青壮年,也有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本组8例患者均为老年人,格拉斯哥(gcs)昏迷分级和计分方法为4分,属于重型颅脑损伤,由于老年特殊性,患者血管硬化、基础疾病多、临床症状复杂,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弱,应激反应下降,代偿能力差,修复功能减退,当出现重型颅脑损伤时,对高危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胃肠减压、预防应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早期肠内营养等护理措施,本组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相关报道。

参考文献
[1]keit1ley jk.histamine h2-receptor antagonists.nars din nort1 am,1991,26(2):361.
[2]余光琴,孙林.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4629-4630.
[3]包福祥,沙龙贵,黄焕斌,等.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诊治体会[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74-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